佳
節
中
秋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親朋好友圍坐一起,大家邊吃月餅邊賞月,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寄託了遊子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以及人們祈盼豐收、幸福的美好願望,因而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今年的中秋佳節,你是如何度過的呢?
中秋
三秋至此為半,正是一年中最有詩意的時節。如此浪漫的節日,使得無數詩人情有獨鍾,留下了許多關於中秋的詩詞歌賦……
水調歌頭
宋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望月懷遠
唐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中秋對月
唐 曹松
無雲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唐 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翛然是玉京。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嫦娥,是中國神話中的月宮仙子。《山海經》中古天帝--帝俊的女兒、后羿(大羿)之妻,其美貌非凡,本稱恆娥(姮娥),因西漢時為避漢文帝劉恆的諱而改稱嫦娥,又作常娥。神話中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處所求得的不死藥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廣寒宮之中。陪伴在嫦娥身邊的玉兔,是在中國神話故事《嫦娥奔月》中隨嫦娥飛升到月宮的一隻白兔。每每提到八月十五的月亮,人們總會聯想到月宮裡的嫦娥和玉兔。中秋拜月是我國古代重要祭禮之一。據《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至今,很多地方仍然保持著中秋拜月祈福、寄託思念、追求美好的習俗。
現代 ● 瓷塑彩釉拜月仕女
任率英 ● 設色 嫦娥奔月圖
齊白石 ● 設色桂花白兔圖
現代 ● 金城桂花雙兔立幅
來源:遼寧省博物館
編輯:李爽
審核:董毅、佟光
遼寧之聲——遼寧聲音,民生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