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車展上周閉幕,日系車全部參展,並都有針對中國市場的新戰略。不少人據此分析,日系車開始反彈。
長江商報12月4日報導 廣州車展上周閉幕,日系車全部參展,並都有針對中國市場的新戰略。不少人據此分析,日系車開始反彈。但此言為廣州車展應應景說說還可以(畢竟廣州是日系車三強的大本營),如果真的放在市場檢驗,記者認為,目前說日系車反彈還為時過早。
日系車近三個月銷量降幅之大,眾所周知最直接原因是中日釣魚島之爭,導致國內反日情緒嚴重。也許有人會認為過一段時間,中國人會逐漸對此麻木,又開始購買日系車。但這次,日本車企的算盤也許打錯了,中日的民族矛盾在國人心中紮根之深,是從小開始學習語文時就種下了種子,沒有人會忘記8年抗戰中華民族遭受的屈辱。中日之間,一點風吹草動,就會讓中國消費者從內心深處牴觸日本商品。
更何況,日系車在中國並非不可替代。5年前日系車開始大舉進入中國之時,正值國內車市井噴年代,以日系三強天籟、雅閣和凱美瑞三款中高級車為代表,由於比同級德系車和美系車便宜,而外型又符合國人審美情趣,乘坐又較舒適,於是在國內形成了新的消費潮流,並帶動日系車在國內市場佔有率迅速增長。但時過境遷,目前中國車市不再是爆發增長和非理性消費時代,而歐美系車也以更好的技術和外型以及更適合國人的內飾品質和乘坐舒適性徵服中國消費者,日系車另一勁敵韓系車也在虎視眈眈,蠶食日系車的市場。而消費者最關注的價格方面,現在的歐美系車和韓系車甚至比日系車還要低。對比之下,日系車在中國市場的優勢已基本喪失殆盡。
至於豪車市場,現在國內是奧迪和寶馬的天下,奔馳雖然差點,但好歹保住第三地位,就算美系的凱迪拉克,增長近年也是翻番,福特據說也將國產林肯搶奪豪華車地盤。對比之下,日系豪華車在國內的銷量現在基本無足輕重。在超級豪華車方面,國內更是歐系車獨大,日系車連說話的勇氣都沒有。在SUV市場,日系三強都有當家產品並且長期熱賣,不過都集中在20萬-25萬左右的區間,現在隨著上海大眾途觀和納智捷大7的崛起,以及北京現代ix35和東風悅達起亞智跑等長期與日系爭鬥,這個市場的天平正向日系車對立面傾斜。
也許有人會說,日系車在廣州車展均宣布將把新能源車作為重點發力中國車市,這將成為日系車未來的突破口和增長點。不可否認,在新能源車方面,日系車比較有優勢,但價格高以及消費者缺乏認同感依舊是老問題,即使日系新能源車自降價格銷售,也無法達到傳統汽車的銷量規模,如此將使其無法達到預期的利潤,導致成本巨增。何況日系的新能源車在全球配置資源,國內供貨量一直不足,所以,日系車引以為豪的新能源車只能是中國車市的點綴,而無法大行其道。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趙英認為,從政治角度看,日系車目前翻盤很難。釣魚島問題就像一個粘著創可貼的傷口,美國時不時「掀一掀」,中日兩國「打一打」,日本企業就遭受一些損失。其實,趙英只是說了前半句,這句話的潛臺詞還可以這樣理解:只要釣魚島問題還在糾結中,那麼日系車企就會永遠「在觀望」。但無情的市場卻不會等待,在長期的觀望中,日系車將逐漸被消費者拋棄,自主品牌和其他合資車將迅速補缺。到那個時候,日系車在華的機會還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