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同招,民辦搖號進入第二年
去年開始,大部分地區的」小升初「實行了」公民同招,民辦搖號「的政策。從去年新政執行的程度看,雖然有些地方政策貫徹的不是特別的徹底,還存在著一些小規模的選拔考,但是民辦學校大規模的提前招生和掐尖考已經成為了歷史。
公辦民辦同招是為了讓公辦和民辦校在招生上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打破民辦提前招生,掐尖招生的不公平現象。
換句話說,義務教育階段每個學生選校變得相對隨機,在教育的公平上確實是得到了很大的體現。按理來說,沒有了民辦學校的「小升初」考,家長就不會像以前那樣焦慮。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這屆的家長依然很焦慮,在和家長的溝通中,幾乎每個家長都會問到小升初的問題。
家長的焦慮並沒有減少
在新政剛實施的時候,很多人認為,沒有了小升初的考,學生和家長的負擔就會輕了,至少不用提前去學奧數,去超前學了。
但是到了六年級,家長發現小升初帶來的焦慮依然沒有減少。
從目前家長反饋出來的情況看,現在家長在小升初中考慮得更多了。比如:搖號是搖公辦還是民辦。同片區的公辦如何選擇等。
全面派位,也就意味著不確定的因素增加,家長的焦慮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
家長焦慮的原因
在小升初家長如此焦慮是有原因,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 選初中有可能是在選高中
普職比在今年多次被提起,職高普高要接近一比一的比例,這也就意味著,不管整體的教學成績有多好,註定一半的孩子上不了高中。
看到這樣的數據,家長不焦慮是不可能。
中考的強制分流讓很多家長意識到了選初中有可能就是在選高中,這也就是為什麼初中應試教育搞得越好的學校,越受到家長的歡迎的原因。
中考雖然難度不及高考,但在某種程度上說,中考的重要性是超過了高考的。初中的重要性和升學率是家長焦慮的主要的原因。
第二 優質教學資源有限,不確定性因素增多
公辦和民辦,公辦和公辦的辦學水平是有差距的,同一個城市不同的片區教學資源的差距也是客觀存在的。
以前學生憑實力入學,看考試成績。但是現在不確定因素增加了,隨機搖號讓結果變得不再確定。憑運氣入學確實是存在的。
每個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進入優質的學校學習,但是結果卻再也無法控制。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也是家長焦慮的一個原因。
初中的重要性決定了家長對「小升初」的重視,選擇學校不確定性更讓家長焦慮不已。
根據實際情況擇校
家長的焦慮顯然不能解決問題,家長現在要做的就是冷靜下來結合孩子的實際分析,適合孩子的學校就是最好的學校。
儘量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 成績還不錯的孩子一定要求穩
既然是搖號就會有風險,家長可以結合上一屆的搖號派位情況,選出適合孩子的學校。
片區內有不錯的學校以及能對口入學的,對於那些成績不錯的孩子,求穩最重要,就不要冒著風險去搖那些超熱門的名校了。
第二 孩子承壓能力一般的優先選擇公辦
在選擇公辦和民辦時,家長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承壓能力。相對於公辦來講,民辦校會更加看重升學率。為了升學率,民辦校會把學習的壓力轉嫁到學生身上,如果孩子承壓力一般的話,建議家長優先公辦。
不過,從上一屆家長的反饋看,現在的公辦在學習上也是抓得很緊的,學習壓力也不小。
第三 不必過分誇大學校的作用
不可否認,學校教育真的很重要,但是家長不要把升學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學校。孩子一旦上不了理想的學校,家長就焦慮無比,實在是沒有這個必要。這種焦慮也會傳染給孩子,無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壓力。
與其如此焦慮,還不如靜下心來給孩子規劃一下學習目標,培養一下學習習慣,先讓孩子自身優秀起來。
結語
小升初的重要,升學中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家長有焦慮很正常。
但是在焦慮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慌張,結合自己家孩子的情況去選擇學校就可以了。
與其在選學校上浪費那麼多的時間,還不如靜下來心來好好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畢竟有些大環境我們是無法改變的。
您覺得小升初重要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