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十七位一級上將,最終都是什麼結局,最長壽的是他

2020-12-17 丁姑娘講歷史

大家都知道一級上將是一些國家軍隊中的將官級軍銜等級。在中國歷史上,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大陸地區執政時期(1935年—1949年),於1935年將上將區分為特級、一級和二級三等。當時最高就是特級上將,又被稱五星上將(和美國的軍銜等級一樣),特級上將(五星上將)只授予當時的國民黨總裁蔣介石一個人。

而國民黨的一級上將軍銜又稱四星上將,先後授予給了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何應欽、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陳濟棠、陳紹寬陸軍一級上將,後來又授予陳紹寬為海軍一級上將,授予劉湘(死後追授)、曹錕(死後追授)、程潛、吳佩孚(死後追授)、宋哲元(死後追授)、陳調元(死後追授)、白崇禧、陳誠陸軍一級上將。以上國民黨一級上將共計有17個人。今天就來說說這17個人都是什麼結局。

一、馮玉祥,陸軍一級上將: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第六戰區司令長官。1935年4月2日授予。1948年7月31日,馮玉祥應中共中央邀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在蘇聯駐美大使潘友新的幫助下,自美國回國乘「勝利」號輪船回國,途中因輪船失火不幸遇難,享年66歲。

二、朱培德,陸軍一級上將:代理參謀總長、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1935年4月2日授予。1937年2月17日,朱培德因注射引起血液中毒,在南京鼓樓醫院死亡,終年49歲。

三、李宗仁,陸軍一級上將:軍事委員會委員會北平行營主任、中華民國代總統。1935年4月2日授予。解放戰爭勝利後,李宗仁出走美國,後來於1965年7月回國,受到毛主席及其他中共領導人歡迎,於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

四、何應欽,陸軍一級上將: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部長、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1935年4月2日授予。解放戰爭後,何應欽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1987年10月在臺北病逝,享年97歲。

五、張學良,陸軍一級上將:西北「剿總」副總司令代理總司令。1935年4月2日授予。西安事變後,張學良一直被蔣介石和蔣經國軟禁,1990年恢復人身自由,1995年起離臺僑居美國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於檀香山,享年101歲。

六、陳濟棠,陸軍一級上將:廣州綏靖公署主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35年4月2日授予。解放戰爭後,陳濟棠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1954年11月3日晨,陳因到臺北「風化區」探測辦學校址,突患腦血管栓塞症,卒於村舍,享年64歲。

七、唐生智,陸軍一級上將: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首都衛戍司令長官。1935年4月2日授予。解放戰爭末期,唐生智率軍起義。此後他在湖南軍、政機構任職到湖南省副省長等。1970年4月6日,因腸癌復發不治死於長沙,終年79歲。

八、閻錫山,陸軍一級上將:太原綏靖公署主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部長。1935年4月2日授予。閻錫山解放前夕去臺灣,1960年5月23日病逝臺北,終年77歲。葬於七星區陽明山。

九、陳紹寬,海軍一級上將:海軍部部長、海軍總司令(1938.1-1945.12)。1935年9月6日授予。新中國成立後,陳紹寬曾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是全國政協第1屆委員、全國人大第1、2、3屆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1969年7月30日,陳紹寬病逝,終年80歲。

十、劉湘,陸軍一級上將:1938年1月20日病逝於漢口。1938年2月14日追晉。盧溝橋事變後,劉湘出川抗戰,1938年因病在漢口去世,逝前留有遺囑:「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享年50歲。

十一、曹錕,陸軍一級上將:1938年5月17日病逝於天津。1938年6月14日追贈。1927曹錕寓居天津,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拒絕日本所請出面組織新政府,保持了民族氣節,保全了民族大義,保住了晚節。1938年5月17日因病逝世,享年76歲。

十二、程潛,陸軍一級上將: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武漢行營主任,長沙綏靖公署主任。1939年5月13日晉升。解放戰爭後期,在長沙宣布和平起義。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湖南省省長。1968年4月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6歲。

十三、吳佩孚,陸軍一級上將:1939年12月4日病逝於北平。1939年12月9日追贈。國民革命軍北伐勝利後,吳佩孚下野,堅決不投靠日本人,很有民族氣節,1939年因牙痛治療中,被日本牙醫謀殺,享年66歲。

十四、宋哲元,陸軍一級上將:1940年4月5日病逝於四川綿陽,時任軍事委員會委員。1940年5月18日追晉。1940年4月5日,宋哲元以中風不語病逝,葬於綿陽附近的富樂山,享年56歲。

十五、陳調元,陸軍一級上將:1943年12月18日在重慶病逝。1944年2月2日追晉。1943年夏,陳調元赴西北巡視,在蘭州突患喉癌,回重慶醫治。12月18日,陳調元因喉癌醫治無效,在重慶病逝,終年五十八歲。

十六、白崇禧,陸軍一級上將:國防部部長、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45年10月5日晉升。解放軍解放中國大陸後,白崇禧逃往臺灣,1966年逝於臺北,享年74歲。

十七、陳誠,陸軍一級上將:參謀總長兼海軍總司令、中華民國副總統。1947年2月21日晉升。解放戰爭後,陳誠跟著蔣介石逃到臺灣。1963年12月,陳誠因病辭去一切職務。後於1965年3月5日,因肝癌去世臺北,終年67歲。

相關焦點

  • 蔣介石的第一位「海軍一級上將」是誰?他最終是什麼結局?
    1935年,民國政府開始區分軍銜,當時將上將軍銜分為四級,分別是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三級上將。其中特級上將只授予蔣介石一人;一級上將授予了九人。這九位一級上將包括八位陸軍一級上將與一位海軍一級上將,唯一一位海軍一級上將也是蔣介石國民政府的第一位海軍一級上將,他的名字叫陳紹寬,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蔣介石的第一位「海軍一級上將」陳紹寬的最終結局。陳紹寬出生於1889年,他是福建福州人,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之家。
  • 民國時期最厲害的四大軍閥分別是誰?最終結局怎麼樣?
    綠林好漢大家都知道吧,在古代他們是一群打家劫舍的土匪,他們的頭頭都自稱自己是這個王那個王的,他們絕大多數都是與官府處於敵對狀態的。而在我們的民國時期的這個王那個王則有很多是和政府處於隸屬關係的,而且他們的封王方式也很特別,不是青翼蝠王、也不是狼王。而是以方位來命名,例如我們知道的張作霖被稱為東北王!
  • 蔣介石授予八位一級上將,年齡最大的是誰,最小的又是誰
    請注意了,這八位一級上將,並沒有一位是蔣介石的黃埔學生,也沒有蔣介石的愛將,都是地方軍閥大佬。其實了解歷史朋友都知道,這也是蔣介石拉攏的一種手段。所以,在1935年,馮玉祥被授予了一級上將軍銜,當時他的年齡是53年。第二位也是蔣介石的結拜大哥,他就是山西王閻錫山,同時也是晉系軍閥首領。手中有槍,有地盤,因此,蔣介石對他既要拉攏,又要打壓。而軍銜自然不能給低,所以閻錫山也被授予了一級上將軍銜。
  • 解放戰爭時期,國軍一級上將都是哪10個人?沒有一個不是狠角色
    國民黨高級將領的軍銜,最高檔是特級上將,僅設一人,肩章掛五顆星;而僅次於特級上將的就是一級上將軍銜了,即四星上將。由於嚴格限額,大陸時期國府一共授出17個一級上將軍銜。而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將領中的一級上將僅存10個人(不含死後追授、已故和臺灣時期授予的),分別是誰呢?總結起來就兩條:不是中央軍頂級大佬,就是一流地方軍閥。
  • 揭秘國軍12位一級上將的結局,1人活過百歲,1人在大陸官至副國級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1935年將上將區分為特級、一級和二級。特級上將又稱五星上將,只授予蔣介石1人;一級上將又稱四星上將,首批授予的人有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何應欽、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陳濟棠、陳紹寬等9人, 後來又授予劉湘、曹錕、程潛、吳佩孚、宋哲元、陳調元、白崇禧、陳誠等8人為陸軍一級上將。其中劉湘、曹錕、吳佩孚、宋哲元、陳調元等5人為死後追授。
  • 解放戰爭末期,逃往臺灣的60萬國軍包含哪5位一級上將?結局怎樣
    國軍一級上將,是除了僅有的一位特級上將外,國民黨軍的最高級別軍銜,大陸時期只有兩種人有可能獲得:第一種是實力頂級的地方軍閥;第二種則是中央系的最高級別將領,如國防部長、參謀總長等。一般的戰區司令長官、剿總司令都是二級上將,比如衛立煌、劉峙、傅作義等大佬,由此可見一級上將的含金量之高。
  • 民國時期,張作霖的五虎上將都分別是誰,他們最終的結局如何
    提起張作霖,大家都知道他是「東北王」,北洋政府的最後掌權者,但鮮有人知的是,張作霖帳下除了有「文官王永江、武將楊宇霆」以及數位結拜兄弟的鼎力相助之外,他還有「五虎將」幫他打天下,而這五人的品行、性情也各有千秋,有的文武雙全、不拘小節,也有的機敏狡詐、城府頗深,甚至還有粗魯放縱、無規矩準則之輩,而今天,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當年張作霖的五虎上將都分別是誰
  • 解放戰爭中國軍全線潰敗,哪6位陸軍一級上將撤到臺灣?結局怎樣
    國軍一級上將,是除了僅有的一位特級上將外,國民黨軍的最高級別軍銜,大陸時期只有兩種人有可能獲得:第一種是實力頂級的地方軍閥;第二種則是中央系的最高級別將領,如國防部長、參謀總長等。一般的戰區司令長官、剿總司令都是二級上將,比如衛立煌、劉峙、傅作義等大佬,由此可見一級上將的含金量之高。後來國民黨軍在大陸全線潰敗,去臺灣的一級上將共有6人,他們都是誰呢?最後結局如何?
  • 說歷史:當年國民政府的12位一級上將
    1935年4月2日國民黨政府授予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何應欽、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陳濟棠為陸軍一級上將,1935年9月6日,授予陳紹寬海軍一級上將軍銜。後來,因為朱培德於1937年病故,1939年5月13日,晉升程潛為一級上將,抗戰勝利後,馮玉祥、張學良退役,1945年10月5日晉升白崇禧為一級上將,1947年2月21日,晉升陳誠為一級上將。
  • 三人曾位居一級上將!
    毫無疑問,張治中這種特點的人最適合進行和談,也確實先後兩次作為國軍代表和解放軍談判,49年最終被留在了我方陣營,此後積極促成了新疆起義及建國事宜,貢獻極多。 抗日時與我軍的良好關係,48年東北掌軍時期的不作為,都被當作他「通共」已久的證據。不過至今並沒有明確的歷史材料顯示,衛立煌在內戰時期便已是我方人員。
  • 解放戰爭:5個逃到臺灣的國軍一級上將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
    從1935年4月國民黨方面實施新的軍銜制度之後,直到解放戰爭勝利結束,國民黨方面先後有12位高級將領被授予或晉升為一級上將(不算死後追授)。而在這12個國軍陸軍一級上將之中,後來跟隨蔣介石敗逃到臺灣的只有五個。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在解放戰爭中,五個逃到臺灣的國軍一級上將都是誰?
  • 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中,最長壽的分別是誰
    截止到目前,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已經全部去世,開國少將尚有7位在世。那麼在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中,最長壽的分別是何人呢? 十大元帥中,最長壽的是劉帥。劉帥出生於1892年,當時還是清代光緒年間,去世於1986年,已經是改革開放之後了,享壽94歲。劉帥出身於川軍系統,曾經擔任過熊克武部的旅長,又曾被武漢國民政府任命為軍長,在舊軍隊時期就已經身經百戰了。他曾經在護國戰爭中受過很嚴重的傷勢,眼睛受到了很大的損害。
  • 說歷史:民國十大軍閥的最終結局
    民國時期,閻錫山歷任山西省都督、督軍、省長、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太原綏靖公署主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兼國防部長。從辛亥革命開始統治山西達38年之久。 閻錫山解放前夕去臺灣,1960年5月23日病逝臺北,終年77歲。
  • 他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用四個字拒絕洋妞,寫有《大丈夫論》
    對民國歷史有所了解的讀者,對大軍閥吳佩孚不會感到陌生。吳佩孚除了軍閥的身份之外,還是首位登上時代周刊的中國人,並被當時的西方世界稱之為:「最有可能一統中國的人。」在他死守,曾經的政敵——蔣介石追贈他為陸軍一級上將,是當時無可比擬的職銜。
  • 他是一級上將,找毛主席要官當面被拒,他的秘書卻是副國級幹部
    大家都知道,在新中國建立後,1955年舉行了大授銜,當時最高的軍銜的元帥,授予了10個人,新中國沒有一級上將這個軍銜,那麼筆者所說的一級上將是誰呢?此人就是李宗仁,他是國民黨首批8位一級上將中的一個,國民黨的一級上將是從1935年開始出現的,一級上將的軍銜,相當於新中國的元帥,可以說李宗仁地位非常高。在抗日時期,他是第五戰區司令官,最為稱道的是,他指揮臺兒莊戰役,殲滅了20000多日軍,消滅兩萬日軍是個什麼概念呢?我們熟悉的平型關大捷,也才只是消滅日軍1000多人。
  • 解放戰爭中,國軍起義的5位陸軍二級上將都是誰?建國後結局怎樣
    在國民黨起義將領中,軍銜為陸軍二級上將的多達5人(不包括湖南程潛,程潛為一級上將),他們都是誰呢?後來結局如何?第一位,傅作義。傅作義是所有起義的國軍將領中軍權最高的,位居華北剿總司令官,統率部隊近60萬人,其中自己直屬的綏遠嫡系約23萬,實力極為強悍。
  • 他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日本受降書上的小楷出自他手,堪比印刷體
    在民國時期,有不少軍閥都能夠寫得一手儒雅的字跡,諸如蔣介石,寫得一手「中正」的楷書,讓人羨慕,還有賈景德,一手渾厚的顏體楷書,讓書法家們汗顏,而今天要走進我們視野的,也不是一位等閒之輩,他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出任過講武學校校長,還出任過國防部長,連日本受降書上的小楷字跡都是出自他之手,一手精妙的小楷堪比「印刷體」,讓人敬畏
  • 民國時期:「四大美女」都有誰?她們的結局如何?
    民國時期:「四大美女」都有誰?她們的結局如何?在我國每個時期都會有非常多的美女,在她們身上都會非常濃厚的時代氣息,在我們古代就有四大美女,漢朝的王昭君、春秋時期的西施、三國時期的貂蟬、唐朝時期的楊玉環,她們身上都會有非常都是有故事的,她們的結局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非常好的,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民國時期的四大美女,她們又會是誰呢?她們的結局又會是如何?
  • 民國時期各種軍銜等級演變介紹,有個軍銜是世界唯一:中將加上將
    文/青山獨往民國時期各種軍銜等級演變介紹,其中一軍銜世界唯一:中將加上將軍銜制度在我國已經有些年頭了,古代的時候,將領雖然沒有軍銜,但是等級制度森嚴。上將軍銜在十八世紀時曾用於俄國,當時其軍隊最高統帥授上將軍銜,號令三軍。而在一戰後,美國也開始使用這種設計,比如說潘興就在戰爭結束後獲得了五星上將的至高榮譽。北洋政府時期的時候,一開始高級軍官並不多,上將更是少之又少。但是此後袁世凱為了拉攏各地方勢力,於是就開始給他們授軍銜,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他的用意,授軍銜是假,拉攏人心是真。
  • 民國時期軍銜管理制度混亂,還出現了「中將加上將銜」
    少將滿街走,少校不如"狗",這句諺語體現出了民國時期軍隊的惡習與弊端,其軍銜管理制度的混亂可見一斑了。一級、二級共三等級,其中特級上將只有蔣介石一人,這保證了蔣委員長的威嚴和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