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區的教育信息化改革之路:教學與管理齊頭並進

2021-01-15 donews

黃埔區,作為廣州市人工智慧課程改革三個實驗區之一

率先在廣州開發區中小學開展智慧課堂建設試點

其中,廣州市黃埔區會元學校和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

作為黃埔區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典型代表

運用希沃的信息化教學設備和可視化管理平臺

走上「教學與管理齊頭並進」的教育信息化之路

一、智慧課堂,實現寓教於樂

相比傳統課堂的「滿堂灌+填鴨式」

增加了科技感的「智慧課堂」會有什麼不一樣?

讓我們走進這兩所中學,一起來探探究竟吧!

給課堂插上教育信息化的翅膀

學生和老師都有了不可思議的變化……

1. 遊戲互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文:將單詞教學與希沃白板中的「遊戲」工具相結合,寓教於樂,充分激發孩子的學習潛力。

2. 共同參與,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文:希沃白板與教學課件的結合,增強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體驗,讓課堂氛圍更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自然不會差。

「在希沃白板中呈現教學PPT,我們的書寫就可以省略很多,那麼課堂的容量就會變大很多,課堂效率自然提高了很多。」

——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數學教師

3. 即時分享,一切以學生為中心

文:以往對學生的評價需要在課後批改作業才能了解到,現在很方便,一拍、一傳,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當堂就能呈現。

「我們運用這套設備,能夠更好的接收到學生的反饋,不像以前,非得老師回去改作業才知道孩子的掌握程度。直接就用大數據來告訴我們,孩子哪裡薄弱。」

——廣州市黃埔區開元學校王老師。

黃埔區的教育實踐

改變的不僅僅是課堂

還有教學管理……

二、教學管理,用數據說話

(配圖4)

希沃校園設備運維管理系統

用數據的形式呈現老師的教學成果

讓黃埔區的每一位老師

對自己教學過程的數據瞭然於胸

從而進行教學方案的調整和優化

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帶來良性循環

對於學校管理者來說

運用可視化管理平臺進行教學管理

即時、精準、全面

能夠充分評估課堂教學效果

然後「反哺」課堂,做出優化和改進

讓管理決策更加有據可依

1.

「信息化」能讓教學管理具體到課堂的教與學。在線巡堂可以讓我們了解每一堂課每一個老師的教學狀況。

——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初中部教導處杜副主任

2.

未來的教育信息技術,它應該更注重的是讓課堂真正成為一個學堂。依靠先進的技術手段,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和成長都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陳副校長

當每一位師生、每一堂課、每一所學校的數據

匯聚至區域大數據看板時

黃埔區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也發生了新的變化

黃埔區的各級教育決策機構

運用可視化數據管理平臺

通過實時、直觀的反饋數據

來了解和掌握各校、各班的教育教學情況

從而精準施策

(配圖5)

「可視化管理平臺它能夠實現看、管、用一體,我們可以很方便的遠程實施巡檢。能夠發現學校在使用信息平臺時候的問題,並呈現給管理者。最終實現教學、管理到決策的一體化。」

——黃埔區教育局許副局長

黃埔區兩所「智慧課堂」實驗學校

運用信息化技術

實現「教、學、管」全面一體優化

讓教學更高質、管理更高效

教育信息化的道理漫漫長

但是前路光明亦可行

希沃教育信息化解決方案

讓課堂教學發揮更高效的作用

助力更多學子成長成才

聲明:本站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網站對此聲明具有最終解釋權。

相關焦點

  • 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改革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點,是在教學過程中廣泛應用以電腦多媒體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化信息技術,其表現為教材多媒體化、資源全球化、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活動合作化、管理自動化、環境虛擬化。  華中師範大學信息技術系傅德榮教授認為,教育信息化可以達到省力化、機器化的效果,但它不是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如果我們仍以傳統的教育思想來應用信息技術,其結果無異於傳統的教學。
  • 希沃與黃埔區教育局、北師大教育集團、南方都市報籤署...
    7月28日,廣州黃埔區在北京師範大學廣州實驗學校舉行混合式教學教研協同創新合作籤約活動。活動現場,黃埔區教育局、北京師大勵耘教育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南方都市報、廣州視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成立「混合式教學與教研協同創新中心」並舉行揭牌儀式。
  • 西南交通大學以信息化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
    西南交通大學堅持以學生成長和發展為中心,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思政、課程教學、教育服務、質量評價等深度融合,帶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努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與課程思政深度融合。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構建智能學習環境、學習生態系統、交互學習系統,推動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打造集智慧教學、線上考勤、遠程互動、環境智慧調節、線上質量監測等於一體的新型現代化智慧教室系統,營造「移動網際網路+智能終端」的學習環境。廣泛收集疫情期間師生關於線上教學的意見建議,持續推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式。
  • 教育信息化2.0時代,天翼雲如何打造教育上雲之路
    在合作過程中,天翼云為客戶提供「雲網融合、安全可信、專享定製」的專屬雲服務,在教育走向信息化的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成為陝西省教育上雲之路中的加速器。 信息化對教育產生深刻變革事實上,選擇天翼雲賦能教育改革並不是陝西省教育廳心血來潮的一次實驗,而是經歷了教育信息化初步改革後要走的必經之路。
  • 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成就回顧
    1.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統籌規劃不斷加強  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將其納入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規劃和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設立專項工程項目,著眼資源建設和共享,加快推動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1996年職業教育法第十九條規定:「國家鼓勵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發展職業教育」。
  • 南京六合中等專業學校:提升信息化服務教學與管理能力
    2019年5月16日至18日,由《職業》雜誌社駐江蘇辦事處組織的教育信息化服務教學與管理能力提升培訓班在常州舉辦,南京六合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六合中專)40位老師參加了此次培訓。借他山之石,助推信息化建設近年來,江蘇省武進職業教育中心信息化教學大賽成績斐然,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 打造「雲上山科」平臺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實現教學管理信息化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是全國首批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實驗校、全國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優秀學校、山東省教育信息化示範單位。學院的兩個信息化教學案例被教育部作為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應邀參加全國四十餘次會議交流,四百多所學校來訪學習。
  • 線上教學和終身教育必須信息化先行
    疫情爆發後,為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要求,廣東開放大學(廣東理工職業學院)改革創新,制訂應急教學系列方案,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採取六項舉措保障在線教學、注重教學質量,充分凸顯學校數字資源與遠程教育優勢,集中上線各類課程合計1000多門,同時服務師生43萬多人,開放教育課程高職學生也能共享等等。線上開學1個多月以來,學校教學運行平穩有序,得到師生及家長的廣泛認可。
  • 北京市東城區「在現代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改革研究」小學項目順利...
    為落實全國、市、區教育大會精神,以「奮進新時代 展現新作為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主題,北京市東城區2019-2020學年度小學教育工作會暨東城區第十五屆小學改培訓月主題活動於11月15日在北京市東城區史家小學舉行,東城區天永學區「在現代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改革研究」小學項目伴隨此次會議順利結題
  •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內容是什麼?
    各級各類教育信息化也都取得豐碩成果,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等領域結合各自需求,在擴大資源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湧現出一批利用信息技術解決教育改革發展問題的應用典型,教育信息化對教育改革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 旌陽教育拉開「信息化數字教育」序幕
    四川在線消息(王麗 陳雋 葛萬明)11月27日下午,在旌陽區教育局計算機教室,一場主題為《信息管理平臺功能模塊之審批管理功能在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的應用》培訓,拉開了旌陽區信息化教學與管理培訓系列活動的序幕。來自全區41所中小學、幼兒園的管理幹部和相關老師近80人參加了此次培訓活動。
  • 明德華興中學舉行教學開放日活動,展示信息化教學改革成果
    (活動吸引了來自市內外教育行政部門、兄弟學校約500餘位專家、教師來校一同探討智慧課堂背景下的精準教學。)想必這句話已經成為了11月26日來到明德華興中學參加教學開放日活動的老師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30多個二維碼在校園裡處處可見。展板上、課件裡、指示牌上,它們肩負著為老師們進行線上聽評課以及提供更多有效信息的任務。透過二維碼,學校不僅展現了實施能力提升工程2.0的進展和成果,更展現了在信息化教學改革這場馬拉松中所付出的努力與汗水。
  • 齊魯理工學院被評為山東省教育信息化示範單位
    齊魯理工學院自2017年被批准為山東省教育信息化試點院校以來,持續加強頂層設計,堅持以應用需求為導向,以服務教學、科研、管理及師生生活為宗旨,以構建支撐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智慧化校園平臺為切入點,強化應用系統的整合,積極探索信息化與教學的融合模式,全面推進智慧化校園建設,構建了特色鮮明的信息化教學模式,為師生搭建了一站式網絡服務平臺和相關的管理平臺,對於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育人環境,成效顯著
  • 浙江省教育廳副巡視員吳永良:信息化改變教育
    信息化對教育有什麼影響,對我們的下一代教學有什麼幫助?未來5年浙江教育會如何發展?浙江省教育廳副巡視員吳永良在「文脈相傳 智變未來」——2017騰訊教育文化創新論壇上與大家分享了幾個他親眼所見的教育信息化故事。
  • 教育信息化管理漫談系列:《孫子兵法·用間篇》
    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講,要做好疫情防控期間「信息化教學」工作,我們就可以運用好「用間」智慧,建構「信息化教學」的信息通路,為掌握學情、優化策略提供支持:因間於「生」:豐富學情渠道。在大多數情況下,教師之間的基本素養並不會特別顯著的差異,而收集掌握學情的能力,反成為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分野。優秀教師往往對所教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有著準確判斷,進而能更加有效地實施教學。
  • 創新教學改革 吉利學院融媒體系開展信息化對分課堂教研會
    吉利學院融媒體系自實施和推行對分課堂教學以來,取得了令人滿意的階段性教學效果。他們通過重新定義課堂和師生關係,帶來了民主對話、自由開放、和諧舒暢、生機勃勃的課堂,實現了對傳統教學的實質性變革。11月3日下午,吉利學院融媒體系全體老師在明德教學樓開展了新一輪的信息化對分課堂教研會。
  • 教育信息化管理漫談系列:《孫子兵法·九變篇》
    總的來看,《九變篇》再次體現了兵家辨證而深的思想,要求在既有規則基礎上更加靈活,這也為我們推進教育信息化帶來啟示:教育信息化建設應用不應是「生搬硬套」雖然信息技術可謂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基礎和創新源泉,但我們卻不能只從技術思維出發,將師生當成技術產品的「測試員」,將信息技術創新直接套用到教育領域中。
  • 人工智慧+教育 煙臺市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實驗啟動
    原標題:人工智慧+教育 我市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實驗啟動膠東在線12月16日訊 今日,由煙臺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聯合清睿教育(口語100)舉辦的「煙臺市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實驗啟動儀式」順利召開。王松壯副院長主持會議管錫基院長在致辭中指出,此次教科院與清睿教育(口語100)以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為突破口聯合開展戰略合作,是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省相關改革要求,積極探索「網際網路+教育」、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在教學中使用的積極行動
  • 人工智慧+教育 我市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實驗啟動
    膠東在線12月16日訊今日,由煙臺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聯合清睿教育(口語100)舉辦的「煙臺市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實驗啟動儀式」順利召開。煙臺市英語教學改革實驗開幕式 煙臺市教科院副院長王松壯主持會議 市教科院院長管錫基在致辭中指出,此次教科院與清睿教育以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為突破口聯合開展戰略合作,是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省相關改革要求,積極探索「網際網路+教育」、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在教學中使用的積極行動。
  • 專家手把手教推進策略,這所農村學校擁抱教育信息化2.0
    教育信息化2.0正為湖北農村課堂帶來改變。12月9日上午,記者在黃石市陽新縣富池鎮中心小學看到,陽新縣多所學校老師在認真觀摩黃石市民主街小學教師陳丹、楊丹帶來的兩節課。一名年輕老師告訴記者:「探討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時,老師調用雲平臺的網絡資源,通過放大圖片、選擇視頻片段欣賞等,幫學生在觀察中領悟,方便快捷,提升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