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遊曾經也是個追劇黨,在延禧攻略這部劇中第一次見到了火樹銀花,那麼一眼就被它的浪漫所深深震撼,見過火樹銀花表演後可能再看煙花也不過就覺得顏色豐富些罷了,反而是火樹銀花現場表演給人帶來的感覺更加強烈和嚮往,快來和遊遊去河北共赴一場視覺盛宴吧。
關於鐵樹銀花從什麼時候起源的遊遊也說不清楚,總存在著一些口口相傳的故事。有人說是因為有個地方鬧旱災,當地百姓就各家捐些鐵器熔了以求庇佑,誰知在熬製鐵水時,上方停留了兩隻烏鴉,怎麼也趕不走,那熬製的人就那木勺揚了些鐵水起來,形成光亮驚走了烏鴉。
還有人說是因為古時候富人才買得起煙花,而窮人過節就缺了看頭,有鐵匠覺得偶爾打鐵的火花也很漂亮,就在過節的時候將鐵水打在牆壁上,形成了屬於窮人自己的節日特色。這些傳下來的故事給這項表演又增加了更多的意義和神秘。
火樹銀花俗稱打樹花,打鐵花等,這門老技術還是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呢。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暖泉古鎮裡的天下第一堡就是以打樹花聞名的,在這裡這門技藝得到了改善,以前只能等夜幕來臨才能看到這壯觀的場面,而在這裡人們將它放進了室內,容進豐富的情節,在白天也能在燈光這些的配合下完成。但這門技藝在當地也是為數不多的人會了,打樹花是門下苦功夫的活計,是窮人流行的看點,卻也不能靠這個養家餬口,在煙花逐漸流行的背景下,打樹花這項名俗活動就越少的人願意將它傳承下去了。
打樹花通常在二月鬧元宵時最熱鬧,遊遊早早檢了票去場地等著了。過了不久,火紅的鐵水就被注入到了容器裡,一個帶著淋溼的草帽子裹著棉衣的人就登場了,天色暗沉也看不見他的臉和年齡,他將連著浸泡了幾天的柳勺伸入容器,麻利地舀起一勺向牆上潑去,只聽到譁的一聲,從牆上就迸出了無數金花,像極漫天流星划過,最後落在地上又綻開一朵。
就在那一刻,表演者仿佛成了美麗的中心,四周的美好將他包圍,身上也帶著一些金花。若你覺得沒什麼花樣那就錯了,老的手藝人還會許多不一樣的花樣,有的是「飛龍在天」,有的是「風火輪」,還有的是「漫天飛舞」。
都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打樹花的心酸都藏著美麗的背後。可以不深入了解一下,大家都覺得舀水潑出去似的簡單,殊不知那鐵水有著一千多度,每一勺大概七斤多,為了視覺效果好,常常是接連不斷的幾勺拋出去,重重疊疊才越發好看,這樣常人可能早就手臂酸痛了。儘管安全措施做相當周到了,卻還是難免被零星燙傷,這些都是家常便飯。剛開始學習天天都練臂力基本功,真正學起來的時候通常是會被燙著,但也只有不想別燙著的本能才使技藝越來越成熟。這些傳承人把美麗留給了觀眾,把辛酸留給了自己。
遊遊一直以來覺得旅遊不僅僅是為了吃遍美食,也不只是打卡似地走一圈發個朋友圈,很多地方的民俗文化是被遺忘的明珠,就如同這燦爛的鐵樹銀花,去看一次你可以收穫視覺盛宴,去看一次你能聽一些有趣的老故事,去看一次你還能有自己獨特的回憶。好了,今天遊遊就已經囉嗦完了,願大家每次旅行都能遇到浪漫美好的東西,如果有什麼分享或建議,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