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董好書 我們讀了小說,才會明白人間

2020-10-11 小董讀書

小董讀經典,陪你說晚安。大家好,這裡是小董好書,我是小董,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我們讀了小說,才會明白人間》。

寫一本小說不容易,讀一本小說也不容易。平常人讀小說,往往以為既是「小」說,必無關宏旨,所以就隨便一看,看完了順手一扔,有無心得,全不過問。這個態度,據我看,是不大對的。

光陰是寶貴的,我們既破功夫去念一本書,而又不問有無心得,豈不是浪費了光陰嗎?我們要這樣去讀小說,何不去玩玩球,練練武術,倒還有益於身體呀?再說,小說之所以能夠存在,並不是完全因為它「小」而易讀,可供消遣。反之,它之所以能夠存在,正因為它有它特殊的作用,不是別的書籍所能替代的。化學不能代替心理學,物理學不能代替歷史;同樣的,別的任何書籍也都不能代替小說。

小說是講人生經驗的。我們讀了小說,才會明白人間,才會知道出身涉世的道理。這一點好處不是別的書籍所能供給我們的。

哲學能教咱們「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說說得那麼有趣,那麼親切,那麼動人,因為哲學太板著面孔說話,而小說則生龍活虎的去描寫,使人感到興趣,因而也就不知不覺地發生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歷史也寫人間,似乎與小說相同。可是,一般地說,歷史往往缺乏著文藝性,使人念了頭疼;即使含有文藝性,也不能像小說那樣圓滿生動,活龍活現。歷史可以近乎小說,但代替不了小說。

世間恐怕只有小說能源源本本、頭頭是道地描畫人世生活,並且能暗示出人生意義。就是戲劇也沒有這麼大的本事,因為戲劇須擺在舞臺上去,而舞臺的限制就往往教劇本不能像小說那樣自由描畫。於此,我們知道了,小說是在書籍裡另成一格,也就與別種書籍同樣的有它獨立的、無可代替的價值與使命。它不是僅供我們「玩」的。

讀小說,第一能教我們得到益處的,便是小說的文字。世界上雖然也有文字不甚好的偉大小說,但是一般地來說,好的小說大多數是有好文字的。所以,我們讀小說時,不應只注意它的內容,也須學習它的文字,看它怎麼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複雜的心態物態來;看它怎樣用最恰當的文字,把人情物狀一下子形容出來,活生生地立在我們的眼前。

況且一部小說中,又是有人有景有對話,千狀萬態,包羅萬象,更是使我們心寬眼亮,多見多聞;假若我們細心去讀的話,它簡直就是一部最好的最豐富的模範文。反之,假若我們讀到一部文字不甚好的小說,即使它有些內容,我們也就知道這部小說是不甚完美的,因為它有個文字拙劣的缺點。

在我們讀過一段描寫人,或描寫事物的文字以後,試把小說放在一邊,而自己擬作一段,我們便得到很不小的好處,因為拿我們自己的擬作與原文一比,就看出來人家的是何等簡潔有力,或委婉多姿。而且還可以看出來,人家之所以能體貼入微者,必是由真正的經驗而來,並不是先寫好了「人生於世」而後敷衍成章的。假若我們也要寫好文章,我們便也應該去細心觀察人生與事物,觀察之後,加以揣摩,而後我們才能把其中的精彩部分捉到,下筆如有神矣。閉著眼睛想是寫不出來東西的。

文字以外,我們該注意的是小說的內容。要斷定一本小說內容的好壞,頗不容易,因為世間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為小說的材料,實在不容易分別好壞。不過,大概地說,我們可以這樣來決定:關心社會的便好,不關心社會的便壞。這似乎是說,要看作者的態度如何了。同一件事,在甲作家手裡便當作一個社會問題而提出之,在乙作家手裡或者就當作一件好玩的事來說。前者的態度嚴肅,關切人生;後者的態度隨便,不關切人生。那麼,前者就給我們一些知識,一點教訓,所以好;後者只是供我們消遣,白費了我們的光陰,所以不好。

青年們讀小說,往往喜愛武俠小說。行俠作義,好打不平,本是一個黑暗社會中應有的好事。倘若作者專向著「俠」字這一方面去講,他多少必能激動我們的正義感,使我們也要有除暴安良的抱負。反之,倘若作者專注意到「劍」字上去,說什麼口吐白光,鬥了三天三夜的法而不分勝負,便離題太遠,而使我們漸漸走入魔道了。青年們沒有多少判斷能力,而且又血氣方剛,喜歡熱鬧,故每每以驚奇與否斷定小說的好歹,而不知驚奇的事未必有什麼道理,我們費了許多光陰去閱讀,並不見得有絲毫的好處。同樣的,小說的穿插若專為故作驚奇,並不見得就是好作品,因為賣關子,耍筆調,都是低卑的技巧;而好的小說,雖然沒有這些花樣,也自能引人入勝。

一部好的小說,必是真有得說,真值得說;它絕不求助於小小的技巧來支持門面。作者要怎樣說,自然有個打算,但是這個打算是想把故事拉得長長的,好多賺幾個錢。

所以,我們讀本小說,絕不該以內容與穿插的驚奇與否而定去取,而是要以作者怎樣處理內容的態度,和怎樣設計去表現,去定好壞。假若我們能這樣去讀小說,則小說一定不是只供消遣的東西,而是對我們的文學修養,與處世的道理,都大有裨益的。

老舍,男,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北京人藝編劇,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等。

相關焦點

  • 老舍:我們讀了小說,才會明白人間
    小說是講人生經驗的。我們讀了小說,才會明白人間,才會知道處身涉世的道理。這一點好處不是別的書籍所能供給我們的。哲學能教咱們「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說說得那麼有趣,那麼親切,那麼動人,因為哲學太板著面孔說話,而小說則生龍活虎的去描寫,使人感到興趣,因而也就不知不覺地發生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歷史也寫人間,似乎與小說相同。可是,一般地說,歷史往往缺乏著文藝性,使人念了頭疼;即使含有文藝性,也不能像小說那樣圓滿生動,活龍活現。歷史可以近乎小說,但代替不了小說。
  • 【好書大家讀】讀《人間值得》有感
    【好書大家讀】讀《人間值得》有感 2020-06-14 0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們為什麼要去讀一本好書
    但是現今閱讀書籍卷帙浩繁,琳琅滿目,各種性情,各種民族,各種年齡的男人和女人用各種文字所寫的書全擁擠在書架上,我們該從哪裡開始呢?我們怎樣才能把這數量巨大的混沌一團理出一個頭緒,以便從我們所讀的書裡獲得最深刻,最廣泛的樂趣呢?
  • 「好書推薦」人間城郭的縮影——讀《大樹小蟲》
    「好書推薦」人間城郭的縮影——讀《大樹小蟲》 2020-02-06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汪曾祺逝世23周年:讀了汪曾祺,才明白人間值得
    1997年5月16日,作家汪曾祺離開了我們。一晃23年過去了,這位可愛的「老頭兒」,現當代作家中的「常青樹」,名字被人們不斷提及,作品出版量比在世時還要大。後來,讀得越多,越看到不一樣的汪老頭。他把世上最樸實的人間煙火,烙在紙上,讓我們遇見真情,發現美好。他淡然從容、閒適樂觀的心性,也深深地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
  • 人間四月天,好書讀不完
    人間四月芳菲日山寺桃花始盛開芳菲未盡,十裡春風,應了人間四月。以前總覺著「你好,XX月」是閨怨溢滿的女文青才會的造句格式,可現如今坐在窗邊呲溜著茶水的小編卻也沒由來的想和四月說句你好。甚至是幾句你好。無他,春色真是太好了。
  • 好書共讀:閱讀是心靈力量的來源,是伴你一生的摯友
    有一種愛,叫做《好書共讀》東陽電臺城市廣播、東陽市圖書館共同策劃《好書共讀》>節目,邀請身邊喜歡讀書的、讀過很多好書的朋友來推薦值得品味的書籍,和聽眾一起分享書中的精彩、影響帶動廣大聽眾一起讀好書,共同提升文化品質。
  • 《人間逍遙客》:看透這六個故事,明白人性幽微,人生始得逍遙
    而這一本《人間逍遙客》,則是其中的一部中篇小說集,匯集了餘華、劉恆、李佩甫、葉廣岑、遲子建與蔣韻六位作家的扛鼎之作,讀來實在是令人不忍釋卷。03 小說與評論的組合,好小說,要這樣來讀通常人們讀小說,讀得時候酣暢淋漓大談過癮,讀完了卻往往並不能領會作者意圖一二,甚至於對於人物的設計、情節的構思與創作的背景等等這些全都一概不知。這樣的讀法,得到的往往是初級的快樂。
  • 「在塔讀,我們只要寫好書就可以了」
    近40名塔讀籤約作家出席了作家年會,其中,解語、墨子歸和承九三位作家在會議間隙接受了記者專訪。  興趣是創作的動力  記者:三位大神是怎麼走上網絡創作這條路的?  墨子歸:我最開始的時候喜歡讀小說,讀多了就想自己去查一些信息,然後下手寫一寫。  承九:我十幾歲開始寫一些關於少女的小說,發表之後感到很有成就感。
  • 徐懷中 | 好書就是我們的生命之水
    那個時候我們學校沒有課本,每講一課都是老師在課堂上念,我們在下邊一句句地抄,比如老師講《水滸傳》「武松提了哨棒」,我們在下面趕快寫。我記得有一本書在同學中間流傳的叫《普式庚小說集》,我們現在講的是普希金,當時在太行山出的小本,用那種黃顏色的很粗的紙出的,就那一本大家把它拆了,我讀了給你,你讀了給我,這麼接著來讀。
  • 不知道為什麼你要去讀路遙的書,好書和讀者是講究緣分的
    因此,自覺沒有資格再去給朋友們推薦好書。其中一個朋友問我,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怎麼樣?這個問題就像問我美女好看不。儘管我是十年之前,大約還在讀高二的時候看過這本書,我仍然一副我很了解這本的口氣回答他,「值得一看的好書」。最後,朋友自然得到了肯定的推薦,自個兒去觀閱這本書的袖內乾坤。
  • 百本好書免費讀 | 端午假期 10本好書送你讀
    端午假期,「百本好書送你讀」活動第四期推薦的10本送讀圖書新鮮出爐。其中,有深刻剖析當下中國崛起之由的《樞紐——3000年的中國》,有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塵埃落定》,還有葉聖陶先生的經典名篇《稻草人》等等。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不妨利用休息時間,擇一兩本好書細細品讀,和書香撞個滿懷吧!
  • 共產黨員要多讀好書
    但也有不但「讀書」,而且不讀下三濫,其內容值得我們注意的。讀什麼呢?讀所謂的「官場小說」,對帝王的馭人之術,人臣的韜晦之道,同僚的厚黑之謀,乃至後宮的爭寵之技,不但興趣濃厚,還主動付諸實踐。官場小說也不是不可讀,但要看你怎麼讀法。比如時下風行的《二號首長》,我們有些同志一部在手,研讀再三,讀出的又是什麼呢?
  • 怎麼評價烽火戲諸侯的網絡小說《劍來》?讀者:一本好書!
    近來,和讀者朋友經常討論《劍來》這本網絡小說,有的朋友提出這個問題:怎麼評價烽火戲諸侯的網絡小說《劍來》?我和很多讀者朋友都是這樣的答案:這是一本好書!為何說《劍來》是一本好書呢?用有的朋友的話說,這本小說哪怕是一個細節描寫,都是在「挖坑」。按照我們文學上的名詞,就是在埋設伏筆。筆者讀這本小說也是一樣,前期讀著感覺一團漿糊,不明白作者究竟想寫些什麼,就拿書中的主角陳平安而言,他又是學燒制瓷器,又是追著買金色鯉魚,又是遇到古怪的道士……寫他的這些經歷,筆者真不明白,烽火戲諸侯的用意何在?
  • 噹噹年中好書榜出爐,上半年你都讀了哪些好書?
    誰說電子書只能免費讀?使用悅讀卡服務後,噹噹雲閱讀用戶平均閱讀時長後1個月與前一個月環比上漲67%,月人均閱讀頻次增長233%。噹噹年中好書榜,依託上半年網友購書大數據及評論公布。對著下面這份榜單,看看你年初立下的那些讀書flag,都還在嗎?《人間失格》躍居虛構榜第一,大抵離不開「喪文化」流行。
  • 我們為什麼需要讀非小說類名著?
    你讀過多少本非小說類名著?從這些名著中你收穫了什麼?有人說,現在的人們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碎片化的閱讀已能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根本沒必要去閱讀那些經典的非小說類名著了。也有人說,非小說類的名著是當代人必讀的書目。前谷歌高級資深研究員、前騰訊副總裁吳軍就要求他的兩個女兒必須讀這類書目。上周剛讀完《富蘭克林自傳》,就這一問題,我談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 我們都「在人間」
    《在人間》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其中篇幅最長、也最重要的一部。書中描寫了主人公阿廖沙歷經悲慘的童年,家境貧困、父母雙亡,寄居在外祖父家。外祖父破產以後,他不得不走向「人間」,自行謀生,這時他還是個十幾歲的孩子。
  • 好書不厭讀
    作為一名大學校長,我近年來熱衷於倡導青年學生好讀書、讀好書,引導他們在學好專業課程的基礎上多讀書、讀好書,做一名專業基礎紮實、文化素養高的人。讀書之重要,歷代先賢多有論述。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工作崗位的變化,我越來越感覺到讀書的重要性,我很希望把「好讀書、讀好書」的基本理念傳遞給青年學生,希望能成為他們生活和學習的基本追求。
  • 為什麼我們常常讀不懂一本小說?
    很多人喜歡讀小說,特別是一些文學類小說,比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活著,等等。首先,要看我們是否有相似的經歷。或者看到過類似的故事,不然,如果脫離了你的感知認識範圍,你是很難想像體會到書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動的。其次,生活閱歷有限的話,也是很難感同身受的。你不能將心比心,不能類比,不能站到主人公的位置,看待他所描述的事情,他所經歷的一切,他的心理變化。
  • 好書的聽與讀
    在我心裡,雨夜,香茗,一燈如豆,一本好書,便是人間好光景。某日,有朋友眉飛色舞地告訴我:「看書太浪費時間!我告訴你,現在有聽書,10天讀1本,1個月3本,一年能讀36本,比你一頁頁看可快多了。」朋友極忙碌,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曾經,他讓我推薦名著好書,我列了長長的書單給他,結果到他家一看,全都嶄新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