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平民眼中的《中國震撼》

2020-12-17 人民網

一個平民眼中的《中國震撼》

殷世群

2011年09月30日17:20    來源:人民網-地方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保持下來完整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在上下五千年的歲月長河中,曾有過農業文明時代無與倫比的燦爛輝煌,也有過向近代工業文明轉型時期幾近亡國的屈辱,更有二十一世紀和平崛起的震撼與驚嘆……大國崛起的奧秘何在?是誰創造了中華文明又一次浴火重生的奇蹟?

  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國歷經改革開放三十二年的持續高速增長,躍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初步實現了和平發展與崛起,改寫了當代世界政經格局。「中國模式」日益成為國內外理論學術界的研究熱點,作為迄今最系統全面剖析這一奇蹟模式及其意義的理論著作,瑞士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張維為教授新著《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一經面世就迅速從眾多同類研究著作中脫穎而出,成為時下公認的中國社科類經典名著之一。

  作為一個普通中國人,不得不承認,《中國震撼》撼動我心靈的,不是該書的宏觀視野和理論價值,也不是作者早年曾為鄧小平英文翻譯的特殊身份,而是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在作者筆下的「文明型國家」的幸福與滿足,深刻地體會到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已是每一個中國人從精神到物質均可觸摸得到的現實生活。

  張維為先生以其實證考察100多個國家的經驗事實,無可辯駁地成為「中國模式」的堅定倡導者。他從全球文明進程的宏觀視野,把「中國模式」歸納為八大特徵①和八大理念②,認為中國發展模式的一個特點就是,學習+創新+巨大人口產生的規模效應+影響中國和世界。因而從更高層次提出中國崛起不是一個普通國家的崛起,而是一個五千年連綿不斷的偉大文明的復興、是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的深遠命題,並用「我看印度」、「我看東歐」、「我看東亞」三個篇章論述「西方模式的困境」,反證「中國模式」所帶來的「一個文明型國家崛起」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特別意義。並用當代最負盛名的英國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的話語精闢結語,進一步闡述了這種深遠歷史意義:「中國今後對於全人類的未來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就中國人來說,幾千年來,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幾億民眾從政治文化上團結起來」。《中國震撼》讓我們對「中國模式」有了一個系統而完整的認知,認清了中華崛起的方式、方向和主流,「不再誤讀自己」,也不再為發展進程中的繁雜之聲所困擾,從心底裡迸發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確如張維為先生所言,中華民族作為世界上唯一延綿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偉大民族,有著自己獨特的發展歷程和文明特徵,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大多具有原創性和唯一性,進而構成今天的「中國模式」。就以「中國模式」八大理念之一的「民生為大」理念來說,無論是古代「民貴君輕」帝制統治思想,還是現代國家制度下「以人為本」治國理念,與民本主義都是一脈相承的。古代民本理念踐行較好的時期,均為穩定、繁榮和昌盛的治世或盛世,如奴隸社會時期「成康之治」、封建時代 「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反之最典型的當數在中國歷史上創造了多個第一的大秦帝國,僅僅存在了短短三十多年就斷送於秦二世的延續暴政。民貴君輕上升到意識形態的高度,就成為《資治通鑑》的一項選文標準。

  中國是獨立起源、自成體系的世界四大農業起源中心之一,有著源遠流長、無與倫比的農耕文明,也有著與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相始終的小農經濟傳統。直至西方近代工業文明崛起並向全球霸權擴張,中國從農業文明時代領先世界的東方文明古國急劇淪入列強侵略統治下的近代「東亞病夫」(半殖民地),這一分工不發達和市場化程度不高的封建地主制經濟結構方才被打破並逐漸解體。中華民族在匯入工業文明大潮的過程中,不屈不撓地進行著反侵略求民主的艱苦鬥爭,在國家與民族日益危難生死存亡之際、人民群眾愈發水深火熱之時,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代表無產階級和中國人民根本利益,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應運而生,經過28年浴血奮戰,取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偉大勝利,建立了沒有壓迫和剝削的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中國歷史從此開始了新的紀元。

  如果說,新中國成立前的一個多世紀,中華民族的核心議題是「救亡圖存」;那麼,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則是實現「民族振興」的開始,是現代國家制度下實踐「民生為大」理念時代的真正到來。

  經過新中國近30年的經濟恢復和建設實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牢牢抓住世界「和平、發展」的主題,及時推行改革開放基本國策,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乘勢融入新科學革命和第三輪經濟全球化浪潮。1978年到2010年的32年間,中國實現了由工業化初期向工業化中期的歷史性跨越,以近40萬億的經濟總量從世界CDP排名第十一位躍升至第二位(其中,工業所佔比重自90年代以來基本都在40%以上),創造了國民生產總值持續32年9.8%的高速增長和以7%的耕地養活佔世界22%的人口並達總體小康的兩大奇蹟,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第一汽車產銷大國、第一新媒體用戶大國……當今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升,城鄉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從而使中國以嶄新的姿態重返世界舞臺中心。

  「民以食為天」,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遠比中國經濟的世紀奇蹟現實與迫切。由於我國歷史上封建社會過於漫長,導致了新中國農業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農民窮、人民溫飽堪虞的狀況。因而,在「民生為大」的治國理念下,中國的改革開放率先推行農村改革,啟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大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從而一舉解決了13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和9億農民的增收問題,為以後的工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改革與發展積累了改革經驗、奠定了物質基礎。從推行農村改革到統籌城鄉的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互動發展,中國的改革開放已走過了近33個年頭,國家和人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歷史性和轉折性的巨變,中國日益繁榮強大,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眾走進了文明富裕。據世界銀行數據,改革開放使六億中國人擺脫貧困、絕對貧困人口減少了2.35億,世界減貧事業成就的70%來自中國,這樣的減貧成就在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不僅如此,中國改革開放的碩果,不但造福中國人民,而且惠及全世界,高產雜交水稻溫飽全人類,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遍及全球……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世界版圖的輪廓日漸清晰。

  中華民族在走向復興的道路上,沒有走西方資本主義強國曾經的發動戰爭和對外掠奪老路,而是憑藉自身的勤勞智慧,立足自己疆域「挖潛」、「在自己的境內消化所有問題」;更沒有照搬照套西方推行的所謂民主體制,而是堅持自己的社會主義體制,在西方強權的不斷擠壓中頑強生存,像喜馬拉雅山一樣異軍突起、不斷攀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在崛起進程中實現民生質量的同步飛躍,成為張維為先生所說的,正在作為一個「文明型國家」以一種「不尋常」的方式崛起。「曾經,有人預言:中國永遠擺脫不了一個不堪負擔的壓力,即龐大的人口,中共對此也無能為力;曾經,有人說:中國共產黨軍事上可以打100分,政治上可以打80分,而經濟上卻只能是零分。然而,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用無可爭議的事實擊碎了這些曾經的預言。」出自《給中國共產黨打一個高分》的這段話,為張維為先生所論述的「中國模式」以及「中國模式」八大理念之「民生為大」理念權威注釋。

  我喜歡《中國震撼》的最大原因,是因為中國的發展、中華民族的復興,越來越與世界關聯,越來越與我們中國普通老百姓的福祉息息相關,再也不是以前普通大眾所認為的 「與己無關」的國家政治——自改革開放以來,關心國家的發展、關心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跟隨中華民族復興的步伐一起前進,這也算是普通中國人的又一次「覺醒」吧!就《中國震撼》本身而言,它的語言通俗易懂,視野寬,有高度,有深度,有事實,有數據,有依據,更有比較。該書作為對中國發展模式的系統解讀與剖析,對大家所關心的城鄉差距、腐敗、環保、貧富差距、房價等現實問題也沒有迴避,而是實事求是地面對,客觀分析闡述,讓人心服口服。

  作為總體上發展最成功、人民生活改善最快、變化也最大最快的最大發展中國家,雖然當今中國在快速社會轉型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傳統的痼疾與時代的痛楚疊加交織的發展共性和個性弱點,雖然目前社會各界對「中國模式」論還存有不同的爭論,但是,中國正在和平發展崛起、中華民族正在走向偉大復興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共產黨必定能找出解決矛盾和問題的最佳途徑與方法。讀《中國震撼》,讓中國人更自信,更振奮自豪,更加激情滿懷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事業。還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說得好:「中國已為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發展模式無論對中國還是世界其他國家都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四川新聞網)

  注釋:

  ①八大特徵:超大型的人口規模、超廣闊的疆域國土、超悠久的歷史傳統、超深厚的文化積澱、獨特的語言、獨特的政治、獨特的社會、獨特的經濟。

  ②八大理念:實事求是、民生為大、整體思維、政府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得天下與選賢任能、兼收並蓄與推陳出新、和諧中道與和而不同。

(責任編輯:玲島)

14717|||15799432|||一個平民眼中的《中國震撼》|||2011年09月30日17:20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相關焦點

  • 「平民教育家」晏陽初:一個不能忘卻的名字
    他認為,當時中國的大患是民眾的貧、愚、弱、私「四大病」,主張通過辦平民學校對民眾首先是農民,先教識字,再實施生計、文藝、衛生和公民「四大教育」。1926年,他開設定縣平民教育實驗區,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影響,著有《平民教育概論》《農村運動的使命》等。1950年,晏陽初定居美國,1990年逝世,享年100歲。
  • 澳主持人污衊中國「野蠻殘暴」,虐殺阿富汗平民之國有資格說這話嗎?
    虐殺平民在澳大利亞眼中反而成為次要,宣傳所謂的「中國威脅」,遠比慘死在澳軍手中的受害者關鍵的多。 最近一段時間,一則名為《布裡列頓報告》的新聞突然引爆國際輿論,其原因便是在報告中揭露了澳大利亞軍隊屠殺、殘害阿富汗平民的真實情況。 中國也對於此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外交部發言人更是轉發了一則來自國內畫家製作的漫畫對這種行為進行抨擊,卻不想澳大利亞總理在事實面前非但沒有承認錯誤,反而指責中國的做法不正確。
  • 張維為:《中國震撼》背後的故事
    2011年3月張維為教授在荷蘭參議院演講「中國模式」文 本刊記者 王敏《中國震撼》攪動輿論風暴《中國震撼》的出版使得中國崛起、中國模式的話題更加火熱,給所謂「普世價值派」與「中國模式派」火熱爭議加了把柴。
  • 韓國人眼中的中國:可怕的未來
    韓國作為與中國交好的一個亞洲鄰國,韓國人對中國的看法一度卻十分輕視,然而因為建國後中國在各個領域的長足進步,讓一些致力於了解中國研究中國的人開始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中國。 其中最著名的大抵就要數韓國的金蘭都教授所演講的一段紀錄片,而這段紀錄片,也告訴了所有中國人,在韓國人眼中,中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 《中國電力報》「我眼中的年味」徵稿啟事
    你眼中的年味是什麼樣的?是掛在房簷下的腊味年貨,還是貼在門前的火紅春聯?是一桌熱氣騰騰的年夜飯,還是小朋友口袋裡的壓歲錢?而對於電力人來說,年味也許還是除夕夜萬家燈火背後的那份責任與堅守。每一個人眼中的年味都是不同的。
  • 中國人眼中的四大神車,綽號一個比一個張揚,第一個已經難以超越
    中國人眼中的四大神車,綽號一個比一個張揚,第一個已經難以超越我國是目前最大的汽車市場了,有著非常多的汽車品牌,不過大部分都是來自外資的品牌,並沒有形成自己很有優勢的品牌,不過這幾年我們自己的品牌也在快速的發展。
  • 一個美國作家眼中的中國性格
    細節可以拼貼出普通人的生活   何偉有一個筆記本。這是他作為非虛構作家的重要道具:他會記錄任何一個場合他所能看到的細節,剛來中國時他就如此。「可能與外國人來中國有關,或者因為我要寫非虛構文章,所以特別重視細節。」何偉說。
  • 中國平民為何最早就有姓氏:漢儒推動平民造姓立宗
    「漢代對先秦的最大特色,乃在繼戰國平民立姓之後,繼續發展,完成了平民的姓氏,即是大體上到了西漢宣、元、成時代,天下比較安定,每人皆有其姓氏。無姓則有家而無族,有姓則每人皆有族。無族之家,孤寒單薄,易於摧折沉埋。
  • 自己「眼中的梁木」
    很大一部分恐怖分子的出發點非常堂皇,或許也曾博得過一些同情甚至支持,但他們最終在人性泯滅的道路上越滑越遠,平民、婦孺、記者、維和人員等等全都進入他們的瞄準鏡。強大慣性導致自我強化和機械重複,些許正當性也隨之灰飛煙滅。  當今的恐怖組織五花八門,指導思想從民族、宗教到種族、意識形態等等不一而足。
  • 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式教師」:三十載平民教育路
    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式教師」:三十載平民教育路 2014-09-10 15:37:34中新社成都9月10日電 題: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式教師」:三十載平民教育路  中新社記者 殷櫻  「平民教育是培養『人中人』的素質教育。」
  • 中國夢·平民畫派誕生 甘肅畫家王一成領軍人
    中國夢·平民畫派誕生 甘肅畫家王一成領軍人  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訊(記者 朱黎)11月2日,來自全國的一百多名書畫家匯聚黃河岸邊的甘肅國際會展中心,就「平民畫派」有關學術問題進行深入探討。當日,中國夢·平民畫派宣告誕生。  該畫派是由江蘇書畫代表朱燁先生、山東書畫家代表李洪福先生、山東青年書畫家代表紀生先生、湖南書畫家代表劉潛先生、甘肅書畫家代表薛詩海先生、安徽書畫家代表李三先生、東北書畫家代表張亮先生等全國著名畫家自發組成的一個全國性服務於平民百姓的畫派。其區別於有價無市的書畫群體,或以體制內職位評判書畫藝術水準的書畫群體。
  • 300年前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中國通典》的認知價值
    譯完《中國通典》,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感懷:一、他者的獨特視角看過《中國通典》,掩卷之餘,我的腦海中呈現出完整的300年前的中國形象,和康乾時代的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為作者和傳教士們的如椽之筆而震撼。正是通過這樣的比較,我們獲得了對於中國歷史狀況的新認知,同時拓展了我們對原來未知領域的認識。這便是他者視角的價值和意義。哪怕他們有時也會誤讀和誤解中國,但它像一面鏡子,通過反射他人眼中三百年前的中國,進而令我們更好地反思和認識真實的歷史、真實的國家狀況和民族面貌,以及中國文化在東西方交流中所處的時代地位。以歷史為鏡,知興衰得失。
  • 震撼到了!杭州有所小學 牆體是一個會動的萬花筒
    哇哦——杭州美院附小變成了魔術校園,實在是太神奇了,當科技節開幕式啟動之時,全校師生都被這一刻震撼到了……校園的牆體竟然就是一個會動的萬花筒呀!它是簡約但又五彩斑斕的,如同孩子眼中所見心中所想的異想空間,看似簡單卻承載著大多數人複雜的情感和夢想。學校就像萬花筒,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元的課程設置,讓每個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中國美術學院附屬小學的校園文化建設,一直都走在潮流的前沿,今天這面讓人驚豔的校園主體牆繪更是證明了這一點。從構思設計到昨日的正式揭幕,整整花了近三個月的時間。
  • 王家範:一個平民眼裡的明清易代
    但是,以另一種眼光來看,作者早年雖有官宦家族背景,而後逐漸淪落為一介平民,屢屢嘆窮叫苦,歷年實錄所及,既有政治風波、社會動亂等時事實態報導,也有油鹽柴米貴賤、鄰裡家庭糾紛類瑣碎的家常訴說,能夠直接傾聽到一個識字的普通人對當時官民狀況的感受,平常得像家人聊天,實話實說,是不可多得的原生態史料。姚氏親歷見聞常常透露出一些我們意想不及的情景。
  • 惠特曼詩歌在中國:田漢與《平民詩人惠特曼的百年祭》
    雖然這一觀點被近來的學者所推翻,但是就美國詩人進入中國而言,朗費羅大概算頭一個。但是,他的影響並不大。最早在中國產生比較大影響的詩人,以歐洲詩人為主,如英國之拜倫、法國之雨果、德國之歌德,亦有亞洲近鄰如印度之泰戈爾。因為,相對歐洲諸國來說,美國文化剛剛走上獨立自覺的道路,具有世界影響的作家和作品都還比較少。
  • 盤點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三大聖人,其中一個被稱為東方耶穌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經過了幾千年歲月的沉澱,見證了許多王朝的變遷,擁有很濃厚的文化,在世界上也是很出名的文化大國,現在經濟也發展起來了,成為了世界上的實力強國,因此有許多從世界各地來到我們中國旅遊,留學,居住的人,他們都被我們中國的文化所深深的吸引,在外國人的眼中我們中國有三大聖人
  • 芥川眼中的中國
    《中國遊記》是日本文豪、「鬼才」作家芥川龍之介受《大阪每日新聞》之託,於1921年遊歷中國後寫作的多體裁遊記。
  • 法國人眼中的中國是怎麼樣的?
    我國最近發展迅速,尤其是奧運會之後,全世界對於中國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那麼在外國人眼中,中國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一位網友表示,他從小在法國長大,許多人之前都不了解中國,對於中國很少談及。
  • 外國人眼中最噁心的中國菜,燕窩上榜,最後一個我表示不能忍!
    外國人眼中最噁心的中國菜,燕窩上榜,最後一個我表示不能忍! 外國人眼中最噁心的中國菜:1、臭豆腐,吃的時候,還要捏著鼻子,而且表情也顯得十分的痛苦!外國人眼中最噁心的中國菜:2、豬大腸,老外覺得這是很髒的東西,實在難以接受,看看那扭開的臉,你就知道了!
  • 張維為談「中國震撼」 曾做過鄧小平英文翻譯
    張維為:在中國震撼裡看中國       採訪手記:  張維為曾經是鄧小平的翻譯。2008年,他寫過一本《中國觸動全球》,是張維為走完一百多個國家的一些感觸。那本書寫完之後,他總覺得還有些想法沒有表達出來,所以又用兩年時間寫了《中國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