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世群
2011年09月30日17:20 來源:人民網-地方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保持下來完整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在上下五千年的歲月長河中,曾有過農業文明時代無與倫比的燦爛輝煌,也有過向近代工業文明轉型時期幾近亡國的屈辱,更有二十一世紀和平崛起的震撼與驚嘆……大國崛起的奧秘何在?是誰創造了中華文明又一次浴火重生的奇蹟? |
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國歷經改革開放三十二年的持續高速增長,躍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初步實現了和平發展與崛起,改寫了當代世界政經格局。「中國模式」日益成為國內外理論學術界的研究熱點,作為迄今最系統全面剖析這一奇蹟模式及其意義的理論著作,瑞士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張維為教授新著《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一經面世就迅速從眾多同類研究著作中脫穎而出,成為時下公認的中國社科類經典名著之一。
作為一個普通中國人,不得不承認,《中國震撼》撼動我心靈的,不是該書的宏觀視野和理論價值,也不是作者早年曾為鄧小平英文翻譯的特殊身份,而是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在作者筆下的「文明型國家」的幸福與滿足,深刻地體會到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已是每一個中國人從精神到物質均可觸摸得到的現實生活。
張維為先生以其實證考察100多個國家的經驗事實,無可辯駁地成為「中國模式」的堅定倡導者。他從全球文明進程的宏觀視野,把「中國模式」歸納為八大特徵①和八大理念②,認為中國發展模式的一個特點就是,學習+創新+巨大人口產生的規模效應+影響中國和世界。因而從更高層次提出中國崛起不是一個普通國家的崛起,而是一個五千年連綿不斷的偉大文明的復興、是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的深遠命題,並用「我看印度」、「我看東歐」、「我看東亞」三個篇章論述「西方模式的困境」,反證「中國模式」所帶來的「一個文明型國家崛起」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特別意義。並用當代最負盛名的英國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的話語精闢結語,進一步闡述了這種深遠歷史意義:「中國今後對於全人類的未來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就中國人來說,幾千年來,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幾億民眾從政治文化上團結起來」。《中國震撼》讓我們對「中國模式」有了一個系統而完整的認知,認清了中華崛起的方式、方向和主流,「不再誤讀自己」,也不再為發展進程中的繁雜之聲所困擾,從心底裡迸發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確如張維為先生所言,中華民族作為世界上唯一延綿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偉大民族,有著自己獨特的發展歷程和文明特徵,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大多具有原創性和唯一性,進而構成今天的「中國模式」。就以「中國模式」八大理念之一的「民生為大」理念來說,無論是古代「民貴君輕」帝制統治思想,還是現代國家制度下「以人為本」治國理念,與民本主義都是一脈相承的。古代民本理念踐行較好的時期,均為穩定、繁榮和昌盛的治世或盛世,如奴隸社會時期「成康之治」、封建時代 「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反之最典型的當數在中國歷史上創造了多個第一的大秦帝國,僅僅存在了短短三十多年就斷送於秦二世的延續暴政。民貴君輕上升到意識形態的高度,就成為《資治通鑑》的一項選文標準。
中國是獨立起源、自成體系的世界四大農業起源中心之一,有著源遠流長、無與倫比的農耕文明,也有著與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相始終的小農經濟傳統。直至西方近代工業文明崛起並向全球霸權擴張,中國從農業文明時代領先世界的東方文明古國急劇淪入列強侵略統治下的近代「東亞病夫」(半殖民地),這一分工不發達和市場化程度不高的封建地主制經濟結構方才被打破並逐漸解體。中華民族在匯入工業文明大潮的過程中,不屈不撓地進行著反侵略求民主的艱苦鬥爭,在國家與民族日益危難生死存亡之際、人民群眾愈發水深火熱之時,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代表無產階級和中國人民根本利益,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應運而生,經過28年浴血奮戰,取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偉大勝利,建立了沒有壓迫和剝削的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中國歷史從此開始了新的紀元。
如果說,新中國成立前的一個多世紀,中華民族的核心議題是「救亡圖存」;那麼,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則是實現「民族振興」的開始,是現代國家制度下實踐「民生為大」理念時代的真正到來。
經過新中國近30年的經濟恢復和建設實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牢牢抓住世界「和平、發展」的主題,及時推行改革開放基本國策,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乘勢融入新科學革命和第三輪經濟全球化浪潮。1978年到2010年的32年間,中國實現了由工業化初期向工業化中期的歷史性跨越,以近40萬億的經濟總量從世界CDP排名第十一位躍升至第二位(其中,工業所佔比重自90年代以來基本都在40%以上),創造了國民生產總值持續32年9.8%的高速增長和以7%的耕地養活佔世界22%的人口並達總體小康的兩大奇蹟,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第一汽車產銷大國、第一新媒體用戶大國……當今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升,城鄉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從而使中國以嶄新的姿態重返世界舞臺中心。
「民以食為天」,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遠比中國經濟的世紀奇蹟現實與迫切。由於我國歷史上封建社會過於漫長,導致了新中國農業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農民窮、人民溫飽堪虞的狀況。因而,在「民生為大」的治國理念下,中國的改革開放率先推行農村改革,啟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大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從而一舉解決了13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和9億農民的增收問題,為以後的工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改革與發展積累了改革經驗、奠定了物質基礎。從推行農村改革到統籌城鄉的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互動發展,中國的改革開放已走過了近33個年頭,國家和人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歷史性和轉折性的巨變,中國日益繁榮強大,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眾走進了文明富裕。據世界銀行數據,改革開放使六億中國人擺脫貧困、絕對貧困人口減少了2.35億,世界減貧事業成就的70%來自中國,這樣的減貧成就在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不僅如此,中國改革開放的碩果,不但造福中國人民,而且惠及全世界,高產雜交水稻溫飽全人類,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遍及全球……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世界版圖的輪廓日漸清晰。
中華民族在走向復興的道路上,沒有走西方資本主義強國曾經的發動戰爭和對外掠奪老路,而是憑藉自身的勤勞智慧,立足自己疆域「挖潛」、「在自己的境內消化所有問題」;更沒有照搬照套西方推行的所謂民主體制,而是堅持自己的社會主義體制,在西方強權的不斷擠壓中頑強生存,像喜馬拉雅山一樣異軍突起、不斷攀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在崛起進程中實現民生質量的同步飛躍,成為張維為先生所說的,正在作為一個「文明型國家」以一種「不尋常」的方式崛起。「曾經,有人預言:中國永遠擺脫不了一個不堪負擔的壓力,即龐大的人口,中共對此也無能為力;曾經,有人說:中國共產黨軍事上可以打100分,政治上可以打80分,而經濟上卻只能是零分。然而,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用無可爭議的事實擊碎了這些曾經的預言。」出自《給中國共產黨打一個高分》的這段話,為張維為先生所論述的「中國模式」以及「中國模式」八大理念之「民生為大」理念權威注釋。
我喜歡《中國震撼》的最大原因,是因為中國的發展、中華民族的復興,越來越與世界關聯,越來越與我們中國普通老百姓的福祉息息相關,再也不是以前普通大眾所認為的 「與己無關」的國家政治——自改革開放以來,關心國家的發展、關心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跟隨中華民族復興的步伐一起前進,這也算是普通中國人的又一次「覺醒」吧!就《中國震撼》本身而言,它的語言通俗易懂,視野寬,有高度,有深度,有事實,有數據,有依據,更有比較。該書作為對中國發展模式的系統解讀與剖析,對大家所關心的城鄉差距、腐敗、環保、貧富差距、房價等現實問題也沒有迴避,而是實事求是地面對,客觀分析闡述,讓人心服口服。
作為總體上發展最成功、人民生活改善最快、變化也最大最快的最大發展中國家,雖然當今中國在快速社會轉型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傳統的痼疾與時代的痛楚疊加交織的發展共性和個性弱點,雖然目前社會各界對「中國模式」論還存有不同的爭論,但是,中國正在和平發展崛起、中華民族正在走向偉大復興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共產黨必定能找出解決矛盾和問題的最佳途徑與方法。讀《中國震撼》,讓中國人更自信,更振奮自豪,更加激情滿懷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事業。還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說得好:「中國已為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發展模式無論對中國還是世界其他國家都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四川新聞網)
注釋:
①八大特徵:超大型的人口規模、超廣闊的疆域國土、超悠久的歷史傳統、超深厚的文化積澱、獨特的語言、獨特的政治、獨特的社會、獨特的經濟。
②八大理念:實事求是、民生為大、整體思維、政府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得天下與選賢任能、兼收並蓄與推陳出新、和諧中道與和而不同。
(責任編輯:玲島)
14717|||15799432|||一個平民眼中的《中國震撼》|||2011年09月30日17:20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