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薛寶釵的表現是溫柔敦厚的,書中對她的描述是「行為豁達,待人寬容,隨分從時,性格溫厚」。
因此,薛寶釵贏得了上下一致的尊重和喜歡。
薛寶釵的外在表現
表現之一:善解人意,替人著想
金釧跳井死了之後,王夫人想打發她一套衣服進行裝殮,覺得金釧和林黛玉的體型相像,想討林黛玉一身衣裳,但是又擔心林黛玉心眼兒小。
薛寶釵這時候很大度地提出自己有一身新做的衣服,尚未穿過,可以送給金釧並且絲毫不忌諱。
王夫人對她讚許不已。
表現之二:面面俱到,一視同仁
趙姨娘和賈環母子兩個在紅樓夢中的存在感極差,下人也經常指責他們,就別提王熙鳳和王夫人這樣的主子了。
趙姨娘替小吉祥向雪雁借衣服,雪雁不肯借給給她,賈環想找芳官要點薔薇硝,芳官用茉莉粉代替,還把它扔在地上,讓賈環自己去撿。
薛寶釵是個主子,對這娘倆確實正眼看待,薛蟠外出帶回禮物,薛寶釵不忘送趙姨娘和賈環一份兒。
趙姨娘認為她「會做人」,對她讚嘆有加。
表現之三:心地寬大,有涵養
薛寶釵有一次勸賈寶玉讀書,賈寶玉當場給她翻臉,「頭也不回就走了」。
作者借襲人之口,說出了薛寶釵的反應,薛寶釵就好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一樣。
襲人內心對薛寶釵非常信服,說她是真正的有涵養,心地寬大。
薛寶釵在賈府上下相處的都非常和諧,在一些小的事情上,比如賈母看戲,她來點戲等方面也注意照顧到每個人的情緒,做到了好評如潮。
儘管賈府上下都一致擁護薛寶釵,讀者未必都買她的帳,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很多讀者認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要想評判一個人,還要從外在表現和內心結合起來,才算全面,所謂「知人知面更要知心。
薛寶釵的內心獨白
書中也有很多薛寶釵的心理活動,那麼我們看看薛寶釵的內心獨白。
對於林黛玉的內心獨白
第27回中,薛寶釵去瀟湘館去找黛玉,看見賈寶玉先去了,有一段關於薛寶釵的心理描寫
林黛玉素習猜忌,好弄小性,自己如果跟了去,一則寶玉不方便,二則林黛玉猜忌,不如自己回來的妙。
由此可以得出寶釵對於林黛玉的評價是「素習猜忌,好弄小性」。
林黛玉好小性基本上靠譜,而猜忌,主要是她在和寶玉的愛情上,如果認為林黛玉素為猜忌,就有一點點過了。
薛寶釵內心對林黛玉的評價,其實是很尖利的。
對於林紅玉的內心獨白
還是在27回,薛寶釵在滴翠亭無意聽到了兩個女孩子關於手絹的悄悄話,又有一段心理描寫
寶釵聽到這些話,內心暗自吃驚,怪道「從古至今那些狗盜之人,心機都不錯」。
「狗盜之徒」這個評判可真夠苛刻的。
尤其是她聽清楚是林紅玉的聲音時,還是心理描寫
她素日眼空心大,是個頭等刁鑽古怪的東西,今兒我聽了她的短兒,一時著急,狗急跳牆,不但生事,而且我還沒趣「。
林紅玉是一個心氣兒比較高,有頭腦的丫頭,薛寶釵說她眼空心大,這沒有錯。
林紅玉在大觀園中的表現機靈敏捷,辦事明白爽利,她更多的是青春的朝氣,但是薛寶釵內心對她的評價卻是「頭等的刁鑽古怪「。
這內心對人的評價是何等的尖刻。
對於賈迎春的內心獨白
迎春非常善良,善良的有點懦弱,紅樓夢中說她是個「二木頭」。
在57回中,薛寶釵對於迎春也有過一個評價,說她是個「有氣的死人」
這未免有點兒刻薄和尖酸。
我們看薛寶釵外在的這些表現和她內心的獨白是矛盾的。
不過既然是內心獨白,所以沒有人看見過。
她從來沒有向別人透露過她的內心,只有讀者能看見,她呈現給同伴的依然是修養很高的淑女。
她遵循著修身的理念,在外在的表現中,內化到了她的血液中。
她表現出來的是安分守己,安分隨時。
那些獨白只是作為一個念頭,沒有上升行為的層面,甚至連語言的層面都沒有上升。
其實再鋒利的內心如果做到絲毫不露也是很難的,書中也能找到一點點蛛絲馬跡,比如說在吃螃蟹的時候她做的那詠蟹詩。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
這首詩如刀鋒般的犀利,一反她敦厚的常態。
在做這首詩的背景,其實之前賈寶玉已經做了一首詩,林黛玉也做了一首詩,這兩首詩的風格是相同的,而且林黛玉那首詩很明顯的是符合賈寶玉那首詩。
薛寶釵做的這首詩,極盡諷刺,認為做事情沒有經緯之人,不合世俗的人,是滅有好下場的。
這首詩一出來,大觀園的成員也都認為薛寶釵諷刺世人有一點毒辣了些。
除此之外,薛寶釵的所有外在行跡,在書中人物看來都無可挑剔的表明她的敦厚。
薛寶釵的內心獨白,和她的外在表現,表明她的敦厚,是自省於心而後於外的,並非是天性率真之厚。
書中人物都喜歡她,喜歡她的隨和收放自如,至於讀者如何評判,那就看自己的個人喜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