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的N個神奇魔法

2020-12-13 三聯生活

親子共讀的N個神奇魔法

2015-04-13 10:55 作者:粲然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5年第15期

共讀不僅要在那些普通的、日常的夜裡進行,也請在這些:最歡欣、最窘迫、最孤獨、最動蕩的時刻進行。

1.親子閱讀的第一個成果是:失敗

有很多媽媽跟我說,我的孩子10個月啦,我給他/她念書,他/她不僅不理我,還撕書。寶寶根本不愛書,怎麼辦呢?

吖,做媽媽的人真的有很多幻想吖!我不禁想問,你們認為親子共讀的開始應該是怎麼樣的呢?當你們捧起一本書,滿地雞毛的房子立刻萬籟俱寂,孩子變身天使,甜蜜地靠在你懷裡,一目十行,過目不忘,舌燦蓮花,當你讀完一本你愛的書,他們就乖乖睡著覺?

這不是真實、多舛,卻給你無限驚喜的育兒人生。

在具體的閱讀中,有三件事是可以在初次的親子試讀中進行的:

魔法A:找到彼此興趣點。一開始,我們總翻到孩子「肯定會」興趣的那一頁,說:「你看,哥哥也摔過東西哦」,「這個足球米尼也有一個」,「壘高高的事情米尼也常做吖」。在孩子專注力只有幾分鐘的嬰兒期,讓孩子時不時停下來凝視書頁,是你在他心田裡種下的一顆善因。

魔法B:不停重複。嬰兒期的孩子,尤其是1歲半前的孩子,需要的書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多——除非他自己要求——他們更喜歡不斷重複「那幾個」甚至「那一頁」故事。如果你意識到寶寶這樣的要求。快!停在那裡。這是親子閱讀的第一縷曙光。不斷重複閱讀,像帶領嬰兒無數次認取回家的路,一再加深寶寶的安全感。聽著你念書,他們心裡不斷歡呼:「哇,這個我知道!這個我記得!」經由這樣的過程,他們感受到的人生不再茫茫無期,而是充滿篤定和信心。

魔法C:快樂地接受失敗。我一直認為,親子閱讀的第一個成果,是不斷地扔下書,不斷地失敗。對父母而言,這是孩子給我們的開示:「你獨個嘮叨的時間太長了,這是你的自以為是!」「整個世界在等我玩,我沒空看你的書!」「如果書像你說的那麼好,為什麼不讓我咬一口?」小寶寶們真的是一群小鯨。如果他們不願意遊向你想去的島嶼,就一起漫無目的地浮遊在大洋之上吧。比起看書,由孩子指引著享受世界——這樣的時光更加珍貴。

2.別用你的手錶計算閱讀時間

我經常著迷於親子共讀的時間演算方式。它時而無比漫長,時而稍縱即逝。這是為什麼呢?後來有一天,我恍然大悟,當孩子滿懷赤子之心沉浸於與你共讀時,時間是外化的無用之物。

別過分在意在親子共讀上用多少時間。每天劃出某個「彼此都寬鬆舒暢的時間段」,讓「小鯨們」操縱這段時間的分配。他們更樂意這樣。

如果你放棄對時間的計算。你會發現親子共讀更有趣,更貼合嬰幼兒們或長或短的注意力。對,放棄手錶,用你的心來感受孩子對某本書、某一段文字、某一頁需要的閱讀時間。有時候,在他們感興趣的一頁,一起凝視3分鐘,笑得嘰嘰咕咕;有時,他們飛快地拋棄整本書,只對某片環襯感興趣——這時候,請你一定給孩子99.9%的掌控權。對嬰幼兒而言,是否能自主行為管理極大程度上關係到他們對「書本閱讀」這項活動的定義和好惡。捍衛他們的自發興趣,真的比讓他們像成年人一樣讀完一本書重要得多。

3.用大部分的親切淹沒小部分的陌生

雖然比喻不恰當,但是,有一種殺人魔法,就是把一個你想殺的人派去戰場,放個冷槍,他的屍體會淹沒在戰場之中,沒人會記得你的罪行。

每當我向米尼推薦一本新書時,我嘴角就帶著這樣的獰笑。

對一個開始願意接受親子共讀的孩子來說,向他們推薦新書,通常他們有兩種反應:一是很雀躍。但他會萌發「我的地盤我做主」的想法,翻看和擺弄某幾頁,指手畫腳,讓新書的閱讀一開始就錯亂方向;其二是有點排斥,嬰幼兒們對「重複閱讀」的興趣總的比較大,他們更願意安心地走熟悉的路徑,而不是一次又一次攀登無名高峰。他們是「書不如故」信條最好的演繹者。

有幾個相對安全的「推出新書」方式。最好用的一條,就是在他最安靜、最敞開心胸的時候引入新故事。那是你們心靈對話的隱秘時間:夜燈下、入睡前的最後衝刺階段。那時孩子的心靈全無防禦。這時候說起新故事,就好像對某個人的夢境絮語,是最好接受的時候。另一個,是把文中主人公的名字換成孩子。比如《大衛,不可以》,一開始我就讀成《米尼,不可以》。接著,去旅行的青蛙弗洛格小名也叫米尼,逃家小兔也叫米尼,老愛喊「不」的米米,當然也叫米尼咯!——當他們的名字和書中的命運產生關聯,總會吸引他們第一次的注意力。

我還有個常用的魔法,是「淹沒」。這個方法適用於稍有閱讀基礎的嬰幼兒。比如,他已經熟讀《爺爺一定有辦法》、《先左腳、後右腳》,「讀完爺爺的書,剛好這裡有本外婆的書哦」,然後,《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就會出現。讀完《爸爸,我要月亮》、《月亮,你好嗎》,「咿,這邊怎麼還有一個月亮?」然後,《月亮的味道》就會出現。讀完《小怪物,睡覺去》,「吖!這邊還有一隻鱷魚,它好倒黴哦!」然後,《鱷魚怕怕,牙醫怕怕》就會出現。

我曾說過,讓嬰幼兒停下來凝視書本的第一個魔法,是「找到他們肯定會熟悉和感興趣的那一頁」,這個魔法是「淹沒」魔法的基礎。在「淹沒」魔法裡,孩子們閱讀過,並且熟悉的書開始變成向上的階梯,成為下一步的基石,成為共同走過的路,沿著這條路,你們的拓疆速度開始加速。

懷著不貪多的心,試試看,效果真的很驚人。

4.形容詞、動詞和比喻句的魔法

對很多進行共讀的父母而言,痛苦的不是跟孩子述說故事情節,不是靠自己想像完滿一個故事,而是怎麼處置在繪本閱讀中會出現的形容詞、比喻句和動詞。

「孩子根本聽不懂這些。多半我會照著念下去,重複念,等孩子理解沒有錯啦。但是,這真的有用嗎?」曾經有一個媽媽這樣問我。

我覺得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不是書本之中,而在書本之外。

現在,請你停下翻開繪本的手,想一想通過這些繪本,你到底希望自己和孩子走向何方。

通過親子共讀,讓孩子感受你的愛。希望向他描繪他將要步入的現實世界,並希望他永遠心存幻想王國——想必許多父母的想法和我一樣吧!

繪本閱讀,不在於繪本本身,而在於你們和這個世界的關係。

因此,在繪本閱讀中,我非常珍視那些形容詞。對我來說,當形容詞降落在孩子們的心田,他們的世界就有顏色了。他們掌握的形容詞越多,描繪世界的能力就越強,而他們和世界的關係就越親密。

再來說動詞。其實繪本裡很多動詞不是寫出來的,而是畫出來的。為了感受那些「動詞」,我們經常「演」繪本。從靜態圖畫演變而成的色香味動俱全的世界,多麼有趣。這樣想著,我似乎也行走在孩子的心裡,行走在他們永不沉寂的世界裡。

最後,是比喻句。我覺得大人太害怕比喻句了。但對孩子們來說,他們和比喻句是天生的好朋友。但孩子的比喻句是封閉的、內向的。他們會把不熟悉的東西比喻成自己熟悉的東西。比如把燈比作月亮,把下坡比作滑滑梯……他們的比喻句是小心翼翼的認知聯結,是逐步向未知世界的理解「蠶食」。

多用比喻句。是塗抹在孩子們幻想王國的濃厚色彩。

5.共識

許多媽媽告訴我,共讀計劃曾遭到家人諸多質疑和非議。我算是比較幸運的一個。但當我們家在短短一兩個月時間一下湧進一兩百本體積龐大、花費不菲的繪本,家庭空間被嚴重蠶食時,當家人看到米尼瞪著懵懂吃驚的雙眼,聽著我指天畫地時,我也聽過「這種書都在騙錢吧?」「孩子這麼小怎麼聽得懂這些?」「編些故事跟他說就行了!」這樣的話。

如果計劃未來數年內延續和孩子的共讀,就需要家人精神上、時間上、住宅空間上乃至經濟上的認可和支持。一帆風順的共讀絕不單是你和孩子兩個人的行為。從這個角度上說,孩子兩歲前,你已經迫切需要取得舉家共識,為日後的共讀行為打下堅固基礎。一個好的共讀引導者,有責任讓全家人意識到:共讀不僅僅是親子遊戲,共讀帶來愛。她(他)有責任讓舉家成員共享騎鯨之旅的旖旎風光,並像艦長一樣指引方向。

取得全家共識,我是以如下步驟進行的——

A.分享繪本帶來的愛。繪本中有許多講述家庭之愛的優秀圖書,如:《我爸爸》、《我媽媽》、《爺爺一定有辦法》、《魔奇魔奇樹》、《先左腳、再右腳》、《給爸爸的吻》、《團圓》、《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因為講述熟悉的家人,1歲半之後的孩子都會投入閱讀。這些書總能激發孩子們內心之愛。米尼經常拿著這些書,依偎在外公(或外婆或爸爸)懷裡,說著:「看到這本書就想你了」、「絕對不要和爸爸分開」、「一定要保護爺爺」這樣甜蜜的話。能帶來愛的繪本是不會被人拒絕的。(避忌:在挑選「舉家共愛」的繪本時,需考慮到老人的心理忌諱。有些講隔代感情的繪本涉及死亡,如:《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爺爺變成幽靈》,挑選時建議參考家裡情況決定。)

B.分享繪本帶來的成長。真正尊重靈魂的共讀是不需要炫耀成果的。但讓家人感受到「繪本給孩子帶來成長」是取得共識的上好法門。有段時間,我常對家人說:「米尼剛說起的這個形容詞是從某本繪本裡學來的!」「他從繪本裡學到了紅綠燈的道理!」慢慢的,我媽我爸也會要求我:「給米尼找找不怕打針的繪本吧。」「有沒有讓孩子不怕妖怪的繪本呢?」當家人提出這樣的要求,是他們認可共讀、接受共讀的美好開端。

C.邀請家人參與共讀。獲得全家共識最好的法門,莫過於邀請家人參與共讀。我們家設有幾本「歸爸爸念」的書。這些書是我先生覺得有趣、樂於和孩子共讀並自己購買的書,比起繪本,我爸我媽更願意說些傳統故事。在他們的「親孫時間」給米尼講《猴子撈月》、《聰明的烏龜》、《龜兔賽跑》等故事,很快米尼也能繪聲繪色講了起來。我婆婆——米尼的奶奶年紀大了,每隔一段時間來和米尼待一陣子,她只會說家鄉話。但每逢她說起往事,我會拉米尼在邊上認真地聽,同時把大意告訴米尼。說「奶奶說的故事真好聽!」讓孩子聽歷經歲月的靈魂在講述,是他們的福氣。哪怕僅僅沉浸在當時的氣氛中,他們也會因為感受到愛和尊重,讓心靈越來越敞亮開闊的。從另一方面,對家人來說,「孩子喜歡我說的故事啊!」是個鼓勵,他們進而能接受「孩子喜歡故事」的說法,成為共讀的擁躉。

當然,親子共讀經常是屬於被窩、屬於你和孩子彼此唇齒之間、屬於安靜夜晚的。但絕非「關上門的、有門檻的、高高在上」的遊戲。取得共識的親子共讀,使騎鯨之旅更多元、更有生機,它是:拒絕孩子成為書呆子的第一步。

6.獨立書架的魔法

獨立書架當年曾給我巨大驚喜。米尼1歲8個月的時候擁有他第一個書架。當時,他有120本繪本。熟讀了其中的一大半。在做書架之前,他的書零落擺放,看什麼書多半靠「邂逅」和「媽媽主觀意願」。做書架——我後來才發現——等於把選書的權利交給他。之後的兩個月,我們全家親眼看到他和書之間的狂歡。就像一個女人面對一個屬於自己的衣帽間一樣,這個幼兒熱衷於自己挑選「今天想要看的書」。通過書裡的某一個情節或者場景,甚至通過某張書籤,索引到旁的書去。書架,像「騎鯨之旅」的某個裡程碑。漫遊不再無邊無際。對,世界還是全然洞開的。但孩子現在樂於享受你給他的權利。

要說明獨立書架第二個魔法,得先說說「超市和書店碼堆」魔法。在快銷品營銷策略中,產品在賣場上出現在什麼位置、是否觸手可及、是否有顯著標誌,都會強烈暗示與影響購買者的選擇。當米尼有超過200本繪本,必須有三排書架才能容下他的庫存書時,我開始把他的獨立書架想像成一個書店(或者超市),引入超市和書店的「整理陳列櫃方法」。

孩子永遠在「舊世界多麼有安全感」和「新世界真有趣」這樣兩種情緒中搖擺。米尼的三層書架,底下那層總放一些他看過的書,是他「蹲下身就可以追溯的過去」,伸長胳膊可至那層,是他沒讀過的書,是他「努力一下可以理解的未來」。與他視線平行這排非常重要,這裡放著他近期讀的書。他走來走去時就可隨時瀏覽、取閱。

中間這層「重要」書架的書,一直以極其緩慢的速度變化著。每隔一周,會有三四本閱讀過的圖書被放入底下一層(過去),或上面一層(經檢驗現在還接受不了)。代入新書。這樣保證他總能「溫故」,卻在選擇時常能「知新」。被他所熱讀過的書常會消失一陣,又回來。帶來他回憶中的驚喜。

7.一本書的閱讀步驟

經常被人問起:「共讀一本繪本會分為幾個步驟讀?」我的回答是——

A.到了我所認為「應該可以接受某本繪本」這樣的時間,我會把新繪本拿出來,和孩子說:「今天我們要認識一本新書。」第一次讀,我會快速把這本繪本讀完。舉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好像相親第一次照面,先把對方情況大致介紹一番,讓孩子心裡有個底。這可以給他留下時間判斷:這本書到底適合不適合我。孩子的反應多半有三:1.共讀到一半就跑掉——這樣的書我會再換時間努力一到兩次,如果還是不行,就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放棄。2.聽完第一遍共讀,卻毫無反應——代表這本書暫時被接納,但是否接受良好有待後來。這本新繪本便會被放入「重要層書架」,等待溫習。3.聽完第一遍共讀,馬上要求第二遍、第三遍。這樣的書勢必會成為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熱度書。

B.第二次閱讀。對於「被接納」的新繪本,會有「走入現實」的第二次閱讀。也是重點閱讀。也可以稱之為「演+讀」。只要有心,幾乎所有繪本都能找到現實的參照物。而讓孩子體會「繪本」與現實世界的關聯,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環。他會讓閱讀充滿詩意和歡笑,讓幻想王國降臨日常生活之中。

C.第N次閱讀。「聯繫現實」的閱讀之後,這本繪本會浮現在孩子的心象之上。這種變化非常迅猛。你會發現,幻想世界的潮水朝前奔湧了一大步。孩子更清楚地認識這個世界的某個微小之處。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是不加解釋字面意思,在每一個夜晚,按孩子的要求老老實實一字一句地讀誦這本繪本。讓孩子感受節奏、韻律和表達。這就好像一首美妙的樂曲,在某次解析之後,就把他放置在孩子心田,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消化好了。不需畫蛇添足、支離破碎地做解釋。

D.重點詞彙的解讀。這樣的解讀,我分不清該放在哪一次閱讀之後。他們會在你們一起遊歷世界時突然躍在嘴邊,浮在眼前。很奇怪的,經常是孩子先提起這些詞。《兩列小火車》裡有兩句話,說「雪使兩列小火車變得毛茸茸的」、「雨使小火車顯得亮晶晶的」,有一回,我和米尼在摸一件有珠片的衣服,衣服在燈光下顯得閃亮。「一閃一閃的衣服。」我對米尼說。「亮晶晶的。」他突然說,然後又說,「毛茸茸的。」他說得沒錯,那衣服是亮晶晶的,但並不是毛質品。我疑惑了一會,突然想起,他此刻的經驗完全是來自《兩列小火車》。也就是說,米尼找到了「亮晶晶」這個詞的現實對應物,就理所當然認為「亮晶晶」之物,必然也是「毛茸茸」的。於是我把他帶到另一個皮毛衣服邊上,讓他撫摸他。說:「這才是毛茸茸的。」還有一次,米尼在小區裡玩。有老人經過,問他:「你在幹什麼呢?」他回答:「我在仰望月亮呢!」當時,他還不到兩歲。老人們都笑起來,說:「你知道什麼叫『仰望』嗎?」米尼慢慢抬起頭,說:「就是這樣抬著頭看啊。」

共讀久了,你會發現,那些關係觸覺味覺的動詞、形容詞在孩子心裡沉澱最久。我們要做的,是把這些謎一樣讓孩子著魔的詞從孩子心裡打撈出來,晾曬在陽光下。讓孩子明白,這些詞能給他們帶來怎樣的真實衝擊。由此,這個世界便在他們心中展露自己的輪廓。

E.抓住某本繪本的「特定時間」。這是非常規的閱讀步驟,但具有命定的巨大魔力。某些繪本,他們有自己特定的閱讀時間和閱讀地點。比如平安夜坐在聖誕樹下讀《極地特快》,任何孩子都會聽到聖誕老人的銀鈴聲;在白雪圍繞的小屋裡讀《月夜看貓頭鷹》,孩子和父親的心會連得更近;把手中的小船放入水裡,目送他漸行漸遠,沒有孩子不會理解《玩具船去航行》中玩具船的:孤獨、彷徨、勇氣和回家的渴望。又或者,當孩子目睹死亡,把他們摟在懷裡,一起讀《獾的故事》,讀《爺爺變成幽靈》,大人哽咽的口吻和溫柔的懷抱會成為他們此生「生命教育」的重要環節。這些繪本,就像生命長河裡浮遊在水面的睡蓮,在關鍵時刻幻化為你和孩子腳下最堅固的階梯。孩子拉著你的手,拾階而下,歲月、分離、阻隔、痛苦混合在你的懷抱中,成為一顆帶著暖意的種子埋入他心裡,他因此得以安然前行。

是啊,共讀不僅要在那些普通的、日常的夜裡進行,也請在這些:最歡欣、最窘迫、最孤獨、最動蕩的時刻進行。在這些時刻,找到合適的繪本,他們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加倍的、絕無僅有的撫慰力。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讀過《騎鯨之旅》才知道,0-3歲親子共讀,原來有這麼多神奇魔法
    書分為0-2歲和2-3歲兩本,可以說是包含了親子共讀不可不知的神奇魔法。也算是我和小魚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一盞指路明燈。為什麼親子共讀,就像是一場騎鯨之旅呢?一、親子共讀目的是什麼呢?首先我先請大家想一想,你和孩子親子共讀的目的是什麼?是想給孩子灌輸一些人生道理嗎?還是想讓孩子獲得一些知識?作者說:好的繪本,不會在書後用蠅頭小楷寫上嚴肅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 親子共讀日,用1228個共讀理由開啟共讀新一年
    本次「12.28親子共讀日」 邀請了8位繪本作家繪製共讀倡議海報,並從12月21日開始徵集「和孩子共讀的1228個理由」。活動最後,愛閱公益基金會以「親子共讀日」倡議活動的名義,向「小心願·微慈善」系列圓夢微公益行動捐贈閱芽包,為殘障兒童帶去優質繪本,用閱讀點亮童年。
  • 親子共讀 我們怎麼做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白雪公主真漂亮!」半年前,3歲女孩悠悠的媽媽開始在朋友圈分享與女兒一起讀書的視頻,每天一段,延續至今。「今天剛拿到恐龍系列繪本,寶貝馬上迫不及待地開始翻閱,嘴裡還嘟噥著『我最愛的恐龍書』。」一個月前,康康媽媽開始在社交媒體上「打卡」,記錄她與兩歲兒子的親子閱讀歷程。
  • 親子共讀,我們怎麼做
    光明日報記者 杜羽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白雪公主真漂亮!」半年前,3歲女孩悠悠的媽媽開始在朋友圈分享與女兒一起讀書的視頻,每天一段,延續至今。  「今天剛拿到恐龍系列繪本,寶貝馬上迫不及待地開始翻閱,嘴裡還嘟噥著『我最愛的恐龍書』。」一個月前,康康媽媽開始在社交媒體上「打卡」,記錄她與兩歲兒子的親子閱讀歷程。
  • 親子共讀,開啟孩子閱讀之門
    12月12日下午兩點半「親子共讀12月12日下午兩點半,日照市金海岸小學牛見玉老師在尼山文化空間舉行「親子共讀,給孩子幸福的童年」訪談會,分享親子共讀的技巧,傳遞科學閱讀理念。
  • 盧龍縣:圖書館開展親子共讀故事會活動
    12月10日,縣圖書館聯合第四實驗小學開展「書香為伴、快樂成長」親子閱讀故事會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他們閱讀習慣,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活動中,有的同學用傳統的方式講解了《蠟筆小黑和神奇的朋友》《忘了說我愛你》《我有友情要出租》《驕傲的大公雞》等繪本,有的以舞臺劇形式表演了《狼和小羊》《乘電梯》等繪本,有的同學在講完繪本後表演了唱歌、快板等才藝。家長與孩子們親密互動,翱翔在繪本的世界裡,享受親子共讀的美好時光。
  • 親子共讀:愛的無畏施
    親子共讀,也是如此,它的第一意義,不是共讀,而是親子。 所謂親子共讀,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讀圖畫書,國內叫繪本。很多媽媽有兩個誤區:一、繪本就那麼點字,價格那麼高,有什麼好讀的?二、多讀繪本能夠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這是雖然看起來相反,但實質上相同的兩個誤區,就是把讀繪本當成了一件非常功利性的事兒。
  • 親子共讀怎麼讀?孩子才會獲益更多
    教育孩子的方法眾多,其中最簡單易行、效果明顯的方法之一就是親子共讀。親子共讀的好處實在太多了,不僅培養起重要的閱讀習慣,還可以增進親子關係,促進增加孩子知識,提升孩子思考問題的能力,更為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閱讀基礎。所以家長們務必重視親子閱讀在教育中舉足輕重的作用哦。
  • 親子共讀變成父母共讀,別讓堆積成山的繪本失去本該有的意義
    上次同學聚會,一個新手爸爸無意中提起了一本繪本,其他同學紛紛響應,對其中的情節都能說出個大概。「暗號」對上了,大家都很開心,這位同學隨後又搖搖頭說:「現在都主張親子共讀,我和我愛人翻了好多遍的繪本,爛熟於心,可孩子竟然不愛看,真是頭疼。」
  • 親子共讀 | 被稱作「病毒庫」的蝙蝠,真實生活是這樣的……
    親子共讀 | 被稱作「病毒庫」的蝙蝠,真實生活是這樣的……春天來了很多小朋友還是宅在家裡網上學習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外面有個壞傢伙!有些蝙蝠甚至能聽到昆蟲在樹葉上行走的聲音太神奇了!快來讀《二十一世紀英文報·少兒畫刊》3月刊和商城君一起了解蝙蝠的真實生活《二十一世紀英文報·少兒畫刊》3月刊熱賣中這是一款集趣味性、知識性
  • 親子共讀,享閱讀時光!儀隴縣圖書館開展親子閱讀活動
    儀隴縣圖書館開展「書潤德鄉·幼兒繪本親子閱讀」活動 親子閱讀是親子互動交流中一種重要的形式和內容,它不僅促進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還有利於青少年兒童在閱讀過程中收穫知識,開拓視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各種文明禮儀,實現自我成長和發展。
  • 《神奇動物在哪裡》:並沒有魔法般的驚奇與驚喜
    經典系列片,常享有某種魔法般的特權,正常發揮就會收穫高於其水準的口碑回饋。《神奇動物在哪裡》不爛,但沒有奉獻魔法般的驚奇與驚喜。作為HP系列另起爐灶後的番外篇,它的故事和人物沒有賴在原來的框架裡,不過它的票房和口碑,都在享受HP宇宙的庇護。
  • 媽媽網讀書月重新定義「親子共讀」的新型親子閱讀理念
    媽媽網「與你共讀」讀書月,重新定義「親子共讀」新型親子閱讀理念2017年4月,媽媽網聯合袋鼠跳跳App,邀請明星媽媽、紅人媽媽、親子閱讀專家一同發起「親子共讀」系列活動,呼籲媽媽們用「與你共讀」的新型親子閱讀理念來重新理解親子閱讀。
  • 提高孩子觀察力、思考力、記憶力,你需要這樣的親子共讀
    這是因為,親子共讀時,沒有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小一點的孩子對插圖比較感興趣,大一點的孩子對故事情節感興趣,在共讀過程中,只要了解到這些,孩子的注意力就不會被帶走。我們舉例來說明:插圖107頁第107頁,教室裡正在舉辦"神奇的特倫伯格"展覽,圖中可以看出教室的天花板裝飾了氣球和彩帶,像不像我們的學校裡舉辦聯歡會的場景;圖中最大的人物是誰?希爾達的朋友在哪?
  • 親子共讀內涵需延伸 2017年十大親子圖書公布
    所謂「親子閱讀」就是父母與孩子共讀一本書,又稱"親子共讀"。「親子閱讀」是孩子和家長共同享受多種形式、多種內容的閱讀過程,在學生課外閱讀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過共讀,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通過共讀,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享受美好的閱讀時光;通過共讀,可以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
  • 《神奇動物在哪裡》發終極預告 魔法箱內別有洞天
    J.K.羅琳再次邀請大家進入她的魔法世界、一同開啟全新篇章。《神奇動物在哪裡》是一個與《哈利-波特》系列截然不同的新次元,故事發生在比《哈利-波特》早了70年的美國紐約,講述了神奇動物學家紐特-斯卡曼德離開霍格沃茲魔法學校後為尋找和保護神奇動物所發生的一段奇異冒險。終極預告片首次曝光了多種神奇動物和新角色的造型,一場從北美魔法界掀起的風暴一觸即發。
  • 蓮花家教︱快樂親子共讀,讓書香飄萬家
    蓮花家教︱快樂親子共讀,讓書香飄萬家 2020-09-01 2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早期英語學習 親子共讀更有效
    早期英語學習 親子共讀更有效 2017-12
  • 【親子閱讀】書香家庭,相伴共讀——家庭閱讀小故事來啦!(一)
    自4月22日,市全民閱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婦聯啟動全市「陪伴閱讀共成長 十萬家庭讀好書」親子閱讀活動,向全市廣大家庭發出作品徵集以來,收到了全市眾多家庭的海量投稿。這些家庭親子閱讀作品向我們傳遞了親子共讀風尚、優良家教家風。快來隨我的腳步,先來欣賞部分作品吧!
  • 睡前10分鐘親子共讀
    睡前10分鐘的親子共讀除可幫助入睡外,對孩子的免疫系統、傾聽的技巧及想像力的發展都有益。當美妙的童話故事伴隨著寶寶進入甜甜的夢鄉時,你就可以親吻一下寶寶的額頭,輕聲道一句:「晚安,寶貝!」  睡前講故事的時間也是親子溝通的最佳時間。比如,3歲左右的寶寶特別好動,白天幾乎沒有停歇的時候,想要一本正經地跟他講道理,肯定不見效。而在臨睡前的這段時間,小淘氣包竟然乖巧得像只小綿羊,就是為了能聽到好聽的故事。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吧,通過講故事,寶寶更能明白事理。  寶寶最初讀的故事書,未必要有很曲折的情節,而是一頁一個場景,適合寶寶隨手翻開,從任何一頁都可以開始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