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古代為了方便運輸常將普洱茶製成各種形狀。其中塊狀的就被稱為「普洱磚茶」。
今天,國家高級評茶師、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旗·艦·店「普洱藏家」掌柜魯文鋒老師,就來盤點5款經典普洱茶磚!
魯文鋒老師自1998年進入普洱茶領域,成為「普洱教父」白水清嫡傳弟子,專注普洱茶20年。如今,魯文鋒老師開闢了《普洱老茶講堂》欄目,將歷年研究心得,整理髮布在「普洱藏家」,與茶友分享!
一、可以興茶磚
百年普洱茶品牌可以興茶磚,無論茶質、茶氣,還是茶韻,都堪稱完美,是為「磚中至尊、茶中之王」,為普洱茶收藏界人人趨之若鶩的極品。
1930年,為了解決運輸不便的問題,可以興首創「十兩磚」茶。
「十兩磚」的理念來源於秦國統一六國時期。為了便於治理和完善度量衡,秦人運用「人事法天象地」的思想,實行十六兩制。這就是「十兩磚」的創作源頭。
可以興「十兩磚」以質量良好的勐海普洱茶菁、細黑條索所製成,堪稱是黑色普洱茶的標本。「十兩磚」寓意著十全十美,天下太平與團圓幸福。
1930年代以前所精製的「可以興茶磚」,是普洱茶歷史上唯一的「十兩磚」,一磚價值超過十萬元。
「可以興」衝泡的茶香高雅穩定,茶湯入口即化,回甘強,韻潤水甜,是不可多得的優質茶品。
目前可能僅剩不到60件,擁有者皆不願割愛,所以行情持續看漲,少數品飲過的人皆讚不絕口,並封上「磚中之王」的稱號,茶的香氣堪比百年古董號級茶。
二、江城茶磚
江城的地名與江城茶品是否為同一區域實在令人費解,40~50年代之江城茶餅的流傳問世,直到2003年時韓國的高僧爭相收藏品飲,已經讓業者捨不得買,至於江城茶磚是不是與江城茶餅同時生產已經不得而知了。
以老茶客廖義容的經驗及各書籍的論述,該江城茶磚應是70年代以後所生產,只是該茶磚的葉底很單一且葉大肥厚,衝泡時樟香濃鬱醇厚,湯色紅中帶透明很似白蘭地及威士忌酒的色感。
然此類大葉型磚茶市場類似品極多,在選購時得注意先輕聞茶品,陳年老茶香很純正,葉底基質發酵完整,衝泡時茶香飄逸持久,熱香冷香持香單一表現。
三、73厚磚
此批茶磚是市場主流,因其生產年代久速加上包裝也有數 十種,有蠟面紙、有土黃色紙質、有白色紙質、也有黃色紙質,更有一些存倉乾淨但無賣相的幹倉品。
而此茶因存放倉儲影響,有表現出參香味、棗香味、沉香味 等一系列,因個人認知不同所感受的老茶味。
此茶的厚度不同約在3~5公分,主要是當時壓模的重量及後發酵的空間鬆緊所產生的收縮變化,松的水甜不耐衝,緊的氣重耐衝泡,厚的棗香味濃鬱、薄的參香味醇重,各有特色。而此批茶的價值主要視其完整性及字體顏色及厚薄度。
73磚品是在市場成交價最亂的一種,因為仿品太多了,要找到真品可能需要一些功力,建議先輕聞茶磚外包,解開後的香味,可以持續1小時左右的才有進一步試飲的絛件,此磚因為是渥堆工序的代表作,水甜、不苦、陳香味重,是喜愛半生熟或熟茶口感之茶友的好選擇。
四、棗香厚磚
老茶客廖義容於1999年在臺北舉辦第一屆國際普洱茶展時以臺北為主的行家大都一致推崇此磚茶,因為軟水順喉、不苦不澀、而且棗香味濃鬱,是男女老少都喜愛之磚品,是半生熟的茶磚中唯一最具代表的茶品。
但市場所剩無幾,但隨著供需失衡價格年年上漲,這片磚茶目前市場存量可能由1997年的上萬片 到2004年可能僅存不到一千片了。
五、100公克方磚及250公克方磚
勐海茶廠在70 年代末80年代初期即開始生產100公克及250公克方磚,以生茶係為主,正面印上普洱方茶,後面有九方格(俗稱巧克力磚)也有打字八中茶之樣式。
目前最被看好的是92年所產制的100公克方磚,有方茶版也有孔雀之都版,更有空白版,在選購此方茶時最好衝泡看看。
而另一方磚就是1987年生產的250公克之大方磚,這是一片與92方磚並駕齊 驅的方磚茶品。
因為類似的茶品太多了,有半生熟的茶品參雜其中,更有全為入倉的次級品,也有仿品入真品盒子之情形。
此兩批茶最大特點是略苦微澀,湯色微紅偏黃(因為幹倉陳放)葉底還微紅帶綠意,十足生茶活性之表現,茶香味有菁味帶微清樟香,是值得儲放的明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