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二十四節氣之一,鬥指西北為立冬,太陽黃經為225°,於公曆11月7-8日之間交節。立冬是季節類節氣,立冬表示冬季自此開始。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立冬,在古代社會是民間「四時八節」之一,人們一般都要舉行祭祀活動。立冬不僅是冬季的第一個季節,古時在我國的很多地方也被當做重要的節日來慶祝。
立冬 · 古詩詞
「早久何當雨,秋深漸入冬。」
立冬 · 古詩詞賞析
圖片:©網絡
本期作者
師兄也、青谷、幽月青痕、白嵐、瀟劍
立冬 · 古詩詞
《凝視寒裡一盞燈》
賞析:青谷
冬天來了,風吹葉落,人在客居中,感觸著因季節變化帶來的難言傷感,感覺著塵世生活的不完美,給人怎樣的啟悟呢?詩裡一點「禪」,眼前一盞燈,讓我想到「詩佛」王維。雖說此王非彼王,但他活著的時候,就被同時代「公安派」首領袁宏道認為,他的詩文「上比摩詰(王維),下亦不失儲(光羲)、劉(長卿)」。他不只是令文壇矚目的詩人,還是著名書法家、劇作家。
在《明史》中,我注意到寫他的兩點:一是:隆慶初年,他再遊京師,正是徐階當政,與袁煒不和。有人勸他不要說自己是袁煒家的客人,他沒有聽從,這是他天性坦誠的流露。二是:申時行以元老居於故裡,特別推崇稚登,王世貞卻不推崇他。世貞死後,其次子因犯過失下獄,他卻全力援救,人們尊重他講義氣的風度。
人生一趟,不過天地過客,當冬天來臨,進入人生之冬的他,緣何獨自一人住進佛寺禪房?昨宵經歷了怎樣的寒?今宵又為何多一重寒?其中真藏有「禪機」?是的,「禪機」在風吹盡的葉子裡,黃葉丹楓中,就有掉落的一葉蘭草。「月到今宵微有魄,人從何處正消魂。」他曾結交過秦淮名妓馬湘蘭,一個相知相愛卻並未成親的風塵女子。她能詩善畫,擅長畫蘭竹,人們為此忘了她的真名馬守真,而以「湘蘭」著稱。現在,日本東京博物館收藏她的《墨蘭圖》,仍被日本人視為珍寶。
王稚登七十壽誕時,馬湘蘭抱病趕去蘇州,為他辦了隆重的壽宴。在宴會上,她重亮歌喉,為相戀三十餘年的王郎高歌一曲,聽得他老淚縱橫。盤桓蘇州兩個月後,馬湘蘭返回金陵,已心力交瘁,油燈將熄。最後一個午後,她沐浴更衣,端坐在「幽蘭館」客廳,命僕人在座椅四周擺滿蘭花,悄然走完了五十七歲的人生。
在「今宵寒較昨宵多」的禪房中,老詩人眼見半輪月,是不完美,是充滿苦澀、苦難與缺失的生活象徵,而一點禪燈相伴,也許讓他感到越寒越暖的足夠慰藉。佛教徒說,高層次的禪要無我,無執,空靈。而這首詩告訴我,任何物我默契、生死心切的智慧求證,都離不開血肉生命的體悟。
©網絡
立冬 · 古詩詞
《立冬》
宋 · 紫金霜
《小爐難借,拆薪之火》
賞析 : 瀟劍
©網絡
立冬 · 古詩詞
《立冬》
唐 · 李白
《雪花是立冬時節的禮物》
賞析:幽月青痕
李白醉酒詩百篇,說起唐朝詩人李白那可真是大名鼎鼎,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更被世人尊稱為「詩仙」。李白在唐朝的詩詞界也堪稱重量級人物,他的《靜夜思》巜蜀道難》《將進酒》等等詩詞作品流傳千古芳華依舊。
李白好酒卻又不是在酒中醉生夢死,而是借酒來抒發詩者的情懷「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便是從酒中借來歡暢和灑脫,令人不得不羨慕「與爾同消萬古愁」肆意的滋味。
李白又被後世之人冠以「創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歌行體和七絕的高度」這樣的讚譽對於又以「遊俠」自居的他,名利只是杯中物。且回頭細品這「墨花月白」醉眼迷離中「雪花已經是立冬時的禮物」。
©網絡
立冬 · 古詩詞
《送暢當》
唐 · 盧綸
《秋日送別》
賞析:師兄也
轉眼立冬,人已經在工作的漩渦裡轉得七葷八素了,終於在一個冷淡的容易沉靜的下午來讀一首具有相似氣質的古詩——盧綸《送暢當》。「四望無極路,千裡流大河」,第一、二兩句交代送別的地點。無極路、千裡、大河等意象描繪出一幅遼闊蒼涼的送別背景;場景越大,人越渺小,但是情感卻越龐大。
「秋風滿離袂,唯老事唯多」,第三、四句勾勒送別的情感。人已離去,只留著秋風吹著衣服鼓漲起來;心情複雜,詩人此時緩緩道出「唯老事唯多」,真是人越老所想的所放不下的事情越多啊。其實,此時人年紀未必真的老,只是因為離別過傷感,讓人覺得自己的老了。這種寫法,我還是很少見到的。
詩未對暢當做任何的描寫,但是我們卻能想像當時兩人送別畫面:秋季的大江大河已然不復春夏的繁華,只有一片蒼茫,環境所致的離別更讓離別顯得悲傷了。詩人與暢當關係很好,而這次離別後又不知何時再見面,想來這次見面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詩人內容有一種動不起來的,凝固的傷悲,像是自己老了,化解不動,卻又對未來充滿相遇希望。
這首詩很短,但是內容卻渾厚得很。
©網絡
立冬 · 古詩詞
《立冬》
宋 · 陸文圭
《入冬》
賞析:白嵐
「刺蝟已經冬眠了嗎?」
已經冬眠了。
「你喜歡螞蟻嗎?」
我喜歡。
孩子總是有些很簡單的問題,他會問一次兩次三次,重複很多次。我也會不停重複,我愛他,大地的「愛」一般,無限循環的四季,立冬了,冬天也要來了。
「他」的語言也開始向人們的眼睛傾訴,黃花上的露珠,紅葉隨風。從細處的近景帶動著人的思緒:哀懶愧無功。這大概是勞作人們停歇的心態,穀子入倉,農活少了,四下的蟲蟻也冬眠休息了。當季節顯露休息,人們也需要休息了。當大雪紛飛,人們只用窩在家裡,講究吃食積累力氣。雖然隨著時間都在衰老,但這也是「無功」時用一種「無」中才「有」生生不息的希望,才讓立冬又在往復。
只是現在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們,這裡沒不再受季節的約束,這裡甚至沒有太明顯的四季了,街上多是四季常綠的植物。甚至也孩子們都不像我們那代人了,他們關心刺蝟和螞蟻的時間都很少了。他們從早教開始一路學學學,如果停頓好像跟不上這時代的節奏…這「有」是越積越多了…「無「越來越少。季節都需要休息,我們的休息又在哪裡?
©網絡
攝詩文藝店
2020精美日曆特價推薦
原價¥88,詩享價¥66
插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