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畫家——林良

2020-09-03 尋根林氏

林良(約公元1428-1494),字以善,廣東廣州府南海縣扶南堡(今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大瀝)人,明代著名畫家,廣東繪畫史上第一個進入主流性行列的畫家。

史料記載「林良呂紀,天下無比」,他因善畫而被薦入宮廷,授工部營繕所丞,後任錦衣衛指揮、鎮撫,值仁智殿。繪畫取材多為雄健壯闊或天趣盎然的自然物象,筆法簡練而準確,寫意而形具。

林良是明代院體花鳥畫的代表人物,也是明代水墨寫意畫派的開創者,在明代院體畫中獨樹一幟,對後世畫壇,包括宮廷畫家、職業畫家、文人畫家均產生重大的影響。


林良

TA的生平

1

林良,約生於1428年(宣德三年),字以善,南海(今屬廣東省)人,卒於1494年(弘治七年)前,享年六十餘歲。且按照1464年(天順八年)前林良入宮計算, 其時林良三十餘歲,畫藝已經成熟。「始,主事顏宗善山水,知府何寅善人物,皆鄉先生也。良每學之,獨畏宗,曰:顏老天趣為不可及也。晚復為白描小景,然終不及翎毛花草之工。後拜工部營繕所丞。夤緣巨擋,得直仁智殿,改錦衣衛鎮撫。良善謔詠,已而沾士大夫膏馥,為詩始頗有可觀者。都御使何經號敏捷,日與之劇飲唱和,或頃刻成詩百篇,因結為兄弟,良由是名益顯雲。」這兩位可以說是林良較早的師承,「雖然後來他以花鳥著稱,山水和人物均無聞,但無疑在造型和筆墨上有所得益,從而奠定了較紮實的根基」。

2

3

在永樂至成化年間(1403-1487),他以繪事供奉內廷者多直仁智殿。林良直仁智殿時地位也不高,與百工雜流為伍,尚屬畫工之列。後改錦衣衛鎮撫,才算有了從六品的較高官職。所授為武職,有品級之分,官階一般比文官高。由於錦衣衛恩蔭寄祿無常員,沒有固定的員額限制,故很多受皇帝恩寵的宮廷畫家得授錦衣衛武職。但他們僅領奉薪,不事其職,亦無實權。「林良任錦衣衛鎮撫後級別有所提高,能經常應詔作畫而接近皇帝,並有機會觀賞到不少內府藏畫,還結識了其他宮廷畫家和一些朝廷王公大臣,這些都對他的畫藝提高和聲名播揚起了重要作用。」


2

TA的貢獻

《鵝泳園軸》

明初洪武至弘治的百餘年內, 佔據畫壇主位的是皇家畫院的宮廷繪畫。時代特色和風格成型主要體現在宣德、成化、弘治三朝。尤其是花鳥畫, 突破「院體」程式,出現了工筆重彩、水墨寫意、設色沒骨等多種風格, 並有所創新。其中水墨寫意的開派人物便是林良。

他創作的「文人畫化」的水墨寫意花鳥畫,使明代「院體」花鳥出現了新的生機。雖然在明之前也有水墨寫意花鳥,但仍以勾染為主流形式,而且宋「院體」花鳥在元代仍保持著很大的影響力。

明代的水墨寫意花鳥畫, 由林良開派, 以後耕耘其間者接踵而至, 如沈周、陳淳、徐渭等, 一步步將寫意法推向臻境,並成為明代花鳥畫最流行和最富成就的一種形式, 終匯就明清泱泱大觀的寫意花鳥畫風。林良無疑起了先導作用。他在花鳥畫的發展史上, 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3

藝術風格

取材新穎

「院體」花鳥畫為適應宋代帝王宮廷需要,注重華貴細膩、色彩絢麗富貴的風格,尤其是題材以宮廷苑囿中華貴錦繡的珍禽異鳥、名花奇石為主,「花之於牡丹芍藥,禽之於彎鳳孔翠,必使之富貴;而松竹梅菊,鷗鷺雁鶩,必見之幽閒;至於鶴之軒昂,鷹隼之擊搏,楊柳梧桐之扶疏風流,喬松古柏之歲寒磊落,展張於圖繪」。(《宣和畫譜》卷第15.四庫全書第812冊,P57,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版)道出了宋代宮廷繪畫的模式,也揭示了宮廷花鳥畫藝術的社會性與階級性。

然而林良不再囿於宮廷苑囿中的珍禽異鳥、名花奇石,而是繼承了徐熙「多狀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鳥淵魚」的文人風格,描繪各類雄健壯闊、天趣盎然的荒灘田野間的雁、鷹、鶴野禽以及汀花、蒲葦、水草等。林良善於描繪飛鳴飲啄等不同姿態的禽鳥,尤其是畫鳥之羽毛,層次分明。其畫不事濃豔而醉心於水墨,不求工而見工於筆墨之外,李空同曾有句詩云:林良寫鳥只用墨,開縑半掃風雲墨;水禽陸禽各臻妙,掛出滿堂皆動色。與當時山水中流行的古木寒林題材一樣,能放筆縱橫,如意揮寫,追求一種超然的林泉之趣,以標榜其風雅。林良曾描繪過蘆雁飛行、棲止、偎依、嬉鬧等等多種情態,各方面展露大雁聚居、群飛、驚覺、堅韌的秉性,這類作品的取材、立意都充滿了民俗趣味,畫法豪放,體現了他平民化的貴族品味,充分表達出他的情懷意趣。如《雪景蘆雁圖》軸(現藏煙臺市博物館),表現一雙大雁在寒冷雪天的葦塘邊暫時歇息的場景,整個畫面突出了一個「飢」,強調一「寒」。



「意」的凸顯

宣德以後明憲宗執政期間正值整個宮廷繪畫的「文人畫化」傾向,林良藉機將文人畫的氣質引入畫中,並且加以重新詮釋,創造出注重筆情墨趣,簡逸悠淡的繪畫格式。

俞建華在其《中國繪畫史》中曾指出:文人畫者以氣韻為主,以寫意為法。林良「以書入畫」響徹整個畫壇,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引入草書到繪畫創作當中的「院體」畫家,在當時的宮廷繪畫當中,他的水墨寫意花鳥畫水平被推為最高。《灌木集禽圖》(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有林良的行草書款。這件作品落款十分簡單,只有草書的「林良」二字。林良在畫作上的署款以行草書為主。自識「東廣林良」。鈐「以善圖書」印。林良「文人畫化」的花鳥畫比文人畫多了幾分雅氣,比院畫多了幾分放逸,形成一種與眾不同的美學效應,因而深得文人雅士的青睞,經常有陳憲章、明蕭鎡、李夢陽等雅士為林良題詩,林良畫作自題詩不多,他的《古木蒼鷹圖》(現藏南京市博物館)軸有陳白沙題詩:落月平原散鳥群,秋風爽氣動秋旻。江邊老樹真如鐵,獨立槎櫟一欠伸。


《灌木集禽圖》

自宣德年以後,由於宮廷美術的「文人畫化」,林良後期不乏「以氣韻為主,以寫意為法,以筆情墨趣為高逸,以簡逸悠淡為神妙」的作品。林良醉心於水墨花竹、水邊沙外鳧鴨鷺雁等江湖荒野之景,以標榜其風雅。他駐足於各類雄健壯闊、天趣盎然的水陸禽鳥、蒼松及古樹等山野江湖景色。每幅作品簡練而富有深意:1.不乏「心意」。當你駐足思索,會發現整幅畫所表現的不再只是雙雁,似乎雙雁是現實中真人的寫照,突出了這個人的「飢」和「寒」。由此揮發出林良由「物意」轉為「心意」的凸顯,重「心意」而薄「物意」。2.「意境」的釋放。林良不去畫宮廷苑囿中華貴錦繡的珍禽異鳥、名花奇石去迎合帝王,而去畫寒冬中雙宿雙棲的孤雁?那些生活在上層階級的達官貴人在飲酒當歌的同時,有多少勞苦大眾在呻吟中掙扎?林良身為御用畫師衣食無憂,但作為一個愛國的子民,他在採風中對所碰到的這每一個場景都歷歷在目,感觸尤深。但是他充其量是一個帝王娛樂的工具,即便他再怎麼關心民間疾苦,也只是敢怒不敢言。然而,他手中之筆卻道出了心中所思,也使林良獲得了較以往宮廷苑囿中截然不同的鮮有的素材。因此在林良整幅畫裡看到的不僅是審美主體對外在審美物象的描繪,而更多的是他自己內在心靈的抒發。林良對於美的追求不再囿於客觀物象本身的形似、神似,而是在其客觀美的創作中融入了其主體本人的所思所想,他筆下的美更多的是本人對自身思考的流露與外化。這應該就是「意境」的釋放。3.「筆意」的轉變。林良後期「文人畫化」的作品裡,不再以單純簡勁的線條、豔麗華貴的設色意象來表現,而是轉向於筆墨的濃淡乾濕變化。

林良更發展了筆和墨的技巧,獨具藝術特色,創造出「文人畫化」的水墨寫意花鳥畫風格,其水墨寫意花鳥畫成為花鳥畫壇的主流。

相關焦點

  • 明代錦衣衛花鳥畫家林良
    林良(約公元1428-1494),字以善,廣東南海扶南堡(今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大瀝)人,明代著名畫家,廣東繪畫史上第一個進入主流性行列的畫家。史料記載「林良呂紀,天下無比」,他因善畫而被薦入宮廷,授工部營繕所丞,後任錦衣衛指揮、鎮撫,值仁智殿。
  • 林良:明代錦衣衛頭頭!
    他就是開明代寫意花鳥畫之先河的創新大師林良。林良 雙鷹圖 絹本淡設色 166×105CM 廣東省博物館藏林良(約1428-1494),字以善,南海(今廣州)人,中國明代著名畫家。史料曾記載「林良呂紀,天下無比」,他因善畫而被薦入宮廷,授工部營繕所丞,後任錦衣衛指揮、鎮撫,值仁智殿。繪畫取材多為雄健壯闊或天趣盎然的自然物象,筆法簡練而準確,寫意而形具。他的《雙鷹圖》、《集禽圖》、《鷹擊八哥圖》等筆力沉穩,雖未盡脫「院體」法度,但可以看出他創新的水墨寫意畫風格,是明代寫意畫的先驅。
  • 明代畫家林良《孔雀圖》兩幅高清大圖/局部賞析
    《孔雀圖》軸,是明代畫家林良所作的一幅花鳥畫,也是孔雀題材國畫的經典範例,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款署:「林良」。圖繪雌雄孔雀一雙,立於石上,旁有修竹數竿。與眾多以工筆重彩表現孔雀的作品相比,林良此作純用水墨,用筆粗簡,僅在孔雀的頭頸和尾羽處作精緻的勾勒,充分發揮了「墨分五色」的豐富變化,使黑白的水墨也產生出繽紛絢麗的奪目效果。伴以竹石為背景,愈增添了清雅野逸的意趣。林良(約1428-1494),字以善,南海(今廣州)人,中國明代著名畫家。
  • 明代名家:林良繪畫作品欣賞
    林良(1436-1487),明代畫家。字以善,南海人。活躍於正統至弘治年間。因善畫而被薦入宮廷,授工部營繕所丞,後任錦衣衛指揮、鎮撫,值仁智殿。擅花鳥,題材也多為鷹、雁、鶴、鷺、孔雀、錦雞以及蒼松古木、寒塘蘆荻等。有《灌木集禽圖》《雙鷹圖》《松鶴圖》等傳世。 林良早期所作設色花果翎毛,畫法工細精巧,後來師承南宋放縱簡括一路,變為水墨粗筆寫意,取得突出成就。
  • 林良
    林良《雙鵲圖》林良(1428~1494)字以善,明代著名畫家,南海人擅翎毛,著色簡淡
  • 林良:廣東繪畫史上第一個進入主流性行列的畫家
    廣東真正的繪畫時代是從明代開始的,而嶺南的花鳥畫也由此發端。有趣的是,嶺南花鳥畫一直走的是水墨寫意、文人畫的道路,然而第一位有著全國性聲譽的嶺南畫家林良,卻是以其開創性的「院體水墨花鳥畫」進入美術史的。當代最早對林良做生平研究的是容庚先生,他對林良的研究始於大收藏家劉體智先生所贈的一張傳世精品——林良《秋樹聚禽圖》。
  • 林良,一個為花鳥畫開宗立派的畫家,他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本文由獨孤飛雪書畫院職位畫家愣嚴山人所做,本著弘揚中國繪畫藝術,搜集並整理我國傳統繪畫藝術上有所造詣的書畫大家為宗旨而努力奮鬥;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來了解一下我國明代著名畫家,一個為後世水墨花鳥畫開宗立派的著名畫家林良。
  • 徐渭:本朝花鳥,林良第一
    林良《雙鵲圖》林良 (1428年~1494年) 字以善,明代著名畫家,南海人。擅翎毛,著色簡淡,備見精巧。其水墨禽鳥、樹石,繼承南宋院體畫派放縱簡括筆法,遒勁飛動,有類草書,墨色靈活,為明代院體花鳥畫的代表作家,也是明代水墨寫意畫派的開創者。
  • 林良《秋樹聚禽圖軸》
    林良《秋樹聚禽圖軸》是一件流傳有緒的珍品。最早為明代內府收藏,畫上鈐有兩方負責管理皇室書畫的司禮太監王詵的印章。畫上鈐有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的鑑藏印「玄賞齋書畫印」,以及清代收藏家鄭文燮的鑑藏印「鐵嶺鄭氏文燮號小舫珍藏唐宋元明名人書畫之印」。近代,又歸屬於著名收藏家劉體智所有。1948年,劉體智將該畫贈送給好友容庚。容庚得到這件珍品後非常喜愛,對林良藝術讚賞不已,評其「用筆之剛勁,用墨之深厚,尚有宋人法度,吾粵畫家得見真跡者必當以良為巨擘焉!」
  • 林良水墨花鳥畫欣賞
    林良(約1428-1494),字以善,南海(今屬廣東省廣州)人,中國明代著名畫家。史料曾記載「林良呂紀,天下無比」,他因善畫而被薦入宮廷,授工部營繕所丞,後任錦衣衛指揮、鎮撫,值仁智殿。林良擅畫花果、翎毛,著色簡淡,備見精巧。
  • 林良傳世花鳥
    且按照1464年(天順八年)前林良入宮計算,其時林良三十餘歲,畫藝已經成熟。「始,主事顏宗善山水,知府何寅善人物,皆鄉先生也。良每學之,獨畏宗,曰:顏老天趣為不可及也。晚復為白描小景,然終不及翎毛花草之工。後拜工部營繕所丞。夤緣巨擋,得直仁智殿,改錦衣衛鎮撫。良善謔詠,已而沾士大夫膏馥,為詩始頗有可觀者。都御使何經號敏捷,日與之劇飲唱和,或頃刻成詩百篇,因結為兄弟,良由是名益顯雲。」
  • 林良筆下的鷹,剛毅神勇——《雙鷹圖》賞析
    林良,字以善,是明代著名的畫家,是廣東繪畫史上第一個進入主流性行列的畫家,因為擅長畫畫,被招進皇宮。林良是明代水墨寫意畫派的開創者,在明代院體畫當中獨樹一幟,對後世畫家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秋鷹林良出生於1428年,卒於1494年。
  • 林良:筆精墨妙,形具神生,渾然天趣中氣象萬千
    林良(生卒不詳,約1426—1495年),字以善,明代著名畫家,廣東南海(今廣東佛山市南海區)人。擅畫花果、翎毛,著色簡淡,為明代院體花鳥畫的代表畫家,在宮廷畫院中煊赫一時。
  • 粵畫之祖林良,取水墨煙波然榮枯之態,成為徐渭眼中花鳥第一人
    導語:他是宮廷畫大家,卻開創了寫意花鳥之先風,他任職於錦衣衛,最終成為最高品階的錦衣衛指揮,他是目前已知廣東最早有畫跡傳世的畫家,堪稱「粵畫之祖」,他就是徐渭眼中,明代花鳥第一人——林良。明成化、弘治年間 宮廷畫家,以花鳥畫著稱。他因善畫而被薦入宮廷,授工部營繕所丞,後任錦衣衛指揮、鎮撫,值仁智殿。繪畫取材多為雄健壯闊或天趣盎然的自然物象,筆法簡練而準確,寫意而形具。徐渭在《劉巢雲雁》的詩中寫道:「本朝花鳥誰第一?左廣林良活欲逸。」在大書畫家徐渭眼中,林良是明代花鳥畫家中當之無愧的第一。在林良的年代,正是花鳥畫壇風起雲湧之時。
  • 粵畫之祖林良,取水墨煙波然榮枯之態,成為徐渭眼中花鳥第一人
    導語:他是宮廷畫大家,卻開創了寫意花鳥之先風,他任職於錦衣衛,最終成為最高品階的錦衣衛指揮,他是目前已知廣東最早有畫跡傳世的畫家,堪稱「粵畫之祖」,他就是徐渭眼中,明代花鳥第一人——林良。在大書畫家徐渭眼中,林良是明代花鳥畫家中當之無愧的第一。在林良的年代,正是花鳥畫壇風起雲湧之時。而這位來自廣東南海的小吏,以驚才絕豔之姿霍然屹立在宮廷畫家之中。
  • 林良《灌木集禽》長卷局部大圖可以參考!
    #明代畫家傳01畫家簡介:林良(約1436—1487年),字以善,南海(今廣東廣州)人明成化、弘治年間(1465—1505年)宮廷畫家,以花鳥畫著稱。明代花鳥畫首屈一指人物,創明代水墨寫意畫,遂深刻影響到明代中期畫家,尤其是吳門畫派的沈周、唐寅,是中國花鳥畫風格重大轉折的推進者和先行者。並「以書入畫」,使用書法的筆法融入畫中。擅長畫翎毛,是鷹、鵝等禽鳥類,觀察入微,所繪禽類生靈活現,功力不凡。
  • 他的畫有兩種風格,富含寓意,是明代大畫家,也是錦衣衛指揮使
    呂紀,字廷振,號樂愚,是明代著名的花鳥畫家之一,他從唐宋大家中汲取精華,師承邊景昭,同時他的水墨花鳥畫也受到了林良的影響。呂紀是明代最優秀的宮廷畫家之一。他的藝術作品呈現出兩種韻味,一種是華麗的院體工筆重彩,工細妍麗,細膩而又張揚,非常受統治者的喜愛。另一種則是水墨寫意之風,是融合了沒骨技法的兼工帶寫,與林良的風格頗為相近。
  • 明代傳世作品一組
    -1463以後)字叔理,號三山,明代宮廷畫家。閩縣(今福建福州)人(《無聲詩史》《圖繪寶鑑》作莆田人;《福建通志》作長樂人)。宣德(1426—1435)間以陰陽訓術徵值仁智殿。御試《枯木寒鴉》第一,授大庾縣典吏,歷官鴻臚序班。子鼎,亦善畫,襲錦衣衛鎮撫。工山水,學夏圭、吳鎮,堪配謝環。所作用筆細密遒勁,墨色蒼潤渾厚,構圖新穎有致。人物、花卉、竹石、翎毛、樓閣、牛馬等亦有佳趣。
  • 明代花鳥畫第一家呂紀:不想當宮廷畫家的不是好錦衣衛指揮使
    呂紀活躍的時期接近明中期,當時藝政結合,同行相忌,在統治者的幹預下,畫家的創作也受到限制。呂紀雖是有名無實的錦衣衛指揮使,但和呂紀同時代真正掌握實權的錦衣衛指揮使牟斌卻相安無事,使呂紀可以在繪畫上投入全部精力。
  • 穿越到明代,如何當畫師?
    林良得到廣東布政使陳金的欣賞,進而「夤緣巨璫,得直仁智殿」,宦官蕭敬對郭詡「啖以錦衣官」,希望通過推薦其成為授錦衣衛官職的宮廷畫家來結交他。吳彬「萬曆間以能畫薦授中書舍人」,孟思賢萬曆間由宦官張洪進呈,鄧祥鳳「受知於武岡藩,薦入畫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