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首經典《踏莎行》詞,一場愁夢酒醒時

2020-12-04 百家號

踏莎(讀作suō)行,詞牌名,由唐代詩人陳羽的詩句「踏莎行草過春溪」得名,也稱「惜餘春」、「踏雪行」等。莎草,是一種常見的野草,踏草是唐宋時期廣為流行的活動,又叫踏青,所以,「踏莎行」調名本意即詠古代民間盛行的春天踏青活動。該詞牌分上、下兩闕,共五十八字,遺留下很多名篇佳句。

一、《踏莎行·郴州旅舍》(北宋·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公元1097年,秦觀因新舊黨爭先貶杭州通判,再貶監州酒稅,後又被羅織罪名貶謫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祿;最後又貶橫州。這首詞作於他離開郴州前。上闕描寫了謫居中寂寞悽冷的環境,下闕由敘實開始,寫遠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最後兩句寫詞人縱目郴江,抒發遠望懷鄉之思。

二、《踏莎行·小徑紅稀》(北宋·晏殊)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這首詞描寫的是莫春的景色,上闋寫的是郊外之景,一幅具有典型特徵的芳郊春暮圖。下闋寫的是院內之景,最後以「斜陽卻照深深院」結束,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三、《踏莎行·雪似梅花》(南宋·呂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記得去年,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這首詞的上闋以「似」與「不似」寫梅與雪交相輝映的奇絕之景,月下奇景,本應是令人賞心悅目的,可是詞人認為是「惱人」的。「惱人」即「撩人」,但詞人沒有直接回答會撩撥起人的心事的原因。詞的下闋點明詞人心事的由來,原來是去年梅花開放時節,曾同情人共賞梅花,南樓之月可作見證,而今與情人離別了,風物依舊,人事已非。

四、《踏莎行·春暮》(北宋·寇準)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畫堂人靜雨濛濛,屏山半掩餘香嫋。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

公元991年,寇準被貶為青州知府,任職之際,他為了表達自己仕途坎坷以及對政壇、對君上難以割捨的情懷和自家的失落之情,寫下了這首詞。

五、《踏莎行·月華如水》(清·納蘭性德)

月華如水,波紋似練,幾簇淡煙衰柳。塞鴻一夜盡南飛,誰與問倚樓人瘦。韻拈風絮,錄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從前負盡掃眉才,又擔閣鏡囊重繡。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上闕下的是月下美景,渲染出一種悽清憂愁的氛圍,表達詞人孤寂、落寞的心情。下闕轉而寫所思之人,前三句盛讚對方才學出眾,表現出詞人對此女子的欣賞。最後兩句感傷過去時光美好,如今卻沒能長此相伴。

六、《踏莎行·夜月樓臺》(南宋·辛棄疾)

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是誰秋到便悽涼?當年宋玉悲如許。隨分杯盤,等閒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

公元1181年,辛棄疾被免職,他歸居上饒,之後的二十多年裡,他都在鄉間閒居,這首詞就作於其間,公元1190年他在上饒的帶湖別墅篆岡喝酒賞月,成此佳作。

七、《踏莎行·候館梅殘》(北宋·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這首詞描寫的是早春南方行旅的離愁,詞的上闕寫寫行人在旅途上的離愁,下片寫想像中家室的離愁,兩地相思,一種情懷。歐陽修巧妙地運用了以樂寫愁、實中寓虛、化虛為實、更進一層等表現手法,把離愁表現得淋漓盡致。

八、《踏莎行·燕燕輕盈》(南宋·姜夔)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別後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在詞人二十來歲的時候,他在淮南認識了一位女子,後來分手了,但卻對她一直眷戀不已。後來有一年元旦,詞人從沔州去湖州途中抵金陵時,夢見了遠別的戀人,寫下此詞。

九、《踏莎行·情似遊絲》(宋·周紫芝)

情似遊絲,人如飛絮,淚珠閣定空相覷。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雁過斜陽,草迷煙渚,如今已是愁無數。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

這首詩抒發的是離情別緒,詞的上闕描寫離別時的情景,情似遊絲,淚眼相覷,一溪煙柳,難系蘭舟,寫盡了離別況味。下闕寫別後的相思之苦,愁緒無數,無法排遣;全詞悽迷哀婉,愁思無限。

相關焦點

  • 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宋· 晏殊《踏莎行·小徑紅稀》【析賞】酒困入睡,等到一覺醒來,已是日暮時分,西斜的夕陽正照著這深深的朱門院落。這裡點明「愁夢」,說明夢境與春愁有關。夢醒後斜陽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長難以消遣之意。這種春愁只是一種時序流逝的惆悵,所以它歸根到底不過是淡淡的輕愁,並沒有否定前者。
  • 北宋詞人晏殊寫的《踏莎行·小徑紅稀》,結尾兩句堪稱經典
    北宋詞人晏殊寫的《踏莎行·小徑紅稀》,結尾兩句堪稱經典小的時候,家裡的大人總是會要求我們背誦《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其中,比起詩,我更喜歡詞。很多詞作都非常感人,不僅韻律多變,而且讀來總給人一種感情揮發更加隨意的感覺。
  • 晏殊最著名的一首《踏莎行》,將閒愁隱匿於春景之中
    說到中國古代著名詞人,相信詩詞愛好者一定知道蘇軾、柳永、李清照、辛棄疾等宋代著名詞人,今天,我們聊的這位詞人在當時可是家喻戶曉的,他一生平步青雲,官至宰相,在文學史上與歐陽修齊名,並稱「晏歐」,詞的造詣極高,擅長小令,後人稱其為
  • 一起讀詞《踏莎行》晏殊
    踏莎行晏殊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蒙 通:濛)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雙調小令,《張子野詞》入「中呂宮」。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韻。四言雙起,例用對偶。作者: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於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
  • 借酒消愁愁更愁,二十首與酒有關的詞,首首令人傷懷
    而更多的是借酒消愁、酒後傷懷,這樣的例子也非常多,以下試摘錄二十首與酒有關的詞句,與君共賞。1、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菩薩蠻》韋莊2、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
  • 晏殊最經典的名句大全
    ——《浣溪沙》這首《浣溪沙》是晏殊《浣溪沙》這一詞牌名中著名的兩首之一,另外一首就是第一句所在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6、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蝶戀花》7、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 宋詞三百首丨22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
    照理,他生平不會在男女愛情上產生多少離愁別恨,但他詞中寫離愁別恨的卻頗多。這可能和當時寫詞的風氣有關:酒筵歌席上信手揮寫,以付歌妓、藝人歌唱,內容不脫晚唐、五代以來的「豔科」傳統;也可能和文學創作的特點有關:它可以描寫人們的普遍感情,不限於作者的自我寫照。但晏殊寫的這類詞,也不像完全脫離自身生活的客觀描寫,這首《踏莎行》小令,就是這樣的一首詞。
  • 5首經典踏莎行詞:無窮無儘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5首經典踏莎行詞:無窮無儘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1、《踏莎行·雁字成行》歐陽珣雁字成行,角聲悲送。無端又作長安夢。青衫小帽這回來,安仁兩鬢秋霜重。孤館燈殘,小樓鍾動。馬蹄踏破前村凍。此詞為歐陽珣奉使至金談割地議和事時,寫給妻子之作,字裡行間充滿悲憤之情。上片言:南飛的大雁與悲壯的角聲,送我去與金人談割地議和之事。這是青衫行酒的喪權辱國的事情,我像潘嶽一樣頓然愁白了雙鬢。驛館殘燈,城樓鐘鼓,催我他凍前行。平生為浮名所累,即使得了萬古清名,又有什麼意義呢?憂國深心、人生感慨一併寫出,令人為之浩嘆。
  • 一首《踏莎行》,空靈婉約,單純的傷春詞作,卻被另解讀出深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再如秦觀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這些詩詞裡無一不是帶著各種愁緒,藉由傷春之景抒發而出,並非單純的傷春之作。然而晏殊的這首《踏莎行》素來被認為是單純寫景的傷春詞作,淡淡的愁緒隱匿於通篇的春景之中,不言明不說破,莫名無端的心緒全靠讀者自行揣測,委實神妙。
  • 宋代詞人晏殊一首《踏莎行·小徑紅稀》,含蓄雋永,值得品味
    而在以樂景寫悲情當中,宋代詞人晏殊倒是寫了不少作品,《踏莎行·小徑紅稀》就是其中一篇。這首詞全詞如下:踏莎行·小徑紅稀北宋晏殊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詞上片的意思是:小徑邊已經是紅花稀少,綠葉鋪遍了,也就在那綠樹成蔭中,高樓臺榭在期間時隱時現。春天啊春風,你怎麼不管管那楊花柳絮,別讓他們不聽話地亂撲人面。
  • 宋詞三百首丨21晏殊《踏莎行·小徑紅稀》
    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醉酒後從一場愁夢醒來時,夕陽正斜照著幽深的庭院。注釋踏莎(suō)行:詞牌名,又名「喜朝天」「柳長春」「踏雪行」「平陽興」「踏雲行」「瀟瀟雨」等。雙調小令,《張子野詞》入「中呂宮」。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韻。四言雙起,例用對偶。紅稀:花兒稀少、凋謝。意思是到了晚春時節。紅:指花。
  • 晏殊描寫暮春時節的一首詞,最後一句備受名家推崇
    今天我們欣賞的這一首晏殊的《踏莎行》也是一首描寫暮春景色的詞: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
  • 晏殊描寫暮春時節的一首詞,最後一句備受名家推崇!
    在詩詞賞析中你會經常看到「傷春悲秋」這四個字,所謂的傷春指的就是春天即將過去的暮春時節,文人會藉此景色感悟青春韶華的逝去,比較典型有歐陽修的「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秦觀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等。
  • 宋代秦觀《醜奴兒·夜來酒醒清無夢》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此詞的作者是根據詞意,此詞是作者在一個月夜裡醉酒之後因思念佳人而作,其具體創作年份不詳。秦觀簡介: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遊,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託身世,感人至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蹟。
  • 十首踏莎行|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踏莎行·郴州旅舍宋 秦觀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今宵無睡酒醒時,摩圍影在秋江上。
  • 春日裡,適合讀晏殊《踏莎行》,很美的詞調,消遣時光,樂在其中
    晏殊《踏莎行》有這樣一位詞人,他能詩善詞,文章典麗,書法皆工,有「宰相詞人」之稱。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了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就是宋朝的晏殊。晏殊《踏莎行》從「小徑紅稀」開始,作者描繪了一幅芳郊暮春圖:詞人去芳郊遊行,獨自一人走在落花稀疏的小路上,駐足遠望,郊外已是芳草萋萋,佇立樹下,樹影斑駁,遠處的亭臺軒榭也隱約可見。「紅稀」「綠遍」「樹色陰陰」,雖是靜景,卻隱含移步換形,以靜襯動,隱喻春天消逝,夏季的來臨。「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 「寫愁大師」李清照十首「愁詞」:獨抱濃愁無好夢
    「寫愁大師」李清照十首「愁詞」:獨抱濃愁無好夢易安居士愛將「酒」字入詞,更愛用「愁」字入詞。她愛寫愁緒,與其人生經歷息息相關。年輕時,不識愁滋味,是淡淡的輕愁。全詞濃墨重彩寫了風愁、雨愁、花愁、酒愁等一大堆愁景愁緒之後,最後隆重推出了壓題之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 【原創】韓明華//踏莎行•已睹春風面
    踏莎行•已睹春風面 一場愁夢酒醒時, 斜陽卻照深深院。
  • 夢似輕煙春漸老,情如薄霧嘆飄零;淺談如何填寫詞牌踏莎行
    說到踏青,不由得想到一個著名的詞牌《踏莎行》。百般心事百般愁,芳華短暫又將行。夢似輕煙春漸老,情如薄霧嘆飄零。古典君分享六首詞,並淺談如何填寫詞牌《踏莎行》,歡迎詩友們留言評論,交流互動。——皛玊題記踏莎行,詞牌名,趙長卿詞名《柳長春》,曹冠詞名《喜朝天》。曾覿、陳亮詞將此調添字,名《轉調踏莎行》。此外還有踏雪行、踏雲行、惜餘春等名。
  • 宋詞中最動感的詞牌,十首最經典《踏莎行》,感受春的傷逝愁情!
    所以,「踏莎行」調名本意即詠古代民間盛行的春天踏青活動。〔宋〕晏殊細草愁煙,幽花怯露。憑闌總是銷魂處。日高深院靜無人,時時海燕雙飛去。帶緩羅衣,香殘蕙炷。天長不禁迢迢路。垂楊只解惹春風,何曾系得行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