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西岸文物考古工作站在江門揭牌成立,首批隊員共45名

2020-07-30 南方都市報

南都訊 記者嚴亮 通訊員張一知 2020年7月30日—31日,珠江西岸文物考古工作站揭牌儀式暨首批隊員培訓班在江門市陳白沙祠舉行。珠江西岸文物考古工作站以珠海、佛山、中山、肇慶、江門等五市博物館作為成員單位,首批隊員45人。工作站成立後,將開展區域間文物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和科學研究的交流與合作,培養文物考古人才,提升基層文物考古工作人員能力與水平。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以及來自珠海、佛山、中山、肇慶、江門等各市區的文廣旅體局的領導嘉賓和各市區文博單位負責人,珠西文物考古工作站首批學員等參加了活動。

珠江西岸文物考古工作站在江門揭牌成立,首批隊員共45名

據介紹,近四十年來,廣東省文物考古工作取得豐碩成果,專業技術隊伍逐漸壯大。但文物保護項目的要求,基建考古配合經濟發展,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廣東省考古力量分布不均衡,考古研究力量薄弱問題也日漸凸顯。『

為壯大廣東省文物考古力量,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文化遺產,廣東省文物局在2018年1月制定了《廣東省區域文物考古工作站工作規程(試行)》。隨即,在全省範圍內對考古方面的人才進行了摸底調查,發現已經具備了按照區域成立文物考古工作站的基礎。至今,已相繼在粵北、粵西、粵東、珠江西岸等地級市成立了文物考古工作站。

珠江西岸文物考古工作站在江門揭牌成立,首批隊員共45名

本次首批隊員培訓班為期2天,主要先對學員進行理論教學,邀請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教授舉辦《考古學導論》等5堂講座,後續將陸續安排田野考古實習階段。江門市博物館有幸成為珠江西岸文物考古工作站的站長單位,將會藉助珠江西岸文物考古工作站的平臺,加強江門本地以及江門與珠海、佛山、中山、肇慶各地文物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和科學研究的交流與合作,培養更多的文物考古人才,提升基層文物考古工作人員能力與水平。

珠江西岸文物考古工作站在江門揭牌成立,首批隊員共45名

江門五邑歷史悠久、古蹟眾多,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是全國著名僑鄉。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江門的沿海繁衍生息,成為江門源遠流長的海洋文化的源頭。海上絲綢之路開闢後,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幾千年來留下了非常豐富的文化遺存,國家文物局多次在江門開展宋元崖門海域水下考古,臺山水下考古。江門地區也考古發現多處不同時期的遺址,如:新石器時代的臺山腰古新村沙丘遺址、新會古井下沙遺址、新會沙堆炮臺遺址、臺山長山頭遺址、北碉樓山遺址,唐代新會古井官衝窯址,明代的大洲灣遺址、廣海衛城城牆遺址,明清時期的新會炮臺崗遺址等,均具有重要的考古、科研和文化價值。

近年來,在上級文物部門的指導下,江門市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穩步推進,擁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世界記憶遺產1處;現已公布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1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8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65處。(需遺產科核准數據)完成了江海區博物館、蓬江區博物館的「補短板」建設,完成了開平市博物館,鶴山市博物館的新館建設,臺山華僑文化博物館即將開館,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新館和恩平市博物館新館正在建設中,基本實現了江門五邑文博事業的全面跨越式發展,江門各市區文博場館的公共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今後,江門市博物館將發揮自身的資源和技術特長,為文博工作以及區域考古工作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珠江西岸文物考古工作站在江門揭牌
    2020年7月30日,珠江西岸文物考古工作站揭牌儀式暨首批隊員培訓班在江門市陳白沙祠舉行。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以及來自珠海、佛山、中山、肇慶、江門等各市、區的文廣旅體局的領導嘉賓和各市、區文博單位負責人,珠西文物考古工作站首批學員等參加了活動。
  • 珠江西岸文物考古工作站江門揭牌
    南方日報訊 (記者/戴惠甜)7月30日,珠江西岸文物考古工作站在江門揭牌,並對首批隊員開展培訓。工作站以珠海、佛山、中山、肇慶、江門等五市博物館作為成員單位,首批隊員45人。工作站成立後將開展區域間文物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和科學研究的交流與合作,培養文物考古人才,提升基層文物考古工作人員能力與水平。
  • 珠西考古工作站落戶江門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黃文生 通訊員張一知)昨日上午,珠江西岸文物考古工作站揭牌儀式暨首批隊員培訓班在江門市陳白沙祠舉行。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以及來自珠海、佛山、中山、肇慶、江門等各市區的文廣旅體局的負責人,珠西文物考古工作站首批學員等參加了活動。據了解,珠江西岸文物考古工作站以珠海、佛山、中山、肇慶、江門五市博物館作為成員單位,首批隊員45人。
  • 珠三角首個文物考古工作站:深莞惠文物考古工作站在深成立
    11月23日,深莞惠文物考古工作站成立暨首批隊員培訓班開班儀式在羅湖區舉行。廣東省文化旅遊廳(廣東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二級調研員何斌、一級主任科員馮桂菊,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董紅,惠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曾傳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文物局)文物管理辦公室主任喬永清、深圳市文物考古鑑定所所長吉篤學、惠州市博物館館長羅國雄、東莞市博物館副館長張龍等領導和首批考古培訓班學員參加本次文物考古工作站成立和培訓班開班儀式。
  •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中考古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
    儀式現場9月6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中考古工作站在湘潭市博物館正式揭牌成立。湘潭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顏曉媚,中共湘潭市委宣傳部、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交流鑑定中心、湖南省文物總店等富足人及相關工作人員出席揭牌儀式並參加座談。湘潭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文物資源豐富。境內共有不可移動文物554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8處。
  •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中考古工作站在湘潭掛牌成立
    揭牌現場。紅網時刻湘潭9月6日訊(記者 劉放明 通訊員 虞檳宇)9月6日上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中考古工作站在湘潭市博物館掛牌成立,成為全省首個設立於博物館的考古工作站。湘潭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文物資源豐富。
  • 眉山考古工作站成立 文物發掘保護開啟新篇章
    7月2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眉山市文物局就建立眉山考古工作站進行籤約,標誌著眉山考古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這是全省設立的第一個市州考古工作站。眉山考古工作站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眉山市文物局共建共管,主要負責眉山範圍內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和出土文物的修復、保護、研究等工作。這對於積極探索和深層次打造以考古為支撐的文物保護利用文旅融合發展樣板,創新「省地合作」的考古工作模式,前瞻性建設「省市區」三級聯動的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平臺,都有著重要意義。
  • 澧陽平原考古工作站舉行啟用揭牌儀式
    經過湖南省市縣各級領導的共同努力,決定在澧縣建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澧陽平原考古工作站。2020年7月27日,面積30餘畝的考古工作站房屋提質改造、環境整治等一系列工作,得到圓滿完成,經建設、監理、設計、施工等多方共同檢驗,順利通過驗收。
  • 河源趙佗故城考古首次發掘出「馬銜鐵」 初定是明代遺存
    大洋網訊 今年4月,廣東省考古專家根據出土文物論證位於粵贛古驛道旁的河源市東源縣的趙佗故城為明代軍事要塞;不過,近日,關於趙佗故城的考古發掘又有了新的進展。粵北文物考古工作站首批培訓隊員在趙佗故城遺址內進行了為期10天的考古發掘,相繼挖出了一塊初步鑑定為明代的「馬銜鐵」和大量不同朝代的陶、瓷碎片。
  •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泉州工作站揭牌
    本報訊 (記者 黃瓊芬) 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泉州工作站揭牌暨泉州考古系列活動在泉州舉行,泉州市文物局還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籤訂考古合作協議。今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將與泉州在考古、文物保護修復、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學術期刊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充分發揮雙方優勢,開展長效戰略合作。近年來,泉州古城文物考古工作不斷推進,考古成果豐碩。
  • 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揭牌儀式
    10月31日,作為商丘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考古工作重要論述和關於「殷商文化起源於商丘」重要論斷的具體實踐,城市考古與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商丘工作站、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商丘工作站、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商丘市殷商文化之源研究中心「兩站一院一中心」揭牌儀式暨第一屆世界殷商文化之源高峰論壇在新落成的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舉行
  •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應縣木塔工作站揭牌成立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應縣木塔工作站揭牌儀式。馬佔富 攝中新網太原7月30日電 (楊傑英)記者30日從山西省應縣縣委宣傳部獲悉,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應縣木塔工作站29日正式揭牌成立。應縣木塔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木塔建於遼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塔高67.31米。全塔無釘無鉚、精巧絕倫。木塔共使用鬥栱54種、480朵,為中國現存古建築使用鬥拱之最,堪稱「鬥栱博物館」。
  •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泉州工作站正式揭牌
    本報訊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泉州工作站揭牌暨泉州考古系列活動日前在泉州舉行,泉州市文物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共同籤訂了考古合作協議。今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將與泉州在考古、文物保護修復、學術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充分發揮雙方優勢,開展長效戰略合作。
  • 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揭牌儀式在金魚巷舉行
    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揭牌泉州成為福建省第二個成立考古機構的設區市今後考古所將制定泉州城考古計劃,為講好泉州故事提供實證泉州網10月31日訊 (記者張素萍)10月30日,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揭牌儀式在金魚巷舉行,泉州自此成為福建省第二個成立考古機構的設區市
  • 四川首個市州考古工作站——眉山考古工作站成立
    7月23日上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眉山市文物局在眉山舉行眉山考古工作站籤約儀式,眉山考古工作站是全省設立的第一個市州考古工作站,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眉山市文物局共建共管,主要負責眉山範圍內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和出土文物的修復、保護、研究等工作
  •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餘杭考古工作站正式建立
    記者 熊豔12月18日上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餘杭考古工作站掛牌儀式在餘杭街道隆重舉行,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繼蕭山工作站、臨安工作站、建德工作站、桐廬工作站後正式建立第五個工作站——餘杭考古工作站。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許玲娣、杭州市園林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卓軍等出席儀式,並為餘杭考古工作站掛牌。餘杭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地下文物豐富多樣。餘杭地區的史前文化十分發達,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錢山漾文化構建了悠久燦爛的史前文明。
  • 武勝考古工作站正式成立了
    為了進一步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緊緊依託專業考古團隊,充分培養武勝考古力量,創新「省地合作」的考古工作模式,推進武勝文物的保護,豐富武勝文化文物資源,為推動武勝宋(蒙)元戰爭山城遺址聯合申遺、深挖嘉陵江流域歷史文化、建設巴蜀文旅走廊奠定堅實基礎。
  • 中國國家博物館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揭牌
    本報北京4月16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沈傑群)中國國家博物館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揭牌儀式今天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黨委副書記劉丹華,共同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揭牌。
  • 張獻忠「江口沉銀」地四川眉山成立考古工作站
    新華社成都7月23日電(記者陳健)7月23日,眉山考古工作站在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所在地四川省眉山市成立。這是四川在市(州)一級成立的首個考古工作站,主要負責眉山範圍內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和出土出水文物的修復、保護、研究等工作。↑考古工作者在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發掘出水的「蜀世子寶」金印。
  • 茂名石化院士工作站揭牌成立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2018年1月3日上午,由茂名石化與廈門大學聯合組建的茂名石化院士工作站在該公司研究院揭牌成立,該公司總經理與中國科學院鄭蘭蓀院士籤署共建協議,並共同為「茂名石化院士工作站」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