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華媒:中日製造「地面戰」轉向「空戰」

2020-12-21 環球網

《日本新華僑報》11月13日文章,原題:《中日製造「地面戰」轉向「空戰」》,文章說,2005年,歐洲經濟學家Kim和Mauborgne曾經共同提出的「藍海戰略」,被不少專家學者認為是專為「藍色天空」設計的詞彙,其背景是航空市場日益爆發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迄今為止,世界民用客機生產領域一直被空中巴士公司(Airbus)和波音公司(Boeing)兩大巨頭佔據,呈現出兩極獨大的局面。而最近中國推出的國產C919客機、日本推出的國產民用客機MRJ,可能打亂客機市場。

11月初,中國的國產C919客機正式在中國商飛公司(Comac)下線,美國CNN電視臺報導稱,中國客機的「橫空出世」,勢必形成航空公司A-B-C「三足鼎立」的競爭形勢。可以說,在經濟發展和巨大市場的支撐下,中國在國際客機市場展示出強勁的競爭勢頭,讓業界不得不睜大眼睛。

無獨有偶。日前,日本國產客機MRJ首次試飛的新聞,也引起了業內興趣。這是二戰後,日本繼YS-11型客機以來,時隔53年再度讓國產客機飛上天空。日媒不但大篇幅進行報導,有些媒體甚至稱,日本在工業製造領域的傳統優勢,怎麼能夠因客機競爭領域的「短板」而變得不完美。言語之中,反映出日本急切想分得民用客機市場一杯羹的期待。

目前,國際高鐵市場的「中日之戰」愈演愈烈,各界也對兩國在大型基礎設施和重裝備生產領域的較量,給予越來越多的關注。對於中日而言,涉足國際客機市場競爭,不僅因為其中的經濟利益,更是面向國際社會加強自主品牌宣傳、提升國際形象的有利渠道。

巧合的是,雙方在國產客機裡的新動向,幾乎在同一時期見諸報端,中國的C919與日本的MRJ雖然在承載量和設計等一系列參數上各有上下,但均已開始接受國外訂單,這讓各界一時間再次引發「中日競爭論」。

伴隨全球化競爭日趨激烈,民用機製造領域將是未來廝殺最激烈的市場之一。可以預見,在高鐵這塊熱土激烈較量的中日兩國,很快會在航空市場拉開新的戰線。「中日製造」之戰,將從「地面戰」擴展至「空戰」。

但是,不管是天上還是地下,只要是良性競爭,不僅能促進中日各自產業的提升,更能打開兩國合作之門。對此,雙方業內人士應該秉持更加積極的心態。

相關焦點

  • 廣西上空第一次中日空戰
    這是發生在中國西南大後方的第一場中日空戰,也是中日戰爭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空戰:受過日本飛行教官訓練的中國飛行員,用日軍即將淘汰的戰鬥機,擊退了來犯的日本空軍,並擊落日機1架,創造了中日空戰的一個奇蹟。
  • 日媒假想2035年釣魚島中日航母戰 日方大勝
    日媒假想2035年釣魚島中日航母戰 日方大勝 (1/10) "← →"翻頁
  • 出乎意料的中日空戰,日軍航空隊長為此剖腹謝罪!
    沒有誰會料到,淞滬會戰最開始打得最激烈的竟是空戰,戰爭伊始,中國空軍還一度佔據優勢,逼得日本一個航空隊隊長因羞愧難當而剖腹自殺!由於在14日的空戰中,日本的海軍航空兵遭到挫敗,15日,日本第三艦隊的作戰飛機傾巢出動,對中國空軍報復性攻擊,中國空軍針鋒相對的英勇駕機升空與之相抗。在這天的空戰中,日機被擊落20架,國軍損失了9架。
  • 專家稱日媒「中日空戰中方必敗」是痴兒說夢
    近日,日媒報導宣稱,中國戰機數量雖然是日本的5倍,但開戰必敗。空軍裝備專家宋心之在接受北京電視臺《軍情解碼》採訪時表示,這一說法完全是痴人說夢,自欺欺人。報導據此認為,結合上述原因,日美擁有的F-15C、F-15J、F-22、F-35等戰鬥機,在空戰中被中國殲-10或殲-10B「拿下」的情況是不可想像的。報導還稱,戰鬥機和預警機等軍機軟體的開發難度遠遠大於機體和搭載設備等硬體的開發,需要積累大量的經驗,花費漫長的時間,以及無數次的試飛經驗。
  • 璧山「九一三」空戰 :抗戰中最為慘烈的一次空戰
    但他此刻並不知道,9月13日,中日空軍雙方的戰鬥機在璧山上空相遇,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空戰。事實上,這是中國空軍自抗戰爆發以來遭遇的最為慘烈的一次空戰。空戰爆發的背景1938年10月,日軍大本營在攻陷廣州、武漢後,對中國的戰局進行了重新評估,並制定了新的侵華戰略。
  • 中日八一四空戰,飛鷹逐烈日,紀念血染碧空的勇士
    結果,到了中日全面戰爭爆發,中國空軍只有各型老舊飛機300餘架,而日本有飛機2700架;日本飛機可以自己製造,不怕外國人卡脖子,中國自己不會造飛機,外購時橫遭勒索,甚至有錢也買不到。蔣介石了解了其中原委,無話可說,只得給自己找個臺階下,狠狠拍了下桌子大吼道:「沒有空軍也要抗戰!」
  • 歷史上的今天,1937年8月14日,中日八一四空戰
    上海上空空戰激烈,日方之高射炮火滿布天空,吳淞口炮戰亦烈。中國飛機一架因彈架損壞,二彈意外墜落娛樂場上海大世界前,造成三千餘人死傷。14時50分,日機最精銳之聯隊鹿屋海軍航空隊18架九六式陸上攻擊機由臺北松山機場起飛後分兩路侵襲,第一編隊新田少佐率九架於十二時五十五分起飛轟炸杭州筧橋機場,第二編隊由淺野少佐率九架於十三時零五分起飛轟炸廣德機場。
  • 日華媒:日本首都地區已被打造成「戰爭基地」
    原標題:日華媒:日本首都地區已被打造成「戰爭基地」   日本新華僑報網日前刊發署名蔣豐的文章稱,近年來,日美加強所謂的「軍事一體化」,早已不是什麼遮遮掩掩的事。特別是安倍政府時隔多年再度修改日美防衛指針、強行通過新安保法案以來,日美軍事合作更是進入跨步向前進的階段。
  • 新戰機來了《抗戰》新版擬開發中日空戰地圖
    最新消息,《抗戰》項目組著手在研發新式戰機、開啟中日空戰新地圖。波瀾壯闊的空戰會不會在新版本中出現,各路玩家翹首以盼。釣島全圖武漢空戰是抗日戰爭中的經典空戰,中國空軍在保衛武漢的空戰中,連戰皆捷,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日鬥志。
  • 日華媒:日政府「隔靴搔癢」 慢性子難禁職權騷擾
    日華媒:日政府「隔靴搔癢」 慢性子難禁職權騷擾   文章摘編如下:  2013年的夏天,日劇《半澤直樹》在中日兩國中都十分受歡迎。諸如「下屬的功勞被上司佔為己有,上司的過錯卻是下屬的責任」等一吐上班族心中壓抑已久的冤屈之金句。  但是,在職場中,正直的「半澤直樹」們所佔的比例微乎其微。相反,對於職場騷擾忍氣吞聲,不敢反抗而患精神疾病的「近藤直弼」才是職場上大多數人的寫照。
  • 日華媒:中國電影市場為何趕超了日本?
    日華媒:中國電影市場為何趕超了日本?中高端市場已經被打開,現在中國電影市場正轉向高、中、低端不同層次的立體開發。本質上看,電影市場的迅猛發展與整體經濟的活躍度緊密相關。世界電影市場的分布已經凸顯出來,世界電影市場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亞太、拉美和北美,上述都是新興經濟體雲集的地方。  經濟發展了,國民富足了,電影等相關文化產業必然會繁榮。
  • 二戰中的著名空戰
    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那場人類浩劫,從另一個角度向我們展示了現代戰爭的威力,下面就讓我們通過二戰中的幾次空戰,一起走進那個野蠻與文明、毀滅與希望、邪惡與正義共存的特殊歷史時期吧。  一、「倫敦上空的鷹」 鏖戰「不列顛之戰」  看過二戰題材的電影《倫敦上空的鷹》和《不列顛之戰》嗎?影片中恢宏的空戰場面令觀者震撼!
  • 紙上談兵——不列顛空戰八十年回顧
    到了1940年的8月中旬,空戰更趨激烈。德國空軍元帥戈林似乎對「海獅」計劃的初衷理解上有了偏差,他開始追求一種「絕對」的空戰勝利,即單純利用空襲催毀英國皇家空軍,以及支撐皇家空軍的飛機製造工業,原來的重點——打擊英軍的軍艦和港口以創造登陸條件——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 世界軍事史上的首場空戰—不列顛戰役
    如果要說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令人最印象深刻的戰役有哪些,相信觀眾朋友們都有自己心中的想法,但是在兵哥心中,不列顛之戰是最令人難以忘懷的一場戰爭。不列顛之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0年至1941年納粹德國隊英國發動的一場大規模空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場空戰,在這場戰役中出了英德兩個之外,還有例如紐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愛爾蘭等等同屬大英國協的國家參與了戰爭;另外還有許多被納粹德國佔領國家的流亡政府,例如波蘭、比利時等國也參與到了保衛英國的行列。
  • 中日第一輪上海空戰,中國獲勝,雙方損失有多少?
    1937年8月14日,中日第1輪空戰開始。中國空軍發現日本飛機之後,第四航空大隊大隊長高志航,立即帶隊起飛迎敵,在杭州筧橋上空,中日兩國的飛機,閃轉騰挪,你來我往,幾分鐘之後,一架飛機拖著長煙墜落。這種戰績,中國人驚呆了,日本人更是懵逼了,中日空軍首次交戰,中國完勝,蔣介石也異常的興奮,詢問道:第1架飛機是不是高志航打下來的?高志航是中國空軍傳奇式人物,當年他在東北空軍服役,九一八事變之後,輾轉來到筧橋航校。
  • 外媒評中日戰機東海纏鬥:幾乎爆發空戰 日本完敗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7月6日報導,日本和中國之間幾乎爆發一場空戰,使這兩個大國之間的緊張關係進一步升級。目前各方擔心中日之間的衝突正變得越來越具有挑釁性。中方稱,日方在此次對峙期間罕見地開啟火控雷達照射中國戰機。日本匿名官員洩露信息抹黑中國?
  • 日本專家假想中日爆發釣魚島空戰 鼓吹日必勝
    【日本《軍事研究》月刊5月號文章】題:尖閣上空的「日中空戰」(作者武器裝備專家三鷹聰)  此次想定的內容是日本與中國在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本網注)的空戰,事態以中國漁民遭海難漂流至魚釣島(即我釣魚島———本網注)開始,以這一情況為契機,中國國家海洋局以「救助中國漁民」的名義派遣運-12飛機侵犯尖閣諸島的日本領空。
  • 戰鬥機、空戰與空軍精神的南轅北轍
    與人類製造的其他武器裝備相比,戰鬥機(寬泛一點就是固定翼飛機)是非常特殊的一類。這種特殊,來源於戰鬥機屬性的複雜性,這種複雜性是其強大的機械運動能力帶來的。坐上了戰鬥機,就要有坐上刀尖的覺悟戰鬥機首先作為一種平臺出現在戰場上,但是強悍的運動特性,又讓戰鬥機的實際運用更像是一種武器彈藥,而不是平臺。
  • 二戰庫班空戰,蘇聯空軍爭奪空戰主動權,戰鬥力明顯提高
    對蘇軍地面部隊的支持到底體現在哪些重要方面,庫班戰役就是個分水嶺。因為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擊蘇聯時,蘇軍部署在前線的66個機場和1200架作戰飛機遭到德軍突襲損失殆盡,那麼,到1943年4月至6月的庫班空戰,蘇聯空軍的戰鬥力恢復得怎麼樣了呢?他們又是如何戰勝德國空軍重新拿到戰場主動權的呢?
  • 十大經典空戰片之:倫敦上空的鷹
    空軍是體現一個國家軍事發展水平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而空戰也是一場戰爭中最考驗軍事科技實力的部分。在當今社會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將通過介紹一系列經典之作,來了解空戰片對我們和平發展的意義。在大不列顛之戰期間,皇家空軍使用的「噴火」式戰鬥機多為MkI型,可到影片拍攝時,已經無法找到能飛的該型戰機,於是製片方只好用9種不同型號「噴火」式戰鬥機替代。為保持一致,劇組在機身上做出相應調整。製片方還使用了一架「噴火」式雙座教練機作為拍攝平臺,以從機群內部拍攝出真切的空戰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