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地攤經濟」話題受到前所未有關注,不少代表、委員都呼籲給地攤經濟更大的生存空間。李克強總理在5月28日下午會見中外記者時,稱讚西部某城市通過增設流動商販攤,一下子增加10萬人就業的做法。
為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中央文明辦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已明確要求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
目前,多地都有序開放了「地攤經濟」「馬路經濟」,人們逛早市、擺地攤,不禁感慨一句:久違的煙火氣回來了。
長沙上碧湘街菜市場「早市」煙火氣
位於長沙天心區南門口的上碧湘街菜市場,曾因為流動攤販扎堆管理混亂,一度成了「髒亂」的代名詞。隨著今年3月疫情後各行業復甦,南門口菜市場重新對「地攤經濟」亮起了綠燈,在街道、社區的推動下,市場自發成立自治管理委員會,專項治理菜市場過去的髒亂頑疾,市民們也在這裡找回了城市裡久違的煙火氣。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早上八點,天心區上碧湘街的菜市場裡已是人聲鼎沸,來往的市民在琳琅滿目的商品中感受著老長沙久違的煙火氣和人情味。一長溜擺開的攤位隨著不算寬敞的街道延伸,不管是蔬菜、魚肉類還是水果的商販,都在自己的攤位裡熱情迎客。
記者從書院路一側沿著上碧湘街向東步行發現,道路兩側的所有流動攤位擺放的位置都基本保持平行,商戶都自覺遵守規範,市場內秩序井然。
徐先生在菜市場內經營著一家水果店,作為上碧湘街的老居民,他見證了市場二十多年來的歷史。徐先生告訴記者,過去市場的繁榮背後,隱藏著違規搭建、商戶之間爭奪地盤等矛盾,成為了經營的隱患。
商戶們告訴記者,今年3月以來,在天心區坡子街街道及城管部門的推動下,上碧湘街菜市場對「地攤經濟」重新亮起了綠燈,市民們也在這裡找回了城市裡久違的煙火氣。
成立自治管理委員會
及時制止不文明經營
長沙上碧湘街菜市場恢復了往日繁榮的同時,也規範了流動攤販的秩序。而市場的改頭換面,離不開去年下半年上碧湘街自治管理委員會的成立。在轄區城管、街道、社區的推動和協助下,上碧湘街菜市場相繼制定了《臨時規範點文明公約》和《臨時規範點管理制度》,讓商戶在嚴格管理制度下規範經營。
馮剛是市場內的一名水果商戶,去年下半年,他被全體商戶推選為了上碧湘街自治管理委員會的負責人。上任後,馮剛立即肩負起了維護市場秩序的重任。
從事擺攤提前申請
不爭搶地盤不擾民
馮剛告訴記者,雖然重新開放了店外經營和地攤經營,但自治管理委員會仍對每一戶流動商販有著嚴格的審核與規定。
只有申請通過審核,流動商販才能進入市場開展經營活動,而對於劃定的經營區域,商戶不得爭搶地盤,影響他人正常通行的同時,還需對經營區域的衛生負責。
流動商戶增至400戶以上
有效管理解決就業
在有序的管理下,上碧湘街菜市場的流動商戶隊伍已經擴大到了400戶以上。市場催生出了一套有效的「地攤經濟」管理運作模式,增加了商戶的就業機會,經濟恢復了往日的活力。
放活地攤經濟,拓展就業容量,是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的務實行動。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在「六保」中地位突出、任務也更重,而這三者都有一個共同的指向,就是千方百計讓更多人找到工作,憑自己的辛勤勞動來為自己和家人創造安寧穩定的生活。
就業優先是當前擺在突出地位的宏觀政策導向,落實好就業優先,就是要努力讓更多人的工作崗位相對穩定下來,這樣不僅社會更安定,個人也可以擁有可預期的未來。
對地攤的態度,也是衡量城市管理是否做到以人為本的「風向標」。多想辦法,開動腦筋,總會有更多科學有效的治理之策來促進地攤經濟在城市紮下根來,為更多人創造穩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
【來源:芒果都市】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