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的「斜槓」青年

2020-12-18 中國青年報

天津大學16級博士生王聰。天津大學供圖

在不久前剛剛結束的第四季《中國詩詞大會》上,北京大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專業博士生陳更和中科院空間環境專業博士生孫曉婧的決賽對決,被不少網友稱作是「工科博士的神仙打架」。在高校中,「不會彈鋼琴的理科生不是好攝影師」等說法已頗流行,大學生身份中的「斜槓」越來越多。

這宣告著這一代年輕人對於青春生活所追求的寬度和廣度。

事實上,「斜槓」的概念始於《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2007年寫的一本書《多重職業:讓工作和生活獲得雙重成功的新模式》。她在這本書中提出了斜槓青年(Slasher)的概念,意為擁有多重身份,需要用斜槓將各種身份分開的人。當大學生的生活加上了「斜槓」,如何看待斜槓中不同內容的價值,如何平衡斜槓內容和自己的專業學習,如何在未來人生中取捨「斜槓」就成為他們的重大問題。

大學生的「斜槓」人生:不止文體兩開花

學術論文3篇被選入期刊封面,累計影響因子達76、德國洪堡大學化學系交換生、曾任理想十六合唱團副團長、現役天津大學女籃普通隊主力隊員……這些頭銜都不足以概括天津大學博士生王聰的整個大學生涯。

現在在理學院就讀的她被天津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稱作是「人美聲甜氣質佳,實踐科研兩手抓」的女神級博士。很少有人能在見到她的時候想到,外表甜美,穿著時尚,時常扎著一個韓式高馬尾的她,是學校女子籃球隊的一員。也很少有人能想到,在合唱團裡光鮮靚麗的她在實驗室中研究的是國際前沿的材料科學。在她看來,籃球、唱歌、科研可以很好地交融在自己的生活中。

「籃球訓練肯定會佔用一些科研的時間,但是做科研也要勞逸結合。做科研的壓力非常大,這也是排解壓力的一種方式,運動可以增加大腦的反應,給我們更多積極向上的動力,我認為這是相互促進的。唱歌也是一種業餘愛好,我在本科參加合唱團是出於對集體活動的熱愛,覺得大家一起完成一件事的感覺非常好。」王聰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博士/女籃隊員/合唱團成員成為王聰的斜杠人生,在她看來,這樣的生活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體力上有時會有辛苦的感覺。有時候剛打完比賽就要立馬坐車回來,繼續去實驗室,兩邊來回跑。但是只要你從中能收穫到你想要的能量,體力上的問題就能克服。很值得」。

王聰認為,斜槓的人生需要執行力,「學習的時候專心學,搞業餘愛好的時候專心去搞」。

可見,對於大學生來說,斜槓之間的內容看似毫無關係,卻可以完美地融合。

在不久前剛剛結束的第四季《中國詩詞大會》上,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碩博連讀生孫曉婧(培養單位: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得了亞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記者從國科大了解到,孫曉婧2017年本科畢業後考入中國科學院大學,詩詞拓展了她的想像,也打開了她對於宇宙概念的啟蒙。

作為空間環境研究與應用方向的研究生,夜觀天象是孫曉婧的必修課。如今,詩詞已經成為孫曉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不僅詩詞儲備豐富,而且能夠發散思維。最終,她決心探索宇宙奧秘,用一生來仰望星空。

「斜槓」不是「開掛」,而是為了多一次機會

如今,斜槓大學生已不僅是媒體上熱議的「鳳毛麟角」,普通大學生也正在探索著自己的「斜杠人生」。

2017年,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88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56.7%的受訪青年認為「斜槓青年」可以高效利用時間,充實生活。此外,受訪青年認為「斜槓青年」也存在著缺乏突出技能(45.5%)和增加職業規劃迷茫感(40.1%)等問題。

來自首都經貿大學的研究生王婕妤就是其中一員。就讀應用統計專業的她如今在舞蹈和配音領域小有成果。「國標舞我是從大一開始接觸的,就是因為喜歡,所以就一直堅持,跟社團裡的同學也都關係蠻好的,就沒有覺得自己是在費力堅持什麼,比較開心。學習這些技能,有的是因為興趣愛好,有的是覺得將來工作可能會需要這些。」

在王婕妤看來,多學一些是為了讓自己在求職時更有優勢。「多學點總是沒有壞處的,這些額外的技能有助於我在投簡歷的時候,給自己多一點信心。劣勢就是比較累,上研究生之後發現有些『斜槓』比較影響我的學習時間,以至於我下學期不打算去學國標舞了」。

對於一些大學生來說,斜槓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李圓(化名)在河北大學就讀的專業是廣告策劃,同時,她還是一名瑜伽教練。「這也算是我的另一項技能吧。最初是因為想要塑造身型,之後發現瑜伽能給我帶來更多的樂趣,比如排解壓力、改善氣色、修身養性,等等,所以就一直堅持瑜伽。後來發現瑜伽行業別有洞天,自身也喜歡集體上課的氛圍,就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

李圓對於這項斜槓是認真的,她說:「為了考瑜伽教練資格證,去培訓機構進行集中式的訓練,現在想起來也是苦中作樂吧。之所以堅持這麼長時間,一開始可能就是為了變美變健康,堅持一兩年後就純粹是熱愛了。」

「學習這門手藝給我帶來很多益處,例如,當在工作過程中經常看電腦導致頭暈眼花的時候,傍晚的瑜伽能讓我的身體和心態都得到無比的放鬆,擺脫消極情緒的惡性循環。再者,下課之後與學員們的交談打趣也能帶來很多快樂。劣勢就是需要控制飲食,並且付諸很多時間和精力。」

「瑜伽教練」這一斜槓中的內容甚至為李圓打開了就業新方向。關於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李圓表示,目前求職側重廣告策劃相關的職位,如果覺得自己不適合幹這行,會轉向副業做一名全職的瑜伽教練。

「斜槓」不能成為大學生逃避現實的藉口

和普通的興趣愛好不同,斜槓往往代表著一種專業身份,當大學生擁有了斜槓,他們勢必會為斜槓中的內容付出體力和精力,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平衡專業學習和斜槓內容,如何能讓自己理智地看待斜槓內容和未來發展之間的關係,成為大學生的必修課。

對於正在追尋斜杠人生的大學生,王聰建議,首先要學好本專業的內容。「專業是自己的飯碗,要把它做好。在這個基礎上有能力的就多去發展一下自己的愛好,給自己拓寬一些視野,有時候在發展第二愛好的時候也能促進自己專業的學習」。

李圓說:「假如你真的決定成為斜槓青年,就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領域。既然選擇了更多,就意味著承擔的更多。成為一名斜槓青年,就選擇了自由,然而自律換取自由,沒有足夠的自律性,反而讓斜槓成為一種逃避的藉口和盲從。所以,要結合自身情況考慮,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北京科技大學的一位行政學老師表示,在職場,多元技能是必須做到的,單一技能的人沒有太多的上升空間。「我建議同學們在校期間提前準備,向一專多能方向發展。同時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們學習技能不應只為了生存,斜槓意味著在五鬥米之外每一個人的個性發展、身心自由。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輔導員劉偉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成長在網絡環境下的這一代年輕人來說,「斜槓」是一種必然趨勢。

劉偉認為,在當下的校園環境中,大學生們有足夠空間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大學生活,斜槓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要這麼做。「我們學校有的學生就有很多選擇,這些選擇不僅是興趣或者愛好,它們可以變成謀生的手段。『能』,不一定真的要去這麼做。但是『能做』就打開了一個人未來發展的選擇面,給了他們更多機會」。

「既然是斜槓,那就是需要認真對待的。每一個斜槓後面的一個詞,都可以成為你謀生的手段,如果只是喜歡,我覺得那不能叫斜槓。現在很多學生說自己是斜槓青年,實際上他是因為第一個選擇(例如專業學習)太難,就去選擇了斜槓後面的部分,那他哪件事情都撿不起來。」劉偉說。

「不能因為逃避什麼而選擇,而要因為熱愛什麼而選擇。」劉偉說。

相關焦點

  • 「斜槓青年」是本事還是標籤
    「斜槓」是一種選擇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88名18~35歲青年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斜槓青年」乃至「斜槓中年」甚或作為一種新型求職、就業模式。
  • 斜槓工作能為斜槓青年帶來什麼?
    斜槓青年是如何通過斜槓工作獲得自我實現?這是本文嘗試回答的問題。具體而言,本文依據將斜槓青年的自我實現進程劃分為三個維度,即嵌入、表達和認同,關注斜槓青年如何通過斜槓工作嵌入新的情境、完成真實表達,以及他們在流動的現代社會中,如何規劃反思實現目標獲得自我認同,最終獲得自我實現。
  • 透析斜槓青年現象:加這道斜槓,是對人生的鄭重選擇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1988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清研智庫等機構發布的《2019年兩棲青年金融需求調查研究》中顯示,全國年輕群體中有主業的兼職者、創業者這類「兩棲」「斜槓」青年已超8000萬人,以80後至95前人群為主,高學歷人群佔據「兩棲」青年的主流。  「斜槓青年」怎麼一下子多了起來?
  • 什麼是斜槓青年?如何做一個斜槓青年?
    身份之間用斜槓進行區分,這就是「斜槓青年」。現在,斜槓青年指的是在除了幹好本職工作獲取正常的收入之外,另外拓展出收入渠道的年輕人。譬如,現在很多人在工作之餘,利用自己的空閒時間和人脈圈做微商,賣產品換取差價收入,他們就是典型的斜槓青年!前一段時間,一個收費站的中年婦女下崗言論的新聞被炒得沸沸揚揚。
  • 做一名「斜槓青年」,靠譜嗎
    近些年,還有不少年輕人自稱「斜槓青年」。啥叫「斜槓青年」?原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單一職業,而是開始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不同職業,例如,劉明,工程師/作家/教師,於是,「斜杆」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他們為何會選擇這種工作方式?又是如何平衡主業和兼職工作的?一起聽聽他們的故事。
  • 《斜槓青年》:無邊際,更精彩
    如果把這句話放在Susan Kuang的著作——《斜槓青年》當中,那應該改成:「給我一個斜槓,我能撬起一個青年」。早在2007年,著名作家瑪希·埃爾博爾就在《多重職業:讓工作和生活獲得雙重成功的新模式》中首次提到了「slash」(斜槓)這個詞。後來本書作者Susan Kuang將這一模式再次精髓化並將這一概念引入了中國。
  • 斜槓青年,精彩生活不止一面
    「斜槓青年」,指的是不滿足專一職業生活方式、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青年人群。「斜槓青年」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最早出現於《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 (Marci Alboher) 撰寫的書籍《一個人/多重職業》。「斜槓」概念進入中國後與青年文化一拍即合,迅速成為年輕群體的一種流行風尚與生活態度。
  • 戀愛先生中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 靳東為什麼叫斜槓青年
    近日,電視劇《戀愛先生》中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在劇中靳東說自己是斜槓青年,可能很多觀眾不理解這是什麼意思,其實這說明他有多重身份,牙醫只不過是他的一種身份,他的另外一個身份是戀愛顧問。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
  •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啥梗?怎麼才算是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都非常好奇這個詞有什麼含義,什麼樣的人才能算是斜槓青年?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斜槓青年是什麼梗?  晚上大家在思考人生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要多做些事情?感覺人能做的事情很多,可以一邊寫文章一邊去當歌手,可能還可以兼職做一名調酒師,在工作不忙的時候做一名旅行者到世界各地旅遊。
  • 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斜槓青年具體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斜槓青年?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斜槓青年,可是究竟什麼是斜槓青年呢?比如說你正職是一個銷售,然後還在額外時間寫自己公眾號的文章,那你就可以說你的職業是:銷售/自媒體編輯,中間那條斜槓就是這個詞彙的來源。
  • 「斜槓青年」:「開掛」的人生值得細品
    (3月4日中國新聞網)所謂的「斜槓」,源於《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的一本著作——《多重職業:讓工作和生活獲得雙重成功的新模式》,她在這本書中提出了斜槓青年(Slasher)的概念,意為擁有多重身份,需要用斜槓將各種身份分開的人。
  • 大宋斜槓男神蘇東坡PK當代網紅青年,斜槓青年英語怎麼說?
    想知道斜槓青年的英文怎麼講,要先知道斜槓怎麼講,斜槓「/」的英文是Slash,斜槓青年就是slasher。(注意,slasher本指血腥恐怖片,或拿著刀亂砍濫伐的人。近年來開始用來指代那些身兼多職的人。)
  • 關於「斜槓青年」的真相……
    你聽過「斜槓青年」嗎?近幾年好像被玩壞了——似乎工作之餘能做飯、會拍照,就是擁有廚師/攝影師等多重身份的斜槓青年。於是人人努力學習新技能,只需入門即可自稱擁有了斜槓身份。如此看來,只要花費時間精力去學習新東西,即使沒啥成效,也算擁有了斜槓身份?嗯... 這應該是對斜槓青年有點誤解...
  • 人工智慧時代|斜槓青年 敢於人先
    什麼是斜槓青年?「斜槓青年」的概念出自於《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瑪希·艾波赫,她認為,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單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有多重職業與多重收入。這些人在他們的自我介紹裡面,會使用「斜槓:/」來區分不同的職業,於是「斜槓」就變成了這些人的代名詞。如:工作時間是某大學的企業管理教授,休息的時候就變成了企業的管理員,周末利用休息時間還能成為筆耕不輟的作家...「大學教授/企業管理員/作家」的多重身份,就是對「斜槓青年」的完美詮釋。
  • 萬字整理:左手自由職業,右手斜槓青年
    比如說我是一個大學老師,我還是一個插花愛好者;或者我是一個大學老師,斜槓健身教練、廣告策劃等等。 在我的研究領域,如果用斜槓去區分你的愛好和興趣,或者你想把自己的個性凸顯出來,這一部分人不是所謂的職場類的斜槓青年。
  • 【地評線】彩雲網評:讓「斜槓青年」激發更多潛能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1988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清研智庫等機構發布的《2019年兩棲青年金融需求調查研究》中顯示,全國年輕群體中有主業的兼職者、創業者這類「兩棲」「斜槓」青年已超8000萬人,以80後至95前人群為主,高學歷人群佔據「兩棲」青年的主流。「斜槓青年」一下子多了起來。
  • 不會搞副業的藝人不是好斜槓青年
    這樣看來,王一博同學還是一名有著多重身份的斜槓青年呢! >「老師」這一身份,放進自己的「斜槓規劃」裡。去年年末,話題#張杰入職上海大學電影學院#上了微博熱搜,歌手張杰入職上海大學電影學院。
  • 如何成為一名「斜槓青年」?只需三步!
    上文中提到的這些人被稱為是斜槓青年,斜槓青年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斜槓」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 書香裡,聽「斜槓青年」談文學話人生
    湖北日報訊(記者韓曉玲、通訊員雷豔麗)10月18日,青年作家劉同受湖北省新華書店倍閱·書香語林店邀請,攜新作《一個人就一個人》來到湖北經濟學院圖書館,與大學生們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和感悟。劉同既是暢銷書作家,也是影視劇製作人,因此被稱為「斜槓青年」(網絡流行語,指有多重職業或身份、有多種能力和才華的年輕人)。此次,他圍繞「塑造獨立人格與自我認知」的主題,與學子們進行分享與交流。
  • 職場流行「斜槓青年」 專家:社會需要複合型人才
    2016年10月19日訊,「斜槓青年」是時下很熱門的一個詞彙。當HR收到一份簡歷,看到上面的求職意向一欄被幾道斜槓劃分,而這幾個職業又毫不相干,甚至風馬牛不相及時,也絲毫不會驚訝,因為「斜槓青年」已經成為當下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而是選擇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