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楓七亭客 七位專注於書寫優質情感類的美文,人物,書籍,影視,生活和故事。感興趣的朋友記得關注我們哦!#情感# #書籍#
文 | 皈依
周四書籍 | 《重溫中國古詩詞》:享受詩意,成就最美人生。——於丹
圖一:《重溫最美古詩詞》
經歷了幾千年的流傳與歌頌,古詩詞早已是中國古典中的古典,凝聚著眾多詩人的所思所想,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它的魅力不僅在於它的音韻、辭採、意境和情感,更在於它見證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賦予我們「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外在氣質,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作為中國人讀好中國古詩詞,便可謂是此生的修行。正如於丹老師所說:每個中國人,都是在詩歌裡不知不覺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長。人生的每個階段,遇到的瑣事或是困境,在你沒有辦法和勇氣去面對時,翻一番古詩集吧,裡面會有你意想不到的豁達與驚喜。也許生活沒辦法每天給我們輸送單向的快樂,但不必苦惱,不必沮喪,我們可以反向地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份獨一無二的靜謐與豁達。相信中華文化的魅力,去探索,去發現,而不是原地等待。
於丹老師的《重溫最美古詩詞》全書分為八個部分,從四季到晝夜,從田園到山林,從豪放到委婉,她向我們展示了歷史文人「把酒問明月」的豁達情懷,「門掩黃昏,漁樵晚歸」的靜謐與溫馨,「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田園風光,「海到盡頭天作岸, 山登絕頂我為峰」的懷遠思鄉。
重新審視古詩詞的魅力
你有多久沒有讀過古詩詞了?還記得當初吟誦它們是怎樣的心情嗎?當你看到春花,夏蟬,秋葉,冬雪時,心中僅僅認為它是一處景嗎?如果你覺得是,那就錯了。一切的景語,皆情語也。當你能夠用無限的想像力去感受眼前的一景一物,走進內心深處問問自己的感受。眼前只是小橋流水,犬吠深巷,那又何妨?簡簡單單的景物,也難以阻擋詞人感慨世間萬物,享受生活喜樂。
長達五季的《中國詩詞大會》為全國詩詞愛好者提供了競技角逐的平臺,百人團和預備團的選手各顯身手,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識字,詞到賞詩,中央電視臺推出了一系列弘揚中華文化的節目,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
13歲的初中學生葉飛,擅長用文言文寫作,小小年紀就有不俗的詩詞積累;北大女博士陳更工科出身,卻滿腹文才,連續幾場都是擂主,誦讀詩詞時總是展現自信的笑容。印象最深的是來自復旦附中的00後16歲的才女武亦姝句句古詩詞從口中如行雲流水,一路過五關斬六將,面對強大的對手和臺下的觀眾鎮定自若。這些詩詞愛好者讓我們見識了什麼叫做真正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林語堂先生,他曾經在《吾國與吾民》中說過一段關於詩歌的話——詩歌教會了中國人一種生活觀念,通過諺語和詩卷深切地滲入社會,給予他們一種悲天憫人的意識,使他們對大自然寄予無限的深情,並用一種藝術的眼光來看待人生。它教會人們靜聽雨打芭蕉的聲音,欣賞村舍炊煙嫋嫋升起,並與流連於山腰的晚霞融為一體的景色;它教人們對鄉間小路上朵朵雪白的百合要親切,要溫柔;它使人們在杜鵑的啼唱中啼唱中體會到思念遊子之情。
年華有限,詩意無限
人越長大,就越需要一種溫暖,需要年華中持久延續的浪漫。在紛繁錯亂的世界中,找到一絲慰藉與安寧。徘徊在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中,肩上挑著生活重擔,人們往往有逃離現實的衝動。常常有人發出感慨:「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苟且。」由此可見,詩詞是人們心靈得以慰藉的港灣,是人們逃離現實的理想世界。
現實依舊是現實,人們難以逃避,我們可以改變的只有自己。在面對自身容貌不自信時,我們可以用「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去慰藉自己,真正的美是由內而外的,是內在的涵養,談吐與氣質,絕非膚淺的容貌僅此而已;在面對金錢利益的驅逐之下,我們要堅定「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信念,少一分利益薰心的貪婪;在面對得與失,成或敗的情形下,我們要有「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決心,同時也要有「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然,不喪失追求理想生活的勇氣,同時保留著足夠的坦然面對得與失,成與敗。
心若向陽,何來憂傷!
心若有光,一切美好!
@晚楓七亭客 晚楓亭是由七位熱愛生活,享受寫作的亭客共同搭建而成的。他們專注於書寫優質的情感類的美文,人物,書籍,影視,生活和故事,每天都有不一樣的精彩噢!感興趣的夥伴們快來關注我們吧!
圖片來源網絡 若侵犯您的合法權利,請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本文由晚楓七亭客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end-
今日話題:
在成長的道路上,是否也有一兩句話鼓舞著你不斷前行?
歡迎在評論下方討論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