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西天,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2020-10-19 大話看娛樂

「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西天」,這句話也是被常常說起。學佛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但是總得分起來不外乎就是靠自力,和靠自力和他力。靠自力也分幾種,比如念經和念咒還有禪定等。

念經就是每天有空的時候,堅持念誦一部經書。當然經書有大乘經典和小乘經典之分,這裡不是有分別心的意思。釋迦牟尼佛從一開始說法到圓寂,是對不同根基的眾生說法的。才開始說了入門法,也就是方便法。

最後說了徹底成佛的法,像《金剛經》、《楞嚴經》、《法華經》、《心經》、《地藏菩薩本願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等,都是大乘經典。當然這裡面有不少經書的文字很長,可以每天有空的時候念一些,可以積少成多。另外《心經》是大乘經典裡比較短的經文,有260字,可以說很短的時間就能念完。

另外法師建議先念《楞嚴經》,因為有「開悟的楞嚴」一說。就算不能開悟,《楞嚴經》裡有重要的「楞嚴咒」,而「楞嚴咒」可以破一切邪術邪法。所以讀《楞嚴經》,就會讀到「楞嚴咒」,所以不會受到魔的幹擾。而「楞嚴咒」也被譽為咒中之王,也是比較長的一個咒。

另外「楞嚴咒」關係到佛法的存在,宣化上人曾開示「楞嚴咒」是《楞嚴經》的精髓。而且還說了如果沒有人能念誦「楞嚴咒」的那一天,佛法就會在這個世上消失。因為魔最喜歡佛法消失,就像魔王波旬屢次破壞佛法一樣。

釋迦牟尼佛說的佛法,本來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因為當時釋迦牟尼佛的姨媽摩訶波闍波提夫人想出家,一開始佛陀沒有答應。因為僧團裡都是男性,還沒有女性出家的先例。但是在阿難的不斷勸說下,佛陀答應了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和500女性出家,由於這個原因佛陀的正法變成了500年。

關於佛陀的出生和圓寂的時間,雖然有3種說法,不過比較公認的就是佛陀出生於公元383年,在公元463年圓寂。佛陀活到80歲,這是沒有疑問的。也就是說從公元463年到現在,已經過去1500多年了。因為正法500年,像法1000年,也就是說現在我們是處在末法時期的開始,所以還有幸接觸到很多佛法。

而佛陀也在《佛說法滅盡經》裡說過,到了末法一萬年後。第一個消失的就《楞嚴經》,最後消失的是《無量壽經》。再到最後只剩下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而這句話的最後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那時的人能聽到這句佛號,還有得度的希望。

等這句佛號消失了,佛法在這個世上就沒有了。因為那時佛也說過,眾生已經沒有看經的因緣了。所以那時的眾生無緣得度,只有等到彌勒菩薩下生成佛的時候,有些眾生如果輪迴生在彌勒佛的國度,就有得度的機會。所以好好珍惜現在的佛法,尤其是念佛,念「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發的願,就是念他的名號往生他的淨土,而且是一生圓成佛道。

而念佛往生的重點就是有信有願,而且是深信能往生西方淨土,和堅信阿彌陀佛和西方淨土的存在,還有堅信因果等的意思。因為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也離不開因果。深願就是發願願意往生西方淨土,這樣往生的三資糧「信願行」就具備了。

但是靠自力裡也有比較難的,比如修禪定。因為佛在《楞嚴經》裡說過,如果修禪定不徹底去了淫慾之心。不但不會有所成就,而且還會落入魔道。如果去了淫慾之心,修禪定也是很難的。修禪定就像上樓梯,一層一層往上修。就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等,也就是常說的「四禪八定」等。現在這個社會發展這麼快,修禪定修到初禪都很難。而且要有名師指導,另外法師開示自己修禪定。如果持戒不清淨,很容易被魔幹擾。

因為法師開示魔屬於染法,如果修禪定的人不持清淨戒。就和染法相應,因為和染法相應的緣故,魔就會得其便。持清淨戒就是徹底去了淫的念頭和行為,這是在家信佛的人很難做到的。

常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西天,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西天」,可以說不僅在網上流行,而且很多信佛的和不信佛的人也聽說過這句話。其實也有這種感覺和經歷,自己信佛10多年。

開始接觸信佛就是念的《金剛經》,當時既興奮又努力。之所以興奮是找到了解脫生死,和成佛的方法。學了幾年終於和南懷瑾老師講的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一樣,就是經過了幾年終於找到了念佛,念「阿彌陀佛」的修行方法。

但是後來就漸漸的忘記念佛了,這也許是人的一個慣性。日子久了,就生了懈怠心。宣化上人也說過,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就是一種新奇感。學佛兩年佛就離自己遠了,學佛三年呢,佛到西天到天邊去了,宣化上人說就是信佛的初心退了。

這其實和我們平時要堅持做一件事一樣,時間長了有可能就不再堅持了。我是信佛十七八年,最近兩三年又開始重拾念佛,就是又開始念佛。這兩三年裡也是有一段時間很努力念佛,但是也有不念佛的時候。這就是被生活給衝淡了,最近又開始念佛。希望不忘信佛的初心,因為就是奔著往生成佛去的。

印能法師的一首歌裡有句歌詞是「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自在汝心頭,人人有座靈山塔,心向靈山塔下修」。這句話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佛性。而念「阿彌陀佛」,法師開示過也是念自性裡的阿彌陀佛。因為念佛是成佛的捷徑,在沒有成為八地菩薩前,修行都會退轉。只有往生到西方淨土,才能做到八地菩薩才有的「三不退」,就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就是念佛往生了,就等於八地菩薩的果位,而且修行的成就不再退轉。而念佛的重點除了蕅益大師講的「深信深願」,再就是「至心」念佛。就是一心念佛,一心憶念「阿彌陀佛」。永明延壽大師說過:「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就是修禪加上念佛,往生更有力量。

其實這句話是對專門修禪的人說的,因為靠自己的力量修禪很難,加上念佛會事半功倍。而永明延壽大師是禪宗與淨土宗的祖師,他就是先參禪,大徹大悟後開始念佛。這就是在做給人看,令人對念佛引起重視。

釋迦牟尼佛在《大集經》說過「末法一萬年淨土成就」,也就是信願用心念佛就能成就,也就是能往生成佛。因為大勢至菩薩就是念佛成功的,在《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向佛陀匯報了修行成果,說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而這裡的「三摩地」就是入定的意思,就是進入禪定。所以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無上甚深微妙禪。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a mo a mi tuo fo)或阿彌陀佛,互相共勉,爭取同生極樂國。

相關焦點

  • 學佛修行後,如果你不能理解這一點,你去讀《彌陀經》!
    這個我希望大家在學佛過程當中,能夠從這個視角去理解,至少簡單來講,要帶著問題去學佛,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承接於上一點,就是我們學佛的人,特別是學佛有三五年以上的人,一定要區別你所了解的佛法是知識,還是知道,還是正見。
  • 「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西天」佛在哪裡,請你出來
    「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西天」這是多數學佛人都容易出現的問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產生?那是因為我們不知佛在哪裡。你知道佛在哪裡,並能把他找出來嗎?我有一個通信集團的朋友,在某天吃飯的閒談中,他突然提到了關於佛法的問題,問道:「你是一個學佛的人,那你能把佛找出嗎?
  • 「學佛三年 佛在天邊」是真的嗎?
    「學佛三年佛在天邊」是真的嗎?(圖片來源:資料圖) 經常聽說:「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兩年,佛在身邊,學佛三年,佛在天邊。」這似乎表示,學佛越久,離佛越遠是肯定的事實。
  • 學佛之後,所出現的幾個徵兆,你有嗎?
    學佛之後,是否會對我們的工作、生活產生變化?是否會如傳言所說,學佛之後慢慢的就出家了,就拋棄了自己的家庭和父母。當然傳言歸傳言,學佛之後具體有何表現,這跟發心至關重要。你學佛的初發心是對的,那麼自然也就會越來越好。
  • 學佛答疑|問:學佛之人常說的「悟」,是什麼意思?
    問:學佛之人常說的「悟」,是什麼意思?答:聞思佛經,修學佛法的善信佛子,應該都知道學佛必須要有悟性。從根本義理上說,一切眾生都具有如來的智慧德相,也可以說一切眾生都具有如來解脫分。但有一點是必須要說清的,悟性,大體可以分為兩類,即解悟和證悟。解悟是很多佛子都曾遇到過的,比如在親友別離時,會感受到愛別離之苦,這種苦感與佛法的開示是互相印證的。再比如一位信受佛法的三寶弟子,見到花開花落,物是人非,此時難免會有無常行苦的感受。這些感受,都在佛經中有過開示,但這種對佛經的領悟程度,只是解悟。
  • 學佛不等於包治百病,學佛了以後也可能會抑鬱症
    先說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因為有很多想要學佛的寶寶覺得一些學佛團體的管理制度有些嚴格而退出學佛團體,為了讓他們能夠繼續在這條路上走下去,不至於再次回到迷茫的世間中,所以想到可以找到一種方式,讓大家可以快樂學佛、輕鬆學佛。學佛的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這樣的方式不僅僅針對佛教徒,非佛教徒也能從中得到佛法的幫助和利益。還有一個緣起,就知者甚少了。
  • 心地善良就行了,為何還要學佛?這五個誤區,學佛人一定要注意!
    譬如一艘渡船,少了槳和舵,都能以航行,假如人為割裂,以佛法的某個局部,代替佛法全局,就是「以偏概全」,或者說是「不了義說」。我們平日學佛,也常常落入片面,有五個常見誤區,學佛人一定要注意!一、心地善良,不必學佛。
  • 佛教:學佛路上,這些徵兆的出現,需當心!
    大家是否發現,在學佛之前所遇見的人或事,基本上很少會讓你起心動念。但在學佛之後,就出現了這麼一個情況,那就是以往那些不會讓你起心動念之事,往往變成了你的煩惱,出現了看不過,心難受。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跟你學佛之後,得到諸佛菩薩加持有關。
  • 學佛後,出現這三種徵兆,說明你走錯了路!
    學佛亦如此,有些人學佛後,出現了好的徵兆,而有些人學佛後,卻出現了不好的徵兆,佛法本身是教育眾生斷惡向善的,但有些人因為學佛學偏了,越學佛就越愚痴,甚至離佛越來越遠。如果你學佛後,出現了這些徵兆,就要注意了,這些徵兆其實是因果報應,一定要趕快懺悔。第一、用佛法去約束他人。
  • 佛教:學佛後,身上出現這些情況,你肯定是學對了
    信佛不如學佛,聞思修是一個人的漸進過程,認識佛法是開始,是為未來的學佛做好鋪墊的。現在很多人學佛並非是真正的學佛,倒不如說是求佛。他們是為了個人利益而學的佛,當然在剛認識佛法時候帶著這樣的心態並沒有什麼錯的,畢竟有個認知的過程,但是有些人卻是長年累月帶著這樣急功近利的想法,萬事求佛。
  • 學佛修行入門必讀:學佛前的十大誤區
    這種人說到底還是沒有真正的通達佛理,還是拿著一種求世間福報的心態在學佛念佛,是在和佛菩薩做交易。殊不知,學佛是學著做佛,通過自身的修行消除業障,是一個度己度人的過程。而不是誦多少經或念多少佛號就必須得把我的業障消除掉,不想自己累生累世的業障深重,豈是念幾部經幾聲佛號就可以扭轉的?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大殿;學佛三年,佛在西天。
  • 何時才是我們學佛最好的時機?現在學佛,晚了嗎?
    或是「年紀輕輕就學佛,好有善根和福報啊,家裡都信佛……?」常有人說「年輕時幹事業,年老了再學佛」,這樣的說法,有沒有道理?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究竟何時才是我們學佛最好的時機呢?為何學佛?「好端端的你學什麼佛啊?」
  • 別輕易學佛,因為學佛者常犯這三種毛病,容易誤入歧途
    許多人學佛時沒有好的師父引路,對於佛門典籍的理解和修行方面的知識,多少都會存在一些問題。有些人甚至會對佛門經文存在錯誤的理解,沒人警醒的話一輩子也不會去糾正,終將導致自己學佛一生都不能有所成就。這些問題,大多都可以歸咎到心態方面問題,佛說:「修佛就是修心。」佛門的修行就是修自己的一顆菩提心,心無掛礙,方能究竟涅槃。心態出現了問題,那麼學佛的路子就一定是錯的。因此,奉勸大家別輕易學佛,因為學佛者常犯這三種毛病,容易誤入歧途。
  • 學佛修行的路上,出現10種情況要謹慎了,看看自己是不是走偏了
    學佛修行的路上,出現10種情況要謹慎了,看看自己是不是走偏了出家人是佛法僧三寶中的僧寶,佛陀已不在世,佛法的護持需要僧寶。出家人就像人的骨骼,而在家信眾就像依附於骨骼上的肉。有機會聞得佛法,說明前世修的福報很大了;有機會做三皈依,成為佛弟子,福報非常大了;如果出家,那就非一般福報了,很大很大才行。
  • 《學佛三要》:學佛的根本意趣
    一、學佛之根本意趣人生所為何事平常人只說學佛,但為什麼要學佛?其根本意趣究竟何在?這一問題是應該明白的。可以說:學佛並不是無意義,無目的,而是要想獲得一種高尚、圓滿的成果。學佛的而能夠深刻的理解到學佛的根本意趣,進而感覺到非學佛不可,有這種堅強的信念,才能真正走向學佛之路,而不在佛門邊緣歇腳,或者走入岐途。人生存於世間,究竟所為何事?有何意義?這要從吾人本身去觀察,唯有這樣才能把握住學佛的意趣,因為佛法就是解決人生的根本方案。也可說,這是一切高等宗教所共同的,皆由此而產生的。
  • 佛教:這3種人「學佛越久,離佛越遠」,看看有你嗎?
    導語:學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成佛也不是一生一世的事,而是多生多劫,不斷修行的結果。很多人剛開始學佛,發了很多願,但時間久了,或是受到了挫折和違緣,自己所發的願就如同虛設。正所謂:「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西天。」這似乎表示,學佛越久,離佛越遠,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 學佛越久,離佛越遠,往往是這3個原因導致的!
    俗話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大殿,學佛三年,佛在西天。」其實這種學佛越久離佛越遠的現象,是比較普遍的。也許你身邊就有這樣的人,學佛很多年,卻越學越愚痴,越學離佛越遠。我們不看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層面,只簡單地去說為什麼有人學佛多年,卻越學佛離佛就越遠。其實這種情況往往是以下三個原因導致的。第一個原因、沒有遇到好的善知識。
  • 學佛出現這些狀態時,要停下來想一想了
    學佛出現這些狀態時,要停下來想一想了!有人說,學佛的人很消極、很頹廢,好像不食人間煙火。但是我覺得,學佛的人應該是更加積極才對。學佛最重要的精神品質體現在哪裡?體現在付出、奉獻、寬容、布施。我們常說的「為人民服務」體現的不也正是這種精神品質嗎?
  • 佛教:怎麼學佛越久,會離佛越遠,這是怎麼造成的,淨空法師開示
    佛教:怎麼學佛越久,會離佛越遠,這是怎麼造成的,淨空法師開示。佛門有句諺語,「信佛三天,佛在眼前,信佛三年,佛在西天」。學佛是要有方法的,也就是佛教所說的法門。而一旦信佛並開始學佛之後,才知道成佛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現在一般人會有這種情形產生、會有這種困惑,最主要就是因為沒有確立學佛的方向,而只是把學佛當成在一個信仰的一個層次而已。也就是說,他只是把它當成一個民間信仰,這樣子的話,就不知道學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是把佛當成信仰的對象來拜,來求心靈的安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