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西天」,這句話也是被常常說起。學佛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但是總得分起來不外乎就是靠自力,和靠自力和他力。靠自力也分幾種,比如念經和念咒還有禪定等。
念經就是每天有空的時候,堅持念誦一部經書。當然經書有大乘經典和小乘經典之分,這裡不是有分別心的意思。釋迦牟尼佛從一開始說法到圓寂,是對不同根基的眾生說法的。才開始說了入門法,也就是方便法。
最後說了徹底成佛的法,像《金剛經》、《楞嚴經》、《法華經》、《心經》、《地藏菩薩本願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等,都是大乘經典。當然這裡面有不少經書的文字很長,可以每天有空的時候念一些,可以積少成多。另外《心經》是大乘經典裡比較短的經文,有260字,可以說很短的時間就能念完。
另外法師建議先念《楞嚴經》,因為有「開悟的楞嚴」一說。就算不能開悟,《楞嚴經》裡有重要的「楞嚴咒」,而「楞嚴咒」可以破一切邪術邪法。所以讀《楞嚴經》,就會讀到「楞嚴咒」,所以不會受到魔的幹擾。而「楞嚴咒」也被譽為咒中之王,也是比較長的一個咒。
另外「楞嚴咒」關係到佛法的存在,宣化上人曾開示「楞嚴咒」是《楞嚴經》的精髓。而且還說了如果沒有人能念誦「楞嚴咒」的那一天,佛法就會在這個世上消失。因為魔最喜歡佛法消失,就像魔王波旬屢次破壞佛法一樣。
釋迦牟尼佛說的佛法,本來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因為當時釋迦牟尼佛的姨媽摩訶波闍波提夫人想出家,一開始佛陀沒有答應。因為僧團裡都是男性,還沒有女性出家的先例。但是在阿難的不斷勸說下,佛陀答應了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和500女性出家,由於這個原因佛陀的正法變成了500年。
關於佛陀的出生和圓寂的時間,雖然有3種說法,不過比較公認的就是佛陀出生於公元383年,在公元463年圓寂。佛陀活到80歲,這是沒有疑問的。也就是說從公元463年到現在,已經過去1500多年了。因為正法500年,像法1000年,也就是說現在我們是處在末法時期的開始,所以還有幸接觸到很多佛法。
而佛陀也在《佛說法滅盡經》裡說過,到了末法一萬年後。第一個消失的就《楞嚴經》,最後消失的是《無量壽經》。再到最後只剩下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而這句話的最後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那時的人能聽到這句佛號,還有得度的希望。
等這句佛號消失了,佛法在這個世上就沒有了。因為那時佛也說過,眾生已經沒有看經的因緣了。所以那時的眾生無緣得度,只有等到彌勒菩薩下生成佛的時候,有些眾生如果輪迴生在彌勒佛的國度,就有得度的機會。所以好好珍惜現在的佛法,尤其是念佛,念「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發的願,就是念他的名號往生他的淨土,而且是一生圓成佛道。
而念佛往生的重點就是有信有願,而且是深信能往生西方淨土,和堅信阿彌陀佛和西方淨土的存在,還有堅信因果等的意思。因為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也離不開因果。深願就是發願願意往生西方淨土,這樣往生的三資糧「信願行」就具備了。
但是靠自力裡也有比較難的,比如修禪定。因為佛在《楞嚴經》裡說過,如果修禪定不徹底去了淫慾之心。不但不會有所成就,而且還會落入魔道。如果去了淫慾之心,修禪定也是很難的。修禪定就像上樓梯,一層一層往上修。就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等,也就是常說的「四禪八定」等。現在這個社會發展這麼快,修禪定修到初禪都很難。而且要有名師指導,另外法師開示自己修禪定。如果持戒不清淨,很容易被魔幹擾。
因為法師開示魔屬於染法,如果修禪定的人不持清淨戒。就和染法相應,因為和染法相應的緣故,魔就會得其便。持清淨戒就是徹底去了淫的念頭和行為,這是在家信佛的人很難做到的。
常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西天,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西天」,可以說不僅在網上流行,而且很多信佛的和不信佛的人也聽說過這句話。其實也有這種感覺和經歷,自己信佛10多年。
開始接觸信佛就是念的《金剛經》,當時既興奮又努力。之所以興奮是找到了解脫生死,和成佛的方法。學了幾年終於和南懷瑾老師講的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一樣,就是經過了幾年終於找到了念佛,念「阿彌陀佛」的修行方法。
但是後來就漸漸的忘記念佛了,這也許是人的一個慣性。日子久了,就生了懈怠心。宣化上人也說過,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就是一種新奇感。學佛兩年佛就離自己遠了,學佛三年呢,佛到西天到天邊去了,宣化上人說就是信佛的初心退了。
這其實和我們平時要堅持做一件事一樣,時間長了有可能就不再堅持了。我是信佛十七八年,最近兩三年又開始重拾念佛,就是又開始念佛。這兩三年裡也是有一段時間很努力念佛,但是也有不念佛的時候。這就是被生活給衝淡了,最近又開始念佛。希望不忘信佛的初心,因為就是奔著往生成佛去的。
印能法師的一首歌裡有句歌詞是「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自在汝心頭,人人有座靈山塔,心向靈山塔下修」。這句話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佛性。而念「阿彌陀佛」,法師開示過也是念自性裡的阿彌陀佛。因為念佛是成佛的捷徑,在沒有成為八地菩薩前,修行都會退轉。只有往生到西方淨土,才能做到八地菩薩才有的「三不退」,就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就是念佛往生了,就等於八地菩薩的果位,而且修行的成就不再退轉。而念佛的重點除了蕅益大師講的「深信深願」,再就是「至心」念佛。就是一心念佛,一心憶念「阿彌陀佛」。永明延壽大師說過:「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就是修禪加上念佛,往生更有力量。
其實這句話是對專門修禪的人說的,因為靠自己的力量修禪很難,加上念佛會事半功倍。而永明延壽大師是禪宗與淨土宗的祖師,他就是先參禪,大徹大悟後開始念佛。這就是在做給人看,令人對念佛引起重視。
釋迦牟尼佛在《大集經》說過「末法一萬年淨土成就」,也就是信願用心念佛就能成就,也就是能往生成佛。因為大勢至菩薩就是念佛成功的,在《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向佛陀匯報了修行成果,說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而這裡的「三摩地」就是入定的意思,就是進入禪定。所以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無上甚深微妙禪。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a mo a mi tuo fo)或阿彌陀佛,互相共勉,爭取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