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快餐式文化的發展,網絡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網絡的推動下,也興起了一個產業,這個產業就是網紅,關於網紅定論太多,特別是一些「不走尋常路」的人網紅,正因為「特殊」所以才能吸引人。
沈巍就被稱為「流浪網紅」或者「流浪大師」,沈巍開始出現在大眾,是以一種「學者」的身份走紅,他經常會蹲在地鐵或者路燈下看《尚書》、《論語》等書籍,並且對於這些古籍進行「高談闊論」。
根據多方證實,他曾是上海的一位審計公務員,一份光鮮亮麗的工作,他也積攢了一定的積蓄,他跟外婆和一個弟弟兩個妹妹生活在一塊,但是沈巍過於孤僻,跟他們的感情並不是很好,形成這種性格的主要是沈巍的父親。
沈巍出生於1967年,從小他就按照父親的要求去讀書,不過沈巍喜歡畫畫,他總是偷偷的畫畫,不過被父親看到之後,都會將畫丟掉,並且十分嚴厲的批評他,就連大學的審計科專業都是按照父親的要求選的。
所有沈巍跟父親的關係不是很好,1993年,他進入了審計局工作,當了一個公務員,但他並不喜歡這份工作,更加喜歡垃圾分類,他經常在公司處理垃圾,這種怪異的行為難免會讓同事疏遠他。
1993年年底,沈巍就請了病假,領導也給他批了一個長長的病假,不過每個月都會發放2000元工資給他,整整26年沒有斷過,沈巍自從不在工作之後,跟家裡面人的矛盾也變得越來越多。
大約七年前,沈巍離家出走,當了一個流浪漢,他常常棲息在地鐵站附近,他四處撿垃圾,雖然有積蓄,但很少會用,就連衣服都沒有買上一件好的,隨著「網紅」的出現,沈巍在地鐵附近讀書的一些視頻也被放了上去。
從此一個流浪者成了萬人追捧的「大師」,而沈巍也乾脆停下了流落的步伐,拿起了手機做起了一個網紅,「暴利」隨之而來,沈巍走紅後,人們對他的看法同樣產生了分歧,有人尊他為「大師」,說他大隱隱於世,通曉古今。
有人批判他利用這種「特殊化」來博取眼球,甚至說一堆聽不懂的大道理,故作高深,不過相對於其餘的一些「大眾網紅」,沈巍「流浪者」的身份更加吸引人,特別是他的知識庫存,讓他更富有一種「氣質」。
然而到底是「大師」還是裝模作樣的「網紅」,恐怕也只能沈巍自己看得最清楚,正所謂「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