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的審議。(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攝)
3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的審議時強調,要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還就如何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提出具體指導。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講話,為進一步推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思想動力。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了高質量增長,高科技、高附加值、新興產業、服務業等新動能,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載體,而創新、創業、創造是促進經濟增長新動能快速發展的重要手段和任務。
多年前中國政府就提出了創新創業的「雙創」活動,並提出了將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國家統計局關於2018年國民經濟發展的統計公布顯示,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成長。戰略性新興製造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都保持較快增長。2018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7%。
但對於13.9億多人口的市場,以及90萬億元的國內生產總值而言,中國創新創業創造的比重和氛圍顯得還很微小,其活力還不足以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作用。因此,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讓創新創業創造的土壤更深厚肥沃,依然是當前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
要向改革開放要動力,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要堅持問題導向,解放思想,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給創新創業創造以更好的環境,著力解決影響創新創業創造的突出體制機制問題。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得益於改革,黨的十八大以後,黨中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決定,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傳達了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對政府而言,放管服改革,是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的主要方式,通過簡政放權、提升營商環境、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提升企業開辦便利度等改革手段,清除影響創新創業創造的體制機制問題,營造鼓勵創新創業創造的社會氛圍,特別是為中小企業、年輕人發展提供有利條件,為高技術企業成長建立加速機制,這樣才能促進釋放市場創新創業創造的活力。
世界銀行去年10月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將中國在全球排名由78位提至46位,一舉躍升了32位,這體現了中國政府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取得的成績。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列為政府十大任務之一。在國際貿易關係複雜多變、中國轉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通過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僅有利於提升中國經濟活力與競爭力,對全球投資者來說也是個巨大利好。
努力維護好企業與企業家的合法權益,這是營造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最起碼的要求。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要落實鼓勵引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為各類所有制企業營造公平、透明、法治的發展環境,營造有利於企業家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創新創業創造一刻也離不開良好的法治環境,一視同仁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為各類所有制企業營造公平、透明、法治的發展環境,才能讓廣大市場主體穩定預期、增強信心。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不僅要加快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提高投資等政策的透明度,還要把平等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貫徹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用法治來規範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尊重市場經濟規律,通過市場化手段,在法治框架內調整各類市場主體的利益關係。
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作重要講話以來,中國在維護民營經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現行《刑法》涉及民營企業財產權保護的內容存在刑法立法保護相對滯後的情況,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法治保障需要進一步加強。
振興實體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點,也是國家強大的本錢。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環境,是讓實體經濟強大的基礎。堅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的指示,才能不斷增強我國企業及經濟在世界大變局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