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橫亙千年的敦煌大夢,邂逅莫高窟佛教藝術的前世今生

2020-09-05 我是吃嘛嘛不香

初識敦煌

關於敦煌,文學作品裡有太多典故。它是王之渙筆下「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的大漠盛景,也是曾棨口中「七關蕭索少人行,白骨戰場縱復橫」的肅殺戰場;它是帶來「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絲路重鎮,它也是餘秋雨筆下「活了一年前」的千佛洞。

文字裡的敦煌,有大漠的蕭索,有集市的熱情,有萬人拜謁的得意,也有痛失經卷的瘡痍。就著前人的筆力,或許每個人都會構建出一個自己夢想中的敦煌。然而唯有當真的站在站在小方盤城遺址的石碑前,看著當年威風凜凜的玉門關化作視線裡小小的殘垣斷壁,和滿目戈壁灘的暗色沙礫,稀落分布在絲路古道上的光禿禿的沙柳時,才能依稀找到一些古人寫下「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時的蒼涼。

念大學時,沉迷《仙四》不可自拔,遊戲通關後一直對場景中的月牙村念念不忘,終於在幾年前打卡了遊戲中月牙村的實景——敦煌。

漆黑的洞窟裡就著微弱的手電光,壁畫上斑駁的人像安靜地審視著往來的遊客;沙塵蔽日的鳴沙山,月牙泉邊的幾叢草記錄著沙中綠洲的生命;駝隊沿著黑色沙礫掩埋的古絲路一直走到沙山腳下,今時的戈壁與古時的商道在時空中重合,戈壁灘特有的暗色沙礫一邊默默被風化,一邊見證著絲綢之路上敦煌古城的興衰變遷。

中信出版集團與敦煌研究院聯合推出的《中國歷史地理繪本·敦煌》就以戈壁灘上的一顆石頭為敘事主體,從河西走廊的形成開始,石頭一路見證戰亂和平交替下敦煌的變遷,從樂僔修行打坐的山洞到萬人拜謁的千佛洞,從繁華的絲綢之路到凋敝的塞外邊陲,為孩子展開一幅綿延數千年的敦煌歷史畫卷。

敦煌的前世今生

  • 01/絲路重鎮敦煌郡

《史記·大宛列傳》中張騫向漢武帝報告說,「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意思是,月氏人居住在敦煌與祁連山脈之間,這是「敦煌」一詞在史料中的最早來源。東漢應邵注《漢書》中說「敦,大也,煌,盛也」,意思是說敦煌是繁盛的城市。

實際上,早在西漢以前,敦煌就是東西方往來的必經之路,途徑敦煌的商賈也為河西地區的這座城池帶來財富,因此,敦煌自古也是河西地區各大部族的必爭之地。河西走廊曾經生活著月氏、烏孫等遊牧部族,匈奴的徵戰打破了河西地區的平靜,他們趕走月氏、烏孫,並屢次進犯敦煌以南的西漢。

西漢不勝其擾,派出張騫說服被驅逐的月氏部族聯合夾擊匈奴;儘管張騫沒能說服月氏出兵,卻通過兩次出塞聯絡了漢朝與中亞、西亞直至歐洲,「敦煌」的名字就是在張騫出塞中首次出現在文字史料中。

漢王朝沿著西北邊陲建起了漢長城,阻隔了匈奴的不斷叨擾。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在河西地區設立敦煌郡,並在敦煌郡外建玉門關與陽關,陽關與玉門關成為西方商隊經由絲綢之路前往長安的重要關隘,而敦煌也成為繁盛一時的邊陲重鎮。

「葡萄美酒夜光杯」中,葡萄酒和夜光杯經由絲綢之路來到中原,而東方的絲綢、銅鐵製品也通過絲路進入西方。漢以後,敦煌郡成為絲路上往來商隊重要的休憩驛站,南朝劉昭就評價敦煌為「華戎所交,一大都會」。

莫高窟中體現絲路商旅的壁畫

  • 02/禮佛聖地莫高窟

絲綢之路的開闢,為東西方帶來了商品的交易,更帶來了文化的交流,印度的佛教經絲綢之路進入中國,這在敦煌的歷史中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筆。

公元366年的東晉,樂僔和尚雲遊至敦煌,雲霞中,鳴沙山的萬丈金光化作樂僔眼中金光中的萬佛,於是,樂僔在附近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請人開鑿了一個佛窟並在此修行,這就是今天莫高窟千佛洞中的第一個佛窟。

聽說高僧樂僔在鳴沙山上開窟禮佛後,其他的僧侶與信眾也紛紛動手開窟禮佛。後來的佛窟越修越華麗,各種形制的洞窟也漸漸豐富起來。比如莫高窟名片般存在的96窟是大像窟,巨大的佛像足足有9層樓那麼高;建於唐代的158窟中容納著側躺的臥佛,那是著名的涅槃窟;還有建於西魏的285窟,既是頂部如倒置漏鬥的覆鬥頂窟,也是供僧人修行的禪窟。

涅槃窟

洞窟越來越多,洞窟的內飾也愈加豐富,絲路帶來的西方的顏料,讓洞窟中的壁畫變得絢麗起來。僅僅有豐富的色彩顯然是不夠的,想要壁畫長久地固化在牆上,顏料自然不能直接著與巖石上。礫巖崖壁上平鋪粗泥,粗泥幹了再上細泥,最後再塗上白色的底色層,壁畫的「畫布」才算準備就緒。畫師在繪製壁畫時,也要先打紙稿,再將紙稿的線框拓在石壁上,最後再細細勾勒填色。繪畫過程中,紙稿反覆使用,因此壁畫中同樣的圖案造型也能幾近準確一致。

從十六國時期莫高窟第一個洞窟的建成,到七世紀的唐代,莫高窟的佛窟數已逾一千,此後的莫高窟就有了「千佛洞」的美譽。後來的很長時間裡,僧人們在此參禪修行,信眾們在此建立家族佛堂,精緻的藻井,數量龐大的經卷聚集於此,莫高窟也成為名副其實的禮佛聖地。

  • 03/繞不過的敦煌之殤

說到近代的莫高窟,王圓籙與斯坦因是繞不過的故事。

餘秋雨在《道士塔》中評價王道士,「歷史已有記載,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實際上,王道士是藏經洞的發現者,且發現洞中經卷後,王道士第一時間報了官,可惜並沒有引起官府的重視。第一次碰壁後,王道士並沒有死心,而是騎著毛驢帶著經書風餐露宿地到了800裡開外的肅州(酒泉),可惜酒泉的大官依然沒有到經卷的珍貴。

莫高窟現存經卷

一次次的失望後,王道士只能默默地守著經卷,直到他遇到了斯坦因。斯坦因投其所好地自稱是玄奘的傳人,且據《西域考古圖記》記載,斯坦因帶著官方開據的許可證來運走經書,王道士只好眼睜睜看著斯坦因帶走了敦煌的經卷、絹畫和佛像。

王道士對敦煌的功過,本就充滿爭議。萬千經卷在他手中流失,存放經卷的藏經洞也仰仗王道士籌得的所有錢款得以被妥善保存多年,他已經盡力保護這批文物,只是他太渺小,根本沒有能力守住這些珍寶。在寫給孩子的《敦煌》繪本中,並沒有過多強調文物流失的孰是孰非,而是以小石頭離開故鄉的惜別口吻,講述了這場近代的文化浩劫。

莫高窟現存經卷

「繼續敦煌」的敦煌人

敦煌經卷被擄走後的多年,常書鴻因為法國舊書攤上的一本《敦煌石窟圖錄》與敦煌結緣。此後,奮不顧身地來到敦煌,帶著子女紮根於此,用一生的時光守護了敦煌。然而上世紀40年代,敦煌莫高窟已在上千年風沙的侵蝕下變得滿目瘡痍,想要著手修復莫高窟並非易事。

比如莫高窟裡最常見的壁畫,西北戈壁的一場沙塵都可能為壁畫帶來肉眼可見的損傷,即使工作人員已經盡力去保護它,也只能延緩它們消失的步伐。

想要「繼續敦煌」,就只有通過復刻壁畫、雕塑等方式留住敦煌。張大千在主持敦煌壁畫臨摹工作時,主張將臨摹的紙張以圖釘釘在壁畫上,直接印著壁畫描摹;可這樣的操作方式會讓本就傷痕累累的壁畫再次受傷。常書鴻接過壁畫保護工作後,開始帶著當時中國最出色的一批畫家以西式繪畫中打線、找構圖關係的方式,靠眼力臨摹牆上的壁畫。

段文杰在285窟臨摹

臨摹,就要求復刻壁畫,即意味著這些當時擁有出色技藝的畫家們必須摒棄想要創作的渴望。

《敦煌·眾人受到召喚》中說,「在藝術家對於自我、個性最為看重,他們卻在臨摹敦煌壁畫時將自我、個性小心翼翼地藏起來,謙卑地去體會一千年前畫師們落筆時的構思與喜憂。這條路註定更加艱難,甚至會讓他們的一生都默默無聞,他們卻義無反顧。在他們心目中,臨摹本身也是一種保護,一種研究。」

到了今天,因為要保護敦煌,每日開放的洞窟數量有限,所以即使親自去莫高窟打卡旅行,也很難一次走遍所有的洞窟,但數字敦煌讓看完所有洞窟成為現實。

2017年清明,慕名去莫高窟打卡的我先在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通過球幕電影觀看了以莫高窟主要洞窟為主題的紀錄片《夢幻佛宮》。當視線一點點自下而上地看到著名的九層樓(96窟)裡高達35.5米的彌勒佛時,所有的詞彙都變得無力,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九層樓(96窟)

敦煌藝術所第一位所長常書鴻的遺願是,「保護敦煌,研究敦煌,弘揚敦煌,繼續敦煌」,借著愈加先進的數位技術,後世人應該再也不用擔心佛教藝術瑰寶消失於風化中了。

四月清明時,南方的茶樹已嫩芽滿枝,整個敦煌依然不見一點綠意。可看著絲路古道上小心翼翼觀察戈壁灘砂石的少年,以及捧著《中國歷史地理畫卷·敦煌》做遊覽指南的孩子,誰能說這裡「春風不度「呢?

相關焦點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一眼千年,敦煌莫高窟的前世今生
    敦煌莫高窟有著怎樣的歷史和故事?讓我們一起跟著總書記來學習。  千年錘音  敦煌,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是茫茫戈壁中一處亮麗的綠洲。敦煌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它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商旅使團在這裡駐足,再出西域、入中原。  公元366年的一天,敦煌鳴沙山東麓響起了叮叮噹噹的敲擊聲,那是莫高窟開崖建窟的第一聲錘音。  發出這聲迴響千年錘音的人,正是被譽為莫高窟創始人的樂僔。
  • 大夢敦煌:「探險家」們巧取豪奪遺留的莫高窟藝術之殤
    《大夢敦煌》劇照2000年4月,蘭州歌舞劇院排演的舞劇《大夢敦煌》在北京首演,轟動一時。該劇以敦煌藝術歷史為背景,把莫高窟幻化成一名年輕的畫師「莫高」,把月牙泉幻化成一名大將軍的女兒「月牙」,通過兩人盪氣迴腸的愛情故事,向觀眾展示了敦煌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和藝術之美。2010年,《大夢敦煌》在徐州巡演,筆者有幸到現場觀看,深受感動。
  • 石窟藝術聖地:敦煌千年莫高窟
    閱讀是「心靈的旅行」,我們歷時四個多月的「心靈之旅」,今天來到了這裡——敦煌:石窟藝術聖地——千年莫高窟敦煌,位於中國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北有北山(馬鬃山),南有南山(祁連山),是一個衝積而成的綠洲,由南山流來的古氐置水(今黨河)泛濫所造成。
  • 佛教雕塑藝術——敦煌莫高窟
    從規模或藝術成就而論,敦煌莫高窟、雲崗石窟、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堪稱中國四大石窟。中國漢傳佛教石窟的內容十分豐富,其輝煌的藝術成就,為世界所矚目。如舉世聞名的敦煌莫高窟,既是佛教東傳的特定產物,又是中原漢文化在西部集中展示的前沿窗口,它體現了東西兩種文化的交融,以獨特的身份完成了聯接東西兩端佛教石窟藝術體系的重大使命。
  • 敦煌莫高窟:世界最偉大佛教藝術寶庫
    敦煌莫高窟大勢至菩薩(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敦煌莫高窟290窟菩薩(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於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畫廊。」「莫高窟是世界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中國西部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裡處鳴沙山的崖壁上,地處絲綢之路的一個戰略要點。它不僅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同時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識的交匯處。莫高窟的492個小石窟和洞穴廟宇,以其雕像和壁畫聞名於世,展示了延續千年的佛教藝術。
  • 敦煌莫高窟,飛天壁畫,中國佛教藝術寶庫
    如果說鳴沙山和月牙泉給予人們大自然的奇妙饋贈,那麼莫高窟則是歷代國人藝術的塑造,這裡的一切記載了中國千年歷史的藝術風格變化,記錄了佛教傳入的歷史過程。敦煌莫高窟被《圖行世界》評選為人生必去的100個地方!
  • 在深圳中心邂逅敦煌,敦煌藝術名作展亮相天元中心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梁瑛「風沙不掩其姿,流年不毀其骨」,10月22日,由敦煌博物館授權,金地大百匯主辦、全球奢侈地產策展、種子創意與鮮活萬物共同支持的「在中心邂逅敦煌」敦煌藝術名作展於天元體驗中心拉開帷幕,高山和杜永衛兩位藝術家圍繞敦煌創作的11件作品,為觀眾帶來一場千年敦煌藝術盛宴
  • 大夢敦煌,藝術寶庫莫高窟,沙漠奇觀月牙泉
    大夢敦煌,藝術寶庫莫高窟,沙漠奇觀月牙泉城或因水而興,或因道而盛。敦煌就是絲綢之路的傑作,地處絲路古道的咽喉腹地,貫通中西交通,商旅的車隊駝隊,千裡迢迢,絡繹不絕,中西文明交匯,四方商賈雲集,人文薈萃,文化粲然,敦煌也由此成為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由於地處邊關,也難避戰亂,漢唐興盛,明清沒落,敦煌漸漸衰敗,成為"風播樓柳空千裡,月照流沙別一天"的荒漠之地了。今逢盛世,一個新的敦煌,正追尋著它昔日的輝煌,像一朵純潔的雪蓮花,在戈壁荒漠中豔麗盛開。
  • 莫高窟經典壁畫「九色鹿」穿越千年演繹敦煌文化
    圖為動畫片《九色鹿》取材的莫高窟第257窟壁畫《鹿王本生》。 敦煌研究院供圖 攝中新網蘭州9月20日電 (記者 馮志軍)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之「絕色敦煌之夜」活動,以九色鹿為靈感的海報於19日發布,承載童年滿滿回憶的九色鹿再次走進大眾視野。幾天後,穿越千年歷史的莫高窟經典壁畫九色鹿,將融合傳統元素與現代表現手法,通過歌曲、服飾等載體演繹敦煌文化。
  • 敦煌印象:「飛天」是莫高窟壁畫中最常見也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象
    即使你沒有去過莫高窟,你也一定看到過以下圖片:圖片來自網際網路。他們都是佛教中擅長歌舞的樂神——飛天。第二把(漫畫飛天)反彈琵琶,「天女三華」甚至是家喻戶曉的名字。飛天是莫高窟壁畫中最常見、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象。
  • 莫高窟,讓人們對藝術意亂情迷
    《絲路花雨》取材於敦煌莫高窟我們可以不懂建築、不懂彩塑,不懂繪畫,可以不懂佛教與藝術,但卻不能不對《絲路花雨》在敦煌壁畫為背景的表演怦然心動。那時遊人是在莫高窟前購票進入的。雖然曾兩次進入莫高窟參觀,也對莫高窟的建築,彩塑與壁畫崇拜有加,但當跟隨講解員穿梭在洞窟之中時,卻總是在講解員手電光柱的照耀下分神,在講解員溫柔的講解聲中走思。與參觀人群中和很多人一樣,我對彩塑精美與壁畫動人的認知很多是從講解員那裡來的。置身於佛的世界,總是想聽而沒有聽到梵音繚繞,置身於藝術的殿堂,總是想領略而沒有領略到唐宋風韻。
  • 東方瑰寶敦煌莫高窟
    2019年暑假,我們西北大環線的一個最重要的點就是敦煌,在敦煌住了兩個晚上,去敦煌是奔著莫高窟去的,因為好友女兒倩學美術的,她說學美術的人一生要去敦煌無數次,我是外行,不懂學美術人的思維。我以前對人文景觀不感興趣,因為不懂人文景觀的前世今生,若無講解員講解的話,人文景觀對於我來說就是霧裡看花!
  • 敦煌,穿越千年的美
    建築寶庫,藝術天堂走進敦煌最直觀的感受便是蒼涼與神秘歲月的流嵐與千年的風沙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跡有文化,有歷史,有滄桑,有藝術俯瞰敦煌城仿佛進入了宗教文化的大千世界敦煌城內外有多處宗廟和禮儀建築不僅有禮拜佛陀和授習佛教的場所也有道教、儒教
  • 千佛洞佛教巖石藝術聖地的傑出典範-敦煌莫高窟
    >千佛洞佛教巖石藝術聖地的傑出典範-敦煌莫高窟千佛洞佛教巖石藝術聖地的傑出典範-敦煌莫高窟千佛洞佛教巖石藝術聖地的傑出典範-敦煌莫高窟千佛洞佛教巖石藝術聖地的傑出典範-敦煌莫高窟千佛洞佛教巖石藝術聖地的傑出典範-敦煌莫高窟千佛洞佛教巖石藝術聖地的傑出典範-敦煌莫高窟
  • 敦煌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為什麼不是5A級景區?
    說起甘肅省的旅遊景點,大概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地處甘肅最西部的敦煌莫高窟了,敦煌莫高窟不僅在國內聞名遐邇,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甚至更高,這也是由敦煌莫高窟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所決定的,敦煌莫高窟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這主要是近代在莫高窟內發現的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歷代文物古蹟,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敦煌莫高窟進行了多次保護和修復工作,專門成立了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
  • 韓國佛教飛天藝術品亮相敦煌莫高窟
    中新社蘭州7月10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由韓國美黃寺主持金剛大師珍藏多年的40餘幅飛天藝術品拓本珍品,10日集中亮相敦煌莫高窟。這些作品尺幅不一,內容各異,跨越統一新羅、高麗朝鮮等時代,將韓國飛天的特徵原汁原味地展示出來,讓更多人藉由拓本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一覽韓國飛天的自然風採。當日,由敦煌研究院、韓中文化友好協會、韓國「一帶一路」研究院主辦的「中韓緣·佛教藝術展」在敦煌莫高窟開幕。
  • 共赴一場延續千年的音樂盛宴 本期「愛上紀錄片」展映《敦煌樂器...
    共赴一場延續千年的音樂盛宴本期「愛上紀錄片」展映《敦煌樂器·樂從畫中來》 掃碼報名每日甘肅網8月14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在敦煌壁畫中有個極為壯觀的音樂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數千件的樂器見證著古代音樂的繁盛,記錄著10個朝代絲竹繞梁的音樂盛景。
  • 佛教藝術聖地,敦煌莫高窟中的佛教故事壁畫,具體有哪些類別?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後歷經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莫高窟中有如此多的佛教壁畫,它們都有哪些類別呢?
  • 莫高窟,國內四大石窟藝術之首,絲路上最驚豔的人類奇蹟
    作為四大石窟之首,石窟藝術的集大成者,莫高窟擁有著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現在遊覽莫高窟是需要進行預約的,因為莫高窟的遊客接待量有限,同時過量遊人湧入,潮溼的呼吸也會對莫高窟的彩繪造成不好的影響。因此,莫高窟的旺季票十分難定,好不遜於故宮的票,此外每一張門票,一般也只可以參觀10個洞窟,當然這10個洞窟都是莫高庫的精華所在。
  • 民族舞劇《大夢敦煌》首次亮相義大利
    新華社義大利弗利7月8日電(記者李潔)蘭州歌舞劇院創作演出的大型舞劇《大夢敦煌》8日晚亮相義大利北部小城弗利,動人的愛情故事、恢宏的場景和演員精湛的舞技令現場近500名觀眾為之折服。  當晚的演出在市中心一家劇院上演,從舞臺布景到服飾都完美複製了1000多年前的敦煌市井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