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晶片研發突破,石墨烯電晶體製作,被稱之為21世紀的神奇材料

2020-12-18 科技知熱點

從人類發明電以來,對超導體的研究一直沒間斷過,從我們的生活應用的電纜線,到微觀的晶片電晶體材料上,優良的導體不光能減少能量的損耗,還能提升傳輸的性能。尤其是最近的晶片領域,在矽基晶片的納米工藝或即將達到瓶頸,全球科學人員都在研究下一代的電晶體製作材料,以便晶片能獲得更好的性能,在下一代晶片領域的競爭中取得優先權。

石墨烯的超導性被發現

而物理材料不同,導電性也不同,目前想要實現物體超導性能,一般只有在低溫或者高溫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常溫狀態下超導性能的材料並不多。在2016年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將兩片石墨烯構建成一個類似夾心餅乾似的結構,在石墨烯片中插入了一些鈣原子之後驚奇地發現,這個結構實現了超導特性,但是遺憾的是該超導電現象是發生在-269攝氏度(4K)左右。

在這裡不得不說一位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的中國學生曹原,他在一次對堆疊的雙層石墨烯進行考察研究的時候,想看看把其中一層石墨烯進行極小角度偏移的時候會發生什麼現象,然後通過微扭不同的角度,發現在一些特定的角度下,原本導電的石墨烯居然變成了絕緣體。這種有趣的現象,讓他嘗試著繼續扭動著雙層石墨烯讓他變成超導體,沒想到的是居然真的實現了。截止今年5月份,曹原與其博導已經連續發表了兩篇自然文章介紹了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讓人不可置信的是,這時候的曹原只有24歲。

石墨烯是什麼

石墨是什麼,其實石墨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就連我們的經常使用的鉛筆,裡面的筆芯就是石墨,但是它和石墨烯有什麼關係呢,我們都知道,物質是由不同的元素構成,雖然原子相同,但是表現的特性卻並不同,比如我們生活中需要的氧氣(O2)和臭氧(O3),雖然都是由氧原子構成的,但是氧氣可以讓我們生存,並且無色無味,而臭氧卻是完全不同的特性,我們把這種稱之為「同素異形體」。

而石墨也是一種「同素異形體」,因為碳原子結構的不同,在晶體中同層碳原子間以sp2雜化形成共價鍵,每個碳原子與另外三個碳原子相連,六個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形成正六邊形的環,伸展形成片層結構。那我們常說的石墨烯是什麼,和石墨有什麼區別呢?其實石墨烯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用微機械剝離法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因此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石墨烯在生活中的應用

石墨烯被稱之為世界上最輕、最強、最薄的材料,雖然厚度只有0.2nm左右,但是它的強度比最好的鋼材都要強上200倍,導電性是矽的100倍(就電子遷移率而言);而且其韌性也非常強,拉伸的幅度能夠達到自身的尺寸的20%左右,使用其做的防彈衣或者裝甲、超級吊繩常用的材料,不光輕便,而且強度也非常高。石墨烯是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出來的,由碳原子以sp雜化軌道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維碳納米材料,石墨烯就是相當於切薄的石墨材料,1mm厚度的石墨大約就包含有300萬層的石墨烯。

石墨烯除了韌性好強度高,其實還具有非常好的導熱性和導電性,被稱之為21世紀最神奇的材料,在太陽能技術、快速充電技術、新材料電池等領域的應用中,石墨烯也發揮著其重大的作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已成功研製出表面附有石墨烯納米塗層的柔性光伏電池板,石墨烯太陽能技術的光電轉換效率高達60%,是現有多晶矽太陽能技術的2倍。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也開發出一種以石墨烯為基礎的微型超級電容器,該電容器不僅外形小巧,而且充電速度為普通電池的1000倍。而最讓人吸引眼球的亮點是石墨烯電池,曾經西班牙一家以工業規模生產石墨烯的Graphenano公司同西班牙科爾瓦多大學合作開發出首例石墨烯聚合材料電池,其儲電量是目前市場最好產品的三倍,用此電池提供電力的電動車最多能行駛1000公裡,而其充電時間不到8分鐘,石墨烯確實是一種神奇的材料。

首例石墨烯晶片誕生

石墨烯在慢慢的發展中,也將成了矽材料的替代品,由於矽材料的本身特性限制,使得目前矽基晶片的繼續提升性能越來越難,目前臺積電也在進行著2nm工藝矽基晶片製作工藝的研究,而2nm也被網友們稱之為矽基材料的極限,科學家們也都在尋求一種新的晶片材料,而正在風口上的石墨烯材料必然備受關注。美國《大眾科學》網站近日報導,2012年,美國IBM公司就曾成功研製出首款由石墨烯圓片製成的集成電路,據了解,該晶片是建立在碳化矽上,通過石墨烯場效應管組成的,其工作頻率可以達到100G赫茲,雖然這款晶片的工藝只有550納米,也是人類成功製造出的第一塊石墨烯晶片。

未來晶片的布局

2017年2月,央視新聞頻道在播出了《神奇的石墨烯》專題節目中提到,石墨烯有望替代矽成為下一代晶片的主要材料。利用石墨烯製造新一代電子器件,有望使我國在晶片製造業彎道超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不負眾望,北京大學張志勇、彭練矛課題組在美國著名《科學》專刊中發表論文稱:通過使用碳納米管在4英寸基底中獲得了間隔為5nm的垂直有序排列的碳納米管陣列。成功搭建出新一代碳基集成電路,而碳納米管的製作就是通過石墨烯捲曲而成。這也是一種以碳基為主材料的晶片,被網友們稱之為碳基晶片。

總結

雖然石墨烯有著美好的應用場景,但是從實驗室走上商用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通過對石墨烯的的研究發現,這種材料確實可以稱得上是21世紀最神奇的材料,使用石墨烯可以製作出柔性彎曲的屏幕,還可以讓電動汽車的充電時間縮短到幾個小時甚至幾十分鐘。而在集成電路的應用中,因為其超強的導電性,也被意為下一代原材料的首選。但由於常溫下製作高純度的石墨烯成本太高,技術並不成熟,而只是更多地被當作一種添加劑使用,這也限制了石墨烯向更高領域的發展,當然在石墨烯的研發應用中,各國也都在抓緊研發,相信在未來不久,石墨烯的製作工藝能迎來新的突破,石墨烯材料能更一步造福人類。

相關焦點

  • 碳基計算機時代來臨,首個完全碳基的電晶體金屬線被成功製造
    為打破傳統矽基晶片發展面臨的物理制約瓶頸,科學家們近年來開始研究替代矽基晶片的新型材料,碳基電晶體以其優越的性能,成為提高計算機運行速度,降低電子設備功耗的一代新星。但是,多年來一直面臨製造工藝、材料等方面的發展難題。
  • 革命性的計算機技術:金屬碳電路元件可在更快,更高效的碳基電晶體...
    GNR主幹的寬度為1.6納米。圖片來源:UC Berkeley圖片由Daniel Rizzo提供 碳金屬線是用於碳基計算機的完整工具箱。 基於碳而不是矽的電晶體可以潛在地將計算機的速度提高並降低一千倍以上的功耗(想想一部手機可以保持數月的電量),但是構建有效的碳電路所需的工具集仍然不完整。現在。
  • 為什麼你需要知道中國科學家開發出了碳基電晶體
    因此,早在1990年代,中國就試圖打造屬於自己的晶片產業,但由於投資分散於130個加工廠、橫跨15省,一直未能形成協調的產業鏈。20餘年後,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由國務院牽頭,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發改委這四大部委協作制定新的發展規劃和政策,決心振興晶片產業。與此前不同,這次參與規劃的除了國家部委,還有產業內的龍頭企業,並由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掛帥。
  • 石墨烯,潛力無窮、未來科技的神奇材料
    石墨烯(Graphene),到底是什麼東西?或許你連聽都沒聽過,它是一種被視為很可能改變未來世界的神奇材料,由於它可以應用於信息、能源、航天、運輸、醫療等產業,具有相當大的潛質,各國學術機構以及產業界紛紛投資研發,以期搶下市場大餅。
  • 石墨烯與矽基晶片有何不同?為何性能差超10倍?聽聽專家怎麼說
    不過矽基晶片隨著工藝的提升,很多專家預測該晶片即將迎來它的物理極限,性能上升的空間將會變得非常小,為了未來科技的發展,科研工作者們也要開始尋找新的晶片,其中石墨烯材質被很多國家的科研人員注意到,並且將它視為未來晶片的唯一選擇,那麼石墨烯材質的晶片和矽基晶片有何不同?性能又為何相差10倍呢?聽聽專家怎麼說吧。
  • 中科院取得突破,新技術成國之利器!一旦普及,有望替代矽基晶片
    10月16日,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召開,中科院上海微系統團隊正式公布了國產超平銅鎳合金單晶晶圓、鍺基石墨烯晶圓以及8英寸的石墨烯單晶晶圓等新型半導體材料。其中,8英寸的石墨烯單晶晶圓是中科院十年磨一劍的成果,這類新型材料的面世對於全球半導體行業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標誌著我國在晶片領域的研發已經追上世界主流。
  • 什麼是石墨烯晶圓?性能提高十倍以上,晶片行業或將不需要光刻機
    而前不久,一則外媒報導了我國晶片行業的發展近況,在這篇文章中,這位作者表示我國正在偷偷摸摸的幹一件大事,打著研發光刻機的幌子,實際上是想通過一種新型材料來直接製造出晶片,從而繞開光刻機的研發。但是在最新的石墨烯創新大會上,中國似乎找到了應對的方式。在這一次會議上,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展示了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了8英寸石墨烯晶圓。就石墨烯在晶圓領域的應用而言,中國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領先優勢。如果中國的科研工作者繼續在該領域加把力,那麼我相信應該很快就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避開光刻機技術的不足。通過大力的研發石墨烯基的晶片,從而代替原有的碳基晶片。
  • 國產石墨烯技術大突破,不用EUV光刻機也能造晶片?專家:差得遠
    因為按理論來說,只要在石墨烯製成晶圓上繼續切片、刻蝕、離子注入、光刻等一系列操作就能擺脫EUV光刻機做出「碳基晶片」,簡單點來說我們終於不用再被別人「卡脖子」了!石墨烯晶片真的能成為國產逆襲的希望嗎?今天小編就來分析一下石墨烯的優點和缺點,看看它到底能不能取代傳統的矽基晶片!目前市場上晶片都是由矽構成,因此我們稱之為矽基晶片,它的製造材料非常便宜且普遍,就是我們常見的沙子,如此也難怪雷軍曾豪言要把晶片賣到沙子價,當然他失敗了。
  • 長沙全面發力招商 培育壯大碳基材料產業鏈
    「這是我們的鋰電池負極石墨烯材料生產線車間,今年6月已經開始試生產。」湘賢科技總經理劉建忠介紹,公司主要從事石墨烯製備和應用,預計10月底正式投產,根據目前的產能,可滿足5000噸鋰電池生產。   在湘賢科技的實驗室,記者看到了不同形態的石墨烯產品,有粉末狀、有漿狀,也有水乳狀。劉建忠告訴記者,石墨烯是「新材料之王」,尺寸為納米級,質量小,應用市場前景廣闊。
  • 石墨烯和鋰電池有何關係?
    因為「智慧型手機」中有大量晶片,比如音頻晶片、視頻晶片、電源管理晶片、ISP晶片(拍照用)、WIFI晶片、CPU、GPU、基帶等等,人們對智慧型手機的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續航能力,所以這些晶片的負荷也就越來越高。   所以,這場變革的臨界點落腳到了材料的創新上面。而今天,華為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已經誕生,這也就意味著智慧型手機將進入下一個高速發展時代!
  • 石墨烯應用時代來臨,「神奇材料」石墨烯正在走進人們生活
    一件輕薄的馬甲,這就是石墨烯發熱技術的神奇之處。」日前,石墨烯產業奠基人、國際石墨烯創新中心專家委員會顧問、深圳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冠平教授在接受採訪時,向記者這樣介紹烯旺科技即將發布的石墨烯發熱智能產品系列。
  • 中科院院士彭練矛:碳基電子是國產晶片技術突圍利器
    現在受到我國廣泛關注的一個領域應該是晶片研發以及生產,首先我們要有研發出先進晶片的能力,其次我們要有能夠將這些先進晶片生產出來的實力,當然我國目前最嚴重的就是沒有辦法去將先進的晶片生產出來。但從實際意義上來說我國在晶片研製的技術上也受到了一些限制,所以我如果想要找到突破口,那麼就只能從晶片生產的材料入手,中科院院士彭練矛:碳基電子是國產晶片技術突圍利器。
  • 長沙培育壯大碳基材料產業鏈 預計到2020年產值實現百億元
    &nbsp&nbsp&nbsp&nbsp在湘賢科技的實驗室,記者看到了不同形態的石墨烯產品,有粉末狀、有漿狀,也有水乳狀。劉建忠告訴記者,石墨烯是「新材料之王」,尺寸為納米級,質量小,應用市場前景廣闊。
  • 石墨烯是什麼用途_石墨烯十大用途介紹
    較大的費米速度和低接觸電阻則有助於進一步減小器件開關時間,超高頻率的操作響應特性是石墨烯基電子器件的另一顯著優勢。此外,石墨烯減小到納米尺度甚至單個苯環同樣保持很好的穩定性和電學性能,使探索單電子器件成為可能。   代替矽生產超級計算機   科學家發現,石墨烯還是目前已知導電性能最出色的材料。石墨烯的這種特性尤其適合於高頻電路。
  • 國產晶片有戲了?3nm晶片關鍵技術被突破,復旦大學教授立功了
    目前市面上晶片所採用的都是矽基材料,目前很多國家都在試圖尋找可替代的材料,而其中石墨烯晶片的呼聲是最高的,目前在該領域我們也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中科院此前也已經展現了8英寸的石墨烯晶圓。而還有一種辦法也能夠提高晶片的整體性能,而這種方法就是改進電晶體技術,此前採用的都是FinFET電晶體技術,但是在如今製程不斷萎縮的情況下,這樣的技術已經不足以支撐今後晶片的發展了,要想有實質性的突破,就必須嘗試全新的電晶體技術了。
  • 東旭光電海外石墨烯研發應用中心:主攻癌症與DNA檢測
    公開資料顯示,GRACE石墨烯研發應用中心將是東旭光電旗下繼北京旭碳新材、上海碳源匯谷後的第三大石墨烯研發平臺。  根據協議內容,雙方合作開展科學研究活動將通過雙方設立的合資公司予以運作。其中,東旭光電以貨幣資金的形式出資,負責提供研發目標;ICN2則以實驗設備及相關知識成果等非資金形式出資,開展具體研發事項。
  • 復旦教授攻克難題,3nm晶片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國產晶片未來可期
    近年來,晶片工藝製程的微縮令全球半導體領域陷入摩爾定律即將面臨物理極限的瓶頸。但沒有什麼能夠難倒行業巨頭,臺積電、三星、ASML包括各國相關研發團隊,都在試圖從新的角度革新半導體晶片製造業。嘗試新的材料取代矽便是思路之一,目前我國在這方面已經掌握領先全球的技術,實現了碳基晶圓的生產。還有一種讓晶片性能得到高度提升的方法,那就是改進電晶體技術。
  • 運用微電子技術製備碳基晶片,「冪方科技」推出10微米級別微電子...
    1954年矽電晶體問世,直到如今依然是集成電路技術的主流,全球有90%的集成電路晶片器件基於矽基CMOS技術。然而由於摩爾定律,矽基晶片的未來發展面臨物理規模和製造成本的限制。碳基晶片不同於矽基晶片,運用碳基材料製備,具備柔性、大面積、低成本、液相製備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