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2月29日電(光明網記者趙豔豔)12月29日,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結果在京揭曉。10位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分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劉魁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鳳翔木版年畫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邰立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十二木卡姆)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依力哈木·熱依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苗繡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石麗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醫傳統製劑方法(龜齡集傳統製作技藝、定坤丹製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柳惠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北京評書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劉蘭芳、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研培計劃工作團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京劇省(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王珮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藏族唐卡(勉薩畫派)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羅布斯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格薩(斯)爾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金巴扎木蘇。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的創辦者、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原系主任、教授楊先讓等20人及團體被推選為2019「中國非遺年度提名人物」。
「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由光明日報社主辦、光明網承辦,至今已連續舉辦三年,旨在盤點過去一年中為非遺保護傳承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標誌性人物,梳理一年中非遺領域的重大事件,記錄非遺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自啟動以來,得到廣泛關注。活動組委會和光明日報非遺傳播專家委員會經過第一輪評議,先確定了100名候選人名單;隨後,經過專家委員會第二輪投票、評議,從100位候選人中確定了30位提名候選人;最後,專家委員會經過第三輪投票、評議,從30人中確定了10位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
活動現場,光明日報和中國文化報聯合發布2019「中國非遺十大年度事件」。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作出重要指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制定頒布、文化和旅遊部發布《曲藝傳承發展計劃》等被評為2019「中國非遺十大年度事件」。
光明日報社總編輯張政在致辭中表示,光明日報、光明網已連續三年舉辦「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支持和好評。通過一篇篇報導、一幅幅圖片、一個個視頻,光明日報記錄了非遺傳承發展的精彩瞬間,傳遞了黨中央對廣大非遺人的殷切期待和熱情關懷,更推動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未來,光明日報、光明網將發揮媒體力量,助力有中國特色的非遺保護實踐更成熟,向全球傳播我國在非遺保護方面的經驗與做法。
揭曉儀式上,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陸先高為中國移動咪咕公司授牌,咪咕成為光明網非物質文化遺產5G傳播戰略合作平臺。
活動現場非遺韻味濃厚。現場設置了非遺展臺,楊柳青木版年畫、滿繡、藏族唐卡等非遺展品吸引了與會者的目光;部分非遺傳承人和藝術家進行了馬頭琴、北京評書、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十二木卡姆)等非遺技藝的展演,讓人領略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把活動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