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生率創新低突破紀錄,2021年有望全面開放生育政策

2021-01-16 騰訊網

前言

在老一代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始終難以拋棄「,養兒防老」的思想,所以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在過去很多年,中國百姓多生多育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在建國之後伴隨著社會逐步處於穩定,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國再次迎來生育高潮,人口直接從4億上漲至1982年的10.09億,在那時中國人口就佔據世界總人口的21.96%了。

而國家也看出,若這種趨勢不加以控制,那麼在將來中國人口規模將完全失控,所以在1982年計劃生育成功出臺並寫入憲法。也正是因為計劃生育拉開了序幕,所以關於人口限制的行動也正式全面打開,事實上那時候國家為了控制人口確實付出了不少努力。

計劃生育政策在當時的國情下,很成功

其政策的強制性,也保證那些公職人員若想留住工作,就必須響應計劃生育政策,而那些農村多生多育的情況一般也會接受罰款,比如現在有很多80後都表示自己家小時候就遭過罰款。

除此外,國家也一直在加大宣傳力度提倡少生優生,晚婚晚育。除了懲罰那些多生多育者,國家也給予響應政策的人一些補貼,比如頒發獨生子女光榮證和獨生子女補貼等等。事實證明,多管齊下的手段確實對人口管控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和作用,也極大地遏制中國人口增長的速度。

在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顯示,自我國開啟計劃生育後全國共少生4億人口,而在2019年時,中國人口突破14億,這也意味著在1982年至2019年這37年間,中國人口僅增長了4億。

但實際上這樣大力度的計劃生育舉措必然也帶來了一些影響,因為這些政策嚴苛的管制,中國出生人口逐年減少,這也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比如中國龐大的人口紅利正在退熱,而老齡化卻與之提高,除此外還有養老金負擔等等。不過在這些問題中,最值得警惕的就是,現在的年輕人生育意願已經大大減小。

出生率降低引發了各種社會問題

正因為如此,在2010年時國家又全面開放二胎政策,鼓勵人們再生一個,除此外還有一些地區推出了獎勵和扶持政策,而這一次國家政策似乎就沒有那麼奏效了。除了2016年那一年以外,此後的幾年裡,我國的出生率還在下滑,在2019年時,我國出生率已經降至1.048%,也創下了自新中國成立以後的人口出生率的最低水平,不但比全球的2.45%更低,而且也低於發達國家的1.67%。

而這時,出生率的大大降低也帶來了系列問題。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人口,中國之所以在改革開放40年來能夠有如此快速的發展,其人口紅利是相當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出生率大大下降達到了負增長的地步,也意味著國家人口接連萎縮,最後嚴重會致使國家發展遭受阻礙,競爭力大大下降。

除此外老齡化和養老金負荷重的情況也值得警惕,據了解,截止於2018年,我國養老金已經接連6年為負,虧空足足達4504億元。這種形勢就意味著若沒有年輕人上繳足夠的養老金,那我國的養老金根本不夠用。

除此以外,觀念的改變也是造成現在這種情況的因素之一,畢竟當下「養兒防老」已經成為過時思想,女性獨立意識崛起導致那些晚婚晚育乃至不婚不育的,群體越來越龐大,而這也是出生率大大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實際上現在年輕人拒絕結婚,拒絕生孩子並非不喜歡孩子,大多數人的思想是,現在一個人的生活壓力就足夠大了,根本沒有過多的精力和金錢來將孩子養大。而這一點在日韓兩國間也表現得明顯。

老齡化問題是世界性問題

眾所周知,日本一直都是老齡化相當嚴重的國家,據了解日本65歲以上老人的佔比達28.7%,位居全球第一,在2019年,日本新出生人口還不足90萬,出生率為1.36%,接連12年創下新高。而這些情況都導致日本年輕人身上背負著較大的壓力,無論是工作壓力,買房壓力等等,都讓這些年輕人感覺生活無望,所以日本社會中才有那麼多單身群體。

實際上相對來看,中國也有逐步朝日韓等國的方向發展的趨勢,因為現在有很多中國年輕人都抱怨生活壓力大,尤其是房價的上漲令他們難以喘息,即便是刨除房貸車貸這種硬性問題,養孩子的成本也讓很多家庭難以承擔。

更何況,誰都不願意讓自己家孩子比別人家孩子更差,這也決定現在的小孩沒幾歲就開始報各種特長班補習班,除此外在孩子上學後,各個家長又開始爭起了學區房,這都讓年輕家庭壓力倍增。

結語

可現如今出生率的大大下降已經導致人口警報拉響,因此有關全面開放生育政策的呼聲也越來越響亮。在今年的兩會上,就有提案鼓勵生三娃等,而按照這種趨勢,在2021年就可能全面開放生育政策,但至於百姓們買不買帳還很難說。

相關焦點

  • 梁建章:中國出生人口四連降毫無懸念 全面放開和鼓勵生育迫在眉睫
    二、2020年中國出生率將是有記錄以來最低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2020年出生人口都創下新低,中國大陸如何呢?到目前為止,中國大陸尚未公布2020年出生人口數據,國家衛健委也尚未公布2020年任何一個時期的全國出生人口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的預告,2021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將舉行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通常這種發布會也公布上一年的出生人口數據。
  • 國君策略2021年度政策展望:潮落之後 期待兼容並包的春天
    調結構、擴內需,「雙循環」下的區域和人口政策。1)為落實要素市場改革與城鎮化建設,戶籍、土地、社會保障等領域制度將不斷突破。2)為破解人口紅利困局,將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三孩及多孩政策有望全面放開;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給予多孩家庭減稅的政策;加強多支柱的養老保障;提高人口質量,加速「人口大國」向「人才強國」轉變。
  • 漲了20年的中國房價,會因低生育陷阱而下跌嗎?
    話說2015年底,當時「全面二孩」政策放開,母嬰行業一片歡呼,以為出生人口數量將猛增,大家掙錢的機會來了,不少渠道經銷商摩拳擦掌準備多開門店。 我當時即發文提醒不可太樂觀,並批評中國的人口政策調整得太晚,被一些所謂的人口專家誤導了。
  • 生育有望全面放開 哪些行業將受益
    近日,北京市老齡辦、北京市老齡協會聯合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發布《北京市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8)》。報告顯示,2018年年底北京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佔戶籍總人口比例從2017年年底的24.5%,上升到25.4%,首次超過四分之一。面對"越來越來老"的中國社會,是否真應該全面放開生育政策?
  • 中國大陸人口突破14億!人口出生率創70年新低?
    其中,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死亡人口998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另外,統計局局長表示,雖然2019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減少58萬人,但這一減少規模相較之前年份已經有所下降。在2019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孩次比例達59.5%,比例連續幾年提高,說明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發揮了成效。
  • 國泰君安2021年度策略之政策展望:潮落之後期待兼容並包的春天
    調結構、擴內需,「雙循環」下的區域和人口政策。1)為落實要素市場改革與城鎮化建設,戶籍、土地、社會保障等領域制度將不斷突破。2)為破解人口紅利困局,將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三孩及多孩政策有望全面放開;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給予多孩家庭減稅的政策;加強多支柱的養老保障;提高人口質量,加速「人口大國」向「人才強國」轉變。
  • 中國經濟2021年呈前高后低態勢
    國內經濟2021年呈前高后低態勢中國經濟時報:2021年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如何研判2021年中國經濟走勢?二是圍繞「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政府還將持續推動擴大內需、支持創新發展、改善營商環境,新投資、新消費、新經濟仍將較快增長。三是繼續全面擴大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發揮自貿區、自貿港引領作用,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創新,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營商環境。同時,中國經濟恢復快於全球主要經濟體,將有利於吸引更多國際資本等要素流入。
  • 梁建章:解讀什麼叫「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
    根據國家衛計委在2017年進行的全國生育狀況抽樣調查數據,2006~2016年,中國育齡婦女平均理想子女數為1.96個,而育齡婦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為1.75 個。一般來說,實際生育率是低於生育意願的,這是因為,有些夫婦雖然想生孩子,但患了不孕不育症,或錯過了生育期。所以,即使全面放開生育,全國平均每對夫婦所生的孩子數還是遠遠不到2個。
  • 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同比減少200萬 政策開放了怎麼生的人少了?
    最新數字顯示,2018年中國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2017年減少200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比2017年下降1.49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1‰,下降1.51個千分點。分析歷年數據可以發現,2018年出生率為1949年以來歷史最低值,同時勞動人口數量也是首次下降。
  • 從單獨二孩實踐看生育意願和人口政策2015-2080年中國人口形勢展望
    ——中國人政策生育潛力估計》中也分析,如果2015 年放開單獨二孩,出生人口堆積與現行生育政策不變相比增加100萬左右,超過200萬的可能性很小;如果2015年全面放開二孩,補償生育期間,每年會比政策不變多生600萬左右,加上正常出生1500萬,出生人口規模在2100萬人左右(也遠低於翟振武、蔡昉所預測的4995萬、4700萬人),高峰總人口約為14.39 億左右。
  • 生育政策的獎與罰:激發生育意願依然受到諸多掣肘
    2018年的低出生率敲響警鐘,國內關於鼓勵生育的討論再次達到高潮。國家衛健委網站近日公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6429號建議的答覆」,答覆了人大代表關於優化女性成長成才環境以助力全面推進「二孩」政策有效落地的多項建議。儘管各地多有出臺政策鼓勵生育二孩,然而在生育政策逐步調整的過渡期,激發生育意願依然受到諸多掣肘。
  • 任澤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刻不容緩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2019年總和生育率為1.5,考慮到仍存生育堆積效應,以總和生育率1.4稍樂觀預測,我們將看到:1)出生人口近年不斷創歷史新低,並仍將繼續減少。出生人口主要由生育率和育齡婦女決定。2016年啟動「全面二孩」前,翟振武課題組(2016)測算政策將使出生人口年度新增160-470萬,2017-2021年分別為2110、2189、2077、1936、1689萬人;實際上,2016年出生人口攀至1786萬、但2017-2019年分別降至1723萬、1523萬、1465萬。
  • 梁建章:數百位經濟學家大調查——普遍支持全面開放生育
    這份調查由梁建章與新浪網合作,調查對象是650餘位《經濟研究》的作者,調查以郵件方式進行,內容有三個問題:1、中國當下人口過多嗎?2、在二孩熱潮結束後,中國的生育率會在多少?3、當下是否應該全面開放生育。
  • 李銀河:釋放一部分生育勢能,是中國完善生育政策的表現
    在這一前提下,單獨二胎放開是我國進入21世紀以來生育政策的重大調整完善,是國家人口發展的重要戰略決策。這是中國人口和生育政策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所作出的重大調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分別為12.10‰、7.15‰和4.95‰。
  • 中央首提「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啥意思?
    來源 |《半月談》2021 年第 1 期,原標題《生育政策包容性何解?》作者 |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楊舸我國在新近發布的 " 十四五 " 規劃《建議》中,首次提出了 " 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 ",這是對未來 5 年人口變動趨勢的回應,體現了人口政策的重心變化。
  • 中國全面二孩政策與出生率及生育相關健康因素變化的關係
    中國全面二孩政策與出生率及生育相關健康因素變化的關係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2 17:51:44 北醫三院喬傑小組和北大醫學部劉建蒙小組,分析了中國全面二孩政策與出生率及生育相關健康因素變化的關係。
  • 如果調整生育政策需要什麼流程,什麼時候會全面放開生育呢?
    今年已經進入了一個尾巴,要想全面放開生育,已經基本不可能了。調整生育政策要怎麼做?如果是今年年底再次修正計劃生育法,一般也不可能從2019年放開,至少需要到2020年中期。目前的生育情況實際上政策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連貫性的,需要經過多方面的收據收集、結果分析,最終才能對政策效果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 新年生肖郵票的預言故事:從兩隻猴到三隻小豬,2019年生育政策將...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開始實施,當年的猴年生肖郵票上有兩隻小猴;如今,豬年生肖郵票上有三隻小豬,那麼,這是否預示著2019年的生育政策將轉向放開三胎或全面放開?「郵票上的三隻小豬與三胎政策沒有必然聯繫,如果2019年真的鼓勵生三胎,那麼郵票上的三隻小豬也只是一種巧合。
  • 任澤平:是該全面放開生育了,實在不行先放開三胎
    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雖不能影響未來幾十年內老年人口規模的變動,但可相對擴大總人口使得老年人口佔比相對下降,並在長期逐漸深刻改善人口年齡結構。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總和生育率為1.5。從長期趨勢看,由於生育堆積效應逐漸消失、育齡婦女規模持續下滑,當前出生人口仍處於快速下滑期,預計2030年將進一步降至不到1100萬。
  • 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再創新低!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末中國大陸人口出生率為10.48%,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據了解,此數據刷新了2018年1523萬出生人口的最低值。有相關機構預測,到了2100年,中國人口總數可能還不到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