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老一代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始終難以拋棄「,養兒防老」的思想,所以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在過去很多年,中國百姓多生多育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在建國之後伴隨著社會逐步處於穩定,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國再次迎來生育高潮,人口直接從4億上漲至1982年的10.09億,在那時中國人口就佔據世界總人口的21.96%了。
而國家也看出,若這種趨勢不加以控制,那麼在將來中國人口規模將完全失控,所以在1982年計劃生育成功出臺並寫入憲法。也正是因為計劃生育拉開了序幕,所以關於人口限制的行動也正式全面打開,事實上那時候國家為了控制人口確實付出了不少努力。
計劃生育政策在當時的國情下,很成功
其政策的強制性,也保證那些公職人員若想留住工作,就必須響應計劃生育政策,而那些農村多生多育的情況一般也會接受罰款,比如現在有很多80後都表示自己家小時候就遭過罰款。
除此外,國家也一直在加大宣傳力度提倡少生優生,晚婚晚育。除了懲罰那些多生多育者,國家也給予響應政策的人一些補貼,比如頒發獨生子女光榮證和獨生子女補貼等等。事實證明,多管齊下的手段確實對人口管控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和作用,也極大地遏制中國人口增長的速度。
在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顯示,自我國開啟計劃生育後全國共少生4億人口,而在2019年時,中國人口突破14億,這也意味著在1982年至2019年這37年間,中國人口僅增長了4億。
但實際上這樣大力度的計劃生育舉措必然也帶來了一些影響,因為這些政策嚴苛的管制,中國出生人口逐年減少,這也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比如中國龐大的人口紅利正在退熱,而老齡化卻與之提高,除此外還有養老金負擔等等。不過在這些問題中,最值得警惕的就是,現在的年輕人生育意願已經大大減小。
出生率降低引發了各種社會問題
正因為如此,在2010年時國家又全面開放二胎政策,鼓勵人們再生一個,除此外還有一些地區推出了獎勵和扶持政策,而這一次國家政策似乎就沒有那麼奏效了。除了2016年那一年以外,此後的幾年裡,我國的出生率還在下滑,在2019年時,我國出生率已經降至1.048%,也創下了自新中國成立以後的人口出生率的最低水平,不但比全球的2.45%更低,而且也低於發達國家的1.67%。
而這時,出生率的大大降低也帶來了系列問題。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人口,中國之所以在改革開放40年來能夠有如此快速的發展,其人口紅利是相當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出生率大大下降達到了負增長的地步,也意味著國家人口接連萎縮,最後嚴重會致使國家發展遭受阻礙,競爭力大大下降。
除此外老齡化和養老金負荷重的情況也值得警惕,據了解,截止於2018年,我國養老金已經接連6年為負,虧空足足達4504億元。這種形勢就意味著若沒有年輕人上繳足夠的養老金,那我國的養老金根本不夠用。
除此以外,觀念的改變也是造成現在這種情況的因素之一,畢竟當下「養兒防老」已經成為過時思想,女性獨立意識崛起導致那些晚婚晚育乃至不婚不育的,群體越來越龐大,而這也是出生率大大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實際上現在年輕人拒絕結婚,拒絕生孩子並非不喜歡孩子,大多數人的思想是,現在一個人的生活壓力就足夠大了,根本沒有過多的精力和金錢來將孩子養大。而這一點在日韓兩國間也表現得明顯。
老齡化問題是世界性問題
眾所周知,日本一直都是老齡化相當嚴重的國家,據了解日本65歲以上老人的佔比達28.7%,位居全球第一,在2019年,日本新出生人口還不足90萬,出生率為1.36%,接連12年創下新高。而這些情況都導致日本年輕人身上背負著較大的壓力,無論是工作壓力,買房壓力等等,都讓這些年輕人感覺生活無望,所以日本社會中才有那麼多單身群體。
實際上相對來看,中國也有逐步朝日韓等國的方向發展的趨勢,因為現在有很多中國年輕人都抱怨生活壓力大,尤其是房價的上漲令他們難以喘息,即便是刨除房貸車貸這種硬性問題,養孩子的成本也讓很多家庭難以承擔。
更何況,誰都不願意讓自己家孩子比別人家孩子更差,這也決定現在的小孩沒幾歲就開始報各種特長班補習班,除此外在孩子上學後,各個家長又開始爭起了學區房,這都讓年輕家庭壓力倍增。
結語
可現如今出生率的大大下降已經導致人口警報拉響,因此有關全面開放生育政策的呼聲也越來越響亮。在今年的兩會上,就有提案鼓勵生三娃等,而按照這種趨勢,在2021年就可能全面開放生育政策,但至於百姓們買不買帳還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