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1日 12:2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李永傑
字號內容摘要:12月29日,由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工作秘書處、教育部高校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非通用語種類分委員會、中國非通用語教學研究會指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主辦的全國首屆東協—中韓日人文交流廣州論壇在廣州舉行。
關鍵詞: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李永傑 通訊員劉紅豔)12月29日,由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工作秘書處、教育部高校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非通用語種類分委員會、中國非通用語教學研究會指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主辦的全國首屆東協—中韓日人文交流廣州論壇在廣州舉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等數十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就中國與東協、東協與韓國、東協與日本的人文交流議題就行學術交流。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黨委書記隋廣軍在開幕式致辭時表示,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提出與東協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偉大倡議,2018年正好是這一倡議提出五周年。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發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要求我們要「不忘改革開放初心,認真總結改革開放40年經驗,提升改革開放質量和精神」。此次論壇在這樣的背景下召開,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作為一所具有鮮明國際化特色的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培養東協語種專業人才已經有近50年的歷史,為外交部等部門輸送了大量的優秀人才。隋廣軍還表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廣東戰略研究院是全國高校百強智庫之一,也是外交部政策研究課題重點合作單位,研究院每年舉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智庫論壇」,並與外交學院合作共建了中國—東協思想庫廣東基地,學校還組建了省級協同創新中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創新中心等機構,旨在搭建促進中國—東協人文交流的各類平臺。
據隨廣軍介紹,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外語學科在教育部組織的幾輪學科評估中,均位居全國高校的前列。在全球化背景下,外語學科面臨新的形勢,國別與區域研究是中國外語學科發展的新趨勢,也是新的增長點。本屆論壇的舉辦也將會為中國外語學科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參考和借鑑。
中華人民共和國前駐越南大使胡乾文先生在致辭中表示,處在中國最大經濟體量省份的廣東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是外交部政策研究課題重點合作單位,又以外語和外貿見長,還是華南地區開設外語語種專業最多的高校,這說明學校的辦學特色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理念高度契合。在全國外語學科競爭激烈的當下,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而言,是大機遇,也是大的挑戰。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胡乾文表示,民相親即是民心相通,要做到民心相通,沒有外語人才是很難做好的,而外語人才的培養僅僅懂得外語技能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當前外語學科面臨諸多挑戰的時代,更需要人文交流等綜合素養。他還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求中國的外語教育和外語研究需要突出中國特色和民族立場。
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工作秘書處主任、北京語言大學羅林教授表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要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全力推動東南亞國別區域研究。此外,華僑大學原校長賈益民教授,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孫中山研究所所長李慶新研究員,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吳傑偉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丁隆教授,雲南民族大學東南亞學院院長陸生教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副總編周麗女士,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備案中心—暨南大學菲律賓研究中心主任、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代帆教授,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備案中心—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 浙江大學韓國研究所所長金健人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日語學院院長陳多友教授、東方語言文化學院院長劉志強教授分別就各自的研究專長在大會上作了主旨發言。
外交部中國—東協中心秘書長陳德海先生也向大會的舉辦表示祝賀。據悉,近年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充分重視中國—東協人文交流的研究,特別是該校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在這一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自2018年起,每年均發布《東協文化藍皮書》,在學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