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任磊斌 拱千舒 「澳門的媽閣(天后)廟不用說了,很有規模;在香港,金紫荊廣場對面就有媽祖(天后)像啊,三地都有並且都很重視天后文化,這完全可以大家溝通起來,看怎麼在大灣區範圍內做得更好!」在廣州龍潭村,轟鳴的天后誕活動鞭炮聲中,廣東南方軟實力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山大學外語系副教授馮令儀接受記者採訪,一句話就直接把大灣區的文化聯繫和提升擺得明白。昨日廣州最盛大的天后誕慶祝活動,龍潭村媽祖娘娘巡遊活動人山人海。
農曆三月廿三300人大巡遊
鞭炮齊鳴,鑼鼓喧天,昨日,農曆三月廿三,海珠區龍潭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盛事———娘媽誕(天后誕、媽祖誕)。萬畝果園,河網密布,被珠江支流穿插環繞的龍潭村是著名的「河上水鄉」。又稱「媽祖誕」「娘媽誕」的「天后誕」是依水而居的村民最隆重的慶典,同時也是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重要一項。活動除了天后娘娘大巡遊外,還有粵劇表演、舞龍舞獅、天女散花、旱地龍舟等傳統習俗演出,精彩紛呈。
一大早,龍潭村就熱鬧起來。上午9時整,天后娘娘準時出巡。村中的天后廟由一個舊祠堂改造而成,供奉著天后娘娘和觀音娘娘,天后娘娘從廟中請出,由村中的16個壯丁分成兩組,8人一次輪流抬著大轎巡遊。巡遊隊伍浩浩蕩蕩,由300多人組成,巡遊隊伍將從村中的天后廟出發,沿著白、杜、李、陳等姓氏宗祠、書院、洪聖殿等地巡遊,最後再回到天后宮。
南都記者跟著巡遊隊伍出發,巡遊的村民穿著華服,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穿著粉色紗裙的美女領著天女散花的隊伍一邊從自己的花籃裡拿出花瓣,一邊前行,吸引了眾人的目光。而今年是狗年,8個小朋友穿著可愛的小狗裝扮,他們來自龍潭小學,一位小朋友說自己訓練了一個月,每個星期日都會來練。「前幾年我也來了,不辛苦,今天有點緊張,但是很開心。」他說。
八隻「小狗」祝福「旺旺旺」
巡遊隊伍每經過一座姓氏祠堂、廟宇、書院即停留祭拜,敲鑼打鼓,震耳的鞭炮足足長十米,外加舞龍舞獅助興。到了村中的清朝時皇帝御賜的「樂善好施」牌坊下,傳自清朝的「肅靜」「迴避」牌繞場一周,天女散花的仙女們圍成一圈,為盛典獻上舞蹈,八隻「小狗」蹦蹦跳跳,一起祝福大家「2018旺旺旺」。而「樂善好施」的牌坊也是光緒年間皇帝御賜,讓龍潭村傳承「善」的精神。隊伍分東西巡村兩圈,整個巡遊過程為兩個小時。
上午11時左右,媽祖娘娘歸位,回到天后廟,巡遊結束,美味的「祠堂飯」為盛典劃上了句號。村民們大排長龍,到白公祠堂圍桌吃飯,白切雞、盤龍鱔、生灼沙蝦等菜香氣誘人,令人垂涎。辛苦了一早上的村民們吃得乾乾淨淨。總指揮芬姐告訴記者,每年自己提前籌備「天后誕」就籌備了兩個月,大家都為了這場盛典早早準備,辛苦付出,很難得。
專家研討
共通的傳統文化是大灣區軟實力
昨日,龍潭小學的會議室召開「海珠民間風俗發展研討會」。廣東南方軟實力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山大學外語系副教授馮令儀說,「澳門的媽閣(天后)廟不用說了,很有規模;在香港,金紫荊廣場對面就有媽祖像啊,三地都有並且都很重視天后文化,這完全可以大家溝通起來,看怎麼在大灣區範圍內做得更好。廣東是個開放的地方,應該再開放一些,我們應該走出去,和更多的地方連接起來,大灣區概念就是個好的契機……我今天來『學嘢(學習)』,看看以後有什麼能貢獻的,不遺餘力呢!」
省社科院客座研究員、廣東南方軟實力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謝振澤則談及整個海珠區和廣州市的文化脈絡新營造方向,他認為,「比如說海珠區,廣彩在轄區裡已經傳了第5代,那麼第6代、第7代會怎樣呢?如果能有一個村子來承載廣彩的文脈,那就精準地為村子量身定做相應的資源,政府的投入和傳承者的培育。不同的村子承載不同的文化,有差異性地做大做強。可以是一個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