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四川方言「四川噻話第一人」70年只為鄉音

2020-08-26 錦官成都

一顆地道成都產的「怪味胡豆」,更被稱為「」、「巴蜀怪才」、「成都的周立波」。他,就是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四川師大國學顧問,曾獲首屆民族民間藝術節四川評書擂臺賽擂主的魏奉明。這位與新中國同齡的老藝術家,一直堅守四川方言,講述著老成都的故事……

透過《天府早報》、《成都日報》、《華西都市報》等媒體,人們對魏奉明也有了更多認識。他成都生、成都長,愛成都,從最早的花園城市成都可以擺到「成都大俠」,再擺到「錦江傳奇」……魏奉明用噻話評書來詮釋四川的民俗和歷史,讓聽眾在開懷大笑裡獲得裨益。

最早採訪並報導魏奉明的資深媒體人李慶二十年一直沒有中斷過對魏奉明的文化現象觀察和研究,經他採編並發表的關於魏奉明的文章超過了四十篇,有關於四川話衝「殼子」,也有四川話說錦江,更有五言絕句贊成都小吃……

對於這樣一位「四川噻話第一人」,如今卻面臨「藝術傳承絕後」的窘境。據李慶在不久前的一次四川話龍門陣論壇上透露,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而與新中國同齡的這位老人也多次提及到自己的心路,他的四川方言噻話無人繼承,當隨著年齡增長,再說噻話的時候,總顯得「力不從心」。

魏奉明的噻話,既有評書的鏗鏘,也有歷史的沉澱。他對成都的錦江有著深厚的感情,錦江之水匯入岷江,而歷史上,江邊曾生活著許許多多的打漁郎。他們在江邊織網捕魚,以此為生。如今,城市變化了,打漁郎在成都看不到了,但在新津還留存有打漁郎。那裡,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河鮮,但殊不知當地的打漁郎最為聞名,捕魚的歷史至今已經有1000多年。

魏奉明的噻話中專門提到,新津是一座具有1400多年歷史的古城,境內五河貫穿,水網交織。岷江外江從新津城外緩緩流過,自己年輕的時候每次去樂山都要經過新津,那時候高速公路還沒有修通,江邊披著蓑衣、戴著鬥篷的打漁郎隨處可見。他們撒網、搬罾,成為一道特殊風景。為此,魏奉明有一首七言詩,表現打漁郎的辛苦:「無月之夜江河暗,絲絲細雨潤河田。孤燈如豆伴漁家,為求果腹夜行船。」

魏奉明出演過張紀中版電視連續劇《笑傲江湖》中魔教巫師一角,還參加了電視劇《三峽之戀》和《滾滾血脈》的拍攝。近年在川渝舉辦過多場巴蜀文化講座,因其濃鬱的噻話評書風格廣受聽眾追捧,被稱為「巴蜀怪才」「成都的周立波」。

70歲的魏奉明父親早逝,兄妹幾個全靠當教師的母親撫養成人。哥哥如今是中科院從事大氣物理研究的院士。身為教師的母親,與那時的教師一樣要經歷「六臘關」:每年六月和臘月初,即將放暑假寒假的前夕,學校要決定教師去留,總讓母親擔驚受怕。魏奉明小學讀芷泉街小學,1958年就讀十七中,跟著饑荒來了……為掙錢養家餬口,還是娃娃的魏奉明在茶鋪裡認識了幾個流落到成都的外地說書藝人,開始了自己學藝之路。

四川方言形神兼具。在四川,有一種指路叫「抵攏倒拐」,有一種酸味叫「遛酸」,有一種讚賞叫「巴適」、有一種青蛙叫「切貓兒」,有一種奮鬥叫「雄起」……隨著年齡增長,魏奉明依然堅守四川方言和文化傳播,正如四川大學教授李祥林說過,方言不僅是交流工具,也和一個地域的民俗和文化有著密切聯繫,很多方言的內容,普通話是沒有辦法表達的。魏奉明現在很希望有更多的喜歡四川方言的人來「接盤」噻話,他願意毫不保留把一生所學教給大家。同時,開設噻話專場。在他看來,方言如果斷流,丟失不止是鄉音和鄉愁。

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四川方言詞典》讓大家重新發現了四川方言的魅力,以及更多的思考。2018年,四川人民出版社除了將《四川方言詞典》和《民國四川話英語教科書》進行重新修訂出版,更是和新華網四川頻道合作,利用「四川話百科」的內容,以日曆的形式,出版了中國第一部方言日曆《四川方言日曆(2019)》,日曆共收錄365個四川方言詞條。

相關焦點

  • 四川方言丨廖興友:打卦婆,噻話多
    其中一人話特別多,其他人會埋怨這個話多者為「打卦婆」,而一籮筐一籮筐的話,就被人視為「噻話」。為什麼把話多的女人形容為「打卦婆」?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首先得搞清楚什麼是打卦。打卦中的「打」,主要指投擲佔具,「卦」指卦象。打卦分「九宮八卦」和「五陰六陽」卦兩種,是民間一種較為普遍的卜卦方式。
  • 遠方不遠,鄉音未改!他們用方言為詩詞打call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古詩詞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而鄉音,即方言,承載了一個地域的文化積澱,更守護著這一方人的濃濃鄉愁。 在2019年9月底,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啟動了中華愛國主義古典詩詞方言誦讀徵稿活動,以「傳承文化經典、共抒愛國情懷」為主題,精選70首愛國主義古典詩詞,面向全國各地網友徵集方言誦讀音視頻作品。通過方言的多樣化表達,展示詩詞作品中的錦繡河山、愛國情懷,以此呼籲大眾保護方言、守住鄉愁,活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天貓精靈懸賞尋找「最四川」的聲音模特 參賽者:不讓方言成為...
    「鄉音無改鬢毛衰」,如果遺忘了鄉音,我們還記得自己從哪裡來嗎?為了保護方言,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在4月成立了方言保護專項小組,投入1億元對漢語方言進行保護和開發;天貓精靈也開始逐步進行全國方言的語音優化工作,並以四川為起點,啟動了「聲音模特」招募計劃,目前已招募到了五名選手。
  • 「鬼迷日眼」普通話咋翻譯 四川方言很「考人」
    原標題: 「鬼迷日眼」咋「翻譯」四川方言很「考人」  四川方言「鬼迷日眼」、「扯把子」、「栽舅子」「翻譯」成普通話是什麼意思……近日,一篇名為「遂寧方言測試題」引起眾多網友圍觀。華西城市讀本記者發現,許多遂寧籍網友做「遂寧方言測試題」,還考不了90分。  「你少開腔,說話彈殼殼的,還打個光胴胴就跑出來。」
  • 方言是世界上最響亮溫暖的聲音,那麼,四川方言有哪些打動了你?
    一、世事變遷,唯一不變的是鄉音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曾在《回鄉偶書.其一》寫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詩中講述了作者年少離家,遲暮之年才回來,鄉音雖沒有改變,但鬢角的毛髮卻已經疏落。兒童們看見他卻沒有一個人認識的,還笑著問:這客人是從哪裡來的呀?
  • 第34期:四川方言的傳承與保護(三)
    【胖娃胖嘟嘟,騎馬上成都……】我是成都人,我是廣安人,我是南充人,我是內江人,我是樂山人,我是雅安人,我是宜賓人(註:分別代表)一樣的四川人,不一樣的四川話。川劇《花田寫扇》選段方言和很多地方文化相伴相生,比如說你剛才聽到的這段川劇選段《花田寫扇》,它的唱詞、念白,發音都是以成都話為標準的。如果方言斷流,依託方言而生的地方戲曲也將面臨更大的傳承問題。所以方言不僅是鄉音的體現,也是文化的傳承。「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唐代賀知章的《回鄉偶遇》吟出的就是濃濃的鄉愁。
  • 四川方言的地域差異
    □傅全章記得一次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節目中說到貴州的事,記者採訪當地群眾時,我驚異當地群眾說的話和我們四川話簡直沒有多大區別。其實,四川話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一些更具地方色彩的方言俚語。有時我們可以憑藉隻言片語就分辨岀別人老家在什麼地方。
  • 四川方言和湖北方言到底多相似?四川人:湖北話和四川話沒區別!
    你們知道方言怎麼來的嗎?那是漢族的先民開始時人數很少,使用的漢語也比較單純。後來由於社會的發展,居民逐漸向四周擴展,或者集體向遠方遷移,或者跟異族人發生接觸,漢語就逐漸地發生分化,產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最近小傑發現,四川居民講話和湖北居民講話的方言竟然是出奇的一致啊!要知道這兩個省份可是相隔百裡,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探秘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吧!
  • 四川方言歷史故事
    ——四川春耕情歌  投稿郵箱:673192395@qq.com  無論身在何地,人們最盼望的莫過於過節了。每到節日,無論大小,人們都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慶祝,這是從舊時就一直傳承下來的習俗。四川人幽默詼諧、聰明潑辣的天性,在過年過節的習俗上也能看出來。「像啥子唱秧歌、送么臺,或者是打金章、燒火龍……從舊時起,就是四川人一年中最盼望和喜歡的活動,樂此不疲。」
  • 四川徵召方言發音人 「代言」純正四川話(圖)
    在教育部、國家語委啟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的大背景下,四川也啟動了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我省以行政區劃為基本依據,兼顧四川省內漢語方言片區特點,從符合條件的地區中選出有代表性的調查點91個,其中國家課題調查點33個,四川省級調查點58個,總數居全國之最。  而成都錦江區正是國家級調查點。
  •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熊出沒·原始時代》推了四川方言版
    作為新年第一動畫大電影《熊出沒·原始時代》在全國不同地域範圍內推出方言版版本,讓不同地區的觀眾感受到這部大電影的誠意之作。據悉,影片除了傳統的普通話版外,還包括了四川話、陝西話、河南話、粵語等多個地域方言版本,並於今(9)日在各個區域上映。屆時,川渝地區的大、小朋友們就能在大銀幕上一睹方言的魅力了。一部電影能為觀眾做的最大誠意是什麼?
  • 山東話、四川話、湖南話……臺灣曾匯聚大陸各省方言,如今會講的人...
    事實上,像是河南話、四川話、山東話、湖南話、浙江話、廣東話等大陸方言,在島內聚落也曾小範圍流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部分香港影片曾使用山東話、四川話為特定角色配音,提升了影片的喜劇效果,這樣的創意其實就來自於臺灣配音公司。
  • 川普,四川人最後的讓步,更是四川人待人接物的處世哲學
    相比普通話,四川人更鍾情於自家的方言,張口就來說得順溜,因此本地人習慣用四川方言交流,只有對於外來人口,才會祭出川普語言技能。換種通俗易懂的說法,川普就是四川人所理解的普通話。將四川方言同普通話相交疊,通過改變語音語調轉換為外地人能夠大概率聽得懂的語言就是川普的精髓。川普&34;別稱的由來,主要還是與四川人愛吃椒鹽有關。
  • 說方言,是川人最驕傲的選擇 | 四川方言
    當人們很多年以後再看到這些方言詞的時候,也能想像出彼時的情景習俗。 比如四川方言裡有一個詞叫做「裝舅子」。這個詞是諷刺一個穿戴太講究,或者穿著不合時宜。後來也引申為諷刺某人裝腔作勢。為啥子是「裝舅子」,不是「裝么兒」、「裝堂哥」呢?因為以前四川有一個習俗,姐姐或者妹妹出嫁時,其哥哥或弟弟一定要穿戴十分整潔去送親。
  • 四川地處西南,本屬於南方地區,為何四川話會被列入北方方言
    中國一般在地理學上以秦嶺淮河作為南北分界線,四川在秦嶺以南,屬於南方。按語系來說,西南官話都屬於北方語系。清朝時四川因為戰亂災荒,皇帝下了道湖廣填四川的詔令大規模移民,語言自然偏北方。湖廣填四川,湖廣地區的人只佔了百分之三十,其他地區百分之七十,因為太分散所以就叫湖廣填四川。還有大批甘肅,陝西為主的北方移民。
  • 【方志四川 方言志音頻】《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19集:內江話
    一樣的四川人,不一樣的四川話。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成都故事廣播FM88.2傾力製作 方言文化傳承專題節目——《四川方言》,帶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發展歷史,在鮮活接地氣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獨特的魅力。 各位聽眾,各位網友,歡迎收聽《四川方言》節目。我是浩岷。今天的《四川方言》我們走進內江,品品內江人的方言味道。
  • 方言保護計劃走紅校園 用年輕人喜歡的短視頻記錄鄉音
    方言考試甄選方言達人隨著「方言保護計劃」走進校園,訊飛輸入法聯合科大訊飛AI資源部分別在湖南長沙和四川成都兩地舉辦了大學生方言考試,甄選出一批具有一定方言轉寫能力的「母語」使用者,邀請這些方言達人參與到方言保護的實質性工作中。
  • 四川方言裡的「豬」
    但凡有農村生活經歷的人,都知道豬叫聲作「哼哼」,而不作「溜溜」。  古人說「方言俗語,皆有所據」,那麼「溜溜」一語是否也有古語可據呢?為此我們不得不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據《左傳》記載,公元前946年(魯定公十四年),衛國夫人南子與宋國公子之間有不正當關係,民間就此事流傳出一首民歌,其中一句是:「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
  • 《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19集:內江話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成都故事廣播FM88.2傾力製作 方言文化傳承專題節目——《四川方言》,帶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發展歷史,在鮮活接地氣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獨特的魅力。各位聽眾,各位網友,歡迎收聽《四川方言》節目。我是浩岷。今天的《四川方言》我們走進內江,品品內江人的方言味道。內江又叫甜城,早在唐代,內江就開始用蜂蜜浸漬果品,生產蜜果了。
  • 《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21集:眉山話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成都故事廣播FM88.2傾力製作 方言文化傳承專題節目——《四川方言》,帶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發展歷史,在鮮活接地氣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獨特的魅力。各位聽眾,各位網友,歡迎收聽《四川方言》節目。我是浩岷。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眉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