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畫兒(1):任伯年的花鳥世界

2020-12-01 沐清揚

任頤(1840年-1895年),即任伯年,初名潤,字次遠,號小樓,後改名頤,字伯年,別號山陰道上行者、壽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陰航塢山(今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人,清末著名畫家。

任伯年

自幼隨父賣畫,後從任熊、任薰學畫,後居上海賣畫為生。在「四任」之中,成就最為突出,是「海上畫派」中的佼佼者,「海派四傑」之一。任伯年的繪畫發軔於民間藝術,技法全面,山水、花鳥、人物等無一不能。重視寫生,又融匯諸家法,並吸取水彩色調之長,勾皴點染,格調清新。

其人物畫,早年從陳洪綬法出,形象誇張,富有裝飾效果。如故宮博物院藏《幹莫煉劍圖》軸。後練習鉛筆速寫後,變得較為奔逸,如故宮博物院藏《風塵三俠圖》軸等。其寫照技藝,高妙絕倫,曾為虛谷、胡公壽、趙之謙、任薰等多人畫像,無不逼肖。浙江省博物館藏有其《酸寒尉像》軸,寫吳昌碩著官衣立像,極其傳神;其花鳥畫,早年以工筆見長,仿北宋人法,近於陳洪綬。後取法惲派及陳淳、徐渭、朱耷的寫意法,筆墨趨於簡逸放縱,設色明淨淡雅,形成兼工帶寫、明快溫馨的格調。代表作有藏於徐悲鴻紀念館的《紫藤翠鳥圖》軸等。對近現代花鳥畫產生了巨大影響。

任頤《芭蕉狸貓圖軸》

圖繪芭蕉、狸貓。芭蕉葉以濃墨中鋒勾勒輪廓,線條圓潤流暢,富有表現力。葉面以飽含水份的花青、石綠、明黃等色暈染,色與水自然的交融,顯現出豐富的深淺色調的變化,將葉片鮮活的物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芭蕉狸貓圖軸》局部

圖中的貓兒沒有繁瑣的細節刻畫,僅以寥寥數筆便點染出它們在靜止狀態下專注的神態和嬉戲頑皮時撕咬的動態,由此可見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堅實的素描基礎和嫻熟的筆墨造型能力。

任頤《棕櫚雞圖軸》

此畫充分發揮了小寫意花鳥畫寫實傳神的特點,雞毛用濃墨渲染,雞尾以運筆速度極快的幹筆皴擦而成,設色明澈澄亮,秀豔俏麗,幾近西洋水彩的效果。這種將中國傳統水墨花鳥畫法與西洋畫法相融合的繪畫手法甚為符合當時普通市民的欣賞口味,取得了雅俗共賞的效果。

任頤《棕櫚雞圖軸》

任伯年是海派畫家中的佼佼者,在清末那個動亂的年代裡,東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對於早期沒有留學經歷的文人畫家來說,學習西方畫法是一個歷史必然,一些寫真,造型,水彩等表現形式在畫面中表達出來,使人耳目一新。任伯年的花鳥畫造型準確,禽獸們所表達出來的面目,情緒,值得人們細細品味!(文:沐陽)

相關焦點

  • 讀畫兒(2):任伯年人物畫裡的人物故事
    —1896年),初名潤,字小樓、伯年,浙江紹興人,寓居上海,以賣畫為生。擅長人物、肖像、花鳥、山水畫。其繪畫除繼承民間及傳統文人畫,融匯陳洪綬、陳淳、徐渭諸家之長外,還吸收了西畫速寫、設色諸法,形成丰姿多彩,新穎生動的獨特畫風,具有雅俗共賞的藝術趣味和鮮明的時代氣息。與任熊、任燻、任預並稱為「海上四任」。
  • 幽鳥鳴春:任伯年花鳥作品欣賞
    任伯年(1840~1896年),名頤,字伯年,以字行;浙江山陰人,故畫面署款多寫「山陰任頤」。近代著名畫家,與吳昌碩、蒲華、虛谷齊名為「清末海派四傑」。兒時隨父學畫,十四歲到上海,在扇莊當學徒,後以賣畫為生。所畫題材極為廣泛,人物、花鳥、山水、走獸無不精妙。
  • 秀逸疏宕 詩情畫意——任伯年筆下的花鳥世界
    任頤初名潤,字小樓,後字伯年,浙江山陰(今紹興)人。生於鴉片戰爭的清道光十九年(1840年),卒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父親任聲鶴是民間畫像師,大伯任熊,二伯任燻,已是名聲顯赫的畫家。少時受家庭的薰染,已能繪畫。
  • 任伯年筆下的花鳥世界,秀逸疏宕,詩情畫意
    任頤, 字伯年, 山陰 (紹興) 人。署款多為「山陰任頤」。任伯年自小畫畫, 曾以任薰、任熊為師。在清末人物花鳥上成就最著。畫取陳老蓮的人物, 徐熙、惲格的沒骨法, 徐渭、朱耷的寫意, 並汲民間繪畫和西洋水彩的營養, 最終自成畫風, 寫意與寫實均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 沒有照相機的時代,為畫好花鳥,宋徽宗任伯年做了哪些瘋狂事?
    △ 北宋 宋徽宗(趙佶)當年,宋徽宗為了給自己營造強大的藝術主力軍,特別開設「中國皇家藝術畫院」,畫學專業分講到這裡,畫家方力偉又給我們分享了另外一個故事,是關於中國花鳥畫承前啟後的巨匠-任伯年先生。
  • 任伯年 | 至俗於生活,至雅於藝術
    任伯年是中國近代美術史上著名的以繪畫為生的民間畫師,他的技藝不拘泥於某一個類別,人物、山水、花鳥都遊刃有餘。徐悲鴻評價任伯年是繼「仇十洲(仇英)後中國畫家第一人」。伯年十分尊崇父親,一生以畫為生,從未想過藉此出名或是另謀出路。又因為家中清貧,任伯年少時確實沒讀多少書,但這並不影響他在繪畫方面的成就。小時候父親不在家時有朋友造訪,伯年暗暗記下來人的相貌特徵,待父親回來後,便畫出那人的容貌,父親一眼就認出了此人是誰。任伯年十五歲時,父親在太平軍戰亂中去世,任伯年開始靠父親傳授的畫技獨自謀生。目前能看到任伯年最早的畫,是他26歲時畫於寧波的《玉樓人醉杏花天》。
  • 任伯年人物與肖像畫賞析
    ——任堇叔題任伯年《淞雲先生遺像》(注1) 被徐悲鴻(1895—1953)譽為「仇十洲之後,三百年來中國畫家第一人」的任伯年(1840—1895),與其前輩仇英(約1494—1552)、陳洪綬(1599—1652)一樣,並不是純粹的文人畫家。
  • 「伯年國藝」全國寫意花鳥畫展今日開幕
    任伯年(1840-1895),浙江山陰航塢山(今浙江蕭山瓜瀝鎮)人,近代中國畫「一代宗師」,與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並列「四大家」。作為海派領袖,其人物、花鳥、山水、走獸無不精妙,創造了一種清新流暢的獨特風格,對中國畫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任伯年 | 國畫作品鑑賞
    失去了伴侶的雄鳥獨自飛越高空,眼中只看到密布的白雲(不見伴侶身影)獨自流下眼淚。不求一生一世雙雙翱翔風雲中的願望,(寧願)雙雙被關鎖在籠中可以兩廂廝守。任頤(1840年-1895年),即任伯年,初名潤,字次遠,號小樓,後改名頤,字伯年,別號山陰道上行者、壽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陰航塢山(今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人,清末著名畫家。
  • 任伯年筆下的鐘馗圖
    任頤(1840-1896),原名潤,字伯年,號小樓,浙江紹興人。其父任鶴聲,是長於寫真的民間畫師。伯年幼時曾得家授,「勾勒取神,不假渲染」。後得任熊、任薰兄弟指教,又受胡公壽推薦,在古香室箋扇店作畫,其間結識了蒲華、王秋言、蔣石鶴、吳昌碩、吳友如等文人和畫家,交往友善,得共切磋藝事。至30歲左右,已聲名鵲起,享譽大江南北。
  • 任伯年-海上畫派的代表人物,全能畫家!
    《華祝三多圖》2011年,任伯年的《華祝三多圖》在西泠印社春季拍賣會上以1.67億元成交,刷新了任伯年的個人拍賣紀錄。但是相對於齊白石而言,任伯年的作品價位並不算高。—1896年),字伯年,一字次遠,號小樓,(亦作曉樓),浙江山陰人,清末畫家。
  • 雅韻網---任伯年經典作品欣賞
    任伯年(1840-1896),名頤,初名潤,字小樓,後改伯年,浙江山陰人,初隨父學畫,後又受其族叔任熊影響。1865年正式隨其族叔任薰習畫,並開始以賣畫為生,1868年隨任熊去蘇州,接觸大量古今名畫,後居滬上,再未離開上海,以賣畫為生。是清末海上傑出的畫家之一,是海派的集大成者,與任熊、任燻、任預為海上「四任」。其肖像、人物、花鳥、山水無所不能,工筆設色、水墨、寫意無所不精。猶以人物、花鳥方面成就最為傑出。
  • 畫壇清末海派四傑之首——任伯年掠影
    (1840-1896年),初名潤,字伯年,一字次遠,號小樓(亦作曉樓),浙江山陰人,晚清時期著名畫家,長期在上海鬻畫為生,繪畫題材廣泛,人物、肖像、山水、花卉、禽鳥無不擅長,為「海上畫派」的代表人物,與吳昌碩、蒲華、虛谷齊名,被為「清末
  • 任伯年人物畫 全集
  • 王菡薇│任伯年「寫實」觀念影響下的徐悲鴻〔1〕
    任伯年此幅《蠟嘴》(後面簡稱「蠟圖」),款為「光緒辛巳秋九月伯年」,可知此作作於1881年。此作與任伯年所作《沒骨花鳥圖冊》之《枇杷》(後面簡稱「枇圖」)上蠟嘴鳥的畫法幾乎一致。《沒骨花鳥圖冊》,絹本,29.3×41.7釐米,全冊10開,中國美術館藏。其中《枇杷》圖畫一枝枇杷自右向左伸展,青綠畫葉;方筆造型的兩鳥,身以青、綠、赭為之。筆法爽勁有骨力。
  • 朵雲軒120年:任伯年《群仙祝壽》與白石草蟲冊
    光緒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朵雲軒擇吉在拋球場路南三馬路口(今河南中路漢口路)正式開業,初營蘇杭雅扇、詩箋信紙、文房四寶、書畫裝裱等,後又發展出木版水印、書畫中介等業務,憑藉「無奇之不備,有美之必臻」的優質產品和「竭秘府之搜羅,供文壇之驅使」的服務意識,本著海納百川與開拓創新的「海派」精神,為藝術家成長和展示搭建平臺,成為海上藝術家薈聚交流的精神家園。
  • 陳半丁、王雪濤、董壽平評論任伯年
    鈐印:任伯年(白文)鑑藏印:上海中國畫院藏(朱文)任頤字伯年,浙江山陰(今紹興)人,生於道光二十年中國美術館 藏鈐印:任伯年(白文)頤印(白文)「任伯年出身清苦,讀書不多。中國美術館 藏款識:山陰伯年任頤鈐印:任伯年(白文) 頤印(白文)記者問:「任伯年的作品如與吳昌碩相比
  • 海上畫派的代表人物,任伯年的繪畫特點與人生經歷
    任伯年與其他諸多取法於古人的畫家不同,任伯年的繪畫發民間藝術,技法全面,山水、花鳥、人物等無一不能。任伯年任伯年的出生環境其實非常一般,他的父親儘管有著一份正當的職業(應該是一個米商),但卻非常喜歡畫畫
  • 藝術欣賞:任伯年與「寫實」觀念的體現
    任頤(1840一1896),字伯年,畫中有署「山陰任伯年」處,是「海上畫派」的重要成員和佼佼者,兼擅人物和花鳥,賣畫為生。上海及鄰近地區有著優秀的繪畫傳統,優秀畫家代不乏人,曹知白、董其昌、趙左等畫家都曾經活躍在此地。
  • 任伯年的繪畫實現了「高古」「空靈」「簡逸」,構圖上以塊取勢
    清 任伯年 花鳥冊八開選二 28.1cm×35.1cm 紙本設色 1877年 上海博物館藏如「高古」「空靈」「簡逸」這些都是文人畫家所追求的準則,晚年的任伯年對畫面的疏減、布局,作品中物象位置的擺放,姿態的處理,相互間的呼應關係考慮得更多些,對筆情恣肆、放縱奔逸寫意精神的追求,以及對筆下見骨,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