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頤(1840年-1895年),即任伯年,初名潤,字次遠,號小樓,後改名頤,字伯年,別號山陰道上行者、壽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陰航塢山(今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人,清末著名畫家。
任伯年
自幼隨父賣畫,後從任熊、任薰學畫,後居上海賣畫為生。在「四任」之中,成就最為突出,是「海上畫派」中的佼佼者,「海派四傑」之一。任伯年的繪畫發軔於民間藝術,技法全面,山水、花鳥、人物等無一不能。重視寫生,又融匯諸家法,並吸取水彩色調之長,勾皴點染,格調清新。
其人物畫,早年從陳洪綬法出,形象誇張,富有裝飾效果。如故宮博物院藏《幹莫煉劍圖》軸。後練習鉛筆速寫後,變得較為奔逸,如故宮博物院藏《風塵三俠圖》軸等。其寫照技藝,高妙絕倫,曾為虛谷、胡公壽、趙之謙、任薰等多人畫像,無不逼肖。浙江省博物館藏有其《酸寒尉像》軸,寫吳昌碩著官衣立像,極其傳神;其花鳥畫,早年以工筆見長,仿北宋人法,近於陳洪綬。後取法惲派及陳淳、徐渭、朱耷的寫意法,筆墨趨於簡逸放縱,設色明淨淡雅,形成兼工帶寫、明快溫馨的格調。代表作有藏於徐悲鴻紀念館的《紫藤翠鳥圖》軸等。對近現代花鳥畫產生了巨大影響。
任頤《芭蕉狸貓圖軸》
圖繪芭蕉、狸貓。芭蕉葉以濃墨中鋒勾勒輪廓,線條圓潤流暢,富有表現力。葉面以飽含水份的花青、石綠、明黃等色暈染,色與水自然的交融,顯現出豐富的深淺色調的變化,將葉片鮮活的物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芭蕉狸貓圖軸》局部
圖中的貓兒沒有繁瑣的細節刻畫,僅以寥寥數筆便點染出它們在靜止狀態下專注的神態和嬉戲頑皮時撕咬的動態,由此可見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堅實的素描基礎和嫻熟的筆墨造型能力。
任頤《棕櫚雞圖軸》
此畫充分發揮了小寫意花鳥畫寫實傳神的特點,雞毛用濃墨渲染,雞尾以運筆速度極快的幹筆皴擦而成,設色明澈澄亮,秀豔俏麗,幾近西洋水彩的效果。這種將中國傳統水墨花鳥畫法與西洋畫法相融合的繪畫手法甚為符合當時普通市民的欣賞口味,取得了雅俗共賞的效果。
任頤《棕櫚雞圖軸》
任伯年是海派畫家中的佼佼者,在清末那個動亂的年代裡,東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對於早期沒有留學經歷的文人畫家來說,學習西方畫法是一個歷史必然,一些寫真,造型,水彩等表現形式在畫面中表達出來,使人耳目一新。任伯年的花鳥畫造型準確,禽獸們所表達出來的面目,情緒,值得人們細細品味!(文: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