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小一新學期語文古詩全刪?教委:不進課本改誦讀

2020-12-10 新民網

  【新民網·獨家報導】距離上海中小學開學還有不足一周,有關新學期小學一年級課本「瘦身」的話題引起家長的關注。課本厚薄減少近1/3,課文從45篇縮減為40篇,識字量從353個減少到296個,寫字量從296個減少到118個。對於備受關注的「刪除全部8首古詩」,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語文教研員薛峰表示,這並不意味著古詩退出了孩子的課堂,而只是改變了古詩的教學方式,學生們將在預備鈴、拓展課等時間裡跟著磁帶或是老師誦讀這些古詩篇目,感受古詩的情感美、音律美。

  據介紹,此前語文課本是根本2004年上海市中小學課程標準編寫,總體評價良好,但也存在反饋低年級學生負擔重的聲音,比如課文篇目多,部分篇目長,帶讀字多等。在決定修訂第一冊語文教材前,教研人員將現行課本與人教版及二期課改課本進行對比研究,對18個區縣867位曾使用過1年級教材的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同時邀請高校專家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專題研討,最終形成了修改課本的意見。

  據薛峰介紹,新教材給人最直觀的感受是,厚薄減少了近1/3。修訂後小學語文第一冊課文篇目從45篇縮減為40篇,識字量從353個減少到296個,寫字量從296個減少到118個。刪除的是長課文,對12篇課文逐字逐句刪改,刪掉了不易理解的內容,帶讀字也減少近1/3。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新課本刪除全部8首古詩,引發家長關注。「新教材改變了古詩的教學方式,不出現在書面的課本裡,不代表學生不再接觸。」薛峰表示,今後在課堂2分鐘預備鈴、拓展課或是學科活動中,古詩將通過磁帶播放或是老師領讀,讓學生們聽聽讀讀誦誦,沒有抄寫默寫要求,沒有了解古文字詞含義的要求,只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受古詩的情感美和韻律美。

  教委相關人士表示,語文教材「瘦身」,從教育規律出發,符合孩子的天性。而下半年,將繼續對課程標準進行研究,加強教師培訓。(新民網記者 李若楠)

新民網茶館由新民網出品
微信號:newteahouse
無節操、有道理
最麻辣,最有趣的時事脫口秀!
你今天腦補了嗎?

新民網事由新民網出品
微信號:xinminwangshi
突發事、新鮮事、有趣事
感人事、煩心事等你來爆料!
掃一掃,關注有禮!

儂好上海由新民網出品
微信號: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樂、上海故事、同城活動
每天熱愛上海多一點
加入小儂家族就對啦!

相關焦點

  • 一年級上學期《語文》古詩全刪 有家長認為"矯枉過正"-古詩 課文...
    不過部分家長對此也表達了疑慮,他們認為從8首古詩到一首不剩,有些矯枉過正,「古詩是很好的文學形式,如果能保留一兩首,讓孩子適當學習,並不會增加多少負擔。」  早報記者注意到,上海市教委今年上半年在答覆相關提案時稱,今年已將修訂低年級語文教材以及啟動小學語文教材整體修訂計劃列入市教委工作要點內。
  • 上海小學一年級上學期語文課本古詩全部刪除(圖)
    上海小學一年級上學期語文課本古詩全部刪除(圖)  刪去的8篇古詩   《畫》、《草》、《登鸛雀樓》、《尋隱者不遇》、《憫農兩首(其二)》、《夜宿山寺》、《江雪》、《梅花》   刪去的5篇課文   序列號是41-45   《小溪生病了》、《會說話的燈》、《小海馬
  • 北京一年級語文課本古詩詞明年增加兩倍
    原標題:北京一年級語文課本古詩詞明年增加兩倍   習近平前天在北師大看望師生時表示,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新版的語文教材則不要求學生背,全部以誦讀為主。並且採取一詩一畫的原則,讓學生體會詩畫一體的美感。   任翔說,古詩的編排將和傳統文化教育結合起來,按照春節、端午、中秋、清明等傳統節日設置相應的單元。比如中秋節就會誦讀《中秋月》等有關中秋的古詩。同時還以講故事的方式講解傳統文化和習俗。每首詩所配的畫也簡單明了,讓學生明白古詩表達的意思。
  • 北京一年級語文課本古詩詞將增兩倍 不要求背誦
    習近平前天在北師大看望師生時表示,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昨天,負責主編北京市義務教育語文教材的北師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表示,明年9月起,北京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古典詩詞將由現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但只要求誦讀,讓學生體驗音韻美,不再有死記硬背的要求。
  • 上海一年級上學期《語文》古詩全被刪引爭議
    我身邊的家長有90%都在升一年級前把孩子送進了培訓班,80%的孩子都學過古詩。我覺得一年級語文課本的8首古詩對這些孩子來說難度不大,大多數都已經學過,沒有刪除的必要。」  另外,顧先生也認為從8首古詩到一首不剩,有些矯枉過正了,「古詩是很好的文學形式,如果能保留一兩首,讓孩子適當學習,並不會增加多少負擔。」
  • 上海小學一年級新編語文課本 原有古詩全被刪除
    而最令人矚目的變化是,舊版本中,原本在每個單元最後都有一個「古詩誦讀」環節,整本課本共有8首古詩,比如我們熟悉的《登鸛雀樓》、《尋隱者不遇》等。而在新版本的課本中,8首古詩都被刪除了。一些家長不解:課本「瘦身」為什麼要從古詩下手?  記者今天以家長的身份向上海市數家小學諮詢,一家小學的老師表示,學校教學都是配合市教委的教學安排。
  • 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除全部古詩
    悅悅媽實際比對了新舊兩版小學一年級第一冊語文課本,發現最明顯的是,新教材刪去了原先最後一章節的5篇篇幅長、內容深的課文,包括《小溪生病了》、《會說話的燈》、《小海馬》等,僅這一項改變,小學生就能少學38個詞語,識字量降低39個、寫字量降低20個。
  • 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教材進校園
    原標題: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教材進校園   歷時兩年,十易其稿,由市教委組織本市高校和中小學教師共同編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教材第一冊完成編寫,今天起陸續發放至全市近17萬一年級學生手中,其他教材計劃明年春季新學期與師生見面。
  • 滬小學語文教材「瘦身」 《登鸛雀樓》等古詩被刪
    據新華社上海8月26日電從今年9月新學期開始,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瘦身」:除刪除原教材最後單元的5篇課文外,《畫》《草》《登鸛雀樓》等8首古詩也不見了蹤影。此外,一年級識字量從原來要求的353個減少到296個,寫字量從296個減至118個。  大多數一線教師對教材「瘦身」表示歡迎。
  • 上海語文教學「減壓」刪古詩 海口家長支持保留古詩
    商報訊(實習記者葉嬌)上海實行新教材改革,古詩被排除在一年級語文的教材之外。對此,社會各界人士眾說紛紜。商報記者採訪海口一些家長和老師,大家多對此不予贊同。目前,海南一年級語文的教材還是選用蘇教版,蘇教版一年級語文課本還是保留古詩。
  • 拼音從「a、o、e」開始教 滬小一新生將用全國統編語文教材
    原標題:拼音從「a、o、e」開始教本市小一新生將用全國統編語文教材(附教材預覽)還有一個多月,小一新生們即將開啟正式的校園生活。日前,一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語文教材在淘寶上熱銷。記者從市教委獲悉,上海的小學新生今年確實將告別滬教版教材,使用全國統一編寫的這套新語文教材。值得關注的是,新教材將加大漢語拼音集中教學力度,讓孩子們有更充足的漢語拼音學習時間。
  • 拼音從a、o、e開始教 滬小一新生將用全國統編語文教材
    原標題:拼音從「a、o、e」開始教本市小一新生將用全國統編語文教材(附教材預覽)  還有一個多月,小一新生們即將開啟正式的校園生活。日前,一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語文教材在淘寶上熱銷。記者從市教委獲悉,上海的小學新生今年確實將告別滬教版教材,使用全國統一編寫的這套新語文教材。
  • 滬上高一學生新學期將使用全新統編版教材
    新學期開始,上海市高一年級將啟用由教育部統編的全新語文、歷史和思想政治教材。在這三科統編教材中,語文教材尤其引發廣大師生和家長關注:一是古詩文比例大幅增加,二是教材提出了整本書閱讀等全新教學要求。
  • 上海教委:責成出版社整改致歉 將語文教科書「姥姥」改回「外婆」
    受訪者供圖據上海市教委新聞辦官方微信消息,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發布《關於上海小學語文教科書「外婆」改「姥姥」一事的處理意見》。意見指出,6月20日,網絡輿論關注「小學二年級第二學期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教科書第24課《打碗碗花》原文的『外婆』被改成了『姥姥』」。
  • 滬小一生將使用全國統編語文教材 分為上下兩冊
    ●從認字上來說,統編一年級語文教材識字量從原來滬版教材的400字,減少到現在的300字,寫字表為100字,給小一新生更多的適應過度階段。  ●在一年級上的語文課本中,第一個環節就有「你說我做」的口語交際環節,在「學習準備期」設置的環節,能幫助孩子掌握語文使用規範和禮儀,認知一些簡單的漢字,培養傾聽的習慣。
  • 上海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去全部古詩
    原標題:上海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去全部古詩   晨報報導昨日,記者對比新舊一年級語文課本發現,新的一年級語文課本不僅刪除了舊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詩,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6個單元40篇課文,識字量和寫字量都有不同程度減少。
  • 語文「瘦身」從古詩開始?是減負還是瞎折騰
    記者經過對比新舊一年級語文課本後發現,新的一年級語文課本不僅刪除了舊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詩,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6個單元40篇課文,識字量和寫字量都有不同程度減少。爸爸親一親,把我抱進他的口袋裡。 爸爸的口袋像搖籃,又暖和,又舒服。我在爸爸的口袋裡,做了好多美麗的 夢。等我長大了,頭像馬,身體像蝦,變成會遊水的小海馬。
  • 程方平:古詩該有多少進課本
    【背景】9月9日,習近平在北師大看望師生時表示,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隨即,負責主編北京市義務教育語文教材的北師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表示,明年9月起,北京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古典詩詞將由現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只要求誦讀,讓學生體驗音韻美,不再有死記硬背的要求。而此前,一些省市的一年級語文課本剛剛刪掉舊版本中的多首古詩。  古詩在小學教材中應該如何佔比?傳統文化如何與現代教育有機融合?
  • 新學期小一語文刪5篇長、難課文 識字量降低至296個
    東方網6月25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6月20日新聞晨報曾報導「今年9月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可能『瘦身』」,昨日,上海市教委正式發布消息稱,今年9月新學期開學,上海小學一年級第一冊語文課本將「瘦身」,刪掉了篇幅長、內容深的課文,從45課減少為40課。
  • 拼音從「a、o、e」開始教 本市小一新生將用全國統編語文教材
    新民晚報訊(記者 陸梓華)還有一個多月,小一新生們即將開啟正式的校園生活。日前,一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語文教材在淘寶上熱銷。記者從市教委獲悉,上海的小學新生今年確實將告別滬教版教材,使用全國統一編寫的這套新語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