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終極奧秘:古人為什麼比現代人更智慧,人真的越來越笨嗎

2021-01-11 騰訊網

《道德經》是古代哲人老子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五千言字字珠璣,每一句話都發人深省,給人生以深刻的啟迪。道德經的智慧是全世界所公認的。值得深思的是,在老子寫《道德經》的年代,東西方世界出了不少的智者。在中華大地上,百家爭鳴,出現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思想家,在西方出現了蘇格拉底,印度出現了釋迦摩尼,那個時代可以說地球文明是一個智慧大爆炸的年代。可是,現代卻再也沒有出現這樣的智者。那麼為什麼 古代人比現代人更智慧呢 ?人真的越來越笨嗎?

仔細品味道德經的奧秘,會發現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道德經》中,參透了《道德經》的奧秘,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古代人為什麼比現代人更智慧?

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人智慧效法自然

《道德經》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代人的智慧來自大自然,古代人更貼近自然造化,是對天地運行規律的觀察和總結。無論是道德經,還是伏羲發明八卦,都是對貼近大自然所作出的總結。道德經是道法自然的智慧凝練,八卦是伏羲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之後,形成的一套「與天地準」、而且能夠「彌綸天地之道」的一部偉大著作。

可是,現代人生活在鋼鐵森林之中,離大自然越來越遠,又怎麼能及古人的智慧呢?

二、西方門類知識導致思維迷信固化

並且,現代人因為分門別類的科技約束,反而顯得狹隘而浮躁,遠離了老子時代的大智慧。追本溯源,現代人多學西方門類知識反而導致思維迷信固化。在古代宇宙天地之間,人的思維會更開闊,更系統,更全面,更有利於激發人類智慧。所以,現代的 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這些不是智慧,相反反而會約束人的智慧發展,當人類大腦被人工智慧取代的時候,人類只會變得越來越笨。

你看現在的那些孩子們,迷信百度,遇到什麼問題都通過網絡搜索來解決問題,這樣看似解決了現實的問題,卻讓人慢慢喪失了獨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利令智昏,欲望減弱了人類智慧

同時,現代人現代人受物慾所困,獨立深入思考天地的時間讓位於追名逐利。正如莊子在《大宗師》中所說:「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深陷慾海、貪婪無度,就會失去生命中的靈性與智慧,錯過人生中許多好的機緣與福報。一個人如果淡泊名利,生命中的靈性與智慧就會比較豐富,就會得到人生中許多好的機緣與福報。

在中國漢語中,有一個成語「利令智昏」就是對這一原因的深刻概括。追名逐利的人生會讓人變得更愚蠢,更缺少智慧。

結語:

道德經的終極奧秘:古人為什麼比現代人更智慧,人真的越來越笨嗎?對於這一問題,我們在老子《道德經》中就能夠找到答案。老子之所以是聖人,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就因為他能夠直接以自然為師,感天悟地,聆聽大道,從中感悟生命的智慧。當然,對於現代人來說,要提高智慧,可以藉助古人提供的鑰匙,開啟宇宙的大門,品讀天地規則。道德經就是這樣的一把鑰匙,讓我們看到了宇宙的 大格局。

/完/

相關焦點

  • 古人真的比現代人智慧更高嗎,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這麼說?
    大家平時在接觸到古達物品時,尤其是看到古人創造的偉大發明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讚嘆古人的智慧真高啊,尤其是秦始皇陵兵馬俑,素紗蟬衣,還有越王勾踐劍上面的抗氧化層等等,上面的文明成果都是我們現代出現,或者還未出現的,難道真的是古人的智慧要比現代人更高一點嗎,要不然為什麼大家都這麼說呢?
  • 為什麼古人能寫出易經、道德經、論語等這般智慧之書?
    易經、道德經、論語肯定是智慧之書,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他們所談的智慧到底是什麼智慧呢? 不是古人不古人的問題 前面的內容是從『 歷史 』角度來回答問題,接下來,我們可以試著從『 人 』的角度思考下。 當我們問出「為什麼古人能寫出易經、道德經、論語等這般智慧之書?」
  • 道德經奧秘:最幸福的人,具備這六種心態
    寫《道德經》的老子很神奇,按《史記》記載來看,他是一個長壽的人,大約活了160多歲。這歲數,是一般人壽命的兩倍。如此智慧又如此高齡讓人很好奇,老子都吃點什麼,喝點什麼,除了沉思《道德經》以外平常都幹點啥?
  • 為什麼經典《易經》《道德經》晦澀難懂,比聖人我們現代人缺什麼
    首先,經典是承載智慧、真理、覺悟的載體,《易經》也好,《道德經》也好。《易經》《道德經》晦澀難懂嗎?文字、知識、語言、邏輯都不全是思維方式上的差異,更多是踐行和悟性的高低,很多道理講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在踐行層面大打折扣,甚至倒行逆施的不在少數。古人的智慧寫不出來,寫不完,甚至無始無終,無有無不有,古人和現代人差異大嗎?非常大,也非常小。
  • 為什麼幾千年前的古人能寫出奇書,而更智慧的現代人還很難參透?
    然後,在這個時代以及這個時代前後,就流傳下來了許多在後人看來堪稱傳奇的著作,比如題主所說的《周易》,還有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論語》,被後世列為禁書的《商君書》,天下兵法皆出於此的《孫子兵法》,隱世傳奇人物的《鬼谷子》,黃石公的《素數》,大道之源的《道德經》,凡此種種,在現在看來都堪稱是難得一見的奇書,別的不說,最起碼後世這幾千年來也沒有多少能夠與之相比。
  • 《道德經》2500年前老子對「富」的解讀,知足者富,被現代人反駁
    《道德經》2500年前老子對「富」的解讀,知足者富,被現代人反駁中國文化傳承幾千年,人們從來沒有質疑過古人的智慧和文明,我們學習的很多知識,都是古人傳承下來的。但隨著時代的不同,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對古人的言詞,提出了質疑。
  • 現代人真的比古人高明嗎?
    受現代「進步」信念的影響,現代文人一般認為自己比古代學人高明,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不妨來對比一下。1. 古代人追尋的是德性,現代人追尋的是自由。以德性為目標,必然是鑽之彌堅,仰之彌高。而自由作為一種理性的政治道德,根本就不能算作德性。他本質上只是一種欲望,與人的人格境界完全無關。以自由為目標,絲毫說不上崇高,因為滿足自我欲望、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只是每個人都具有的俗常本能,這個倫理標準實在過於低俗。2. 立足於德性,古代人的人格實現依靠的是責任,現代人則是非常形式化的人格獨立和自由。
  • 《道德經》裡的玄妙智慧,讀懂受益終生
    威爾·杜蘭說:「除了老子《道德經》外,我們將要焚毀所有的書籍,而在老子《道德經》中尋得智慧的摘要。」然而,就是這樣一本人類文明的經典著作,很多人都不明其意、不知所云。所以,我今天要推薦你讀一讀曾仕強教授《道德經的玄妙》,看一個學貫中西、融古通今的杖朝老者對《道德經》的犀利解讀,領悟《道德經》裡的玄妙智慧,你將收穫小到做人做事、養生延年,大到治理國家、人道天機受用終生的智慧寶藏。
  • 《道德經》終極智慧03:進入眾妙之門,成為我們自己
    一位年輕的先生,有嚴重的偏頭痛,在去年八月來到世界老子道德文化城以後,頭一直昏昏沉沉的。在第一天「思維的有效性」課程中,他聽到老師說「無名思維」最有效——當時,他就很疑惑,自古師出皆有名,不為名而做,那我們為什麼而做?第二天,在講「關注身體」、「鏡子的智慧」這兩個構架時,老師又提及「無名思維」是一種積極的思維,他又非常不解:無名,不應該是消極的嗎?
  • 為什麼古人能寫出《易經》等奇書,而更智慧的現代人還很難參透?
    現代人未必比古人智慧幾千年對於人類歷史屬於彈指一揮間,對人類智商變化的影響微乎其微,要知道有記載的人類文明史已經有七八千年了,人類出現的歷史則有數百萬年,而哺乳動物的出現更是有數億年。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幾千年前的古人智慧和現代人是一樣的,甚至比現代人還要高,因為他們吃的喝的都是純天然無汙染的東西,呼的吸的都是新鮮空氣,那些寫《易經》等奇書的士大夫們生活優越、節奏舒緩、心思簡單,因而腦子特別清靈深邃。
  • 為什麼現代人讀不懂《道德經》
    而哲學不同,哲學家提出來的事實,不會超越一般人的生活經驗。所以,哲學書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不證自明的主旨,都是來自於經驗,無法像科學一樣驗證。 所以,要讀懂哲學書,你根本用不著去驗證,去調查,你需要做的就是用到你自己的普通常識和你自己所生存的世界的日常觀察。 《道德經》也一樣。
  • 道德經奧秘,人的道德是天生俱備,而不是後天養成的。
    後來人們經過不斷發展,不斷人群分裂,隨著創造了更豐盛的物質,資源,人群本為一體,後各自分裂獨立一方,於是人群與人群之間相互爭奪資源土地,國與國之間相互戰爭。人與人之間明爭暗鬥,追名逐利,隨著現代的高科技發展,科技和物質生活更發達,而人們的只注重了追求外在的物質生活,而忽略了內在的道德標準。
  • 古人能夠寫出易經這等奇書,更智慧的現代人卻很難參透,有辦法嗎
    寫在前面的話《易經》、《道德經》、《心經》等著名經典,一直到今天都散發著獨特的魅力。魅力是什麼?魅力是神秘,失去了神秘,也就失去了魅力。這些著名的經典是偉大的,代表著中國文化的成就。如果說智慧,看是在哪個層面的智慧了。現代人的智慧,更多的表現在科學技術上面,但是,在對宇宙的理解以及對人體自身的了解層面,現代人和古人的差距就不是那麼一點點了。今天我們看《易經》等經典,就像二維世界的生物,永遠都不可能參透三維世界的生物一樣。對於二維生物來講,三維生物在他們的世界,永遠只是一個投影,他們永遠都不會有三維立體的體驗。
  • 現代人讀《道德經》有什麼用?
    首先,我認為道德經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一部百科全書。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不同的人能從中吸收完全不同的東西出來。法家的韓非子從中吸取了管理上的哲學,寫《孫子兵法》的孫武從中吸取了軍事上的哲學,還有人從中吸取了養生之道、處世之道、生存之道等等。
  • 讀了《道德經》對現代人有什麼好處?
    讀了《道德經》對現代人的好處,我認為有以下幾點:《道德經》書籍1、首先第一點:讀了《道德經》你會知道什麼是道?3、第三點就是:讀了《道德經》以後,你會明白治國、治家、治世、治身等的道理。社會上不懂道無德的人太多了,故而求法求道的人也太多了。但是運氣福報不夠的人,花了很多錢,不一定能求到真言。為什麼歷代帝王將相身邊都有很多道家高手在輔佐他們治國平天下,就是因為他們有道。比如當年唐朝女皇武則天身邊就是袁天罡大師輔佐的。
  • 「安身立命」為什麼對現代人如此重要?因為大多數人不懂儒家智慧
    儒學的安身立命之道,如果在現代社會中加以創造性地轉化,就能夠豐富我們今天的生活,使我們活得更好,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儒學可以提升我們的人格,活化性靈,解脫煩惱,緩衝現代人內心的緊張,超越生死的執著,復活人文理想的追求,使人真正過著人的生活。
  • 新發現稱高科技改變大腦結構人越來越笨 是真的嗎?
    新發現稱高科技改變大腦結構人越來越笨 是真的嗎? 原標題:   當今時代,日新月異的智能科技發展,總為人類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 古人的智慧,可以跟現代人比嗎?
    不能說古代人很聰明,有些人也很愚蠢。雖然古代人才濟濟,但現代中國社會和世界人才濟濟。為什麼古代人如此聰明是沒有方向性的,他們必須依靠後天的智慧來培養訓練等等。請注意,發明不是不可能的,它沒有足夠的條件支持!社會發展的根本是經濟發展。
  • 讀《道德經》對現代人有什麼好處?
    閱讀《道德經》對於現代人來說,好處非常的多。 在現代人許多觀念裡面《道德經》感覺是道教的經典,是一部談玄和說虛無的消極理論學說, 可是當許多人,漸漸與道德經結緣以後
  • 《道德經》最經典的4句話,卻蘊藏著養生長壽的奧秘
    老子的《道德經》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蘊含了無數修身、治國、養生之道,被譽為「萬經之王」而《道德經》告訴我們:道生於靜,德生于謙,福生於儉,命生於和「道生於靜,德生于謙,福生於儉,命生於和」,不僅包含深邃的人生哲理,而且蘊藏著養生長壽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