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復的貓館長們如何過二十四節氣?

2020-12-21 新民晚報

今天上午,第13期市民文化客廳活動在上海書城進行。這次的活動是以博物館的貓館長為主角。2019年,博物館熱潮吹到了全國各地,觀復博物館是由馬未都創立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家私人博物館,館藏豐富,更別具一格的是,觀復博物館的館長是觀復貓,這些貓館長帶來了一本書——《觀復貓——我們的二十四節氣》,貓館長們從它們的視角為讀者細緻觀察了這一年四季,一季六節每一處的奇妙變化,雖然這些貓咪們都是博物館裡的「元老」,但它們的語言和講述方式都十分年輕,朝氣蓬勃。

圖說:活動現場 官方圖

《觀復貓——我們的二十四節氣》充滿樂趣又凝結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留下無數前人的智慧結晶,其中的一首《二十四節氣歌》就將一年的物候凝練成兩個字流傳至今,賦予我們對自然變化的認知和總結。觀復博物館社教部主任、博物館資深講師劉暢,觀復博物館社教助理、博物館資深英文講解趙倩雯告訴了讀者許多觀復貓與季節的故事。比如怎麼考驗是不是真粉絲?看爪子看尾巴可以認出貓來,觀復博物館裡那裡有兩隻貓,一個馬都都,一個是麻條條,一胖一瘦,還有會臭美的雲朵朵,杜拉拉、花榮榮。

夏天六個節氣,立夏表示溫度升高,雨水增多,小滿是降雨多雨量大的特徵,有小字的一定有大字,有小暑有大暑,有小寒有大寒,唯獨沒有大滿,人不能說自己大,大滿是圓滿,所以不行,反映到節氣只有小滿,小滿之後芒種,進入典型的夏季,穀物開始成熟。劉暢指著宋代《槐蔭消夏圖》說,你們看畫裡有位老者,撐著頭翹著腳,穿著紗衣很悠閒的樣子,怡然自得,看到這幅圖的人會有一個衝動,想置身其中,但是人不可能,貓卻可以。觀復貓中的一隻名為王情聖的以圖片的形式鑽到了那幅畫裡,王情聖的配色像奶牛,有一個黑鼻子頭,特別像趴著一個知了。王情聖的配色叫閒談,根據古代貓譜而來,中國人的貓譜是根據花色起的名字,閒談配夏天,也很恰當。

圖說:小讀者被書本吸引 官方圖

到了秋天,貓也要貼秋膘,離不開吃,貓愛吃什麼?劉暢說,查一下書,書上說貓愛吃魚,所以我們院裡養的魚就遭殃了。觀復貓謝鴛鴦走過的地面上都是水漬,這是偷魚的證據,天天偷吃魚,每天跟我們工作人員鬥智鬥勇,魚是一天比一天少,而且來說學好不容易,學壞容易,貓都跟它學,原來這個魚池子好幾條魚,七八條是有的,現在一條都沒有了,底下一片水漬,都給吃乾淨了,吃完了它們還回去瞅,瞅也沒有了。貓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來沒來新魚。後來博物館員們想了一個辦法,把魚搬家了,放在魚池子裡,魚池子大,貓進不去,就只能望魚興嘆了。

圖說:活動現場 官方圖

冬天的關鍵詞叫貓冬,是北方的方言,因為人老貓著,和貓一樣,貓在冬天也確實很少外出。觀復貓在冬天他們怎麼取暖?可以抱團取暖,可以把自己吃胖,也可以跑到辦公室取暖,因為有暖氣,還能跑到館員們的包裡取暖。

這期的市民文化客廳還迎來了上海唯一一份面向中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輔導類報紙《上海學生英文報》的小記者,記者們現場提問,觀復貓成為孩子們熱愛文物與傳統文化之間的一道橋梁。(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相關焦點

  • 新年伊始,跟著「觀復貓」認識二十四節氣
    古人從中總結出了「季節密碼」——二十四節氣。在辭舊迎新之際,上海新華傳媒聯袂上海觀復博物館和《上海學生英文報》共同舉辦的市民文化客廳第十三期「文化跨年 萬象更新 觀復貓暢談二十四節氣」在上海書城舉行。觀復博物館資深講師劉暢、觀復博物館資深英文講解趙倩雯給讀者帶來了一場關於二十四節氣的文化講座。
  • 《觀復貓:我們的二十四節氣》帶你重新認識二十四節氣
    這段僅有28個字的「二十四節氣」歌謠凝結了中華民族勞動人民上千年的智慧。節氣的產生與中國傳統農耕社會緊密相關,我們的祖先們靠天吃飯,物候的每一點小小的變化,都被古人凝練為兩個字,最終也就形成了二十四節氣。如今,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四節氣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成為了紙面上的文字,我們僅僅能夠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
  • 「二十四節氣」,未來如何傳承?
    但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現代化農業的發展,「二十四節氣」對於農事的指導功能正在逐漸減弱,生活在鋼筋水泥中的人們對節氣是否還有依賴?申遺成功之後我國各地對其保護傳承應該何去何從?「二十四節氣」如何面向未來?一系列問題值得深度思考和梳理。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兩千多年來,二十四節氣以曆法、諺語、歌謠等形式廣為流傳,在傳統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近年來,隨著我國非遺保護工作的不斷推進,二十四節氣再次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二十四節氣在現代生活中扮演了什麼角色?有哪些新的應用?如何更好地傳承?
  • 二十四節氣從哪裡來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之始是冬至,而不是立春。這是因為第一節氣的核心,是太陽和月亮的『朔旦冬至』。就是說,在這個時刻,太陽和月亮的黃經正好相等。其他二十三個節氣,都不具備『朔旦』的條件,第一的位子毫無爭議地應當讓冬至來承擔。」
  • 二十四節氣從哪來,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那麼今天,我們是否還需要二十四節氣?而當我們談論保護二十四節氣時,我們保護的是什麼?又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從哪裡來「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保護二十四節氣,還是保護二十四節氣向生活的延展,即二十四節氣與自然科學、文學藝術、養生健身、飲食文化等相結合的部分。」陳廣忠說。二十四節氣的思想與精神,是農耕文化源遠流長的命脈所在,但對其物質載體的保護也應當給予相當程度的重視。二十四節氣的物質載體本身與生活緊密相關,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對於傳承二十四節氣具有重要的紐帶作用。
  •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原標題: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之始是冬至,而不是立春。這是因為第一節氣的核心,是太陽和月亮的『朔旦冬至』。就是說,在這個時刻,太陽和月亮的黃經正好相等。其他二十三個節氣,都不具備『朔旦』的條件,第一的位子毫無爭議地應當讓冬至來承擔。」
  • 「二十四節氣」如何活化與傳承
    申遺成功後,對於二十四節氣文化內涵的傳承與保護,又當採取哪些新措施?這一系列問題引發人們的思考。    過去曾被譽為「第五大發明」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二十四節氣」形成於我國黃河流域,是先民們觀察以該區域的天象、氣溫、降水和物候的時序變化為基準進行劃分,作為農耕社會的生產生活指南,並為多民族所共享。國際氣象界將其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那麼今天,我們是否還需要二十四節氣?而當我們談論保護二十四節氣時,我們保護的是什麼?又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從哪裡來「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保護二十四節氣,還是保護二十四節氣向生活的延展,即二十四節氣與自然科學、文學藝術、養生健身、飲食文化等相結合的部分。」陳廣忠說。二十四節氣的思想與精神,是農耕文化源遠流長的命脈所在,但對其物質載體的保護也應當給予相當程度的重視。二十四節氣的物質載體本身與生活緊密相關,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對於傳承二十四節氣具有重要的紐帶作用。
  • 如今,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站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地質公園二十四節氣園中,跟二十四節氣「較真」了40多年的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廣忠向遊人介紹。為什麼要「較真」?「因為,當我們談論保護二十四節氣時,首先應當考慮的是保護其本身的科學性。」近日,在安徽壽縣舉行的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上,陳廣忠提出這一觀點。
  • 貓館長花式營業,你pick哪種?觀復參觀有驚喜:當心,頭上有貓!
    雖說又休了小一個月的假期,各位貓館長的業務能力可是一點沒退步呢~從運營、到接待、再到宣傳,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用心為大家提供優質的服務~貓館長的花式營業,終於又開始啦!參觀第三站:觀復貓別墅過了貓辦就是貓別墅啦,在這裡,你會大概率看到以接待館長胖胖·金為首的接待團,在此等候各位的光臨。畢業於觀復貓學校旅遊管理專業的各位貓豆,將會竭誠為您提供最專業的擼貓服務,舒緩壓力、放鬆心情,關鍵還不收取額外費用,堅決杜絕坐地起價、隱形消費,讓您來得放心、來得舒心!
  • 二十四節氣中的登封元素
    周公測影定地中、定四季,郭守敬通過實地測驗,測定出「二十四節氣」,特別是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的精確時刻,編制出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曆法——《授時曆》。觀星臺是中國古代測算曆法的主要天文建築,是二十四節氣產生的最直接文物史證。儘管黃河中遊幾個省份乃至全國都有與二十四節氣相關的風俗和史物,但登封觀星臺的核心作用無可撼動。
  • 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劃分的?
    為了彌補這一點,古人又根據回歸年的長度設計了二十四節氣,加入到曆法中。圖2 地球公轉軌道與二十四節氣。繪製:張一潔。在西漢初年淮南王劉安偕其門人編撰的《淮南子·天文訓》(公元前140年左右)中,就有對二十四節氣的完整記載,其名稱和順序都同現今通行的基本一致。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是根據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位置所反映的寒暑變化並結合相應的氣象條件和自然現象(即物候)來命名的。
  • CMG短音頻·《朋友圈》:二十四節氣圖序
    > 藝術家 魏立中 藝術家 魏立中 二十四節氣我們現在所熟知的二十四節氣,多通過歌謠、民謠、諺語、兒歌、詩歌、順口溜等形式得之。現在攝影技術發達了,也有以攝影作品配文傳播的。如果能將二十四節氣變成圖畫,變成水印木刻當然更為理想,那就是:用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牽引並傳遞另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那是地秀枝榮,那是雁過燕來,那是往渚還汀,那是左湖右江。二十四節氣,那是柳線鶯梭,那是導渠引流,那是阡陌縱橫,那是寒來暑往。
  • 二十四節氣如何產生
    古人根據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化所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數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月中,以反應四季、氣溫氣候等情況,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如何產生的。每月有兩個,月首叫『節』,月中叫『氣』,為了方便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年有四季,第一句春季,第二句夏季,第三句秋季,第四句冬季
  • 二十四節氣從哪來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它?
    穿梭於城市霓虹中的我們,或許已經很久沒有注意到手機日曆中關於節氣來臨的推送,或許要靠著朋友圈的「提醒」,才想起在冬至這天為自己煮一碗餃子。 那麼今天,我們是否還需要二十四節氣?而當我們談論保護二十四節氣時,我們保護的是什麼?又該如何保護?
  • 「非遺」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之始是冬至,而不是立春。這是因為第一節氣的核心,是太陽和月亮的『朔旦冬至』。就是說,在這個時刻,太陽和月亮的黃經正好相等。其他二十三個節氣,都不具備『朔旦』的條件,第一的位子毫無爭議地應當讓冬至來承擔。」站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地質公園二十四節氣園中,跟二十四節氣「較真」了40多年的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廣忠向遊人介紹。
  • 知識分享:二十四節氣如何命名?
    017■二十四節氣如何命名  中國傳統曆法中,有二十四個節氣。它們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讓二十四節氣的文化價值融入現代生活
    而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古老而科學的「時間制度」,亦是這宏大命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應天時而動,就地利而興。在與天地的對話互動中,中國人認識了自然,創立了二十四節氣。從「種田無定例,全靠看節氣」到「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二十四節氣從最初的指導農耕生產逐漸深入到中國人的衣食住行,已經穿越了2000年的時光。
  • 如何理解二十四節氣
    我們古代中國的二十四節氣都有什麼呢?二十四節氣是我們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它是用來指導農事的曆法。二十四節氣是每年都有二十四節氣,而且固定每月都有兩個節氣,一共二十四個。一月是小寒大寒節氣,天氣比較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