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哈爾濱9月12日電(記者 劉錫菊)12日,記者從黑龍江人民出版社獲悉,近日,黑龍江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長篇小說《六角街燈》。這部書是中共哈爾濱市委宣傳部、哈爾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策劃並組織創作的「哈爾濱俄羅斯僑民文學系列叢書」的第一部作品。
哈爾濱是一座具有多元文化傳統的城市,在過去的百餘年間,曾有多國僑民生活在這裡。其中,留居最久、人數最多,對城市發展貢獻最大的是俄羅斯僑民。因築路、逃難、謀生等不同原因來哈爾濱並在此定居的俄羅斯人,最多時曾達到二十餘萬人。他們開拓了哈爾濱現代工業,傳播了先進的現代文明,並一直與當地中國居民保持著睦鄰友好關係。當地中國居民則對他們表現出友善、包容和尊重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成為哈爾濱當代城市精神的重要內涵。中共哈爾濱市委宣傳部、哈爾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對此一直高度重視,策劃並組織創作了「哈爾濱俄羅斯僑民文學系列叢書」。
著名作家、翻譯家、俄羅斯語言文學專家高莽先生寫道:「這套叢書從不同時代、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不同人物、不同故事,揭示了人們在哈爾濱的生存、工作、鬥爭,愛情遭遇,使我這個九十歲的老哈爾濱人頓生思鄉之情」。可見這套叢書對中俄傳承友誼,加強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和極大感召力。
首部推出的長篇小說《六角街燈》是一部極具哈爾濱情味的史詩性作品。十九世紀末葉,隨著中東鐵路的建設,哈爾濱作為一座國際大都市崛起於東北亞的心臟地帶。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俄國爆發國內戰爭,哥薩克士兵謝苗退居哈爾濱。他解救了正處於飢餓瀕死困境中的俄羅斯貴族之女薇拉,與之結為夫婦,在哈爾濱菅草嶺開辦牧場,飼養奶牛。他(她)們作為第一代哈爾濱俄僑,開創了哈爾濱乳業的先河。二人生活雖貧苦,但自由豪爽、優雅高貴的氣質不改,為保存俄羅斯國寶受盡艱辛。六十年代初,二人再次漂泊,遠赴澳大利亞,不幸感染登革出血熱,雙雙身亡。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謝苗薇拉之女柳嘉,作為出生在哈爾濱的第二代俄僑,嫁給一位中國工程師。她盡一切努力,主動融入中華文明,但因不堪身心重負過早辭世。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後期,柳嘉之子混血青年秦厚木,愛上隨同來華援建重大工程的蘇聯專家之女卡秋霞。二人熱烈真摯的愛情,成為第三代哈爾濱俄羅斯人步入新時代的象徵。但因蘇中關係交惡,二人只能生離死別,各守天涯。二十一世紀初年,卡秋霞來哈爾濱尋找當年的戀人,雖然無果而終,但她對哈爾濱這座承載了三代俄僑悲歡苦樂和自己青春夢想的城市,仍充滿熱愛與眷戀之情。
《六角街燈》不僅是百年哈爾濱俄僑的生活寫照,而且其中融入了大量有關歷史文化知識,如哈爾濱的歐式建築遺存,哈爾濱的多元文化傳統,哈爾濱的音樂、繪畫、表演藝術淵源,其中披露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讀去令人目不暇接。
據悉,「哈爾濱俄羅斯僑民文學系列叢書」其餘數部小說會在年底前陸續出版。(完)
·作者簡歷·
李文方,男,1948年12月生。哈爾濱人。黑龍江大學文學碩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編審、教授。曾任黑龍江畫報社副社長兼副總編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副社長等職。先後發表中短篇小說近百篇,散文、隨筆數百篇。中篇小說《巴什卡小鋪》《紅樓情戀錄》發表後,被北京《中篇小說月報》選載。2014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說集《飛行貓:哈爾濱故事》,其中首發中篇小說《門洞魚私語》被《文藝報》轉發。出版有文學藝術評論集《漫步心靈廣場》,散文隨筆集《文方心語》,並有文藝美學學術專著五部出版。各種創作和著述總計500餘萬字。1997年獲黑龍江省文聯頒授「特別優秀創作獎」。分別於1988年、2013年兩度獲得黑龍江省文藝獎。2008年,獲國家頒授「中國出版榮譽紀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