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 人民銀行上海總部 貨幣相對論
水印的研發與使用。1961年以柳溥慶為首的攻關組依靠自製設備和自己的技術,生產出我國首批水印鈔票紙,不僅打破外國的技術壟斷,也結束鈔票紙依賴進口的歷史。鈔紙中採用了滿版水印和固定水印。其中拾元券採用了固定天安門水印,其他券別上有的採用滿版水印,包括古錢水印、空心五星水印和國徽五星水印。因在研製過程中,我國正處於國民經濟困難特殊時期,為節約研發成本,因而將研發過程中製作的水印紙張直接用於第三套人民幣各券別中,由此第三套人民幣紙幣中出現相同券別鈔紙上有的沒有水印,即便有水印的鈔紙,有的水印也不相同。
螢光版拾元券。一九八九年四月,在湖南省懷化市銀行營業櫃面在收點客戶存款時,發現一九六五年版拾元券背面膠印花邊圖案油墨呈螢光反應,經查這批油墨由西克巴公司提供,該油墨採用紫外光乾燥技術加速油墨快幹,因此在此批油墨中含有螢光粉物質,在紫外光源下部分油墨呈螢光反應。當時有關部門只注意了墨色,對油墨的成份中有螢光粉等特殊性能未進行檢測,造成部分螢光油墨印製的拾元券成品投放市場。第三套人民幣拾元元螢光版號段:
IV V 07375001--100000000;
VII I 00000001--24550000;
IX VI 01890001--04101000;
IV VI 00000001--700000000;
V X 03300001---100000000;
V IV 00000001--100000000;
V V 00000001--100000000;
V VI 00000001--100000000;
V III 85250001--100000000;
IX IX 34670001--35440000(補票)。
目前錢幣市場有許多錢幣經銷商銷售多券別的所謂螢光版人民幣,其實是當時鈔券印製時,由於印製油墨質量造成墨痕在紙張上滲透而引起的,並不是油墨本身帶有螢光物質,在紫外光源下很容易區分出來,錢幣愛好者在購買時不要輕易相信,避免上當受騙。
製版工藝與應用。在第三套人民幣中,出現了採用不同製版工藝進行印製,在主景、面額數字中,有的採用凹版印製,有的採用平版印製;有的同一年版的券別,有的正面部分圖案採用凹版印製,背面採用平版印製;有的全部採用平版印製,反映了鈔券製版多樣性。
拾元暗記。背面有「工、人」二字暗記,分別藏於天安門右側華燈柱子之右和天安門左端邊緣處,天安門右側華燈柱子右上還有「Z」字母暗記。
伍圓暗記。背面行長之章右上角有字母「H」、「J」暗記。
貳元暗記。背面石油鑽井架下,草絲中藏有一個「2」字和"R"。
壹元暗記。背面右側山坡上有「工」字暗記。
伍角暗記。正面紡紗車間右側齒輪下端藏有一個「5」字。
貳角暗記。正面大橋左橋頭坡地上,膠印版增加了「2」字暗記。
壹角暗記。膠版背棕: 蘭字二三羅馬,紅二羅膠,紅三羅膠四種在正面圖案中大門右側五與六欄杆上有英文字母"J",六與第七報欄杆之間的上端有一英文字母「A」,"A"下是一個小"+"(注意,是小的"+"), 左邊第二個人手腕上有「中」字暗記。
壹角暗記。凹版背棕:在正面圖案中大門右側五與六欄杆上有英文字母"J",六與第七報欄杆之間的上端有一英文字母「A」,"A"下是一個「+」(比平版背棕「+」略大),左邊第二個人手腕上有「中」字暗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