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婚禮上一對新人與卓美慶典策劃公司的職業伴郎伴娘。
不是你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如今,婚禮上伴新人步入殿堂、貼身叮嚀、提裙擋酒、圓場救急的人可能不再是他們的哥兒們、閨蜜,而是由陌生人扮演的。「職業伴郎伴娘」,正逐漸成為婚慶市場上的新亮點。
高收入漸獲認同
今年10月,南京一場盛大的婚禮宴會上,新郎新娘帶領6對伴郎伴娘豪華亮相。「婚禮共花費12萬元,6對伴郎伴娘都是租來的,每人600元。」 南京某婚慶公司謝經理介紹說。
同月,上海吉先生的婚禮也租來一對伴郎伴娘。「每人每天800元的價格足夠請一個資深攝影師,伴郎伴娘不過一個『花瓶』的角色,站站坐坐,陪吃陪笑,未免太好賺了些。」吉先生表示。
目前,市場上職業伴郎伴娘的租賃價格在每人每場600至1500元。「今年旺季,我的月入過萬,淡季每月也能保證5000元左右。」來自南京的職業伴郎王金說,「這工作並不簡單,要了解婚禮習俗、流程;熟記親朋關係、姓名、樣貌;還要隨機應變,及時救場。」
據南京市婚慶禮儀行業協會副會長常真介紹:「早在2003年就有婚慶公司提供伴娘租賃業務,但一直不溫不火,直到近兩年才逐漸被人接受。」
兩年前,上海虹口區一家婚慶公司在開業時就提供此項業務,目前已累計出租伴郎伴娘數十人。此外,蘇州、成都、重慶、海南等地也有婚慶公司開展此項業務。
需求催生新花樣
民政部統計顯示,中國每年有超過1000萬對新人喜結良緣,全國每年因為結婚而產生的消費總額超過5000億元。龐大市場,多樣需求,催生行業服務花樣翻新。
「一支8人組成的伴娘團,不管是接親還是婚宴現場,都十分有氣勢。」南京新娘胡小姐每次翻看婚禮照片時都非常開心。謝經理解釋:「現在新人重排場,通常願意租幾對伴郎伴娘以顯場面氣派,拍攝畫面感好,做遊戲時烘託氣氛。」
蘇州32歲的姚女士苦於伴娘難尋,找上婚慶公司:「閨蜜們都已為人妻、為人母,要在身邊親朋好友中找一個不好看也不難看,不高不矮,關鍵還未婚的伴娘,實在太難了。」據江蘇省民政廳統計,今年前10個月,江蘇人平均結婚登記年齡達到30歲。而杭州一份《青年交友婚戀調查報告》顯示,受生命周期、經濟基礎、離婚率等因素影響,晚婚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新疆伊寧市的老於夫婦長籲短嘆,準兒媳是外地人,當地沒有合適的伴娘人選,老兩口無奈之下向婚慶公司求助。
另外,一部分人為了自己和朋友都能省心,也願意接受專業的伴郎伴娘服務。
爭議尚存待破解
職業伴郎伴娘雖漸入婚慶市場,然而行業發展卻存在眾多爭議。
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慶行業委員會副幹事史宇說:「職業伴郎伴娘在國外之所以能夠興起是因為外國的婚禮不涉及金錢,而中國婚禮時伴郎伴娘要幫忙收紅包,租賃後由陌生人收紅包所產生的信任問題成為這一職業發展的難點。」
「目前,新人主動要求租賃伴郎伴娘的還佔少數,70%的業務是由公司推薦後獲得的。」謝經理說。租了伴郎伴娘的新人有時並不會公開他們的身份,王金表示:「部分新人因擔心父母傳統,難以接受,要求我們自稱是朋友。」
「結婚應該是專屬自己的回憶,伴郎伴娘應該是見證兩人一路走來的朋友,如果變成職業的,那麼婚禮也會變得很程式化。」北京職業白領奉媛表示自己結婚時不會找職業伴郎伴娘。
據調查,目前北京還沒有推出職業伴郎伴娘這項服務,但一些婚慶公司即將開展,目的是為了拓寬婚慶服務的廣度,讓內容更加豐富。
教育圖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