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色雲彩來娶我,我只猜中了前頭,可是我卻猜不中這結局……
這是《大話西遊》裡朱茵對周星馳說的,現在送給苦等白居易四十年的初戀—湘靈。
初戀,她喚起人最初的情感漣漪
情竇初開的年紀,十九歲的白居易看上了15歲的湘靈。少女美麗的容顏吸引了飢餓的眼球。
白居易忽然想談戀愛了。
怎麼辦呢?
悄悄寫了首情詩《鄰女》給那未出閣的姑娘。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蓮。何處閒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湘靈讀完小詩略顯羞澀,小姑娘也春心萌動了,把自己的繡鞋寄回,兩人暗生情愫。
一眼一生,也只能相忘於江湖
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從此開始了?可現實往往差強人意。他們分開了,因為當時社會的婚姻制度和難以逾越的門第之坎。
此後經年,白居易無論是入朝為官,還是被貶到鄉野,一直帶著那隻繡花鞋。
29歲,白居易考中進士,開始了官場生活,但家裡一直催著結婚。沒法子,古代講究成家立業,你都立業還沒成家怎麼行?我們現代28歲都算晚了,就別說古代到29歲還是單身貴族。
白居易不願,心底還念著那個被母親以死相逼不能娶的初戀。
一直到白居易37歲,才結束了單身生活,新娘卻不是初戀湘靈。一直念著湘靈的他,一直在為她寫詩。
即使自己的結髮之妻問起詩中情愫,白居易也只是含糊其辭或不予作答。
走的最遠的路是相思路
人到四十而不惑,咀嚼了事態的冷暖,感懷了歲月的無情,往事悠悠上心頭。
在妻子睡下的雨夜,他想念湘靈而夜不能寐,坐在窗前發呆,有感而發寫下一首詩。
《夜雨》:「我有所念人, 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 結在深深腸。鄉遠去不得, 無日不瞻望。腸深解不得, 無夕不思量。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忘。」
詩中「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一句,是白居易一直在痛苦自責。
他痛苦什麼?他又自責什麼?
現在的白居易是妻妾成群,剛帶著最愛的倆小妾樊素和小蠻遊了西湖,去了元宵節。卻在深夜無病呻吟嗎?
與自己同床共枕的是自己十年的結髮之妻,卻要避開妻子寫詩思念初戀。初戀苦苦在徐州符離等了你四十年,你卻只是寫詩懷念而不見。對這兩個生命中的女人公平嗎?
不難猜想,白居易對湘靈的戀情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戀愛,付出的愛也是真心的,然而,回到現實中後,得到,他不敢,得不到,他又覺得可惜,於是不得不從詩句中回味虛幻的愛意,從而撫平內心的不安。
請對她們說兩聲「對不起」
痛苦的根源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門當戶對」,這是封建社會婚姻制度的無情剝削,一直延伸到現代社會,還是一樣的。「霸道總裁愛上我」只能出現在言情小說裡。
他的自責是自己風流成性,他早已經對不起那個等她的姑娘。他官途順利時,沒回去。他官場失意時,也沒回去。他娶親納妾時,還有臉回去嗎?不是薄情郎又是什麼呢?
所以在這個下著大雨的夜晚,又一次想起湘靈,心中的愧疚讓他睡不著,只好寫首詩來安慰自己,還不能讓夫人知道。但已經有兩個對不起了,對不起初戀,對不起髮妻。
白居易的詩是好詩,但詩後面的故事一定是美好的嗎?白居易給初戀寫了三十年的詩,終歸是對不住初戀寫的。那在唐代還有李白,杜甫等等,他們的詩裡又有怎樣的悽美愛情呢?
不妨去讀讀他們的詩吧,像《李白詩集》和《杜甫·白居易詩集》有他們一生詩詞彙總。李白善浪漫,杜甫善悽苦,而白居易不用說,就是善長諷喻了,畢竟把自己都嘲諷成薄情郎了。
看過《中國詩詞大會》的爸爸媽媽,誰不想讓孩子成為武亦姝呢?現在00後受到飯圈文化影響,崇拜的都是小鮮肉。可對孩子有什麼用呢?考試不考,還容易變得虛榮,古詩是可以提高孩子內涵的,起碼寫作文用上詩詞,保準印象分有了。
這兩本書匯集成一冊,書裡面都繪製了許多精美插圖,寶寶年齡段都可以讓媽媽給讀讀,讓寶寶愛上古詩,培養好閱讀興趣,家長也能省點心了。
對詩詞到的賞析都是大白話,通俗易懂,能幫讀者領悟國學精華,對其中生僻字,也加注了音標,便於理解。
還是經過多方面研究,專家考證之後,選取的經典之作。所選的詩不僅膾炙人口,而且切合當下,其價值深遠。
我們給孩子的是詩和遠方,對嗎?下面是連結哦
歡迎大家點讚評論哦,期待和你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