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晶片代工公司排在第一位的,毫無疑問是臺積電,而臺積電最大客戶應該是蘋果和華為,蘋果訂單最多,緊隨其後的是華為,是全世界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晶片代工廠,而因為在9月15日,宣布對華為的斷貨,在國內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公司。
因為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而臺積電的技術和零件,很多都是從美國本土採購,因此也不得已斷貨華為,這次斷貨對臺積電本身的影響也很大,損失了15%的業績,想從高通彌補過來,結果有消息傳出,驍龍875和高通中低端晶片,都全部找三星代工,讓臺積電措手不及。
如今,為了打破這一局面,臺積電正式宣布進一步大動作,臺積電老闆劉德音表明,將66%的零件在本地採購。這就是臺積電走的道路,也就是一條「去美化」道路,如果這些零件可以代替,那麼斷貨華為的局面也不會出現,自身的業績也不會受到影響。
臺積電這樣做,可以降低自己的生產和運營成本,同時還可以對自己的供應鏈進行更好的控制,如果零件都是來自美國供應商,那麼想要斷貨誰就斷貨誰,對公司的發展非常不利,臺積電這樣做可謂是一舉兩得,想要擺脫美國的控制,華為未來或許會迎來轉機。
其實,現在臺積電的EUV光刻機也是採購的,如今只有ASML公司能夠生產,有趣的是臺積電還是ASML公司的股東,享受著優先獲得EUV光刻機的權利。而且臺積電使用美國零件和技術不算很多,之前有消息公布,臺積電12nm以及以上的工藝,使用美國技術超過10%,但是自10nm以下,就不超過10%了,如果臺積電積極「去美化」,走自主研發道路,走多元供應鏈方式,或許未來可以慢慢實現「去美化」。
這樣一來,臺積電也在走華為的道路,任正非曾經提到,華為不會只用一家廠商的東西,而是扶持全球各個廠商,大家一起賺錢。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華為供應商有很多,就拿內存來說,三星、美光和東芝等都是華為的供應商,屏幕也扶持國產,還用三星的屏幕,日本公司也不少,而臺積電此前大多數零件都是從美國本土購入,這次劉德音的表明,實際上就是要學習華為,走多元供應鏈。
如果臺積電「去美化」成功,那麼華為將迎來轉機,現在華為雖然獲得了AMD和英特爾的供貨,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臺積電,因為目前5nm工藝,應該只有臺積電和三星能夠實現,三星應該不會給華為代工,而未來還會有4nm、3nm工藝,失去臺積電,華為就可能與這些新技術和工藝失之交臂,所以臺積電的「去美化」,最大的受益可能是華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