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女性主義」成了熱門話題。
先是《我是餘歡水》裡的一句臺詞被指「碰瓷女/權」,網上一陣嚷嚷,接著就有人相約結伴去豆瓣上打一星。
又是Papi醬因孩子沒有姓媽媽的姓氏,被網友指責「獨立女性人設」崩塌,又一陣嚷嚷,大有要替Baby打一場「冠姓權」的官司之勢。
兩次嚷嚷都以「女性主義」為名。
女性主義是爭取婦女解放的思潮與運動,是女性爭取平等與自由的理性行動。可是在這兩件事兒上,我們看到少有理性探討,更多的是意氣用事的謾罵與廝殺,這分明是扯著女性主義的大旗發洩個人不滿嘛!
——所以,請不要動不動就拿女性主義說事。
首先,女性主義的鬥爭對象是觀念與制度,而非男性。
「肌肉男」、「D癌」、「種馬」,在某些女性的眼中這就是男人的全部,「色魔」、「殺人犯」也是對男性慣常所貼的標籤。其實這何嘗不是對男性群體的一種刻板印象與性別歧視?
有人說:「我們越把別人當成敵人,他們就越像敵人。」當把男性樹立為女性的對立面時,女性的「假想敵」就會越來越多,鬥爭就越發步履維艱。
不說別的,男性只做「沉默的大多數」,整個婦女解放運動就難以施展拳腳。
更可怕的是,這樣鬥爭方向就變了。因為制度的制定者和觀念的形成與男性「沉默的大多數」無關。換句話說,西方的或封建的統治階層才是罪魁禍首。當男性女性捉對廝殺時,他們當然心滿意足,因為指向他們的矛盾被化解掉了,他們就可以「坐在城頭觀風景了」。
《餘歡水》中的「劫匪」就可以視為西方的或封建的統治者的象徵。在他的槍口下,他說可以給一個人自由,然後得意洋洋地看男性與女性怎樣內訌。
這哪是在「碰瓷女/權」,這直接是對制度與觀念的一種不平與反諷啊!——那麼,你到底在罵什麼?
所以,洪晃就說了,最需要女性主義的,也許是中國男人。
其次,不能不看發展,無視已獲權利。
中國的婦女解放可以說是一夕完成的。
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女性是父權與夫權的犧牲品,是生殖工具、是貞節牌坊上的名字。而1949年的民族解放,同時也解放了婦女。——要知道,瑞士到1971年才迎來了女性全面的選舉權。
所以洪晃說,1949年,中國女性全體獲得了一個大紅包,這是西方女性幾百年的鬥爭之後才可以享有的,這也是中國兩千年被壓迫的女性想都想不來的,我們得到了。
就拿Papi醬孩子的所謂「冠姓權」來說吧。封建女性的姓氏嫁後從夫,孩子產後從父,新中國成立後,法律規定婦女的姓氏前不再冠夫姓,孩子的姓氏可隨父隨母,這就是「禮包」的內容之一。Papi醬的孩子隨父姓,這是選擇的自由,非得讓孩子隨母姓,試問,這是誰賦予你「專制」的權力?
更何況,在當下,姓氏與「女性的獨立」有何關聯?難道女性的獨立就是建立一個世界上只有女性的「女兒國」嗎?這個「女兒國」中每個女性又都自我隔絕式地成長嗎?如果是這樣,人生又有何意義,人性又體現在哪裡,人類何去何從?
這個世界有很多的不公,這不限於男性女性;對女性的不公也有很多,不限於網絡。還有一點,西方的一些學說是不是適合我們?我們會不會被一些思想觀念「帶了節奏」?作為獨立女性也應該獨立思考。
冰心說:「牆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
不是每一位女性都是女性主義者,而作為女性主義者,眼光應放長遠,視野應更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