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茶道呢?答案大約是莫衷一是,仁智者各有洞見。
隨性不拘的人可能不願意為外物所擾,獨只在意這杯中之物,
甚而連這點也不勝著意,只關乎情致二字;
但這並不妨礙,
人們也對頗有「戒律」的小壺茶法營造的茶道思想
——對當下之「務」的觀照投注熱情。
此中又有一番智慧的情趣。
不妨來品賞一番。
小壺茶法是指使用小型壺具(約400cc以內)衝泡葉型茶(非粉末茶)的方法與品飲方式。
壺大一點無妨,
衝泡器也不一定要是壺的形狀,
杯子的樣子也可以,
材質種類也不拘。
小壺茶法的泡茶方式並沒有設定是泡什麼茶,綠茶、烏龍茶、紅茶、普洱茶、花茶皆可。也許有人會問,紫砂壺怎麼可以泡綠茶?為什麼不可以!因為小壺茶法第一個要建立的茶道思想就是:任何茶具都可以泡任何一種茶。影響茶湯的是衝泡器材質的傳熱速度與質量的優劣,美感與色澤是另外一個屬於審美的問題。
小壺茶法有其擺置的原則,平時應該清洗乾淨,擺放妥當。杯子是開始泡茶時才從收納的地方取出,泡完茶尚未清洗時杯子是放在奉茶盤上。這是「隨時備妥」的第二個茶道思想,而且清洗、擺設的工作是有條不紊且在時間規劃下進行的,沒有正式泡茶前後之分。
開始泡茶才取出泡茶用水置入煮水器內,一方面確保泡茶用水的新鮮,另一方面表示對泡茶用水的重視。茶道藝術家的茶湯作品創作與欣賞也從這裡展開。對泡茶用水的重視是小壺茶法要強調的第三個茶道思想。
茶湯作品創作的第一個動作是將事先準備好的茶葉從茶葉罐內撥到茶荷上供大家欣賞,等一下再將之置入壺內衝泡。「事先準備好」是將茶做了最後的檢查並做了必要的處理(如普洱茶的退倉精煉),然後將茶置入罐內。不是當場撕開茶包倒入茶荷或壺內,也不是當場解開買回來的茶,也不是當場剝散茶餅使用。這種對茶的尊重與泡茶前對茶做必要的處理是小壺茶法的第四個茶道思想。
小壺茶法用計時器幫助泡茶者對浸泡時間的掌握,但不用溫度計控制水溫。因為小壺茶是用於一壺茶多次衝泡的場合,是屬於高茶水比率的泡法,浸泡時間分秒必爭,純用心算會有較大的誤差。
但水溫的判斷有水汽外冒的狀況作參考,而且不能處處太機械化,留一些空間給泡茶者遊走。計時器也不是先設定時間再倒數計時,而是向前讀秒,泡茶者觀察各種狀況後隨時可以調整所需的時間。這種「應變與精準」是小壺茶法的第五個茶道思想。
小壺茶法的目標是茶湯作品的創作與欣賞,除了泡得好以外還要有能力泡給許多個人欣賞(這裡的許多個人是指一到十個二十個;一人是獨自品賞,十個二十個是一席的最多人數)。
要有泡茶給十個二十個人品賞的能力才方便從事茶湯作品發表會或說是茶湯作品欣賞會,所以使用較大的「小壺」是必要的。這種具備泡好茶給好些人欣賞的能力是小壺茶法的第六個茶道思想。
小壺茶法是將泡茶、奉茶、品茶作為茶道藝術家所要創作的內涵。這樣的藝術創作,應該受到尊重,參與者在茶會進行間是不可以閒聊、打手機、拍照的,簡單的話語也僅限與茶相關的內容。將泡茶、奉茶、品茶作為茶道藝術所要創作的內涵,是小壺泡茶法的第七個茶道思想。
若將小壺茶作為茶道藝術創作的方式,奉茶是以座位為序,茶會結束後,客人把杯子送回泡茶席放杯子的地方並向泡茶者致謝。茶道藝術以茶為尊、以泡茶者為尊,是小壺茶法的第八個茶道思想。
『作者獨白』
本文沒談太多的泡茶技巧,因為小壺茶法是有其操作規範的(即所謂的小壺茶法24則)。但當小壺茶法從事茶道藝術創作的時候,我們關心的是它的內涵,即小壺茶法八個茶道思想。八個茶道思想包融在泡茶、奉茶與茶湯之中。
(原文來自《茶道》雜誌2014年01月刊《 小壺茶法的茶道內涵》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