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真正看明白《火星救援》 你必須知道的那些梗

2020-12-16 1905電影網


    1905電影網專稿 25日在內地上映的《火星救援》延續了每年11月一部科幻片的規律。迷妹們的「馬特·呆萌」和「384」塞巴斯蒂安·斯坦也特地來了中國,電影裡最搶鏡的土豆佔滿了北京國貿地鐵站的一面牆。聲勢浩大差點讓人忘了這可是77歲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的最新硬科幻作品。

 

    作為根據暢銷極客小說改編的電影,看過小說的人可能會覺得這就是太空版的起點種田文嘛;看過電影的人又會覺得這是一出火星版的《魯濱遜漂流記》加上《拯救大兵瑞恩》。但作為基於大部分技術已經實現了的「硬科幻」作品,《火星救援》中出現的很多科技有跡可循,9月份火星液態水的發現似乎也讓火星長出土豆的可能性僅差「一步之遙」了。

 

 

    如果沒有各種設施,我們當然不能期待火星貧瘠的土壤和稀薄的大氣真的可以讓土豆在這顆平均距離地球2.25億千米遠的星球上生根發芽。馬特·達蒙所扮演的「火星農民」也就不可能熬過687個火星日。當然了,這裡面最神奇的補給工具還要數塑料布和膠布,作為NASA宇宙第一的黑科技,不僅用來建起了火星大棚,抵抗了黑色沙塵暴,還變成了逃脫火星引力的飛行器的頂部材料。以後謹記,出門先扯兩丈塑料布,說不定可以救命。

 

    不過當然了,除卻這和當代技術有著看不見的鴻溝的先進科學,片中出現的其他神奇小道具和設施還是很靠譜的。

 

MAV, MDV, HAB 這些英文縮寫都是什麼?!

 

    原著和電影中頻繁出現的幾個英文縮寫就要數MAV, MDV, HAB這三個了。沒有這三樣東西,去不了火星也別想從火星活著回來。首先我們先來說說MDV,這其實就是火星降落載具。太空人們需要乘坐這個抵達火星地表。MDV其實就是一個安裝了若干輕型推進器和降落傘的大罐子。它的設計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將太空人們活著從火星軌道送到火星地表。

 

    解釋過了MDV,我們再來說說MAV到底是什麼。與火星降落載具相反,MAV是火星升空載具的英文縮寫,也是電影和原作中提前抵達的物資裡最重要的設備。在太空人登陸之前,NASA要用上14次無人飛行任務,將裝滿物資的飛行器運送到火星地表。MAV也在其中。在太空人們完成地表作業之後,就需要這個火星升空載具將他們送回飛船「赫爾墨斯」。因此在投放MAV時,就需要軟著陸,確保它完好無損。而MAV在被投放到火星表面之後,就會通過核反應堆,用自帶的氫氣和火星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產生甲烷和水,再通過電解水產生氫氣與氧氣。如此循環往復,在24個月內填滿燃料槽。


 

    最後就要說到HAB了,這就是太空人們在火星期間所居住的棲息倉。棲息倉內裝有氧合機生成氧氣,以及水循環裝置供水。

 

補給的那點事兒,預置補給與醫用訂書機

 

    就像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在太空人登陸火星表面之前,NASA已經通過無人飛行任務預投了大量物資。畢竟一艘飛船也裝不下供6個人維持火星作業的全部物資。因此在上一次火星探險計劃啟動之後,下一次的準備工作就已經開始了,畢竟從前期準備到太空人出發也有歷時三年的過程。


 

    自然,在這些預備物資中,也少不了醫藥用品,除了常見的止痛劑之外,最神奇的要數皮膚吻合器,也就是「醫用訂書機」。片中被馬特·達蒙拿來縫合自己傷口的小物件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已經出現了,甚至在足球比賽中也可以看到隊醫用這種訂書機來給傷員現場縫針,時間只需要30秒哦。


下一頁 理科生的狂歡:ASCII碼錶與霍曼轉移軌道


相關焦點

  • 《火星救援》超高太空科技
    2014年,他的首部文字作品《火星任務》正式出版,這位工程師安迪威爾遂成為當紅作家,小說更被雷利史考特相中,翻拍成電影《火星救援》,今天(11月25日)國內上映了!《火星救援》中的火星太空衣,可以在左手臂上看到生命指數顯示屏▼
  • 吐槽《火星救援》中的科學性到底多大?
    今兒小編就吐槽下,火星救援中的科學性到底有多大?雖然原作作者安迪·威爾自己也知道這一點,但是他也有他作為故事的「造物主」的權利:「我需要一個讓航天員離開火星的方法,所以我在這裡稍微杜撰了一下。而且,難道你不覺得突如其來的大風暴感覺很酷嗎?」不過這卻是故事最重要的設定,沒有這火星上的大風暴,男主角馬特達蒙也就不用繼《拯救大兵瑞恩》、《星際穿越》之後,再度耗費這麼多人力了。
  • 【英文名著暢聽】火星救援 The Martian
    火星救援The Martian
  • 火星救援中的引力彈弓是什麼?
    在電影《火星救援》中,NASA計算了馬克·沃特尼的食物儲備和他種土豆的供給情況,最初決定先發射一艘食物補給飛船過去,等下一次執行火星地面任務,再用阿瑞斯4號接沃特尼回來。不過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畢竟在地球這端出事,總好過補給飛船花了八個多月時間降落火星時再發生事故的好,不然沃特尼真的將成為「迄今為止唯一死在火星上的人」了。這個時候,NASA的黑人小哥靈機一動,想出一套拯救沃特尼的絕(he)妙(he)的方案。為了驗證這個方案,小哥還用超級計算機演算了一遍。
  • 《火星救援》:不能僅僅用震撼表述的感動
    火星救援屬於太空科幻片。講述了一個太空人,在火星上由於突然爆發的沙塵暴,與隊友失散後自己一個人在火星上,最終被獲救的故事。這種題材的科幻電影一般都非常注重特效和畫面效果。當然,這部電影也不例外,但是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感到的更多的是感動。
  • 沒有這個「神」就沒有《火星救援》
    《火星救援》的作者是看著他的小說長大的《火星救援》的作者安迪·威爾學的是計算機,純正理工科出身。《火星救援》的導演是他的腦殘粉請纓翻拍《火星救援》的導演雷德利·斯考特也是個資深科幻迷。他曾經拍過的科幻電影,既叫好又叫座,《異形》《銀翼殺手》《普羅米修斯》等作品都出自他之手。
  • 《火星救援》延續科幻大片熱潮 尊重科學才是好科幻片
    幽默易懂的《火星救援》被認為是好萊塢科幻片中的「異類」,但不難發現《火星救援》的成功與《地心引力》《星際穿越》一樣,那就是以尊重科學作為最大前提。面對貧乏的生命補給,馬克必須用他的聰明才智和頑強的精神存活下來,並找尋向地球發出「他還活著」的求救信號。   《火星救援》最大特點是走現實主義路線。影片在約旦的沙漠裡取景,拍出來的畫面極像火星上的地貌,電影裡馬克在火星上自救的情節如造氧、種土豆,發求救信號等過程,大多有現在已經被驗證的科學理論作支撐,基本符合科學原理。
  • 火星救援裡那句惡作劇臺詞到底是什麼?
    從《拯救大兵瑞恩》到《星際穿越》再到《火星救援》馬特達蒙總是被救.....不要以為這個片很冷,其實這片真的很喜感3200公裡的火星穿行,549天的絕境求生無論你看過了電影或者準備要看下面這些肯定是觀(裝)影(X)必備看完你的逼格絕對有質的飛越帶部分劇透以及看完了的小夥伴一定很想搞明白
  • 火星救援:我在火星種土豆的那兩年
    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近幾年來最知名的一部關於火星的電影——《火星救援》。《火星救援》是由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冒險片,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克裡斯汀·韋格、傑夫·丹尼爾斯、凱特·瑪拉、塞巴斯蒂安·斯坦、切瓦特·埃加福特聯袂主演。該片於2015年10月2日在美國上映。
  • 《火星救援》為什麼像真的?作者、導演和NASA專家告訴你
    從小說到電影,《火星救援》被許多擁躉津津樂道的,正是其科學性。但這其實是一件很弔詭的事,因為在現實的2015年,尚未有一名地球人踏足過火星,而在故事設定的2029年是否真能上演營救太空人馬克沃特尼的戲碼,一切都是未知數。
  • 火星視角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特指跪著向上看的一種姿態
    火星視角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特指跪著向上看的一種姿態時間:2020-09-14 20:05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火星視角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特指跪著向上看的一種姿態 因為火星引力小,跪著和在地球上站著一樣舒服。所以在火星可以跪著看東西,火星視角就是特指跪著向上看的一種姿態。
  • Fate系列中那些你必須要知道的梗,這些都不知道根本沒法聊天!
    Fate系列中那些你必須要知道的梗,這些都不知道根本沒法聊天!型月世界以設定龐大、嚴(che)謹(dan)著稱,因此一個合格的月廚必須掌握相當多的設定,在設定相關問題上難免會有激烈的討論(最常見如xx英靈和xx英靈誰厲害),這種討論又俗稱「戰」。據說月廚是貼吧戰鬥力最高、最熱衷於戰鬥的生物之一。
  • 《火星救援》中都有哪些高大上的黑科技
    前年有《地心引力》;去年有《星際穿越》;今年則有《火星救援》 一年一部宇宙大片真的是讓影迷們過足了癮。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這三部電影還都是在每年11月上映的,仿佛在給沉悶的年末來上一記重磅炸彈。一年一部  這部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火星救援》其實是以科學為基石,模擬2030年NASA的太空旅行。
  • 水,這個火星上也有!一個太空宅男的火星生存指南
    澎湃新聞獲得授權,摘錄來自安迪·威爾的火星生存指南——要想在火星上生活,你得具備以下條件:1.壓力艙。火星上的大氣壓不到地球上的百分之一,基本上等於啥也沒有,跟在太空裡沒啥兩樣。因此,你得有個堅固的密封艙。2.氧氣。
  • 【5元15元搶】火星救援的正確打開方式 ☞
    3200公裡的火星穿行,549天的絕境求生無論你看過了電影或者準備要看下面這些肯定是觀(裝)影(X)必備看完你的逼格絕對有質的飛越帶部分劇透以及看完了的小夥伴一定很想搞明白:Mark在知道與NASA的對話正全球直播時,惡作劇的他到底打了句什麼話
  • 故事:《火星救援》故事梗概
    於是這同學差點在火星上死於氧氣過多……話說這同學回到了基地,發現回地球的飛船開走了,整個火星只剩下他一個,而且與地球通訊的設備也在飛船上,所以就是說他雖然活著但是沒人知道他活著……不過幸好基地的各項功能都正常,所以暫時他死不了。
  • 《火星救援》中的硬核科幻,火星上種土豆真的可行嗎
    《火星救援》(The Martian)改編自安迪·威爾2011年出版的同名科幻小說,相信大家都已經看過,在這部少見的、沒有反派的電影中,人類通力協作完成了一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其科幻內容相當硬核。
  • 《火星救援》太空人在火星上種土豆:這科學嗎?
    今天,年度太空大片《火星救援》將全國上映,相信很多太空迷已準備去圍觀,揚子觀影圈10名圈友昨天也提前看過IMAX 3D版,大家紛紛表示,在IMAX 3D大屏上火星呈現令人震撼的絢麗景象,最令人稱奇的是,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剛好也是植物學家,被獨自遺留火星後,能靠種土豆吃土豆生存500天。
  •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能,《火星救援》告訴你信念的重要性!
    火星救援,可能很多人會和我一樣因為這個老土的名字而在開始對他不抱有什麼期待,其實不然。積極向上的劇情,充滿理性的大腦,堅定不移的信念,似乎這可以帶來很強有力的影響力讓孩子們去學習。《火星救援》的講述了一個太空人因為行動的突發性而被迫留在火星上的故事。在一場狂風中,惡劣的天氣讓飛行部隊的很多儀器都受到了損傷,被意外留在火星的馬克一等就是半輩子。
  • 火星救援VS阿波羅十三號
    先談談火星救援,整個電影的主題其實總結起來說就是:「團結緊張 嚴肅活潑」電影其實看似是描寫火星上發生的一系列生活和夥伴們如何救援滯留的太空人,但主旨其實就是現代人都會面對的三個主題1.孤獨——一個人一生最多的時間是獨處,你面對任何問題作出抉擇的都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