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正是梅子黃時雨後。
雨季的氣息會讓人親近自然,難得涼爽又水汽蒸騰,便讓人不由想去跑步,酣暢淋漓般貼近這座城市的自然脈搏。
在南京,跑步是一種城市文化,而馬拉松則是文化名片。
你漫步在南京的玄武湖,或者紫金山綠道附近,總會與不少長跑者擦肩而過。
南京馬拉松現場
說起長跑,自然要提馬拉松。南京人民一直給予了馬拉松極高的熱情,2015年開始的南京馬拉松賽事每年都有兩萬多人參加,南馬時期的南京人朋友圈內,總有幾位跑馬拉松的朋友,承包了那幾天的微信點讚量。
為什麼南京適合跑「馬拉松」?為什麼南京人如此熱愛「馬拉松」?
南京與馬拉松的緣分由來已久,歷史可追溯到191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運動會。
當時的上海《時報》還曾發出過比賽公告:「各報館鑑:長距離競走會從鎮江金山頂起,至勸業會紀念塔止。十七(日)發足,十九(日)達會場」。
關於歷史上南京馬拉松的史料記載
「長距離競走」在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是馬拉松的叫法,而當年的馬拉松比賽第三程,就設置在了南京城內,從南京的朝陽門(中華門古名)起跑,到市區勸業會場的紀念塔(如今的新模範馬路附近)。
市區勸業會場紀念塔
具有中國現代報紙開端標誌之稱的《申報》稱那場馬拉松是「實為吾國數千年來未有之創事」;承辦方南洋勸業會事務所「以鼓勵體育」,也面向到終點歡迎參賽選手的各界人士特免入場費。
終點站史料照片
到如今,悠悠一百多年已然過去。
南京街頭的法國梧桐早已亭亭如蓋,馬拉松也不僅僅只是運動會項目,而飛入了尋常百姓家,成為一場城市全民運動。
2016年10月16日,南京市與希臘馬拉松市正式締結為國際友好城市,馬拉松市市長普西納基斯還出席了第二屆南京馬拉松賽事起跑儀式為比賽鳴槍發令。2018年11月,南京市贈送給希臘馬拉松市的紀念雕塑以「永恆的莫比烏斯環」為名,落於希臘馬拉松起跑點處。
「永恆的莫比烏斯環」雕塑
莫比烏斯環,象徵著宿命輪迴般的永恆。
除了百年以前的中國第一場馬拉松賽事之緣,兩座城市更有著歷史精神的一致。
馬拉松賽事的起源,是希臘的一場反侵略戰爭——希波戰爭。戰爭發生在馬拉松海邊,當雅典人最終取得反侵略勝利時,一個叫菲迪皮茨的傳令兵向雅典人民傳遞捷報。當他最後把捷報以最快的速度奔跑著送達雅典人民時,僅說了一句「歡呼吧,我們勝利了」,便力竭倒地身亡。於是,希臘人民舉辦了馬拉松賽事用來紀念他的為國盡忠,也用來寄託對於和平的珍視。
南京古城牆
而南京,在近代也曾因為侵略戰爭受過沉重的傷痛,曾滿目瘡痍。也曾有英雄兒女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今日的和平安寧。如今與南京緊緊相連的,是中國人民對於和平的珍視,是歷史不屈的意志,是振興中華的決心。
這與馬拉松的起源,本質相通。
當時東亞病夫,現今體育強國,這是人民的選擇。
那年兵荒馬亂,如今鐘山風雨已定,玄武水波不興。
南京也隨著歷史潮流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代。
馬拉松仍舊是南京人民的熱愛所在,更很好地承載了南京城市文化精神,集聚了南京生活縮影。
玄武湖夜景
馬拉松向來與城市的文化息息相關,也展現著城市的平等包容時刻。
城市給予了人們更好生活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隔絕了中國鄉土文化中的鄰裡情懷。當「宅」成為一種常態甚至網絡文化時,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越遠。
在這種情況下,馬拉松就成為了一項拉近市民距離的有效活動。無論我們身在城市的哪個角落,無論我們身處哪個崗位,只要我們參加了馬拉松,就摘下了身份的面具,彼此陌生卻彼此平等,擁有著同一段城市旅行,同一個目標終點。
中國人講究「天人合一」的思想,人為小天地,宇宙是大天地。
在奔跑的過程中,人這個小天地血液循環更快,與自然的呼吸交換氣息更多。
腳跑過城市的土地,耳朵聽見城市的聲音,眼睛看著城市的人與景,就會無比貼近整個大天地與整座城市。
而南京自古以來便是鍾靈毓秀虎踞龍盤之地,大天地成大氣象,跑步便能讓我們更能感受南京這片土地的城市氣息與城市包容度。
從人本身角度而言,跑步與馬拉松是對健康生活的追求,也是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中國運動城市大數據展示,南京綜合實力排名第八。南京的公園密度排名前十,運動場所排名第11,市民可以在10分鐘步行範圍內找到運動場所。
紫金山綠道
一名堅持長跑十幾年的跑友向36氪江蘇說道,「南京四季和晝夜溫差較小,基本沒有極端氣候,而且空氣較溼潤,跑步體感不錯。而且景區多,大學多,所以戶外適合跑步的場所很多。南京也有大批長期進行長跑的愛好者,每天早晚都可見,氛圍十分良好。我最常跑的線路就是紫金山綠道,還有南農、南理工。」
南京紫金山靈谷寺
在南京這座城市,無論你是剛入職場的新人,還是長跑多年的跑友,都能在南京找到合適的跑步場所與路線,也能經常找到優秀的馬拉松賽事。
當然,辦一場馬拉松也是檢驗一座城市能力的閱兵式。
據《2018中國馬拉松年度工作報告》顯示,「截止到2018年底,中國境內舉辦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規模賽事共計1581場,中國馬拉松年度總消費額達178億,全年賽事帶動的總消費額達288億,年度產業總產出達746億。」馬拉松儼然已成為一場全民熱潮。
新華社圖片
在這1581場賽事中,南京國際馬拉松賽是國家金牌、國際金標的「雙金」賽事,口碑極佳。而各區舉辦的馬拉松比賽,也常常是帶動旅遊經濟蓬勃發展的標誌性活動,如南京牛首山馬拉松,如高淳國際慢城馬拉松,都展現了南京這座城市的宜居性。
高淳慢城風光
南京牛首山
以馬拉松為代表的南京長跑文化展現著一座現代化城市的歷史人文氣息。
南京人進行長跑的最熱集聚地,是玄武湖公園。據報導,南京日均有近三萬人在玄武湖環湖跑。
玄武湖,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是江南僅存的皇家園林。
玄武湖夜景
當你在玄武湖邊長跑,一路是綠樹成蔭江南景,你可以從南京古城牆的千載歲月悠悠,跑到極具現代感的南京第一高樓紫峰大廈。
南京古城牆與紫峰大廈遠景
玄武湖景色
紫峰大廈
你會與暴走團與廣場舞阿姨擦肩而過,你可以聆聽賣藝歌手與少年小提琴練習者的美妙音律相得益彰,也許還能偶遇玄武湖邊古城牆上住著的那幾隻貓兒。
玄武湖古城牆上的流浪貓
遠處雞鳴古寺煙火興盛,現時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你能以最近的距離,看到六朝古都的厚重文化之下,有歷經歲月滄桑後的新生。
雞鳴古寺與紫峰大廈
夏至已至,最好的時代已來臨。
南京的長跑文化,詮釋著這座城市所具有的包容、平等與歷史性新生。
這是南京人對於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孕育著南京的創新要素。
南京在寧靜地奔跑,卻能讓世界都聽到它的心跳。
2019南京創新周即將於6月26日至6月30日舉行,處於創新最前沿的人與事將會在這座城市集聚,屆時全國乃至世界的目光都會聚焦南京,智匯南京,機會無限。
在6月27日17點到19點,一場創新周千人熱跑將在玄武湖舉行。
市委市政府領導與南京各開發區負責人、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等學術專家、南京龍頭企業與獨角獸瞪羚企業代表、創投和金融機構代表、新型研發機構代表、中華門創將大賽選手、大學生代表等齊聚玄武湖,以互動馬拉松這一頗具南京城市包容平等性與人文色彩的方式,最近距離貼近南京的城市脈搏。
正如,北上廣再好,我還是選擇南京。
相信南京這座城,與每位在南京拼搏的人們,都將會用自己堅定的腳步,以邁過馬拉松終點線的姿勢,張開雙臂,擁抱我們仍擁有的夢想,擁抱南京正迸發的創新,擁抱我們嶄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