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創新周」為什麼南京適合跑「馬拉松」?

2020-12-12 36氪

今日夏至,正是梅子黃時雨後。

雨季的氣息會讓人親近自然,難得涼爽又水汽蒸騰,便讓人不由想去跑步,酣暢淋漓般貼近這座城市的自然脈搏。

在南京,跑步是一種城市文化,而馬拉松則是文化名片。

你漫步在南京的玄武湖,或者紫金山綠道附近,總會與不少長跑者擦肩而過。

南京馬拉松現場

說起長跑,自然要提馬拉松。南京人民一直給予了馬拉松極高的熱情,2015年開始的南京馬拉松賽事每年都有兩萬多人參加,南馬時期的南京人朋友圈內,總有幾位跑馬拉松的朋友,承包了那幾天的微信點讚量。

為什麼南京適合跑「馬拉松」?為什麼南京人如此熱愛「馬拉松」?

南京與馬拉松的緣分由來已久,歷史可追溯到191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運動會。

當時的上海《時報》還曾發出過比賽公告:「各報館鑑:長距離競走會從鎮江金山頂起,至勸業會紀念塔止。十七(日)發足,十九(日)達會場」。

關於歷史上南京馬拉松的史料記載

「長距離競走」在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是馬拉松的叫法,而當年的馬拉松比賽第三程,就設置在了南京城內,從南京的朝陽門(中華門古名)起跑,到市區勸業會場的紀念塔(如今的新模範馬路附近)。

市區勸業會場紀念塔

具有中國現代報紙開端標誌之稱的《申報》稱那場馬拉松是「實為吾國數千年來未有之創事」;承辦方南洋勸業會事務所「以鼓勵體育」,也面向到終點歡迎參賽選手的各界人士特免入場費。

終點站史料照片

到如今,悠悠一百多年已然過去。

南京街頭的法國梧桐早已亭亭如蓋,馬拉松也不僅僅只是運動會項目,而飛入了尋常百姓家,成為一場城市全民運動。

2016年10月16日,南京市與希臘馬拉松市正式締結為國際友好城市,馬拉松市市長普西納基斯還出席了第二屆南京馬拉松賽事起跑儀式為比賽鳴槍發令。2018年11月,南京市贈送給希臘馬拉松市的紀念雕塑以「永恆的莫比烏斯環」為名,落於希臘馬拉松起跑點處。

「永恆的莫比烏斯環」雕塑

莫比烏斯環,象徵著宿命輪迴般的永恆。

除了百年以前的中國第一場馬拉松賽事之緣,兩座城市更有著歷史精神的一致。

馬拉松賽事的起源,是希臘的一場反侵略戰爭——希波戰爭。戰爭發生在馬拉松海邊,當雅典人最終取得反侵略勝利時,一個叫菲迪皮茨的傳令兵向雅典人民傳遞捷報。當他最後把捷報以最快的速度奔跑著送達雅典人民時,僅說了一句「歡呼吧,我們勝利了」,便力竭倒地身亡。於是,希臘人民舉辦了馬拉松賽事用來紀念他的為國盡忠,也用來寄託對於和平的珍視。

南京古城牆

而南京,在近代也曾因為侵略戰爭受過沉重的傷痛,曾滿目瘡痍。也曾有英雄兒女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今日的和平安寧。如今與南京緊緊相連的,是中國人民對於和平的珍視,是歷史不屈的意志,是振興中華的決心。

這與馬拉松的起源,本質相通。

當時東亞病夫,現今體育強國,這是人民的選擇。

那年兵荒馬亂,如今鐘山風雨已定,玄武水波不興。

南京也隨著歷史潮流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代。

馬拉松仍舊是南京人民的熱愛所在,更很好地承載了南京城市文化精神,集聚了南京生活縮影。

玄武湖夜景

馬拉松向來與城市的文化息息相關,也展現著城市的平等包容時刻。

城市給予了人們更好生活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隔絕了中國鄉土文化中的鄰裡情懷。當「宅」成為一種常態甚至網絡文化時,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越遠。

在這種情況下,馬拉松就成為了一項拉近市民距離的有效活動。無論我們身在城市的哪個角落,無論我們身處哪個崗位,只要我們參加了馬拉松,就摘下了身份的面具,彼此陌生卻彼此平等,擁有著同一段城市旅行,同一個目標終點。

中國人講究「天人合一」的思想,人為小天地,宇宙是大天地。

在奔跑的過程中,人這個小天地血液循環更快,與自然的呼吸交換氣息更多。

腳跑過城市的土地,耳朵聽見城市的聲音,眼睛看著城市的人與景,就會無比貼近整個大天地與整座城市。

而南京自古以來便是鍾靈毓秀虎踞龍盤之地,大天地成大氣象,跑步便能讓我們更能感受南京這片土地的城市氣息與城市包容度。

從人本身角度而言,跑步與馬拉松是對健康生活的追求,也是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中國運動城市大數據展示,南京綜合實力排名第八。南京的公園密度排名前十,運動場所排名第11,市民可以在10分鐘步行範圍內找到運動場所。

紫金山綠道

一名堅持長跑十幾年的跑友向36氪江蘇說道,「南京四季和晝夜溫差較小,基本沒有極端氣候,而且空氣較溼潤,跑步體感不錯。而且景區多,大學多,所以戶外適合跑步的場所很多。南京也有大批長期進行長跑的愛好者,每天早晚都可見,氛圍十分良好。我最常跑的線路就是紫金山綠道,還有南農、南理工。」

南京紫金山靈谷寺

在南京這座城市,無論你是剛入職場的新人,還是長跑多年的跑友,都能在南京找到合適的跑步場所與路線,也能經常找到優秀的馬拉松賽事。

當然,辦一場馬拉松也是檢驗一座城市能力的閱兵式。

據《2018中國馬拉松年度工作報告》顯示,「截止到2018年底,中國境內舉辦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規模賽事共計1581場,中國馬拉松年度總消費額達178億,全年賽事帶動的總消費額達288億,年度產業總產出達746億。」馬拉松儼然已成為一場全民熱潮。

新華社圖片

在這1581場賽事中,南京國際馬拉松賽是國家金牌、國際金標的「雙金」賽事,口碑極佳。而各區舉辦的馬拉松比賽,也常常是帶動旅遊經濟蓬勃發展的標誌性活動,如南京牛首山馬拉松,如高淳國際慢城馬拉松,都展現了南京這座城市的宜居性。

高淳慢城風光

南京牛首山

以馬拉松為代表的南京長跑文化展現著一座現代化城市的歷史人文氣息。

南京人進行長跑的最熱集聚地,是玄武湖公園。據報導,南京日均有近三萬人在玄武湖環湖跑。

玄武湖,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是江南僅存的皇家園林。

玄武湖夜景

當你在玄武湖邊長跑,一路是綠樹成蔭江南景,你可以從南京古城牆的千載歲月悠悠,跑到極具現代感的南京第一高樓紫峰大廈。

南京古城牆與紫峰大廈遠景

玄武湖景色

紫峰大廈

你會與暴走團與廣場舞阿姨擦肩而過,你可以聆聽賣藝歌手與少年小提琴練習者的美妙音律相得益彰,也許還能偶遇玄武湖邊古城牆上住著的那幾隻貓兒。

玄武湖古城牆上的流浪貓

遠處雞鳴古寺煙火興盛,現時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你能以最近的距離,看到六朝古都的厚重文化之下,有歷經歲月滄桑後的新生。

雞鳴古寺與紫峰大廈

夏至已至,最好的時代已來臨。

南京的長跑文化,詮釋著這座城市所具有的包容、平等與歷史性新生。

這是南京人對於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孕育著南京的創新要素。

南京在寧靜地奔跑,卻能讓世界都聽到它的心跳。

2019南京創新周即將於6月26日至6月30日舉行,處於創新最前沿的人與事將會在這座城市集聚,屆時全國乃至世界的目光都會聚焦南京,智匯南京,機會無限。

在6月27日17點到19點,一場創新周千人熱跑將在玄武湖舉行。

市委市政府領導與南京各開發區負責人、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等學術專家、南京龍頭企業與獨角獸瞪羚企業代表、創投和金融機構代表、新型研發機構代表、中華門創將大賽選手、大學生代表等齊聚玄武湖,以互動馬拉松這一頗具南京城市包容平等性與人文色彩的方式,最近距離貼近南京的城市脈搏。

正如,北上廣再好,我還是選擇南京。

相信南京這座城,與每位在南京拼搏的人們,都將會用自己堅定的腳步,以邁過馬拉松終點線的姿勢,張開雙臂,擁抱我們仍擁有的夢想,擁抱南京正迸發的創新,擁抱我們嶄新的未來。

相關焦點

  • 每年兩萬多人參跑,為什麼南京人如此熱愛馬拉松?
    南京人民一直給予了馬拉松極高的熱情,2015年開始的南京馬拉松賽事每年都有兩萬多人參加,南馬時期的南京人朋友圈內,總有幾位跑馬拉松的朋友,承包了那幾天的微信點讚量。 為什麼南京適合跑「馬拉松」?為什麼南京人如此熱愛「馬拉松」?
  • 特殊時期的「杭馬」:跑友紛紛PB,體育重歸生活
    「今天,你PB了嗎?」在萬名選手參賽的2020杭州馬拉松上,雖然非常時期,壓縮了人數,但在「新版」賽道的助力下,在低溫但沒下雨的好天氣裡,在西湖大好秋景裡,杭馬不斷有跑友PB,在特殊之年留下了一段美好體驗與難忘回憶。
  • 最狂教授「逆颱風而行」趕上課 噴2萬元車資從廣州飄回南京
    ▲王珂經歷30小時的冒險才從廣州回到南京。颱風來襲期間不少人選擇在家裡躲著,東南大學教授王珂卻為了貫徹書香世家「學生立志至上」的祖訓,在16日自費坐上計程車,頂著狂風暴雨從廣州一路衝回南京,他付出4600元人民幣(約2萬元臺幣)的車資,中途還為了現金不足跟朋友借錢,最後準時回到學校上課,讓朋友大讚「飛車戰山竹,是傳奇」。根據報導,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區教二樓106教室裡,王珂準時站在講臺上為學生授課。
  • 「青春戰「疫」」中國(南京)大學生...
    我們將對疫情的關切  化為創作激情  用富有溫情的創意  向戰「疫」者們深深致敬  中國(南京)大學生設計展組委會  特別企劃  「青春戰「疫」」  公益設計行動  今日  正式向全中國新生代設計力量發布徵集!
  • 《現代愛情》:當代都市人「練愛」指南
    《現代愛情》(<Modern Love>)就很適合冬天,這部根據《紐約時報》同名專欄中的八個真實故事改編的劇集,每集30分鐘左右,「探索當代人複雜的感情生活,以及愛的痛苦與歡愉。」【故事8】越臨近終點,馬拉松越美好。第八個故事採用倒敘的手法,講述了一段美好的黃昏戀曲以及失去伴侶後如何面對生活的問題。開頭,老太太的兒子來家裡接她,一起去參加追悼會,故事隨著她的回憶徐徐展開。老太太和老頭健司相識於一場馬拉松,健司的妻子因癌症在六年前離開了,他自己的身體也不太好,馬拉松經常跑最後一名。
  • 【南京創新周】讀懂「創新」,大佬們在南京這麼說
    6月26日,南京創新周開幕式紫金山創新大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以丁肇中為代表的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與來自全球4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80名院士出席了這場全球性創新盛會。360集團董事長周鴻禕、華為公司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字節跳動副總裁張羽、小米集團副總栽崔寶秋、騰訊雲副總裁道峰、阿里巴巴集團雲智能科學家陳朝暉等知名網際網路科技企業高管齊聚南京,發起了以創新、創業者、城市為主題的前沿對話。
  • 設計超能力瞬間出鞘 |「紫金獎·中國(南京)大學生設計展」高校...
    ·中國(南京)大學生設計展」   高校宣講會   ▼   昨日同時走進江南大學、南通大學   這是一場全國青年設計力量集中展現的盛會:設計展依託「紫金獎」文化創意設計大賽,面向中國高校大學生,展會以高校、院係為單位組團參展,集中體現設計教育的探索性、創新性、實驗性、學術性。
  • 各級領導幹部為什麼一定要學修「孔子儒學」?「孔子儒學」的本質
    在回答領導幹部為什麼一定要學修「孔子儒學」之前,我們先來界定一下:「儒學」與「孔子儒學」之間的差別。一、現在的「儒學」我們現在所認識到的「儒學」,其中有非常大的一部分是掛在孔子名下的「儒學」,而非真正的「孔子儒學」。從本質上來說,「孔子儒學」在古代的知識背景下,對於教學者來講,是很難直接用語言向學習者進行準確、清晰溝通的。
  • 「超百科0695」「周」的本義是什麼?
    朱芳圃以為字象方格縱橫,刻劃文採之形,當為「彫」、「琱」之初文。本義是彫琢玉器。「周」字甲骨文釋義有二:一說以為象田疇之貌(魯實先),一說則以「周」為「彫」、「琱」之初文,字象有彫飾的玉器(孫常敘),《說文》:「琱,治玉也。一曰石似玉。從玉周聲。」按「周」字充當「實」、「畫」等字的部件,似乎較難理解為田疇,且金文中「周」有用作「琱」的本義,故這裡採用後一種說法。
  • 不只是「打車」,Uber 覺得「送餐」這件事也要重視起來
    Uber 不僅「跑出租」,還「送外賣」。沒錯,Uber 送外賣。Uber 早在去年就悄悄地上線了送外賣的 Uber Eats,服務範圍僅限於洛杉磯。這次 Uber 開始重視 Uber Eats,不僅將業務範圍拓展至紐約市、多倫多、奧斯丁、芝加哥和巴塞隆納。在每個開通了 Uber Eats 的城市裡,Uber 與當地餐廳一系列餐廳合作,給食客提供外賣服務。
  • 「班」字背後的政治史:「上班」為什麼叫「上班」?朝鮮「兩班」是...
    據說,每個上班族的一天都是從被窩裡思考「我為什麼要上班」開始的,尤其是近來天氣轉冷,按時早起的難度陡然上升。不過,人們終究能告訴自己一點上班的意義,只是這「上班」,為什麼叫「上班」呢?    為什麼叫「上班」,還得從「班」字背後的多義指向與歷史變遷說起。
  • 雨前周末丨「站在地球儀旁邊」謀未來
    編 輯:康 丹今晨7點30分,隨著一聲鳴槍,在萬人攢動的金沙遺址博物館旁,1萬餘名跑友開跑2020成都馬拉松。這些跑友來自全國各地,共聚於蓉,在長達42.195公裡的線路上,感受著成都這座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初冬美景、文化特色和運動激情。
  • 馬拉松陸續回到大眾生活,抖音如何使跑步深入人心
    文 / 黃夢婷 編輯 / 郭陽 最近,馬拉松賽事陸續恢復。上周末杭州馬拉松順利完賽,衝上抖音和微博兩大當紅社交平臺的熱搜。今天,上海馬拉松、南京馬拉松、成都馬拉松同日開賽,陸續將路跑賽事推向2020年小高潮。
  • 而慢,是一種「刻意練習」
    特別,當一同「玩」過、一同見識美景與美食,與僅僅一同出席研討會,那又是不同友情,於是當各自返國後,我們也會更常聯繫,在人生中互通有無。慢,是一種刻意練習但讓人好氣又好笑的是,即便理智上知道要「慢」,但實際行為上,卻需要不斷的練習。如我自2013年起,陸續參加國際六大馬拉松賽事。
  • 「不冷不熱實驗室」!廣州設計周「最溫暖」的展位非它莫屬
    但在過去幾天的廣州設計周上,這個地方卻「溫暖」依舊!  12月3-6日,由一兜糖家居×溫度家主辦,更新設計、廣州設計周聯合策展,鷹牌陶瓷溫暖助力的「不冷不熱實驗室」創意體驗展在廣州設計周上正式亮相!   展出面積15萬㎡,近1000個品牌機構和城市團體參與其中,在廣州設計周這個年底大PARTY中,一兜糖家居的展位絕對是全場最「溫暖」的地方!
  • 美萊點亮南京時尚地標「雙子塔」,雙11狂歡季為美來襲
    10月24日,美萊X南京時尚地標「雙子塔」"2020美萊雙11狂歡季"震撼亮相,美萊點亮314米「雙子塔」,全城狂歡雙11為美來襲。從最初的相遇到攜手同行,美萊始終以美為悅因美而來,在美萊雙11狂歡季,點亮城市時尚地標、傳遞中國顏值力量、實現萬千美麗心願,讓中國女性1年比1年更漂亮!
  • 能把「輕言放棄」說得如此清新脫俗、入木三分,也沒誰了吧?
    事後想一想,還挺懊惱的:為什麼就不能堅持一下?為什麼?我考慮性價比、可替代性、收支的平衡……也就是說,我計算了,做出了一個更理性些的決定。想來,生活中所謂的「輕言放棄」還不是一回事麼?無非是身體(沒錯,這說的是身體、潛意識、神經系統,總之,不是誰誰誰個人的主觀選擇)考慮時間的代價、身體的健康、生命的安全……覺得不值,就打住了。
  • The MPI Media 藝術線上展 | 「聚能」
    「Heavy Metal」「薄光口 37 & 39」1999年生於遼寧,就讀於北京服裝學院。Metal」,布面丙烯,2019金尉鴻(亦耎),「薄光口 37」,布面丙烯,2020金尉鴻(亦耎),「薄光口 39」,布面丙烯,2020趙嶽「社會劇場-錯位」1995生於北京201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獲學士學位
  • 南京最好的這幾家「鴨」館子,你可能也會忍不住光臨
    是南京!南京是一個幾乎人人都愛吃鴨子的城市。大家都知道,南京在歷史上有很多特別有名的名字:金陵、建康等。但是「鴨都」這個詞,我們還是送給了南京人,而不是北京人。可見南京人吃鴨子,絕對不比北京人差,南京當然也會有超級多的烤鴨、水煮鴨等等。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鴨都」最好吃餓這些鴨。
  • 創投周報 Vol.42 |「思派網絡」、「泛生子」、「攜旅」等多家企業...
    「思派網絡」獲得騰訊10億人民幣D+輪融資,目前思派已形成基於「醫、藥、數據」三層網絡搭建成臨床腫瘤和重疾領域的醫療綜合服務平臺;「泛生子」完成逾五億元的新一輪融資,成為數極少的累計融資額超10億人民幣的癌症基因檢測公司;「嵐煜生物」是一家體外診斷(In-Vitro Diagnostics, IVD)試劑研發商,日前宣布獲得由經緯中國領投,邦盛資本跟投的近億元C輪融資;「金匙基因」宣布完成數千萬A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