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臺灣電視新聞節目觀感比較 ——以央視《新聞聯播》和中天...

2020-12-21 觀察者網

 近年來,隨著央視以及大陸各地方廣播電視臺對於新聞節目的改版,使得原本以「播報」為主的新聞節目變得更加生動和貼近。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也可以看出在改版後的大陸新聞節目中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和風格。然而,作為大陸最具影響力的新聞節目: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因為其政治宣傳、黨政喉舌的節目需要,大陸新聞所固有的新聞傳播方式依然佔據主導地位。相形之下,臺灣的電視新聞節目形態的外顯與話語控制,就顯得更加靈活和機動。 

一、新聞生態的比較

以中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和臺灣省中天電視臺《晚間新聞》為例,前者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形象,它所處的是以「黨政喉舌」為主的地位;而中天電視臺的《晚間新聞》則是作為華人社會中相比之下較為地區化的新聞節目。

我們知道,中國的新聞事業在民國時期曾經有一段快速發展的過程,但是由於歷史原因,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稍顯緩慢。

而1978年,對於新中國各方面的發展而言,都被認為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至此之後,中國的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期,並且至今已經維持了三十多年的、舉世震驚的發展速度。經濟發展的同時,新聞窗口的宣傳需要就顯得日益突出。然而,整個中國大陸地區的新聞事業並無法像主體經濟的世界地位一樣,快速地在世界新聞輿論中佔據主導地位。

相對比來說,臺灣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因此,雄厚的經濟實力,也使得其新聞事業的發展能夠擁有更為充裕的物質保障。

其次,中國大陸和臺灣雖然同宗同源,在歷史文化基底層面中一脈相承。但是,隨著近現代戰亂,臺灣相繼經歷了荷蘭、日本割據的時代,資本主義背景下的文化脈流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具有相當的影響,同時,近代新聞的起步與發展也大致與這一時期吻合。且「文化又是通過傳播媒介建立和鞏固」,加諸新聞媒介又與文化生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兩個地區幾十年來其相應的新聞生態以及新聞事業的方向和指導思想產生了一定的偏差。

再者,政治見諸於新聞事業的影響也尤其深遠。中國大陸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相對應的新聞制度自然要符合主流。那麼,作為新聞事業一部分的電視新聞,自然也有其相對應的服務全局的責任和義務,以此節目呈現在電視上的時候,便有了其固定的形態特點。

二、主播人事背景的比較

在央視早期的《新聞聯播》中,呂大渝、趙忠祥、薛飛等人都擔任過主播的工作。隨著電視的進一步普及,邢質斌、羅京、李修平、李瑞英、王寧、張宏民等主播則更讓人所熟知。再後來,一批年輕化的面孔也登上了主播臺,如李梓萌、康輝、海霞、郭志堅、歐陽夏丹、郎永淳等。

在中天電視臺的晚間新聞節目中,較為令人熟知的有:首度將美式「說新聞」播報風格引進臺灣的張雅琴;在大陸有一定知名度的臺灣主播盧秀芳;以及出身軍人世家的年輕主播李亞蒨。

以下,在《新聞聯播》與《晚間新聞》節目中,各選取三位有代表性的主播就其教育背景進行概括。 

從以上表格可以清楚看出,《新聞聯播》中三位主播中除邢質斌老師外,其他兩位在大學本科期間都是就讀於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學院),並且,參考該節目的其他幾位主播的學歷構成,都可以發現,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這一專業經歷十分具有普遍性。作為一個新聞播音專業化的院系,《新聞聯播》的主播們幾乎受過了專業的、規範的播音訓練,這對於他們的播音風格、播音技巧、語音面貌等都會產生大陸新聞播報節目中固有的特點。

而相對比來說,臺灣《中天晚間新聞》的主播們學歷構成則更具有多樣性。以所列舉的在位主播為例,除盧秀芳女士外,其他兩位主播皆具有海內外的教育背景。而所學專業也不盡相同,有新聞學、中文系、傳播管理等,這樣的專業背景使得臺灣新聞播報節目中主播呈現出的是一種較為輕鬆,但又不失尖銳和深度的主持、評述感。

三、播音報導方式的比較

1、口播表達特徵的比較

口播,即播音員主持人在有形象可視性的情況下,利用有聲語言、表情、神態等方面的綜合運用來達到新聞傳播目的的新聞播音。臺灣與大陸新聞節目主持人由於所受的教育背景、傳播要求的不同,二者在口播表達上存在的區別尤其明顯。

首先是在於發聲吐字方面。以央視《新聞聯播》為代表的大陸新聞播音,要求「字正腔圓、呼吸無感、感而不入、語尾不墜」;聲音彈性,播音員在口播的時候,氣息、共鳴器官的綜合運用使聲音在表情達意中收放自如。而相對而言的臺灣新聞節目中,新聞節目主持人在發聲上,主要還是維持一種較接近平時生活中的說話發聲狀態;在吐字方面,由於臺灣地區的方言呈現閩南話、「國語」、客家話三足鼎力的局面,所以新聞主播在播報的過程中雖然以「國語」播音為主,但是依舊帶有濃厚的臺灣方言色彩,形成了極具臺灣特色的吐字方式。比如在臺灣新聞節目的口播過程中,「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中的「和」字通常讀作「hàn」,以及在一些在大陸被讀成輕聲詞的「先生」等在臺灣的新聞口播中都以陰平調進行播讀。

其次是在於播讀的情感表達上。針對於這一方面,大陸與臺灣的新聞節目中情感表達的外部技巧上差別不是很大,都是建立在各自的播音特點上而採用一些停連、強弱等形式表達。在央視的《新聞聯播》中,主持人的播讀情感傾向會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口氣、語調上的處理,而這一切的處理都有大陸專業播音規範的標準作為基礎,使得其口播具有分寸感、莊重感。

2、口播副語言的比較

(1)形象造型

雖然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有出鏡形象展示的需要,兩地新聞主播在細節上仍然存在一些微妙的差異:

央視《新聞聯播》,其主持人的衣著打扮一直備受國人關注,所以在衣著等方面的選擇和改變上會顯得更加謹慎。在早些年間,《新聞聯播》的主播在衣著的色彩搭配上比較單調,近十幾年來隨著國家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節目本身的不斷探索,主持人的衣著顏色更具多樣化,但依舊保持著原有的莊重感。以《新聞聯播》2011年7月6日的節目為例,出鏡的兩位主播分別為郭志堅和李修平。在上衣的選擇中,郭志堅身穿黑色西服、白色襯衫,另系金色領帶;而李修平則以一身黃褐色職業裝、白色打底衣亮相,兩位主播都顯得沉穩大方。在髮型上,央視《新聞聯播》中的男主播以寸頭為主,較早的也有分頭、背頭;女主播頭髮一般不超過雙肩。

而在臺灣中天《晚間新聞》中,主播的妝扮在不失莊重的前提下,則顯得更加潮流、時尚。以其2011年10月25日節目為例,主播分別是李亞蒨和盧秀芳,兩位主播在衣著風格上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節目前半部分的主播李亞蒨身穿粉色套裝,內配白色打底衣且胸前有明顯的裝飾結,頭髮自然下放且長過雙肩,兩耳明顯分別戴有耳環。而在後半部分出場的主播盧秀芳則身著一件花紋上衣,黑色頭髮過肩,手上佩戴有一塊銀白色手錶。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大陸的傳統晚間新聞播報節目中,往往採用男女共同主持的方式,且在形象造型上偏於嚴謹;而臺灣的晚間新聞播報節目對於主播形象造型的風格較為豐富,沒有固定的主播搭配模式,甚至可以採用兩位女主播前後配合共同完成一期節目的形式,同時給人的感覺較為輕鬆但又不失嚴肅。

(2)體態語

體態語對於電視新聞播報主持人來說,可以達到突出氣質、增進表達的作用。今天的大陸新聞播報節目呈現了多樣的風格,就央視而言,雖然《新聞聯播》一直佔據著主導地位,而同時又有諸如《午間新聞》、《新聞30分》等較為輕鬆的新聞節目。與臺灣相比,後兩者的風格就節目形態而言與之更為接近。但是,在《新聞聯播》中,主播的體態語較之《中天晚間新聞》來說,同樣具有其鮮明的特徵。

在央視《新聞聯播》中,兩位主播正向面對鏡頭,在播報的過程中,往往採用表情的控制、頭部的輕微擺動來表現對新聞內容的態度,姿態較為端莊、嚴謹。臺灣的新聞播報節目主播的體態語則顯得更加豐富,除用表情、頭部來表示其新聞態度之外,還會輔之以其他的手勢來加以強調。以《中天晚間新聞》2010年7月28日節目為例,主播盧秀芳女士在節目中介紹臺灣桃園一所高中宿舍的軍事化生活的時候,用手勢比擬的形態來形容這裡的學生們「每天棉被要疊成豆腐乾的樣子」,主播手中的筆也清晰可見,這是主播在投入播報新聞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付諸於手部動作的反應,而這樣的動作在大陸的《新聞聯播》當中是沒有出現的。

四、播報內容編排 

由上可知:

1、顯然,《新聞聯播》與《中天晚間新聞》在新聞內容的選擇上存在較大差異。《新聞聯播》內容以政治、經濟、文化新聞為主。而《中天晚間新聞》在新聞內容的選擇上比較多樣,有政治、災難、交通、電影、治安、娛樂等方面。

2、在節目內容的編排上,《新聞聯播》的第一條新聞往往是當天或者近兩天政治或國家建設層面發生的重大事件。而且節目中往往選擇正面的新聞,較少會播報令人遺憾的新聞。在《中天晚間新聞》中,如上表所列,第一則新聞便是一條普通的民生新聞,而政治新聞被放到了第6條的位置。而且整期節目內容涉及到了娛樂消息、政治人物私生活等方面的報導。同時,在新聞節目播報的間隙還插入了廣告。

五、結語

雖然對於《新聞聯播》和對臺灣電視新聞節目的討論一直未有停止,有一些大陸播音界學者或新聞界學者對於以「港臺腔」為主的播音方式以及更開放化的新聞內容、新聞取向持保守態度,但是就新聞傳播的目的而言,人民群眾的接受與否以及傳播效果才是最該思考的問題。兩岸電視新聞節目基於不同背景下而產生的不同的風格,並不影響其之於大眾新聞傳播的作用。換而言之,對大陸的新聞節目而言,如何借鑑最新的新聞思想和新聞表達手段,如何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做到讓觀眾喜聞樂見、深有啟發才是我們應該前進的方向。(作者系: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

參考文獻:

1、張頌:《播音主持藝術論》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2、李巖:《傳播與文化》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

3、林新年:《臺灣的俗語話》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年12月

4、仲梓源:《電視新聞播音主持教程》北京: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5月

 

相關焦點

  • 新聞聯播
    《新聞聯播》是中國中央電視臺每日晚間播出的一檔新聞節目,被稱為"中國政壇的風向標",節目宗旨為"宣傳黨和政府的聲音,傳播天下大事"。《新聞聯播》是中國收視率最高、影響力最大的電視新聞欄目,內容涵蓋政治、經濟、科技、社會、軍事、外交、文化、體育等所有方面。
  • 新聞聯播換背景和片頭 央視新聞聯播新版片頭圖和背景圖
    超過40年歷史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聯播》今日全新改版,入駐總臺N01演播室,正式邁向高畫質化之路。這是17年來聯播改版首次更換演播室。  老版片頭  據悉,新聞聯播於1978年1月1日起每日19:00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直播。節目以政治、經濟、科技、社會、軍事、外交、文化、體育、農業、交通等方面新聞為主。
  • 央視重點節目將微調 《新聞聯播》換新片頭
    記者從央視節目推介會上獲悉,央視明年的新舉措也將出爐,其中最受注目的當屬《新聞聯播》與《焦點訪談》將進行「微調」。  據悉,就《新聞聯播》來說,歐陽夏丹和郎永淳已確定加盟,將會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正式亮相《新聞聯播》,節目將在「形式和語態上都會發生變化」,引入各種新報導形式,有可能增加新聞評論。《焦點訪談》欄目將加大監督節目的比重。」
  • 央視《新聞聯播》主播非固定崗位,代班同類型節目「大材小用」
    另外一方面,《新聞聯播》在挑選主持人的時候年輕是參考條件之一,年輕的主持人或許能力出色,但專業性方面、經驗方面和年長主持人還是有一定差距,所以登上《新聞聯播》的主持人大多已經進入到職業生涯的後半段,這也代表他們大概率以《新聞聯播》作為自己的最後一班崗。
  • 歷屆央視新聞聯播女主持人盤點
    自1978年1月1日開始CCTV新聞聯播開播以來,屈指一算42年了,央視新聞聯播一直是收視率最高的,也是國家對外的窗口。所以,對新聞聯播主持人要求非常高,今天我們共同看看這些年有哪些人做了主持人,盤點一下新聞聯播女主持人。
  • 透視《新聞聯播》「變臉」
    歐陽夏丹和郎永淳表現比較突出,基本沒有什麼瑕疵。」    確定加盟聯播後,郎永淳、歐陽夏丹經歷了近兩個月的準備。從定妝到試錄樣片,整個《新聞聯播》的技術部門也需要配合新主播做細微調整。    29項「微調」,先易後難    人們意識到《新聞聯播》的變化,都是從新主播的露臉開始。
  • 臺灣中天電視與數字王國合作 推出360度新聞直播APP
    臺灣中天電視與數字王國合作 推出360度新聞直播APP 2016-06-01 20:36:12這是以360度虛擬實境模式直播新聞的應用程式,將帶給觀眾親臨其境的感覺。圖為觀眾體驗VR(虛擬實境)技術。 陳小願 攝   中新網臺北6月1日電 (記者 陳小願 邢利宇)臺灣中天電視股份有限公司與數字王國集團有限公司1日在臺北宣布跨界合作,推出「必PO TV」APP。
  • 今天,臺灣中天新聞"關臺"
    今天,臺灣中天新聞"關臺" 2020-12-11 2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央視《新聞聯播》全新改版,主持人陣容進行細微調整
    《新聞聯播》作為央視的王牌節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得上媒體圈新聞節目主持人的最高殿堂,自1978年開播以來,凡是能夠登上《新聞聯播》主持的主持人,無一不是央視響噹噹的門面擔當。近日,《新聞聯播》節目組再次對這檔王牌節目進行重磅改版,從觀眾的角度出發,《新聞聯播》的片頭畫面和直播間的背景進行了調整,對於持續關注這檔新聞節目的觀眾來講,或許在短時間內還是會有一些不適應。
  • 傳媒湃|央視《新聞聯播》片頭畫面寬高比已改為16:9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注意到,與央視綜合頻道7月17日19時播出的《新聞聯播》對比,18日同時段播出的《新聞聯播》片頭畫面寬高比已由4:3改為16:9,並且畫面顯示「高清」字樣。
  • 今天,臺灣中天新聞「關臺」
    上月18日,偏藍媒體中天新聞臺換牌照一案有了結果,臺當局「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7名「委員」以7:0全數否決中天新聞臺更換牌照,這意味著,12月12日零時起,中天新聞臺將從臺灣地區有線電視52臺消失。此舉隨後引發眾怒,被認為是民進黨藉機限制臺灣社會言論自由。
  • 昨晚,來自內蒙古的她主播央視《新聞聯播》啦!
    央視《新聞聯播》又來一位女主播!12日晚,寶曉峰首次亮相,與剛強搭檔出現在節目中。9月12日的《新聞聯播》公開資料顯示,寶曉峰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1997年至2001年就讀於北京廣播學院(今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畢業後進入中央電視臺播音組。
  • 央視《新聞聯播》主持陣容完成迎新,兩位主持人被頂替
    央視無疑是電視媒體行業的領頭羊,而作為央視的代表節目之一,《新聞聯播》自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國內新聞節目的最高標準,對於新聞節目主播來講,能夠坐在《新聞聯播》的直播間和文藝節目主持人登上春晚的熱情沒什麼差別。
  • 《新聞聯播》改版 節目全高清制播升級
    據報導,作為2011年後最大規模的一次改版升級,《新聞聯播》在整體節目氛圍和基調不變的情況下,實現了全流程、全要素的制播高畫質化。改版後的《新聞聯播》新片頭7月18日播出的《新聞聯播》使用了全新的演播室、全新的鏡面包裝,同時首次啟用全新的16:9高清片頭,以符合節目整體的視覺呈現效果。
  • 《新聞聯播》的故事:片頭曲中山裝問候語(圖)
    對此,羅京拿同為央視主持人的畢福劍(畢福劍吧)作比較:「唱歌我比畢福劍強,可是即使在他的節目中我也不敢表現。我們節目的形式不同,決定了表現方式的不同。所以,我走在街上,人家看到我會說"那不是羅京嗎",可是沒有人過來。要是看見畢福劍,肯定很多人跑上去喊"老畢"。」  新:新鮮  昨日19時,央視《新聞聯播》準時開播。
  • 臺灣電視新聞「感官主義」現象研究
    本文通過對中天電視新聞頻道晚間新聞節目的內容分析發現:1.臺灣觀眾在收看有線電視新聞時更偏好感官化的新聞;2.臺灣有線新聞頻道更傾向於播出感官化的新聞;3.臺灣各種電視新聞類型間的平均感官化程度存在差異,但並不是任兩個之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4.以目前的數據分析發現,臺灣有線電視新聞的平均收視率與感官化程度之間並不存在顯著相關關係。
  • 新聞聯播又來了一位新主播:寶曉峰
    新聞聯播新主播寶曉峰【新聞聯播又來了一位新主播!】據北京日報消息,寶曉峰,央視主持人,主播央視新聞欄目。曾經主播過:《亞洲報導》、《新聞早8:00》、《媒體廣場》、《朝聞天下》、《新聞30分》。現任《新聞直播間》、《午夜新聞》主播。
  • 央視綜合頻道悄然變臉 《新聞聯播》更親民
    「豆餅大叔」上《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大力度改版,《夢想合唱團》第二季人氣爆棚,《星光大道》豪華升級,《開講啦》第二季再次奉上「思想盛宴」……觀眾普遍反映,《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節目變得更親民。
  • 資料:《新聞聯播》30年發展史 中國第一的背後
    尹克路 攝  南都周刊1月28日報導 從1978年1月1日開始,CCTV新聞聯播開播,迄今整三十年。三十年來,這是中國大陸知名度最廣、全世界觀眾數量最多的電視欄目。儘管面臨越來越多的質疑和壓力,三十年收視歷史所形成的巨大慣性,依然推動著數以千萬計的觀眾在每天晚上7點打開電視機,收看《新聞聯播》。它是這個國家機器裡宣講系統中最具象徵意味的意識形態符號。
  • 開播40多年的新聞聯播換了片頭和背景!
    據央視網,《新聞聯播》是中國收視率最高、影響力最大的電視新聞欄目,內容涵蓋政治、經濟、科技、社會、軍事、外交、文化、體育……無所不包。自1982年9月1日起,中共中央明確規定,重要新聞首先在《新聞聯播》中發布,由此開始奠定節目為官方新聞發布管道的重要地位,節目宗旨「宣傳黨和政府的聲音,傳播天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