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優優·2020屆天津理工大學環境藝術設計考研手繪真題解析!
圖優優·2020屆天津理工大學環境藝術設計考研手繪真題解析!
解析真題
天津理工大學2020屆的環藝專碩考的是茶樓的空間設計,首先拿到這樣的一個考題,我們要讀題,試題中所要求的設計條件是室內和景觀一體化,在方案設計的過程中,要運用三角形幾何形體特徵結合其他造型的方式去設計。
這個時候要結合自己平時所練習的幾何形體的方案設計,可以在腦中回想,加在自己的方案設計當中。
試題中要求我們設計一個長20米寬20米的茶樓,建築面積不超過150平,建築高度不超過10米,建築立面適當運用木質材料,朝向自定,庭院景觀部分要有室外茶飲休閒空間。這個試題與學碩的工作室要求相似,只不過這個方案設計的是茶樓,學碩的方案是設計師工作室。
三、設計要求:
1:100整體用地彩色平面布局一張,包括建築首層平面和庭院景觀規劃;1:100建築主立面圖一張;建築及景觀效果圖一張;根據建築首層平面布局,繪製茶室局部空間家具效果圖一張;設計說明150字。
這個時候就要看清楚題幹中要求的東西,然後逐一在方案中羅列出來即可。
02考題方案分析
方案分析:
當今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也不斷的提高,但這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人們不得不找一些娛樂的場所去釋放自己的壓力,讓自己更好地得到放鬆,人們出去一些喧鬧的場所以外,最吸引人們的就是茶室了。人們在茶室可以進行交流,可以聊天,可以進行商談,還可以下棋和觀賞茶藝表演。因此茶室成了最好的休閒場所,茶也就成了世界公認的飲料。
人們對於茶室的設計也就有了別出心裁的設計。但是大部分的設計都離不開中國的傳統文化,因此在整體的茶室設計上,需要充分地體現出茶室文化。讓人能在其期間能夠起到放鬆,安靜的場所。設計茶室創新風格就是在不要循規蹈矩,要與傳統背道而馳要別出心裁。要順應主流。這些設計充分展現了茶室的裝飾、布局、建築風格和歷史特點。
本方案茶室的設計是以古典中式為主題,使顧客在期間能感受到輕鬆和悠閒的感覺。裝修風格體現出了東方式的精神內涵和中國的文化。此方案以簡單時尚為主,因為太過豪華的茶室會讓顧客覺得這裡的消費比較高,反而在無形中流失了許多顧客。因此茶室裝修的總體風格上,沒有太多的華麗元素,主要體現自己的特色。
本方案中的茶室就是堅持自己的理念,既突出了中國文化,還有現代的風格。把茶室設計成最有特色的休閒場所,通過用室內的擺設和裝修給人帶來一種全新的現代茶樓感覺。 本方案的色調為暖色系,木色為主色調,白,灰,綠,為點綴色調,整體空間比較暗。空間中以紅,橙,藍,為室內點綴色,能更好營造出明朝元素的那種氛圍,讓人在視覺上對空間有種遐想,整體空間配置同步背景音樂,使整個環境更加舒適。
方案宗旨 :茶道被看作是一種高雅的品味文化,茶室可以滿足人們審美欣賞、社會交流、養生保健等高層次的精神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國際化交流的不斷深入,茶文化更趨於多元化、多樣化,所以茶室裝修要從茶文化出發,營造富有茶文化的藝術氛圍,讓人們能在品茗的過程中體會到一種全身心的放鬆,體驗到心靈的淨化與寧靜。
試題中出現了建築及景觀的效果圖,對於景觀方面的效果圖可以參考如下。在下面的快題設計當中,有些效果圖是可以進行變換的,例如有些帶休閒功能效果圖可以作為茶樓的庭院休閒區進行使用。
實體案例參考
大木山茶室, 浙江省松陽縣 / DnA建築事務所
谷德設計網
場地
茶室位於浙江省松陽縣大木山茶園景區,面向西側的水庫,現狀是一個較為狹長的線性場地,場地內保留了原有的五顆梧桐樹,南側建有一座線性的休憩長廊,為傳統的坡頂形制。樹影、陽光、波光、茶田,周圍環境裡的自然元素,都成為茶室構建起來的場地條件。
▽ 茶室軸側
建築
茶室建築分為北側的公共區塊,提供喝茶簡餐以及定期茶藝培訓空間,和南側的兩個庭院茶室。建築延續場地現有的休憩長廊的線性坡頂形態,也是對當地建築語言的一種回應。北側體塊退讓到五顆梧桐樹之後留出樹下的公共活動區域,南側則出挑水面。一個開放的公共走道穿越地塊,和建築構成了循環的「8」字形迴路,以「迴廊」概念應對現狀的「長廊」。屋頂切出線性天窗,將光線引入室內。建築空間的背景是深色的清水混凝土、作為結構和材料的統一表達。
空間 光線 風景
功能空間的組織和過渡的張弛收放,通過不同方向上的空間尺度、光線的照入形式和亮暗來強調。北側公共茶室兼具公共茶飲和培訓功能,和室外的五棵梧桐樹等自然元素一起圍合出一個挑高空間:下午的陽光會把斑駁的樹影投射在深色的牆面和地面,給靜態的建築空間帶來隨風晃動的光影。公共空間和二樓的私密小茶室之間,由閉合的樓梯間和水平走廊轉換空間屬性。二樓三間小茶室可以席地而坐,透過建築的玻璃幕牆遠望水面波光。南側兩個臨水庭院茶室,通過一條刻意壓暗的走廊來鋪墊引導。庭院茶室東西兩側的玻璃門,都是可以完全打開的,西側面向外面的自然景觀,如同框景。東側是一個抽象的庭院,和一棵孤立的樹。
▽ 一層平面 1F
▽ 茶室外擁有五棵梧桐樹的室外平臺 Outdoor Platploor & 擁有線性天窗的茶室 Tea House
▽ 茶室 Tea House
▽ 前水後院的茶室
▽小茶室 Tea House & 前水後院的茶室夜景
▽ 從茶室看內庭院
▽ 夜景
冥想空間
南端盡頭的冥想空間面向西側湖面,既可以作為庭院茶室的延伸也可相對獨立,圓形開口是向外觀景的景窗,更是一個借入自然的轉換器:下午,太陽及其在水裡的反射,通過圓洞會形成兩個投影光圈,隨夕陽西下而慢慢交匯。
觀山水 審自我
茶室的存在,不是為了表現自我,而是當人進入這個建築後,品茶觀景,可以對外面的山水景觀有更多的理解。
案例二
紫禁城紅牆茶室,北京 / 研造社
谷德設計網
太廟茶室位於紫禁城東南角的勞動人民文化宮院內,這裡曾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祖的地方。牆內是原來皇家的聖地,牆外則是北京古城的基本背景肌理——老百姓居住的胡同。不知從哪個年代開始,這段東圍牆截止到了這裡,在牆東外側的地下排水涵溝上蓋起了泵房、庫房和臨時宿舍,遮蔽住了這段宮牆的末端,牆內也成了勞動人民自由出入休閒息憩的地方。通過對宮牆內外景觀肌理的重新梳理,我們掀掉了遮蔽宮牆的屋蓋,將周邊的景觀以院落的形式介入到建築中來,造就了建築中的院落,同時也是院落中的建築。我們希望以輕鬆的方式,接續起一座連接傳統與現代、邊界與空間、宏偉與質樸、神聖與世俗、隱蔽與開放、嚴肅與荒謬之間交流的橋梁,以引發人們重新思考空間、景觀與設計在我們這個時代真正有意義的價值所在。
▼主入口
▼原狀
▼南房結構
▼(left)前院 frontyard (right) 庭院 Courtyard
▼(left)後院 Backyard (right) 南房屋頂 South Teahouse Roof View
茶室由七個獨特且獨立的房間組成。像城市中的細胞,雖然微小,卻能在城市中留下印記。在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我們所要表達的,正是這種過程。我們基本上保留了現有建築的形態,利用原有門窗洞口向內生長,形成房子中的房子,作為更為私密的茶室,仿佛是新生的蘑菇;又如建築下面暗河中飛起的精靈,環繞著遊走於兩座建築周邊,留下的水痕,由門窗滲入建築,便形成了這些茶室。在建築內部的每一個茶室以及消毒間等功能用房都是一個獨立的空間,與建築屋頂脫開,有獨立的牆壁和頂棚,作為第二層表皮,自成一體,私密安靜,互不幹擾。而它們之間以及它們與建築之間的『縫隙』便形成了交通和展示空間,這便使建築內部空間被極大豐富,產生了很多可以探索的角落,在狹小的空間中通過圍合界面獲取更多的空間感受,所謂小中見大。
▼(left)吧檯reception (right) 北房內景North Teahouse interior
▼北房內景
▼北房內景
▼中庭
▼中庭
▼(left)雲室Cloud Tearoom (right) 主入口
▼竹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