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走一條怎樣的路?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是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迴避的人生問題,我們需要認真地思考。成為什麼樣的人,真的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人生態度問題,稍有不慎,就會誤入歧途。
每個人的想法和做法都將影響自己的未來,而若想成為那個想要成為的人,就需要制定目標、腳踏實地、不懈努力。而不是三心二意,這山望著那山高,丟了西瓜撿芝麻。
前幾天,小志在一場面試中遭到了拒絕。
原因是這樣的:面試時,面試官問小志未來五年的職業規劃是怎樣的?當時他很坦誠地說,「我想先在貴司從事營銷崗位工作,等過個幾年我的文字獲得足夠的影響力後,就辭職做自由職業者。」
面試官也很坦誠,他說:「進了網際網路公司,工作強度大,你忙到無暇寫作怎麼辦?」小志說自己一定可以保持平衡兩方面。
面試官又說:「銷售和寫作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你花60%的時間在工作上,40%的時間在寫作上,而別人花90%的時間在工作上,你說誰會做得更好?」小志無言以對。
接下來,這位面試官站在小志的角度,為他梳理了這件事情。他問小志:「你有沒有想過,三十歲時,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我想成為一個自由撰稿人,去很多很多角落,記錄下很多很多普通人的生活和故事。」
面試官一聽就樂了,然後他說:「30歲時,你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你一定要想清楚。在29歲到30歲,我花了一年才想清楚這些問題。如果你想成為一名作家,就不應該選擇這份工作,它會妨礙你的長期目標。」
人生有許多條道路,可是我們要清楚:一個人的一生,只能選擇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路,並且要一直走下去。未來,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現在就要開始朝著那個方向努力,其他的事情都是多餘的。
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以,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與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就去親近那些已經過上這種生活的人。就像幸福女人喜歡與幸福女人做朋友,健身達人願意與健身達人聊天,無他,只因為他們之間有共同語言,並且情緒相合。
人生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以什麼人為榜樣?你心中的自己是什麼樣的?你想要自己站在這個區域的什麼位置上?你想不想改變現在的狀況?你想做「小生意」還是「大生意」?是做領頭羊,還是隨大流?
安傑學的是經濟學,畢業後在一家融資企業工作。
在公司剛拿到一輪新的融資時,他卻選擇了離職。大家都對此表示不理解,畢竟現在正是公司發展勢頭最好的時候,走了也太可惜了。但安傑不為所動,依然堅定自己的選擇,去經營自己的事情。
當初安傑進公司時,正是公司剛建立不久,他也算是第一批加入的元老了,沒人想到他會在公司風頭正好的時候選擇離開。他當時笑談:「如果以後公司上市了,我會成為別人眼中的傻子吧。」
安傑告訴朋友,並不是他不看好公司的項目,正好相反,他對於公司的團隊和項目都很有信心。之所以冒著風險選擇了離職,是因為他確定了自己今後想做的事是什麼,決定立刻去做。
他跟朋友講了一套這樣的方法論:他自動把自己代入五年後。當遇到各種選擇和誘惑時,他就會想,五年之後的我,會怎麼選擇?如果五年後的自己覺得做這件事沒意義,那當下的他就立刻回絕。
這樣的思路,讓他一步一步接近五年後的自己,一步一步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中國有句古語,叫做「燈不明則屋黑,志不明則心盲」。一個人能夠清楚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那麼他的人生就會有一個總的綱領,就會進一步知道在平日裡應該怎樣學習、生活、工作,就會知道應該如何一步一步地經營好自己的人生。而一個沒有遠大志向、沒有明確目標的人,則會不知所措。
現在你選擇的路,決定著未來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放棄很容易,但最終會一無所得;堅持很難,但最後一定會大有收穫。為了未來成為那個你所期待的人,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