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映以來,這部迪士尼最大動畫片的動畫續集在全球已獲得14億多美元的票房收入。
有問題嗎?這不是一部很好的電影,至少和原來的《冰雪奇緣》相比。我的預感是,票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兩個因素:
首先,人們很好奇埃爾莎、安娜、克裡斯託夫和奧拉夫在中斷六年後會發生什麼。當然,我們都很想知道這部續集是關於什麼的,為什麼不去電影院看呢?
第二,這是一部帳篷杆家庭電影,適合新一代的六歲女孩,她們不在乎情節空洞或平庸的音樂。他們喜歡公主、魔法和冷水馬。我承認,我真的很喜歡那匹馬。還有奧拉夫,這次他又很搞笑了。
其餘的呢?好吧,讓我們來看看《冰雪奇緣2》的五大問題。
1. 情節錯綜複雜。
在最初的冰雪奇緣中,自負是相當簡單的。兩位公主是在皇宮裡由父母撫養長大的,但其中一位卻被冰雪上超人的力量詛咒。從本質上說,艾爾莎是個酒鬼,這讓她感到孤獨。她的力量太強大了,她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即使是一個女孩,她也開始把身邊的人都拒之門外,包括她的妹妹安娜。
當他們的父母死在海上時,女孩們面臨著更多的創傷和心痛,埃爾莎獨自一人去了北方的冰天雪地,在那裡她為自己建造了一座冰雪宮殿,並演唱了《Let it go》。安娜去尋找她失蹤的妹妹,一件事導致另一件事,很快就會有一個背叛和真愛的故事。
老實說,我認為最初的故事開始得很慢,然後結束得很有力。
《冰雪奇緣2》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如此,結局比開頭要好得多,但整部電影卻一團糟。從一開始,情節就顯得牽強附會。
突然之間,我們有了一條神奇的河流,它可以告訴你過去的一切。突然,艾爾莎聽到了聲音,一個元素的靈魂出現在阿倫德爾,撲滅了所有的火,引發了一場地震,並迫使所有人離開。
這顯然與女孩父母的過去有關。我們了解到他們小時候從父親那裡聽到的一個故事,關於他們的祖父和他的部下如何在北方的一個魔法森林裡為諾瑟德拉部落的人建造水壩,以及整個事情是如何以流血和眼淚告終,森林被置於一個黑暗的咒語之下。
不管怎樣,女孩們都要北上尋找這一切的真相,把她們的臣民拋在腦後。艾爾莎獨自一人來到一個冰凍的島上,在那裡有一條名叫阿託哈蘭的冰凍河流,她發現自己是第五位原始靈魂,與水、火、土和風並駕齊驅。
所以艾爾莎基本上是第五個元素,我猜。
她發現了關於她祖父的真相,他建造水壩不是為了幫助諾瑟拉,而是為了把他們束縛在他的權力之下。他還殺死了他們的首領,我想這導致了毀滅森林的戰鬥,結束詛咒的唯一方法就是打破水壩,就在她凍死(但不是真的)的時候,她把記憶傳給安娜,然後安娜去打破水壩,讓巨人向水壩扔石頭,所有的一切都得救了。
這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故事,它依賴於插入大量的背景故事,而這些背景故事在原版電影中根本不存在。一些續集很自然地借鑑了前幾部,但這一部似乎幾乎所有的想法都是在第一部電影上映後構思出來的,包括女孩的父母在海上喪生的原因。
說句公道話,這部電影有一些不錯的故事情節,但卻沒有利用好其中的任何一點,反而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做作的故事和一個過於倉促的結論,至少對我來說,這讓我覺得完全是不值得的和不令人滿意的。
2. 埃爾莎和安娜的出身,還有「高貴的野蠻人」
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艾爾莎和安娜的父母身上。原來,在魔法森林的戰鬥中救了他們父親的女孩,正是他們的母親!驚喜!(不過,嗯,這並不奇怪。)
但我猜他們的父親不知怎麼的不知道?她從沒告訴過他?或者他們只是對孩子撒謊?
還有,為什麼諾蘇爾德拉的每個成員看起來都有點像印第安人或因紐特人,而他們的母親卻完全是白人?(我猜他們是為了模仿薩米人,但撇開我的觀點不談,這一點仍然站得住腳。)兩個女孩都沒有混血的身體特徵。這是在第一部電影中沒有建立任何關於它的情節的情況下重新構思故事和幹擾整個情節的部分問題。
這只是電影另一個混亂的方面。事實上,這些女孩的父母不僅在海上死去,而是作為一些荒謬的探索的一部分,去發現埃爾莎是否真的是第五元素,這使得整個事情都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此外,我還想到,影片非常危險地接近了「高貴的野蠻人」的領地。
美國電影製作有兩種趨勢,一種是關於印第安人,另一種是關於印第安人在小說和電影中的形象。(或者,在這個例子中,是薩米人)。
第一本是《野蠻人》,書中描述了美洲印第安人的殘暴和野蠻,他們叫喊、剝頭皮,殺害貧窮的白人定居者。還有一種是「高貴的野蠻人」,所有的土著人都被描繪成善良、平和、與自然融為一體的人。
根據《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高貴的野蠻人是「未開化的人的理想化概念,象徵著未受文明腐敗影響的人與生俱來的善良。」(電視比喻是另一個好來源。)
諾蘇爾德拉是後者。他們不僅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這種和諧被邪惡的白人定居者用令人費解的背叛破壞了——而且他們生活在魔法森林裡,與那裡的魔法精靈和諧相處。我不敢說,這就是對土著人的「高貴野蠻」的描繪。他們是無聊的。他們是高尚的。它們是一個關於兩位公主的故事的背景。
再加上女王是純白的,兩個女兒也是純白的,儘管他們是混血兒,「高貴的野蠻人」元素變得更加有問題,因為我們接著進入了白人救世主的領域。
土著人就是這樣:人。把他們當作任何形式的野蠻人,不管是暴力的還是高尚的,都是自命不凡和偏執的。故事結束了。
(注:《冰雪奇緣2》的大部分內容似乎是對第一部電影的反應,因為它沒有包括很多有色人種和「洗白」。「《冰雪奇緣2》的問題在於,他們真的無法改變主角的種族,所以他們只能讓他們成為半個諾瑟德拉。)
3. 沒有太多的對手。
除了森林的詛咒,最接近敵人的是公主們的祖父,如納德國王。他試圖通過修建大壩和破壞森林(出於某種原因)來統治諾蘇爾德拉,但其原因從未得到充分解釋。
我們從來沒有真正了解過這個人或他的野心,也沒有真正了解過為什麼這會使森林裡的人們更容易被他束縛,或者為什麼水壩會傷害森林。它看起來像一個非常小的部落,離阿倫代爾的邊界很遠。這部電影對我們了解兩人之間的政治、地理或文化沒有多大幫助,因此,衝突充其量也只是最基本的。
事實上,我們甚至從來沒有真正了解戰鬥最初是如何爆發的,或者為什麼一個可能是前農業社會想要一個大壩開始(或者為什麼這樣一個社會在歐洲,當它是如此明顯的美洲原住民)。
當然,盧納德國王攻擊諾蘇陀羅的首領,但他是秘密進行的。他非常可怕地在那人背後捅了一刀。但這是如何導致爭鬥的呢?他為什麼要冒險發起這樣的攻擊呢?相反,他可以繼續辯稱大壩實際上是一種恩惠。或者為什麼不邀請諾蘇爾的首領們到阿倫德爾,然後在那裡殺死他們,或者讓他們在路上遭到「土匪」的伏擊?即使是反派也被寫得像個白痴——然後很快就被遺忘了。
對於一個足夠聰明的壞傢伙來說,在一開始就使用這樣一個巨大而昂貴的大壩是如此草率的舉動。他本可以大舉入侵,並可能在此過程中保存了大量的財富。這些都不合理。
哦,為什麼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沒有人想要摧毀大壩?其他的諾蘇陀羅肯定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並找到摧毀它的方法吧?為什麼要埃爾莎和安娜想出答案(這個答案你在影院的座位一公裡外就能看到)。
那就是了。那是我們的壞人。沒有人試圖阻止安娜破壞詛咒——或者說,沒有人真的很努力。剩下的幾名士兵進行了迅速的抵抗,但立即屈服了。
相反,如果魯納德國王還活著,以隱士的身份生活在魔法森林裡呢?如果他們找到了他,第一次見到他非常高興,他看起來像一個善良的老人呢?如果,在這一切之後,我們發現了他的殘忍和背叛,而他就是那個試圖阻止他們摧毀大壩的人呢?如果他困住了埃爾莎,命令馬蒂亞斯和其他士兵去阻止安娜,而馬蒂亞斯的忠誠必須經受考驗,那該怎麼辦?
這一切都比我們得到的要好得多,但仍然是故事的潛在問題的受害者,包括種族、過於模糊的背景故事,以及其他所有的問題。
想想《魔發奇緣》中的反派吧。那個女巫,高瑟媽媽,不只是一個女巫——她假扮成萵苣姑娘的母親。這讓她的惡行變得更加難以言喻和可怕,她對「女兒」的背叛也變得更加卑鄙。《冰雪奇緣》中的漢斯也是如此。他假裝愛安娜,最後卻露出了真面目,差點殺了她。雖然這部電影的中心衝突實際上是發生在兩姐妹之間,但一個令人信服的、致命的反派角色無疑幫助促成了最後的一幕。
在《冰雪奇緣2》中,除了在對水的記憶中挖掘出的背叛外,沒有類似的背叛。最終,沒有真正的解決辦法,除了一個強迫的幸福結局,即阿倫德裡安和諾蘇爾德拉通過婚姻結合在一起,好吧,正如上面提到的,婚姻本身充滿了問題。
4. 安娜和克裡斯託夫訂婚時的痛苦感覺超級勉強。
《冰雪奇緣2》中,克裡斯託夫試圖向安娜求婚卻失敗了,這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噱頭」。一開始,每次他試圖吸引她的注意力,讓他她向她求婚的時間足夠長時,她都太分心了,而他太被動了,無法抓住她的注意力。
然後,當他終於能夠讓她注意他超過兩秒鐘時,他說錯話了。一遍又一遍。他也會挑一些糟糕的時間來詢問,比如在他們去魔法森林探險的開始,那裡顯然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安娜基本上是讓他在馬車裡親熱,而他卻試圖向她求婚,但一開始就提醒她,她和漢斯註定要有一段羅曼史。
如果那是她唯一一次把他帶錯路,我也不會介意。但後來,在魔法森林,他對她說,「在其他情況下,這將是非常浪漫的」(或諸如此類),這清楚地表明,如果他們不是在那裡從卑鄙的詛咒中解脫出來,魔法森林可能是一個浪漫之旅。
但是安娜是如何回應的呢?你說「什麼,你是說和別人?」很抱歉,這句臺詞是整部電影中最愚蠢的臺詞。顯然,這不是克裡斯託夫的意思。安娜什麼時候變成超級嫉妒狂了?這沒有道理。
當克里斯多福遇到一個同情他困境的諾蘇德蘭青年時,古怪的惡作劇還在繼續。幸運的是,這個年輕人說,他的人有一種特別的求婚方式,一定會引起她的注意。顯然,這涉及到不告訴安娜稍後在那裡與他見面就離開到森林裡去,用一群馴鹿包圍自己,等待她的出現。
真瘋狂,這怎麼不管用!瘋了吧,怎麼就這麼消失在深夜,一個字也沒說就發出了錯誤的信息!話又說回來,安娜完全不理睬他也太蠢了。他會有麻煩嗎?會有什麼誤會嗎?她和埃爾莎至少應該在諾森拉村過夜,而不是在黑暗中匆忙出發去尋找?難道他們兩個都不關心克裡斯託夫的安危嗎?還是他們自己在一片漆黑的陌生土地上導航的能力?
第二天早上,霧中出現了一個女性形象,克里斯多福甚至還沒費心去看她是誰就開始求婚了,也許他忘了他一開始就沒告訴安娜他當晚要獨自去樹林裡。原來是諾蘇陀羅部落的女族長,一點都不搞笑。這部電影試圖在這裡上演一出錯誤的喜劇,但每一次都慘敗。
然後克裡斯託夫唱了一首有趣的歌,關於他在森林裡迷路了,被他的女孩拋棄了,這首歌刻意誇張,就像一些80年代的傷心民謠,但由於糟糕的構思和糟糕的寫作,這首歌也沒能成功。
我之前已經說過了,我還會再說一遍,但是讓你的角色表現得非常,非常不符合角色本身的特點,只是為了進一步推進情節,這不是一個好主意,否則會讓有趣的角色顯得愚蠢或瘋狂。安娜是一個善良、富有同情心、勇敢的人。為什麼她會那麼快就懷疑克里斯多福,然後拋棄他呢?當他說他們可能會死的時候,她為什麼會因為完全知道他們所冒的風險而抓狂呢?安娜在《冰雪奇緣2》中是個蠢貨,這完全不符合她的性格。克里斯多福遠非原著中那個勇敢、自我犧牲的年輕人。在《冰雪奇緣2》中,他就是很蠢。
克裡斯託夫並不是燈泡廠裡最亮的燈泡,但即使是他也知道,一句話也不說就匆匆忙忙地走入黑夜,肯定會導致問題。她甚至不知道他在哪兒,他怎麼向她求婚?不管怎樣,求婚的大潮是什麼?他們正處於危機之中。克裡斯託夫可以耐心一點,而不是窮困潦倒和怪異。
最後,諾蘇德蘭的求婚儀式讓我很失望。只是一個站在巖石上被馴鹿圍著的人?呃,好吧。你想不出更有趣的嗎?同樣,諾蘇爾德拉充其量也只是半成品,建立在我們最索然無味的浪漫文本中關於土著人的模糊概念之上。
當克裡斯託夫在合適的時間出現來救安娜,然後他求婚,她答應了,當然,現在我想他會成為國王,這一切最終都解決了。
5. 音樂是容易遺忘的
我會直言:「into the unknown」就是不「let it go」。事實上,《冰雪奇緣2》中的所有歌曲都無法與之媲美。埃爾莎四次用升調高唱《未知》(into the unknown),就像錘子砸在頭上一樣,朗朗上口。你不能忽視它,但你真的不想跟著一起唱。
我和當時的許多父母一樣,對「let it go」感到非常厭倦,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句話對年輕女孩尤其有吸引力,傳達了強有力的信息。它最終成為一個偉大的諷刺主題。這是一種文化現象,儘管我認為《魔發奇緣》裡的音樂比《冰雪奇緣》裡的任何音樂都更好、更有趣、更有情感力量,除了奧拉夫的《夏日》(in Summer)。
奧拉夫在《冰雪奇緣2》中的新歌《當我長大時》很可愛,但遠沒有那麼有趣。
幾乎整部電影都是由一些容易被遺忘的歌曲組成的,因為它們每隔幾分鐘就會以穩定的聲音彈幕出現,這是一件大事。事實上,我想說《冰雪奇緣2》缺少引人入勝的旋律是它最大的問題。在這樣一部兒童電影中,很多故事情節都是可以被原諒的,如果你想跟著一起唱的話。
除了那首《未知》的副歌外,整首歌我一個曲子都哼不出來,我覺得這首歌比什麼都煩人。我發現英迪娜·門澤爾的聲音雖然很有力量,很有能力,但在較高的一端往往過於尖銳,這也無濟於事。我非常喜歡克裡斯汀·貝爾,也確實覺得她的歌更好,但仍然…我一個也想不起來了。
還有這個吉米·法倫(Jimmy Fallon)和才華橫溢的克裡斯汀·貝爾(Kristen Bell)合唱一大堆迪士尼歌曲的搞笑視頻,完美地詮釋了我對《未知世界》的看法。法倫唱歌的方式和我在電影裡聽到的差不多。
結論
《冰雪奇緣2》中有我喜歡的部分嗎?絕對的。魔術本身有時是相當驚人的。埃爾莎的力量得到了極大的增強(我想知道,她現在是不是也是阿凡達,能夠彎曲地球、水、空氣和水?),這帶來了一些真正華麗的時刻。整體的視覺效果是驚人的,有時森林看起來非常真實。
整部電影都充滿了搞笑和感人的瞬間,尤其是在奧拉夫和安娜之間。斯文和其他馴鹿都太可愛了。我想要一個。我想要一個寵物馴鹿,當我沮喪時,它會和我說話;我想要一個寵物雪人,永遠不會融化,永遠不會閉嘴。好吧,也許是一個啞巴寵物雪人。
有很多時候,我發現自己在微笑或大笑,或只是沉浸在行動中,但很少有我發現自己驚訝或寬慰,或真的陷入衝突。愉快的,是的。有必要嗎?不是真的。作為續集,《冰雪奇緣2》取得了不可否認的成功。
這不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冰雪奇緣2》本可以是一場偉大的冒險。相反,這是一段艱難的回憶,一對白種小雞終於知道他們是半個印第安人!這也是在兩個幾乎不知道對方存在的國家之間實現和平的關鍵!埃爾莎是第五元素,她肯定會和布魯斯·威利斯在《冰雪奇緣3》中合作。
我不想成為一個保守的人,但《冰雪奇緣》值得拍出更好的續集。坦率地說,如果這些是你能想到的最好的歌曲,也許是時候找新的詞曲作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