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生毀譽參半,他的豐功偉績與他的酷刑暴政史書上都有明確記載,想推的推不掉,想賴的也賴不掉。他的功過是非都擺在那兒,至於如何評價,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然而,對於秦始皇嬴政的出生,史書記載就不那麼明確了,致使他的生父到底是秦莊襄王還是呂不韋,至今仍爭論不休。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太史公司馬遷「難辭其咎」(此處沒有貶義),因為他的《史記》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記載。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說: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
《史記·呂不韋列傳》中卻說: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
《史記》,魯迅先生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後世史學家修史不可能不參考《史記》。
像班固的《漢書》,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這兩本也是史學巨作的史書就採用了《史記·呂不韋列傳》的記載,認為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
顯然,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這一說法更能吸引讀者,既然不能明確知道這一問題的答案,何不選用更能吸引讀者的說法?
當然,這裡邊或多或少可能也有個人情感的因素。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之後,六國移民思念故土,對秦的統治一時之間是很難臣服的。詆毀抹黑秦國難免會成為他們喜聞樂見的事情,而秦莊襄王異人與呂不韋那段不可謂不精彩的故事正好為他們提供了添油加醋的素材。
於是,嬴政是呂不韋的兒子這一說法不脛而走。
再加上秦朝二世而亡,人心還沒歸附便亡國了,後世史學家更多也是站在同情六國的立場之上的。於是,很多史家也採用了這種說法,並一直流傳至今。
那麼秦始皇到底有沒有可能是呂不韋的兒子?
按照《呂不韋列傳》的說法,異人認識趙姬的時候,趙姬已經懷了孕。以那時候的醫療水平,趙姬最少最少也已經懷孕超過一個月才能知道。所以,就算異人與趙姬第一天認識就同房,而且還懷上了,那嬴政至少要比預產期要早產一個月。
而列傳中卻說至大期時,生子政。也就是十月懷胎,時間正好,足月生的嬴政。至於說大期是指十二個月這一說法顯然是不符合現代醫學科學的。
也就是說,如果趙姬是先懷了孕又嫁給異人,而按照趙姬與異人婚後的時間推算,又時間符合十月懷胎足月生產的話。那嬴政至少過期妊娠一個月,是不可能存活的。
可見《呂不韋列傳》中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按照《史記》的記載,嬴政只能是秦莊襄王異人的兒子。
趙姬懷著孕嫁給異人的說法站不住腳,那麼,以趙姬淫亂的個性,嬴政有沒有可能是趙姬婚後與呂不韋私通的兒子?
嬴政出生時,異人還在趙國為質,沒有權勢地位,沒人關注他兒子的出生,也沒人關心這個小孩的身世。
看來,要解開這些謎底,或許只能通過有朝一日挖掘秦始皇陵做DNA鑑定了。
儘管如此,我還是相信,也願意相信,秦始皇嬴政是秦莊襄王異人的兒子,是大秦正統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