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博物館之旅終結篇&我對日本車的思考

2020-12-20 新車評

日本豐田博物館之旅的連載,今天終於來到最後一集,也是壓軸的地方:豐田總部名古屋的豐田汽車博物館。沒錯,這回我們不看織布機和生產線了,只看汽車。 如果大家連汽車都看膩了,可以直接拉到本文最末,有我寫這篇文章最想說的一番話。當然,先跟著我看完車,會更有同感。

【豐田汽車博物館】

豐田這個博物館的展出車輛數目,大概是之前兩集裡我們看過的總和。而且,再一次不只展示豐田的車型,而是全世界的汽車。按時間的推移,先展示汽車鼻祖的歐美經典車型;然後又專闢一個區域,展示了日本汽車市場的演進。 最牛的驚喜還在最後,大家往下看吧。

世界汽車發展史區域的展車還是非常多的,但類似展示我看過許多,上海安亭的汽車博物館裡也不錯,我就快速略過,重點去看這裡才有的日本車展示區。

入口展示的豐田汽車開山之作:1936年的AA轎車。全手工製作,當年售價可以在東京買一所獨棟房子,是有錢人的玩意兒。

登上二樓,第二輛出現的展車是1955年的第一代皇冠。它是豐田面向日本私家車市場開發的車型,由於依然太貴,當時市場根本接受不了。那麼日本的國民車究竟應該是什麼模樣呢? 下面是各方的嘗試(日本車展區就是以這個「國民車」作為起始線索)。

1955年的富士摩託轎車(此富士與「富士重工」的斯巴魯無關),採用三輪摩託車底盤,重量僅為驚人的175kg。它的粗陋設計和性能,顯然沒能敲開國民車市場。

1955年的「飛羽車」,由名為住江製作所的機構打造,採用超輕量化構造,整車僅425公斤,是廉價國民車的鼻祖,但是它的功能和性能還是太寒酸了……

真正答案是這個:1958年斯巴魯360。它是此前專門生產飛機的斯巴魯投身汽車第一作。由一群飛機工程師設計,雞蛋殼式的車身不但能容納四名成年人,在當時也被認為是最堅固、安全的設計。 實際行駛起來也具備出色的動力和平順性。面世後的10年間,此車一直穩坐日本微型汽車的首位,是公認的日本國民車代表。

以昂貴的皇冠作為國民車敲門磚失敗的豐田還在繼續努力摸索。1961年推出的這款「國民車」(Publica之名來自「Public Car」)UP10,單看名字就知道其雄心勃勃。它是豐田當時最小的車型,用今天的眼光看自然要比斯巴魯360「更像一臺車」,然而在當年即便它的售價更便宜,依然賣不過斯巴魯360。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民眾的審美取向,好像更喜歡那些「卡哇伊」的東西……

這裡我們會首次看到「對比展臺」,這是豐田博物館的一大特色。它將同一時間市場上的直接競爭對手同臺展示,讓觀眾很容易回到當年消費者的選車場景。 把對手產品擺在自己的車旁一起展示,這麼做的確展示了豐田的「老大」胸懷。

左邊淺藍色是1956年的Datsun(日產的前身叫法)Model 112,一款引進英國奧斯汀車型國產化的轎車。右邊藍色的是1957年豐田Corona ST10。現場介紹是這麼寫的:日產車設計漂亮、性能出眾,獲得了大獎;遲一年推出的豐田由於開發倉促,沒有達到預期的市場成績。

60年代起,名為Datsun的日產汽車一直是豐田的「死對頭」。豐田博物館並不「隱瞞」這些歷史,此車的介紹寫道:1963年的日產藍鳥以「堅固」和多樣化配置為賣點,席捲小型車市場。

又一個擂臺:同為1966年的日產陽光(左)和豐田卡羅拉(右)。介紹是這麼說的:陽光只具備兩個配置的簡素車型,推動了日本私家車進步;而卡羅拉在設計、性能、配置、尺寸、質感等方面都全面抓住了用戶喜好,取得了巨大成功,成為日本私家車的先鋒。言下之意是,卡羅拉從此反敗為勝。

1967年豐田「世紀」誕生,名字寓意是幾年豐田佐吉誕辰和明治維新100周年。作為豐田旗艦,這車明擺著是要挑戰世界頂級轎車之巔,至於為什麼沒有挑戰成功,我想最主要還是它從來沒有出口過任何地方……這款世紀1967年投產後持續升級,一直生產到1997年,才被上一篇文章裡YYP趨之若鶩的那臺新一代世紀所取代。附圖片對比, 不僅再度自問:誰說日本車沒有歷史可傳承?只是我們孤陋寡聞而已。

這是另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比展臺——兩臺生於1960年代的輕量化小跑車。

1965年的豐田800,採用「國民車」的底盤部件打造,0.8升的2缸空冷發動機輸出45馬力,具有輕快、省油的特點。

但這臺1964年的本田S500更加「石破天驚」。當時在摩託車領域已經取得巨大成功的本田,首次踏足汽車生產,竟然造了這麼一臺漂亮、浪漫的雙門敞篷跑車,顯示出與其它日本廠商截然不同的「情懷」。此車搭載的531cc水冷四缸發動機採用了DOHC雙頂置凸輪軸構造,這超出了當時全世界對汽車發動機的常識,可謂一炮打響。以0.6L不到的排量,竟能達到160km/h的極速,邁入「100英裡俱樂部」。S500後來又擴大排量成為更經典的S800。

60年代,本田S500和豐田800在日本賽車場上針鋒相對,上演了很多好戲。豐田800以省油優勢在長距離比賽佔優,本田S500則以出色的爆發力,擅長短距離比賽。你能想像到當時的畫面嗎?

本田並非只愛生產運動型車,1969年推出的第二款車即為這臺實用的雙門四座小車。但它同樣出手不凡,在性能和價格上都打破了當時微型轎車的標準,推出第二個月就終結了斯巴魯360持續十年之久的微型車銷量寶座地位。

本田的確是發動機專家。這臺1975年的第一代思域當時震驚了世界,因為它的CVCC發動機率先達到了當時被認為不可能實現的美國汽車尾氣排放法規「馬斯基法」。是的,那個時候的汽車研發者已經像今天一樣,要為排放法規而抓破頭了。

日本汽車歷史上也出過一些「異類」,例如70、80年代的五十鈴跑車。今天我們都知道五十鈴是商用車專家,但它們確實曾經有過一段「跑車夢」,而且實現的方式很獨特。1970年的117 Coupe,邀請了義大利大師喬治亞羅來設計,美感和功能性都大獲好評,共生產了12年。日本人確實是比較「崇洋」的。

1982年的五十鈴Piazza是上面那臺車的繼任者,繼續其義大利設計風格,而且幾乎照搬了當時的概念車造型,頗具科幻感。可惜五十鈴的轎車事業走不下去,所以僅有的轎車都可以進博物館了。

90年代日本推出的K-CAR(輕自動車)法規催生了一批小型廂式車,但跑車的萌芽也在湧動。1991年的本田Beat是第一款中置發動機全敞篷K-CAR;1995年的鈴木Cappuccino則是第一款前置後驅布局的K-CAR小跑車。這種超小型運動跑車是全世界惟日本獨有的品種(我想到了「罐頭貓」的傳言),也可以說是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博物館的「收尾」區域是跑車區。這裡有1983年的AE86 Levin,這臺是三廂版,不是藤原拓海開的掀背版。

「殿堂級」2000GT的身後是豐田現今的跑車旗艦雷克薩斯LFA。我不知道2000GT當年有何等地位,但LFA今天的成就並不令人滿意,一大問題就出在設計的美感上。

看到這裡,豐田博物館的展車主館就走完了。但精彩還沒完,在隔壁的新館還有一個主題性展出,這個主題幾乎是論文式的:汽車如何影響日本戰後的生活。

別以為這話題很沉悶,好的教育就是把嚴肅沉悶的話題變得吸引人、打動人,日本人的教育真是最擅長這個。上面這個模型是1924年東京的公交車——以進口的福特TT型車改裝而成,可載客11人。它是最早進入日本老百姓生活的汽車,由於車費是每次1円,被暱稱「円太郎」。

這臺小摩託車名為「銀鴿」,產自日本三菱集團。別看它憨態可掬,那是1949年,日本戰後經濟最困難的時期,曾因生產軍火風光一時的三菱也「被迫委身」生產這樣的低端民用車。名字「銀鴿」(Silver Pigeot)也是象徵和平之意。我想說的是,這車比今天很多電動摩託車都要有美感。

「銀鴿」身後是這臺用於民間運輸的摩託卡車。它最特別之處是整個發動機、驅動機構全部位於前輪,真正做到了「機械最小化、使用空間最大化」(沒錯,就是MM理念)。我很想知道這車轉彎起來會有多刺激呢……

這是1950年豐田生產的卡車,「厲害」的是搭載了一套木柴燃氣驅動系統。通過燃燒木柴產生的氣體,經過離心器、冷卻器等循環後,直接進入發動機氣缸內燃燒,取代了汽油和空氣的混合氣。這樣的汽車動力只有正常汽油車的一半,常常出現上坡時全車人要下車推車的場景。這是戰後日本燃料貧乏的產物,有笑話傳近幾年朝鮮也出現了這種汽車……

1940年代,與當時民眾生活困苦對應的,是這臺由駐日本守衛美軍帶來的福特Custom四門轎車。這是當時日本國內可以看見的最好的車,前排座椅還精心擺放了疑似軍官「泡妞」的痕跡,象徵守護軍的瀟灑日子……日本人根深蒂固的「崇美」估計也是這個時候開始的吧。

戰後日本工業生產力向民用轉移,1940年代末日本人發明了電飯煲,實現了千百年來人們不敢想像的「自動把飯做好」,堪稱生活的奇蹟。1950年代,電飯煲、電冰箱、洗衣機這「三大件」成為當時最時髦家庭的標誌。淺綠色的豐田小卡車是1959年的Toyoace,標誌著民用貨車從三輪步入四輪年代。

四輪卡車在民用領域的應用典範,是這臺以豐田小卡車加上噴水發動機而成的消防車。

本田是以生產自行車助力發動機起家的,這臺1952年本田Cub F以「白色油箱、紅色發動機」為賣點,已經具備了相當的美感。

1956年另一款帶有助力發動機的自行車BS MOTOR,形態和構造又更加精良化。當時這樣的機動自行車在日本相當流行,我在想,為什麼身為「自行車王國」的中國從來沒有流行過這個東西?是它太落後,還是我們骨子裡對「機器」就缺乏好感?

展區專門闢了一角展示60年代的運輸車輛。這臺1963年大發Midget是三輪貨車的終極版,以方向盤代替了把手,今天看縱然粗糙卻,頗有設計感,當年這車也是靠多樣化的電視廣告贏得市場。

1964年的鈴木Carry Van,是當時日本最流行的小型運輸車,地位應該和我們今天的微面差不多。這款車的載物空間是當時同級最大,而發動機排量只有360cc,最大載重200公斤。

70年代日本經濟騰飛,民眾生活形態變得「美好」起來。這臺1972年的本田思域展現了當時年輕小資的生活情趣。站在車的角度,這臺思域和經典的MINI相比也不遜色。

歷史展區的收尾是這臺充滿享樂主義風格的1973年豐田Celica Liftback,象徵日本的汽車和社會一同邁進「花花世界」。

博物館出口,擺放著豐田面向未來設計的個人化移動工具,引發大家對汽車未來的思考。

以上是面向公眾開放的豐田博物館。作為受邀請的媒體,館方還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秘密區域」,這是不對公眾開放的,即便自己到過豐田博物館的朋友,下面這個部分你們應該也沒看到過。

這其實是這個博物館的「私藏區」或「板凳區」,收藏的是一些因主題、地位或車況等沒達到展示要求的車。但這裡又是「藏龍臥虎」,驚喜不斷,我隨便列幾款(有看到上圖的大紅旗吧,那我就不多說):

還是豐田2000GT,但這臺是罕見的敞篷版,被「007」電影用作了詹姆斯邦德的座駕。不過我覺得還是硬頂版更有美感些。

1995年的豐田Sera,擁有溫室一般的全玻璃車頂,車門是歐翼式掀開的。這車有少部分流入國內,很多人見到過,但很少人知道(和相信)它產自豐田。

1993年的豐田Supra,作為豐田當時的性能旗艦,不但無法挑戰日產Skyline GT-R,甚至被本田NSX、馬自達RX-7都比了下去,無法登上博物館前臺也是情理之中。

1950年代的Honda Cab,本田最經典的摩託車,行銷全球,至今仍在生產。我小時候我爸開過(單位的),我坐過。

國際品牌收藏區也有一些好車,例如這臺在電影《回到未來》裡大出風頭的De Lorean DMC-12,這車在1982年投產,竟然量產了8000臺。

專造飛機的薩博在1949年推出的第一臺汽車SAAB 92。這是當時全世界空氣動力學最出色的汽車,0.30的風阻係數放在今天依然不賴。

1955年亮相的雪鐵龍DS,不僅在當年最先進,放在今天也極具欣賞價值。也是今天DS品牌的發源作。

1974年的第一代大眾Golf。喬治亞羅設計的極簡化車身代表了當時的最先進理念。下面那臺本田思域是同年代的同級對手,大家覺得誰更好看?

這應該是很多國內朋友有印象的車:1977年的第二代豐田海獅,80年代初國內也有很多,基本都是白色。這臺是1983年的頂配版,其2.0L發動機當時已有105馬力。

最後(真的是最後了),是這臺1980年豐田第六代皇冠2.8。國內老一輩懂車的朋友一定見過這車,它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進入中國的進口車。也是當時日本最高級的轎車之一。看看這臺皇冠的全灰藍色布絨車廂,我特別再給出前幾篇提到的豐田旗艦Century轎車的車身和內飾照片,我認為這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日系頂級豪華車格調。

前兩篇寫Century時,我曾提到過它勾起了我的童年回憶。那段記憶就是,我記得大約是4、5歲的時候,家樓下的空地上經常停著一臺白色車身、藍色內飾的大皇冠。那是一個老闆的車,司機是一個年輕人,經常在等待老闆的時候給車子做清潔,我就在一旁認真觀看。那臺車寬大的體型、一大片藍的精緻內飾,一直存留在我的記憶裡。當時的我不可能記得它是什麼型號,只記得那是一臺大皇冠。當我在博物館裡看見眼前這一臺車,心中直接湧現出「就是它!就是它!」的感覺,仿如在一個你毫無預料的情況下與失散多年的老相好重聚……於是,極少跟車合照的YYP也忍不住和它合照一張。

參觀博物館除了溫故知新,最大的幸福莫過於找回自己的童年回憶。所以我們看博物館真的不該走馬觀花,我們也應該有更多的博物館。

【後記】

在豐田博物館的介紹裡除了存車,還保存了自1960年代以來全日本每一款車的型錄。不難想像,這些資料對於研究汽車的發展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整個豐田博物館之旅給我的感覺就是,這些博物館的設立有這幾大意義:繼承傳統、教育後人、溫故知新。

一連三篇寫了豐田博物館,肯定有人會說,從沒見你這麼認真、這麼大篇幅地寫日本車的歷史文化,YYP你真的那麼喜歡日本車?但這次真不關乎喜歡不喜歡,我的動機是:

首先,我入行十多年,這也是第一次如此系統地了解豐田車、日本車的發展和文化;第二,我作為一個媒體人,面對突然收穫的如此多的未知,有一種強烈的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欲望,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辭;第三,日本車在中國確實太少進行其品牌、歷史上的宣傳,以至於消費者對於日本車的認知僅僅在很表層的體驗上,很多人提起日本車和歐美車的「差距」就是沒有歷史文化、沒有品牌積澱……但這不是事實,只是我們無知。

那麼,日本車的文化、積澱是什麼呢?我認為有兩點:

一是節約資源的理念根深蒂固。從1950年代日本汽車發展史看過來,小排量是日本車的發家傳統——最成功的斯巴魯360隻有360cc,本田第一款跑車S500隻有500cc,60年代最熱門的小貨 車也是360cc……這是因為汽車介入日本人生活的時候,是他們戰後比較貧困、資源貧乏的時代。日本車就是靠著「以有限度資源實現最大效用」的精神,在其國內市場一步步地爭取到生存空間。在2015年的今天,日本仍 在實行排量不得大於660cc的「K-CAR法規」。當中國很多地方政府都不把1.3L以下排量當「車」看的時候,日本滿大街跑的各種660cc的K-CAR,擔當著市民生活、運輸的主力職能,甚至有K-CAR的跑車。 再看中國汽車業,小排量車幾乎被等同於粗製濫造的代名詞而被所有人唾棄。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用車觀念的差別?面子是一方面,根源還是汽車在日、中兩國發展歷史中有著不同的介入階段——中國人並沒有經曆日本人「與汽車共度患難」的階段。

二是堅持「經濟適用」的定位。豐田喜一郎創立豐田之初就立過主張:日本是貧困的國家,所以必須生產價廉物美的大眾化汽車。時至今天雖然豐田也有了雷克薩斯、皇冠這樣的高級車,但整個品牌乃至整個日本汽車工業骨子裡的「經濟適用」觀念還是很深。日本的豪華車主打產品本身,並不擅長包裝品牌;在豐田Megaweb裡看到的LC70越野車,堅持生產30年定位不變,依然是樸實的工具車,換著德、美品牌肯定已經包裝成所謂的「傳奇」。但不要以為價廉物美就沒有技術含量,今天你買一隻幾千元的日本精工表,其工藝和性能並不遜色於幾萬元的瑞士表多少,那是另一種功力。只是,日本企業雖然對打造產品使用價值有著令人敬佩的實力,對於創造品牌溢價卻好像天生「缺根筋」,即便有時候他們擁有機會,也不曾被把握和施展得很好。

日本汽車業發展到今天,走過的經歷很多、坎坷很多,令人敬佩的傑作也很多。我無意成為一個傳達日本車文化的使者,我只是認為我們不應該輕視甚至無視別人的積澱和成就,還得看到別人在這些成就背後長時間付出的努力。在整個日本豐田博物館參觀之旅的過程中,我最常想到的就是,汽車這種商品背後所代表的工業基礎實力和創新研發能力,還有它和整個社會發展面貌密不可分的文化、生活的融合關係……這些都是中國汽車繞不過去的坎,歐美發展了100年,日本發展了60年,而中國只發展了20年。想到這裡,我想起國內一些「所謂的汽車人」老掛在嘴邊的「彎道超車」是多麼可笑!對比別人,我們連怎麼開直線和怎麼轉彎都不會,就去想著「彎道超車」……中國人如果抱著這種心態對待汽車,我們只有被進一步落下,永遠不可能把汽車造好。

相關焦點

  • 日本豐田博物館之旅心靈震撼報告-1
    入行多年,參觀過的博物館不計其數。記憶較深的有法國的標緻博物館、慕尼黑的寶馬博物館、美國的通用經典車博物館,還有上海嘉定的汽車博物館,等等。我超喜歡看汽車博物館,但我 最煩就是寫博物館的報導,因為很難有一種形式能夠真正呈現出我在現場觀看的收穫和感受。
  • 日本汽車文化體驗之旅 汽車博物館有看頭
    產業技術紀念館中有許多豐田經典車型。  日本汽車文化體驗之旅  日本是旅遊大國,到日本一遊,被許多家庭提上議程。那麼,到日本怎麼遊,才不虛此行?  汽車博物館多數免費  豐田汽車館天天「開展」體驗最新的Winglet  汽車文化之旅早已不是參觀冷冰冰、亂糟糟的生產線那麼無趣。新興汽車文化之旅多以博物館、產業紀念館、體驗中心為主,以生產線為輔,集勵志、休閒、娛樂、科教為一體,全面與潮流接軌。一路參觀下來,不僅小孩,甚至大人,都會大開眼界,能近距離領略現代工業與生俱來的魅力。
  • 影像:豐田博物館 半數紡織半數車
    豐田汽車就是。哪怕是陷入過全球的召回危機,也不可否認,豐田一點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車品牌之一。全球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看到行駛的豐田車。然而,豐田汽車裡的母親情節卻並不為人所知。豐田的歷史1953年為界限,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953年以前的豐田與紡織著名。1953年至今的階段以造車著名。紡織和汽車看上去絲毫不搭界,但是這兩個階段才是一個整體的豐田、完整的豐田。
  • 日本豐田博物館: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1)
    豐田汽車博物館的許多故事和豐田汽車並沒有太大關係,我認為這是一個胸襟、胸懷問題,兼容並蓄一向是東方文化的傳承,心懷天下便擁有天下。這個龐大的汽車博物館很大一部分是用來講述汽車的全球歷史的,而不僅僅是豐田和它的汽車的歷史。
  • 從纖維機械到自動車:探訪日本豐田博物館 (上)
    或許是自從幾年前依次拜訪了慕尼黑BMW博物館、斯圖加特保時捷博物館還有海牙的荷蘭國立汽車博物館(Louwman Museum)之後,自己就添了這樣一個刷各地汽車博物館的「壞毛病」。表面上去日本名古屋只是因為還算便宜的往返機票,但其實我早已經把豐田博物館加入到心願列表。
  • 看豐田博物館怎樣帶你「穿越時空」,促進車企打破行業壁壘
    ,多個合資品牌在華的暢銷就可以考出這一點,提到造車強國,不得不說說日本,在造車工業上,目前日本的確是走在了世界水平的前沿,而且,日本的汽車文化也發展的很好,比如說日本的豐田博物館,最近,由豐田博物館發起的2018豐田博物館老爺車節在東京明治神宮外苑舉行,豐田和眾多汽車發燒友們一起重溫過去、品味經典。
  • 豐田汽車博物館:日本汽車與相機(圖賞)(2)
    豐田汽車博物館在繼續講述日本汽車歷史的同時,也在儘量回顧歷史,尤其是當日本從戰後完全走出來,全速走向經濟與工業復甦的道路時,機動車在其中開始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這個過程中,日本又在半導體、數碼電子領域走了出來。20世紀5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日本汽車主要由公司和政府機構使用,而不是個人。
  • 實拍日本豐田博物館:汽車製造全部是自動化,商店可用微信支付寶
    在汽車圈中有一句話廣為流傳:「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豐田車。」這句話雖然誇張,但是也確實說明了豐田汽車在汽車市場之中的佔有率。而事實上,從2008年起,豐田逐漸超越了通用汽車, 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集團。
  • 探尋日本豐田博物館,看到一輛老款奇葩跑車,沒有車門得跳著上車
    日本的豐田汽車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汽車企業之一,穩居世界五百強前十的大型跨國企業,所以它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算作是日本企業的代表。在日本名古屋的市區,有一座豐田集團建造的豐田博物館,可以讓人們充分地了解豐田的發展歷程。
  • 日本工業遺產紀行|日本製造的代表:豐田技術、鐵道工業
    初代新幹線電車0-21-1車日本現存最古老的量產型國產蒸汽機車230形233號車除了歷史建築外,鐵道博物館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火車藏品了,而這一點也是更吸引普通遊客的。京都鐵道博物館收藏和展示了53輛軌道交通車輛,從古老的蒸汽機車,到各型新幹線機車,不僅呈現了日本鐵道機車車輛的變遷史,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世界軌道交通車輛技術的變革。進入博物館後,非常搶眼的就是散步道上的初代新幹線電車0-21-1車,這個番號具體是指0系21形1號車,製造於1964年,最高時速210公裡。該車更正式的名稱為「東海道新幹線0系電動客車」,於2007年被日本機械學會認定為機械遺產。
  • 豐田考斯特8座價格 豐田房車版現車價格
    豐田考斯特8座價格 豐田房車版現車價格 豐田考斯特4.0 v6 現車(6座7座8座9座/10座/11座/12座/13座/15座/16座/17座/18座/19座/20座/23座)+北京華通豐業豐田柯斯達4.0 v6 現車(6座7座8座9座/10座/11座/12座/13座/15座/16座/17座/18
  • 豐田社長章男大肆炮轟:電動車更汙染,禁售燃油車企業會消亡
    Tips:本篇配合頭圖文章一起食用味道更佳。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豐田汽車的掌門人豐田章男(Akio Toyoda)近日在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年終新聞發布會上的評論非常激烈。他對日本政府計劃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政策,以及正在興起的「電動車革命」感到不滿,他表示純電汽車實際上會帶來更多汙染,因為在一些地方,電能主要是燃燒煤炭和天然氣來供給。此外很多企業會消亡,很多投資資金會付諸東流。他最後還預警,政府如果決議這麼早就終結燃油車,我們當前的商業模式將崩塌。
  • 豐田Mirai叩開氫能源社會的大門——日本車的起源、轉折和強盛
    日本人希望能像汽車一樣,在氫能源上實現對美國的超越。基於此,豐田、本田先後投入大量資金對氫燃料汽車展開研發,分別推出了FCV-Mirai,FCEV-Clarity。其中Mirai是氫燃料汽車,而Clarity則是本田針對氫能源、電動和插電混合動力推出的車系。
  • 如果這款美系車,都能終結漢蘭達,那豐田早關門了
    廣汽豐田有限的產能,加上精打細算的產量,讓豐田漢蘭達的產銷比一直處在極佳的平衡點上,如果產能再低一分,那麼就得不到足夠的整體利潤,如果產能再高一分,那麼單車利潤也將不保,什麼才是成熟的國際一流車企,豐田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楷模,不冒進也不自降身價,從品牌到產品再到運營等等,都深得東方哲學的中庸之道。
  • 豐田掌門人警告:比燃油車汙染嚴重
    豐田掌門人警告:比燃油車汙染更嚴重!】據媒體報導,豐田汽車的掌門人豐田章男(Akio Toyoda)近日在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年終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他對當前正在興起的「電動車革命」感到不滿。他認為,很多企業會消亡,很多投資資金會付諸東流,這個過程中還將釋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 旅遊景點:豐田汽車大家都知道,來參觀參觀豐田博物館吧
    車是現代每個人都需要的,其中的豐田汽車想必大家都知道吧當時我們只能知道它最好的一面。咱們一起來參觀參觀豐田的發展史吧。豐田產業技術紀念館位於愛知縣名古屋市西區。館內介紹了支撐近代日本發展的豐田集團的軌跡、織布機、汽車零部件的變遷。
  • 考斯特車改 最日本新款豐田考斯特
    考斯特車改,最日本新款豐田考斯特~【_詳情垂詢:l39_1098_4l99_】豐田考斯特為什麼可以成為最舒心的座駕有憑藉什麼樣的力量成為我們選擇出行旅遊的最佳選擇?在車輪處增加裝飾輪罩,既能保護車輪確保行駛安全又可以增加車的美觀,更顯高貴之態。在車頭的改裝設計上,色調不再單一,鍍鉻前格柵再加上醒目的鍍金豐田標誌,更體現出車頭設置的精細美觀。
  • 豐田也有這麼牛的豪車:日本勞斯萊斯
    那麼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款日本本土的頂級豪華車,號稱「日本的勞斯萊斯」。豐田世紀CENTURY,始創於1967年,是為了紀念豐田汽車始創人豐田佐吉誕辰100周年而研製的豪華車,是一款全尺寸超豪華4門轎車,豐田旗下最頂級的產品
  • 都說日本國花是櫻花,為何新天皇的豐田車卻掛著菊花?
    都說日本國花是櫻花,為何新天皇的豐田車卻掛著菊花?最近關於日本的話題確實相當火爆,我們國內迎來了4天的五一假期,而日本卻連續放10天假,原因就是因為之前的天皇宣布生前退位,而日本的皇子正式登基成為了新的天皇。
  • 通過看豐田的產業技術博物館來感受豐田汽車的創業過程
    3大區塊、4大主題就像每一款豐田新車給人的印象一樣,豐田產業技術紀念館也沒有譁眾取寵的外觀設計,因為這裡其實是豐田集團的發源地、 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廠房的舊址,所以在紡織工廠搬遷到高浜廠區現址後,1994年時,豐田紡織株式會社,愛知鋼鐵株式會社、豐田機械株式會社與豐田汽車等集團內的13間公司,為了紀念集團創辦人百歲誕辰,特別原封不動地保留了1911年建造的紅磚廠房外觀,並將館內整建成寬敞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