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時代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在廈門舉辦

2020-12-19 海峽之聲網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12月17日廈門消息(記者 陳必揚)大航海時代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15日在廈門舉辦。


   據了解,本次研討會是第十一屆海峽論壇配套活動之一,吸引海峽兩岸有關高校和研究機構,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巴西、美國等國家的專家學者100餘人參加。

  中共廈門市委常委、海滄臺商投資區黨工委書記、海滄區委書記林文生表示,海滄地處閩南金三角突出部、九龍江口南岸,三面臨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這條海路在過去千百年間連通著東西方,既促進著商貿往來、互惠合作,更促進著文明對話、實現人文融合。

  新時代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古老的海路賦予了新的內涵,為海滄的發展提供難得的歷史機機遇。海滄區推進中歐中亞班列建設,有效連通臺海,輻射日韓、東協、歐洲地區,實現了「海絲」「路絲」的無縫對接,成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網絡的重要通道。

  「我們將從豐厚的歷史積澱中汲取營養,主動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全方位推進開放交流合作。」林文生表示,海滄將深化港區功能,加快建設東南航運中心,鼓勵發展海鐵聯運,促進通關便利化;提升產業合作水平,突出海洋特色,推進產業發展高端化、集群化、國際化,優化產業合作布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高翔表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促進區域繁榮、推動全球經濟發展意義重大,能加強沿線各國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同時也為推動兩岸經濟繁榮創造了新的戰略機遇。

  「海峽兩岸要深化融合發展,推動『應通盡通』,打造共同市場,抓住『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大機遇,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共同繁榮。」高翔說。

  本次研討會為期兩天,將以「大航海時代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圍繞大航海時代與海峽關係、鄭和下西洋、「一帶一路」時代內涵等進行深入研討,旨在推動兩岸傳承歷史及民心相通,喚起兩岸的歷史共同感和現實責任感,促進攜手共建「一帶一路」。(完)

相關焦點

  • 銘記兩岸共同歷史記憶!「把顏思齊寫入國家歷史教科書」取得實質性進展
    記者從正在廈門召開的第二屆「大航海時代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上獲悉,去年首屆研討會上提出的「把全球大航海時代,他最早率領鄭成功父親鄭芝龍等閩南海商和數千民眾到臺灣島,築寨定居,對臺灣進行大規模有組織的拓墾,因而被尊為「開臺王」「第一位開拓臺灣的先鋒」。他將墾民分成十寨,發給銀兩和耕牛、農具等。墾荒需要資金投入,顏思齊挑選一批有航海經驗的漳、泉人士,以原有的十三艘大船,開展與大陸的海上貿易;同時組織海上捕魚和島上捕獵,發展山海經濟。
  • 海上絲綢之路基礎設施建設高級研討會即將在廈門召開
    2015年3月,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福建省、廈門市分別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和戰略支點城市,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廈門市政府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充分發揮廈門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優勢。為進一步推動廈門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致力加強與海上絲綢之路沿岸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海上絲綢之路基礎設施建設高級研討會將於2017年5月16日至17日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
  • 第四屆中馬「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華僑大學舉行
    央廣網廈門11月9日消息(記者呂葉松)11月9日,由華僑大學與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聯合主辦的第四屆中馬「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廈門召開。馬來西亞是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國家,具有獨特區位優勢,馬方期待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加快自身發展。他指出,馬來西亞有逾7萬個民間社團,僅華人社團就超過1萬個,希望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等形式,加強兩國人文交流,實地解決民生議題,有效促進「民心相通」。
  • 「海上絲綢之路」與南中國海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
    各位學界同仁鈞鑑: 在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下,為進一步探討「海上絲綢之路」的豐富歷史內涵和時代價值,深入研究南中國海及其聯結的廣袤地域在世界經濟、文化交流進程中的重要歷史意義,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為共建「
  • 媽祖文化:海上絲綢之路的精神家園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要善於發揮媽祖文化的引領作用,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深度融合、共同發展。 媽祖與「海絲」淵源深 唐代安史之亂後,我國陸上絲綢之路中斷,與外國的商貿受阻,南方海路開始承擔起中外交流主幹道的歷史重任。
  •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區域航海地圖集》通過驗收
    12月15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區域航海地圖集》,在武漢通過由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王家耀院士等7位業界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的驗收,該地圖集是國內第一本以海洋視角全面解讀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大型綜合性地圖集,是服務國家安全、促進航運發展和增強公眾傳播提供新的載體,體現了我國航海科技、地圖學、空間科學和信息科學等領域的新發展。
  • 海峽兩岸同祭孔 2020年廈門(同安)孔子文化節落幕
    10月28日,2020年廈門(同安)孔子文化節在同安孔廟舉行。海峽兩岸嘉賓聚首同安,共同見證了一場莊嚴古樸的祭孔大典。本次文化節以「儒行兩岸·鑑照未來」為主題,通過線上直播、線下活動的方式,推動兩岸交流、共同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截至28日下午,超過12萬名觀眾在線收看了活動。2020年廈門(同安)孔子文化節落幕。
  • 海峽兩岸同祭孔 2020年廈門(同安)孔子文化節圓滿落幕
    也希望未來越來越多兩岸孔氏宗親加入到祭孔活動中,讓海峽兩岸同祭孔的品牌越做越響亮。」兩岸專家學者通過線上連線與直播的方式,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思想碰撞。活動當中還穿插了「銀城詩社」唐詩吟誦和非遺傳承節目南音表演。同安文史專家顏立水說,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從古同安走出去的不僅有人,還有物品、信俗等。可以說,海絲之路不僅是同安先民向外開拓之路,也是他們回鄉尋根之路。千百年來,這條路上留下了無數古同安先民動人心魄的傳奇。
  • 「媽祖緣」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作品展在廈門舉辦
    ——中國詩酒文化協會詩書畫院福建分院揭牌儀式暨「媽祖緣」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作品展開幕式在廈門隆重舉辦。,由福建省巨岸集團、中國詩酒文化協會詩書畫院福建分院主辦的中國詩酒文化協會詩書畫院福建分院揭牌儀式暨「媽祖緣」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作品展開幕式,於10月10日在廈門五緣灣巨岸集團大廈隆重舉行。
  • 海峽兩岸社區衛生健康服務研討會在廈門舉行
    海峽兩岸社區衛生健康服務研討會21日在廈門舉行。 黃詠綢 攝海峽兩岸社區衛生健康服務研討會21日在廈門舉行。黃詠綢 攝中新網廈門9月21日電 (黃詠綢)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讓社區衛生健康服務相關產業引起更多的重視。21日,海峽兩岸社區衛生健康服務研討會在廈門舉行,兩岸近百位代表圍繞「閩臺融合健康中國行動——社區應對新發再發傳染病」的主題展開研討。
  • 銘記兩岸共同歷史記憶 顏思齊將被寫入歷史教科書
    中新社廈門12月16日電 (楊伏山 洪欣琳)被尊為「開臺王」「第一位開拓臺灣的先鋒」的顏思齊,將被寫入國家歷史教科書。  16日於廈門市海滄區舉辦的第二屆「大航海時代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
  • 海峽兩岸古建築交流研討會在榕舉辦
    央廣網福州9月27日消息(記者謝良建)2020年海峽兩岸古建築交流研討會9月27日上午在福州舉行,活動設主會場於福州大學、分會場於臺北,通過網絡連線方式,來自廈門大學、福州大學、華僑大學及臺灣臺北科技大學、成功大學、逢甲大學等兩岸16所高校及13家建築行業協會、單位的近150名專家學者
  • 第二屆海峽兩岸朱熹陳淳學術研討會召開 海內外專家齊聚漳州...
    第二屆海峽兩岸朱熹陳淳學術研討會在漳州龍文區北溪書院召開  東南網10月17日漳州訊(本網記者陳志遠見習記者錢靜雯)第二屆海峽兩岸朱熹陳淳學術研討會」今天上午在漳州市龍文區召開。本次研討會,來自海峽兩岸及東南亞等地區的近百位專家學者匯聚在雲洞巖的北溪書院,進行學術研討,共同研究朱熹和陳淳文化。  本次研討會由漳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朱子學會聯合主辦、由中共漳州市委宣傳部、龍文區人民政府、閩南師大閩南文化研究院、漳州市閩南文化研究會聯合承辦。
  • 福建勾勒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路線圖
    中新社福州9月2日電 題:福建勾勒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路線圖  中新社記者 羅欽文  自「一帶一路」(「一帶」指絲綢之路經濟帶,「一路」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合作倡議被提出後,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和發祥地的福建便主動融入和加快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 海峽兩岸社區衛生健康服務研討會在廈門舉行
    海峽兩岸社區衛生健康服務研討會21日在廈門舉行。 黃詠綢 攝中新網廈門9月21日電 (黃詠綢)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讓社區衛生健康服務相關產業引起更多的重視。21日,海峽兩岸社區衛生健康服務研討會在廈門舉行,兩岸近百位代表圍繞「閩臺融合健康中國行動——社區應對新發再發傳染病」的主題展開研討。主辦方人士表示,舉辦此次研討會,就是要為兩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領域的專家學者搭建平臺,分享社區衛生健康服務經驗,推動兩岸衛生健康產業合作交流。「兩岸合作還有很大的空間。」
  • 海峽兩岸古建築交流研討會在福州舉辦
    27號上午,2020年海峽兩岸古建築交流研討會在榕舉辦,本次活動由永泰縣人民政府、福州大學、臺灣中華教科文創新發展協會共同主辦,省青年建築師協會、臺灣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聯合協辦。活動主會場設於福州大學,並在臺北設立分會場。縣領導柯永華、上官浩龍參加活動。
  • 圖書10萬冊 書香飄兩岸!第十六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昨日廈門開幕
    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自2005年在廈門創辦以來,已在廈門和臺灣成功舉辦15屆,展場面積累計27.5萬平方米,兩岸出版機構參展7199家(次),參展圖書180萬種1038萬冊,實現圖書銷售採購5.1億元,達成版權貿易及合作項目3022項,成為兩岸最具影響力的專業書展和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
  • 第三屆海峽兩岸旗袍文化節在廈門舉行 弘揚華服之美
    央廣網廈門12月9日消息(記者陳庚)2019第三屆海峽兩岸旗袍文化節暨全球華服風尚盛典12月7日至8日在廈門舉行,全球近500名旗袍愛好者匯聚一堂,秀出華服風採,共話旗袍未來。開場走秀「吸睛」(央廣網記者 陳庚 攝)本屆文化節由廈門國際時尚周組委會、廈門國際時尚聯合會、廈門市旗袍文化協會主辦,以時尚、創新、傳承、弘揚四大版塊為核心,設有開場大秀、跨界高峰論壇、星光紅毯頒獎盛典和旗袍設計大賽、旗袍個人大賽、旗袍團體大賽、少兒旗袍大賽、少兒親子大賽等五項賽事。
  • 何國衛:開創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時代需堅持「走出去」
    人民網寧波7月12日電 「『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是目的,航海是手段,船舶是載體,無論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還是建設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始終是不變的目的,需要堅持『走出去』。」中國船級社武漢規範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何國衛在10日寧波舉行的「2015行舟致遠國際航海論壇」上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