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山東蓬萊人, 蘇東坡研究業餘愛好者,對蘇東坡的研究作品達幾萬字之多.
凱哥最新力作《跟著東坡去旅行》系列,我們將從1064年春天的人生何以易此樂開始,跟隨東坡一起感受人生的快樂,待到1098年無數心花發桃李時,人間三月天已紮根心中矣。套用林語堂先生在東坡傳記裡的一句話,蘇東坡一輩子感受到的生命快樂是很多人八輩子也感受不到的,包括快樂的境界。整個系列共24篇,此為第11篇。
跟著東坡去旅行11
元豐五年(1082年)正月二十,我與潘郭二生出郊探春,決定走馬去年那個村莊,所謂人似秋鴻來有信也。然而今年東風尚未飛入東門,我們一路上沒有看到什麼春信。可是江城白酒三杯釅,並不妨礙我們幾位老朋友——溫酒狂飲蒼顏笑也。
待到喝得紅暈生臉,我忽然記起去年今日也是我們幾位同至女王城飲酒作詩的故事,一句詩霎時湧進我的腦海:「事如春夢了無痕,又到春來酒喚醒」,潘郭二生連連擊掌叫好。掌聲甫畢,我又接著道:「待到明年春又來,有酒無夢奈何春」,大家頓時沉寂。
沉寂過後眾人議論紛紛,相約今後務必保重身體,年年今日相聚尋春也。「可別因為身體不好,先到閻王老子那裡報到了——故人因此賦招魂」,我又開起了玩笑。一語既罷,三人哈哈大笑,不以為意。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
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
女王城歸來,早春紅梅次第在元豐五年(1082年)的睦風裡盛開。她的顏色雖然似桃杏那種小紅,天生的孤瘦霜雪姿卻是桃杏無法比擬的。你看,雖然酒暈無端上了玉肌,她的玉骨冰心卻不肯隨著春態忸怩。詩老石曼卿在《紅梅》中寫道「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可憐他竟沒看出其中的梅格。
梅花本來大多於歲末臘初怒放風雪之中,紅梅卻獨佔了這上春時節。應是造物深意安排吧,也因此施與她特有的上春胭脂。你看,春雨霏霏,裛殘了梅瓣上千顆珠淚。早春風寒,瘦損了枝頭上三分玉肌。這一片紅梅已經成林,幾株桃杏卻不識時務地雜在梅花陣裡,半點微酸已著上枝頭。
如今梅花正紅,我這個幽居之人顯然又遲了今年的探春時節,沒能看到檀心未吐時那份旖旎。眼前的梅紅讓我不由想起了道師的丹鼎不奪胎色,然而那硃砂之紅又如何能跟眼前的梅紅相比?你看她們如玉人頩頰,卻又多出了十分嬌姿。更加沁人心脾的還有那一份梅香,抱叢暗蕊初含子,落盞穠香已透肌也。
這紅梅真是色也色了,香也香了,然而造物卻還嫌不夠,又遣三兩枝於翠竹間璀璨斜出,多少詩情畫意盡在其中也。呵呵,要是徐熙到來,一定會留下別樣的翠斜紅,可惜我沒有他那樣的生花妙筆,真是筆到用時恨不妙,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紅梅三首】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
故作小紅桃杏色,尚餘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
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雪裡開花卻是遲,何如獨佔上春時。
也知造物含深意,故與施朱發妙姿。
細雨裛殘千顆淚,輕寒瘦損一分肌。
不應便雜夭桃杏,半點微酸已著枝。
幽人自恨探春遲,不見檀心未吐時。
丹鼎奪胎那是寶,玉人頩頰更多姿。
抱叢暗蕊初含子,落盞穠香已透肌。
乞與徐熙新畫樣,竹間璀璨出斜枝。
在此特別感謝作者提供的優秀作品和對本公眾號的大力支持, 本文的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需引用請與作者本人聯繫.文中圖片來自於網際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詩經.小雅》:呦呦鹿鳴 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 鼓瑟吹笙
呦呦鹿鳴記: 攝影 航拍 旅行 雜記---簡單生活 你我分享
喜歡本文請點讚,對本公眾號有興趣請長按以上二維碼加關注,謝謝!